《人间有味》读后感800字
《人间有味》读后感
那人、那事、那食物和那巷口……所有的一切在汪老笔下都是那样鲜活与美好,读《人间有味》,悟百味人生,那文字虽简单,字里行间却透漏着生活的无限美好,让人向往之。
一个人、一道菜、一顿饭,或是一次相约……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可以用文字记录并珍藏,汪老那样的用心、用情,有爱、有意,他用文字书写生活,让生活随处充满阳光,温暖每个小时光,初读《人间有味》就已深深地喜欢,不仅仅喜欢那酸甜苦辣咸的人间至味,更喜欢那深刻的人生哲理。
“苦瓜是瓜吗?”这一问题,是由于小孙女的一句话引发了汪老先生的思考,而且他还查阅《辞海》了解相关问题的实质。不仅仅如此,汪老还由此联想到作家、评论家,他说:“应该承认苦瓜也是一道菜。谁也不能把苦从五味里开除出去。我希望评论家、作家——特别是老作家,口味要杂一点,不要偏食。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是的,我们不能把一切事物局限于自己的思想范围内,看待事情要有更广泛的视角,对于同一件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但是不能随意否定或是诋毁。
一件小事就引发如此多的思考,更有探索事物背后哲理问题的意识,如若不是用心生活,又怎会有如此成就?其实,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就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多点心思,多点乐趣,多点思考,多点成长。
我还特别喜欢“多年父子成兄弟”那一篇文字中美好的父子关系。汪老说:“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意思”,我特别赞同汪老的这一观点。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哪怕是儿女,也应该由他们自己设计他们的现在和未来,作为父母过多的干涉儿女的生活是不明智的,而且让人厌烦!我们要明白,生活是要每个人亲自生活的,不能代替,更不要试图用理想的模型去塑造什么人,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成长自己的成长。
再看看我们老师,有时候过多的操心学生的事,甚至超越了一定的界限,代替父母做了一些他们该做的事,反而影响了我们自己的生活和情绪,这是万万不该有的。我们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成长,但是不能代替他们生活,更不能强迫他们做一些我们觉得理想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方式,我们只管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还要留点时间好好享受生活的美好。
就像汪老,用文字,更用心书写生活,把每个日子过成诗,要生活更要享受生活。
味道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味道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味道读后感1 近来才读梁文道先生的作品,从《常识》到《我读》,再到《味道》,深深为他的文笔、逻辑所折服。 梁先生肚子里定是储藏了无穷尽的知识,要不怎么会在写文章时信手拈来,通古博今、学贯中西,记得读《味道》第一篇的时候,看文章思路由简单的吃跳跃到希腊民主政治传统,跳入动物界就餐顺序,笔峰一转,又马上跳回当下,这种转换一点儿违和感都没有。倘若换做自己来写,估计又要变成干巴巴的讨论,拿不出例子来支撑论点,大概读者读起来兴趣全无。但愿以后阅读过程中,能够多留意留意这种例证方法,好歹也显得文采斐然点儿。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梁先生表达论点时不偏不倚,站在中立的立场去表达观点,这和读马家辉的作品时体会完全不同。读马家辉作品时,总觉得他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香港人的傲慢和对内地人的嘲讽,虽说同胞优缺点,可是站在那个角度点评,谁读起来都会觉得不舒服吧。可是,梁先生的作品没有这种港式精英傲慢感,大概这才是真正的精英。我记得中间有一篇说,香港人被英国殖民统治那么久,居然没有学会英国人的低调绅士,结合前一段时间的新闻报道,这种评论放在当下仍不为过。这也是需要学的一个技巧,切不可摆出高高在上的姿势,修养应该是让别人觉得舒服自在。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又犯了老毛病,读得太快,没有记完整的摘抄。以后再如此读法,定要打爪子。 慢下来,慢下来,细细品味。 我还要读梁先生的作品,大爱他的风范。 味道读后感2 友谊有“辣”、“酸”、“苦”的经过,最后到“甜”。 《爱上友谊的味道》有着各种各样的味道,做出一道完美的友谊。