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单车高手

时间:2024-08-24 01:49:45 编辑:阿旭

唐美云的个人经历

唐美云出身歌仔戏世家,父亲蒋武童,外号“青番仔狗”,本名森田一郎,原为日治时期在台日人森田氏之子,父母托付与蒋臭、蒋吴琴夫妇扶养,后因森田夫妇船难,蒋武童遂留于台湾台南。蒋武童十四岁拜师学艺,投入歌仔戏表演,二十出头传出名号,逐渐建立“戏状元”的称誉。唐美云系从母姓,母亲唐冰森,艺名“唐艳秋”,出身于紫云社,专攻小生,于紫云社中嫁与蒋武童。蒋武童夫妻婚后自组“宝安歌剧团”,1970年代正值台湾歌仔戏没落,撑持艰难。唐美云本无意投入歌仔戏表演,然而受限于环境,自国中辍学,逐渐加入家中剧团帮忙。1981年随台湾歌仔戏界组团前往东南亚表演,于菲律宾马尼拉受当地南管戏师傅李祥石指导。回台湾后,正式学戏,接受蒋武童训练,钻研文武生角,师从母亲唐冰森、文场弦手柯水木学习唱腔。后来更拜海光剧校张慧川为师,学习京剧身段。并于歌仔戏唱腔有其独特表现,尤其擅长杂念调、都马调,而有“杂念仔云”称号。唐美云早期参加母亲所办“秀枝歌剧团”,而后参与别人剧团,主要在外台表演, 同时也在1980年左右开始跨入电视歌仔戏演出。1989年参加“全国歌仔戏精英联演”,以《铁胆柔情雁南飞》首次登上国家戏剧院舞台,又于1991年以同剧代表“一心歌剧团”获得地方戏剧比赛最佳小生奖。1991年受“河洛歌仔戏团”网罗为当家小生,在河洛期间演出多部脍炙人口的好戏。1993年代表“秀枝歌剧团”以《千里送京娘》再次蝉联最佳小生奖。前后约九年,唐美云在艺坛奠立地位。1994年开始担任国立复兴剧校歌仔戏科专任老师,1998年出任科主任,致力于歌仔戏的推广教学和薪传工作。唐美云对歌仔戏始终怀有美丽梦想,希望将歌仔戏提升到西洋歌剧的水准,凭借着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及为了实现父亲薪传的心愿,1998年创立了“唐美云歌仔戏团”,以每年推出年度大戏的方式,尝试不同的表演形式。“承传统”、“创新局”是剧团的理念,“特色化”、“国际化”是剧团努力的目标。希望借由戏曲之美,来启发观众的兴趣,吸引更多同好,透过更多层次的视野及激荡,奠定歌仔戏为“台湾歌剧”的地位,将歌仔戏推广至台湾各地,进而发扬到海外华人地区,推向国际殿堂。 唐美云是虔诚佛教徒,吃素已20年。因为演新戏中将演出地藏王菩萨角色,她于2011年10月剃度归依佛门 ,法号本传。

黄美廉的个人经历

六岁时,她还无法走路,妈妈听说患有脑性麻痹者到二、三十岁仍是在地上爬,妈妈无法想象她的未来,绝望的想把她掐死,再自杀。奇妙的是,当爸爸妈妈悉心照顾她,且不断为她祷告时,她的四肢渐渐有力了,会自己吃饭、会自己站立,虽然一拐,一拐,但总算可以跨出人生的第一步。童年,她因无法像别的小孩子一样,自由自在的玩耍、奔跑,还要面对许多异样的眼光,一些小孩会嘲笑她,用手、石头或棒子打她,看她气得发抖或哇哇大哭,那些小孩子就越发得意。在这些坎坷的生长过程中,父母亲的爱扶持、和来自她所信的耶稣所赐的力量,带她渡过生命中每一个难关。另一位恩师--小学二年级的班导马治江老师,在她小小心灵中,给她鼓励与支持,使她拾回信心,这些都是她深觉感恩的.

中国的单车电影有哪些

《十七岁的单车》
王小帅2000年电影,影片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评审团大奖即银熊奖。
刚离开家乡到北京打工挣钱的十七岁少年小贵,找到一份快递工作,骑著公司提供的银色变速越野车在市区中穿梭,每送一趟快递可以挣十块钱,当赚到六百块元时,他就能拥有这辆银色山地自行车。小贵为能早日拥有这辆漂亮的单车而努力工作。但就在小贵快要赚足六百块钱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行车不见了。几乎绝望的小贵亲眼看到一个年龄相仿的少年骑着自己的自行车,这个人是小坚。他虽然生活在城里,家中却非常贫寒,在父亲屡次三番没有履行给他买单车的承诺后,他偷了家里的钱去买了辆便宜的二手车。而这辆正被他表现单车车技的车正是小贵被盗的那辆。小贵不顾一切地想向小坚讨回他赖以维生的爱车,两人只好设法共用这辆自行车……
PS:个人感觉这是王小帅导演拍的最好的一部电影了


找一部单车电影..

是否《转山》?
书豪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台湾青年,无所事事,整天窝在家里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的哥哥书伟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处处是书豪的榜样。哥哥书伟报名了一个“流浪者计划”——骑自行车去拉萨。书豪对哥哥的“疯狂”行为表示不解,他只想在家被人照顾,安逸生活下去。哥哥书伟的意外去世撼动了书豪的心,书豪决定完成哥哥之前的愿望。父母、女朋友都觉得他不行,劝他不要这么偏执。书豪也为了证明自己,踏上征程,从丽江出发骑自行车到拉萨。
书豪之前在网上结识了一个在丽江的台湾人—— 志平。志平是位路子很广的人,逢人便说这是我的小兄弟,还说要跟书豪一道骑车到拉萨。但志平让书豪无休止的花销渐渐让他觉得此人很不靠谱。虽然书豪知道这一路会比自己想的还要难,他还是一个人上了路。
刚出丽江,书豪遇到了一位骑行者晓川与他同路,晓川是位比书豪年长很多的骑行爱好者,经验多,在骑行和生活方面都能给予书豪很中肯的帮助。但他就是爱讲自己做糕点那点事儿,书豪老觉得他人怪怪的但又很可爱。两人投宿过香格里拉的牧民奶奶家,也在盐田的藏女小男孩家过过夜,品尝着晓川大哥做的酥油饼干,书豪觉得自己这一路上并不孤单。
一次夜翻山路,晓川意外坠崖,身受重伤。书豪的信念已在崩溃的边缘,他开始怀疑自己此次征程的意义。书豪回想起这段路上晓川大哥对他不断地鼓励,相信他自己一定能走完这段路。飞来寺的歌声经文又让他坚持自己走下去……
东达下雨,投靠无门的书豪心理上再次承受考验。怒江被藏獒追逐、然乌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书豪依然在路上。通麦路遇朝圣母女,书豪