七月的太阳——辣,友谊的变化——酸,漂亮的误会——苦,友谊的味道——甜。 每个人都离不开友谊,但友谊不是有钱就买得来的,要用心去播种,总有一天种子会成为一片森林的。友谊不是自私的,而是无私。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你的友谊,像鸡妈妈保护小鸡一样。你的友谊才不会被一些没有必要的误会,破坏友谊。 友谊也许是最寂寞的,当别人有,自己没,无聊的时侯第一个想到的也许是友谊,难过时也许第一个想到的是友谊,友谊也许比亲人还亲近。望着这本书——《爱上友谊的味道》,你脑里是否浮现出,友谊那个甜甜的微笑,那个也许不美却温暖人心的微笑。友谊是多么的美好呀!多么的纯洁、明亮! 我也喜欢作者的描写,友谊没有欺骗和隐瞒,只有分享和快乐,这样的友谊才会快乐!就如“王维”的‘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不舍送走朋友。 呼吁全世界要:友谊万岁! 味道读后感3 整篇文章讲述的是“我”的妈妈的身上的各种“味道”,其中就讲了两件事情,就有关于妈妈的“味道”,一件事是在夏天的时候,妈妈的味道是“凉面”。后一件事是在“我”生病的时候,回到了家里,妈妈的味道便是“鸡汤”了。 这位妈妈身上的味道其中的“鸡汤”味道,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在“我”病了的时候,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妈妈在电话的那边责备“我”怎么没有好好吃饭,多穿一件衣服,还骂“我”活该。而“我”却知道妈妈的心里是极其心疼的。 这里面说到了妈妈一边骂作者,但是这边的作者却知道妈妈的骂其实是在心疼她,这个原因,在下文中的第二十五段就可以看出来了。作者的妈妈在心疼她的女儿,她那么爱着的女儿,竟然生病了!而且,自己的女儿还在离自己很远的地方,她照顾不到作者,何况,作者是她的女儿,所以说,她心疼。 妈妈给我的味道是土豆泥的味道,咸咸的,味道很好很好。每次我尝到土豆泥,如果你坐在我的身边,则可以看到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在吃的时候,我不会去想,这就是爱的味道,甜甜的爱的味道。 有的时候,我又尝到了爱的味道之辣辣的味道。那个时候,是在妈妈教训我的时候,妈妈时常说我的需要进步,而进步的根本就是要多写,写完了还要多度,这样,才能够写得越来越好。说我现在总是不太写了,怎么能把作文写好。我知道,这就是爱中的辣辣的味道,让人尝了这种味道以后,心中都变得火辣辣的,一下子都冷静不下来。这种味道,让人辣得像哭。 就像作者的母亲给她的“十全大补汤”之鸡汤的.味道一样。很温暖人心,很让人感动。但是在之前,作者的妈妈送给她的爱的味道之辣辣的味道一样,她的妈妈将她教训了一次,虽然说这种味道不好尝试,但是,给作者的感觉却一定是让她难以忘怀的。() 《妈妈的味道》中讲述了主人公——妈妈的味道,我想,作者所说的妈妈的味道,就是爱的味道。爱的味道,在有的时候,它会很甜;在有的时候,它有会很酸;在有的时候,它可能就很咸……总之,都是爱的味道。让我们好好的品尝爱的味道,体会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同时懂得,送给别人一些爱的味道吧! 味道读后感4 我读了《月亮的味道》我感觉要够着月亮很不容易,他们经过很多次尝试,最后小老鼠把摘下来了一块给大家分享着吃,结果小鱼还弄不明白水里的月亮月亮的倒影。 味道读后感5 我翻开一本书,无意中看到一篇作文——《土豆的味道》,我便奇怪了,大豆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味道呢, 带着这个困惑,我阅读了这篇文章。文中的故事着实让我感动,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让儿子上学,种土豆、卖土豆,吃饭也只吃土豆,还好儿子有出息,考上了大学,临走前吃了一顿“土豆餐”,饭后,母亲便拿出厚厚一沓钱,30元,其中有一角、二角,也有二元、五元的, 可见母亲卖土豆是多么辛苦。两年后,这位伟大的母亲因劳累过度,倒在了土豆地里,当儿子赶回来时,母亲已经永远地安息了,这次母亲终于可以永远放下锄头了。这位伟大的母亲,用土豆养家,让儿子成为土豆的孩子,一看到那外表并不美丽的土豆,我就会想起那位虽然贫穷,但十分伟大的母亲。 如果再给文中的儿子一次机会,我相信他一定会宁可抛弃学业,也要孝顺母亲,母子二人共享天伦之乐。可是时光不能倒流,虽然以前的人失去了,可眼前的人还在,所以我们要珍惜眼前人,要感谢那些曾为我们流过泪,淌过汗的人。 可有一些年青人,不会感恩,我看过一则故事,那讲的是一位有钱的企业家资助了许多困苦学生的学费,供他们上了大学,可有一天这位企业家突然告诉这些被他资助过的大学生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他破产了。所有的学生都只抱怨那位企业家,为什么偏偏在这时破产,只有一位学生,写了一封信给这位企业家,鼓励他越挫越勇,终于这位企业家的公司重新走上了正轨,但他现在拥有的钱,只够一位大学生的学费,他毫不犹豫地把钱寄给了那位给他写信的同学,也有人问他为什么,而回答则是让每个都感到羞愧的,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只有一位同学鼓励他,给了他希望,而其他人则什么都没做。这位企业家用自己辛苦拼搏赚来的钱,养了一群小白眼狼,他资助他们上学,但他们却少上一节最重要的课‘学会感恩’。 当你走在整洁的马路上,应该会想起那些辛苦的清洁工人,每当你扔了一片纸屑,你也会感到十分羞愧,觉得对不起那些半夜里清扫路面的清洁工人,相反你看到地面有片纸屑,立即把它拾起来,丢到垃圾桶里,如果人人都可以这样,那样就减轻了清洁工人的负担,这也是对清洁工们感恩的一种行为。 走在放学路上,路过一片庄稼地,一辆车经过,车上的人随手把塑料瓶扔向了庄稼地。可见这个人素质很差,如果这个塑料瓶正好扔进了农民伯伯走路的地方,一个不小心就会摔伤,而他每天吃的大米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他对得起农民伯伯吗? 由此可见,我们要具有一颗感恩的心,不仅要感恩家人,还要感恩社会。在成长的路上,我们需要这样的感恩。 味道读后感6 昨天上阅读课的时候,我们读了《月亮的味道》这本书,这本书写的是在一片大森林里的动物都想尝一尝月亮的味道,大家想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像饼干一样甜甜的、脆脆的,还是像桔子一样酸酸的…… 后来,小乌龟决定爬到山上去,看看能不能够到月亮尝一尝,月亮觉得小乌龟想跟它玩,于是就跳高了一些,小乌龟叫来大象,大象又叫来长颈鹿,长颈鹿又叫来…… 最后叫来了小老鼠,月亮已经玩累了,它想小老鼠肯定够不着它,月亮也就没动。谁知,小老鼠却够到了月亮,它咬下一块,啊,真好吃。小老鼠把月亮分给了大家,大家吃完,就挤在一起睡着了。小鱼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它们不到水里来,月亮就在我身边呀! 这本书引得我浮想联翩,读完这本书,我真想上天把月亮取下来和全世界的人一起吃。 味道读后感7 今天我看了一本绘本,它的名字叫《月亮的味道》。 这本书讲了小海龟、大象、长颈鹿、斑马、狐狸、狮子、猴子、老鼠这八个小动物很想吃天上薄薄脆脆的月亮。于是它们就一个接一个的踩着肩膀往上爬,搭成了一个长长的“人梯”。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最后 小动物们终于吃到了香甜可口的月亮。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就像有一次我们踢足球,我和贝贝一班(队),杨雷雨和李子阳一班。我和贝贝一个人站在前面,一个人站在后面,配合得很好。可是杨雷雨和李子阳他们并排站着,等我们球踢过去的时候,他们俩都抢着去 踢,结果不是踢着对方,就是将球踢飞出去好远,弄得两个人总是互相埋怨,顾不上好好踢球了。最后我们以18:2(呵呵,小家伙们还是以双数分胜负呢!)大比分领先,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团结就是力量!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团结一心, 团结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 味道读后感8 作为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在这片热土上生活了将近26年,一直对它充满了热爱与感恩,自认为对它略有了解,其实我对它的了解仅限于皮毛。在阅读了《济南的味道》之后,我又加深了对它的了解,并对它更加的热爱了。 我现在家住千佛山脚下,上班在大明湖畔,但是却少有时间去游一游千佛山和大明湖,偶尔去了也只是闲逛一下而已。可是在读了《济南的味道》一书之后,心中又多了对千佛山和大明湖的向往,对它们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心向往能带着这些感悟再去游览这些地方,可能收获的就会更多,不在只是单纯的闲逛了。之前学校文化建设,我负责了寻根曲水亭街的部分,自认为查找了很多曲水亭街的资料,对曲水亭街也算有所了解了。但是在读了《济南的味道》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知道的还太少。 品济南,爱济南,这是我需要一直去探索了解的地方。济南,恰是一朵由泉水滋润的蓓蕾初绽的清荷,嗅一下雅透肺腑,品一下情远意长。在躁动的夜里蹁跹的荷花仙子,常常会乘着大明湖中那韵走斗拱、笙歌勾连的画纤纤地荡进济南文人的梦里,演绎出一首首乡情浓重的乐章。济南,更是一个由荷精心孕育的莲蓬,每一粒睡在母亲怀里的莲子,都会带给你久久的悠香…… 味道读后感9 收到施晗从北京寄来新着《书生味道》的时候,小城刚好停雨,沿街所有植物的叶子都被雨水清洗过,格外洁净,空气也特别清新。我迫不及待地拆开刚刚收到的包裹,见到一叠白封面的书,封面上没有矫情的图片,更没有夺目的色彩,这种“素面朝天”的行头与我想象中的散文集《书生味道》八九不离十,未曾翻阅顿生好感。 “书生”一词在古代是对“十年寒窗”、才华出众读书人的雅称,在近代则是对追求学问、探索真知者的高评。而在当代,随着金钱唯上、利益为尊观念对大众思想的影响,“书生”一词不再是什么堂皇的冠冕,有时甚至是对徒有学问而“百无一用”者的一种嘲讽。因此,当下很少有文人愿意以书生自诩,“书生”一词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施晗将自己的散文集定名为《书生味道》,让我在为他捏一把汗的同时,也为他敢于对“书生”高调诠释叫一声好。从书中,我们得知施晗不是一般的“书生”,他年轻的人生之路上遇到过多位大师级的文学巨匠,如贺敬之、雁翼、林非,等等,可谓“谈笑有鸿儒”。但并非“往来无白丁”。作为北漂创业一族,施晗从不回避自己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诚如肖复兴先生在序言中所写的“艰苦朴素的农村生活,成为他抹不去的记忆,融入他流淌的血液。这既是他文学的底色,也是他人生的底色,是他所有文字的始发地和回归处。” 从一些写人的文章中不难看出,施晗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书中不少篇什道出了许多背后的故事,还配有一些朋友、师长、故旧的照片,“翻身不忘本”的高士情怀跃然纸上。 施晗是个贫贱不能移其志、富贵不能夺其心的人,从农村到城市,从家乡祁东到首都北京,生活境遇今非昔比,但却从未改变他作为农民孩子的真性情。收录在《书生味道》中的散文大多直抵生活真实,宛如破茧之蝶,努力摆脱形而上的层层束缚。 从《琵笆行》到《都门秋思》,从《滕王阁序》到《岳阳楼记》,我们的文学先贤无不用自己的千古名篇印证着文学来自生活的本质。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书生味道》中带着生命温度和灵魂肌理的散文远不是那些玩文字与哲学游戏靠“无病呻吟”骗取编辑和读者眼球的“花架子”美文可以相提并论,施晗已经打通了文学的“任督二脉”,正尝试把作品放在文学史的长河来考量,追求一种“天马行空,游刃有余”的创作状态。 味道读后感10 今天,我阅读了《月亮的味道》这本书,非常的有意思,小海龟他想摸一摸月亮,可是他摸不着,他就叫来了,大象、长颈鹿、斑马、狮子、狐狸、猴子、和小老鼠,他们通过努力终于拿到了一块月亮,月亮是他们吃的最好吃的一个东西,但小鱼看见了,说他们怎么这么辛苦呢!这里还有一个呢!
柴米油盐酱醋茶,人间烟火也有趣什么意思?
柴米油盐酱醋茶人间烟火也有趣的意思是生活就才米油盐酱醋茶,在人间是又烟火气才是最有趣味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间烟火图,探寻柴米油盐酱醋茶后的快乐,也正是我向往的有味的生活,神仙般的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俗称开门七件事。世人活在人间,都离不开茶米油盐,这是人间最好的味道。其他最好吃的东西都是暂时的味觉,不能长久拥有,而茶米油盐则是每天生活之所需,人一旦离开它们,便无法生存,这是人间的最好味道。柴米油盐酱醋茶相关诗句:清代康熙之时,号“莲坡”的举人查为仁著有《莲坡诗话》,其中记载了湖南湘潭人张灿的一首七绝: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事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
柴米油盐酱醋茶,人间烟火也有趣是什么意思?
这是指平常生活的七件必需品,很常见,也很普通,但是生活却离不开它们。通常也被人用来形容家庭的繁琐小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家庭中的必需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更是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俗称开门七件事。开门七件事的排列和内容都大有讲究,全都与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有关。基本信息开门七件事的谚语始于何时,仍有待考证。在南宋时代吴自牧著《梦粱录》中提到八件事,所指的分别是:柴、米、油、盐、酒、酱、醋、茶。一般认为,吴自牧乃创开门七件事之人。现代随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开门七件事都随之而进步。在现代中国大多地区,柴已被石油气、天然气和煤气等所取代。米、油、盐、酱、醋仍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至于茶则成为独当一面的茶文化而闻名于世。从另一方面看,开门七件事在生活上所花的时间已大不如前了。从前开门七件事占去了相当的时间,但如今取得和处理它们的途径越来越简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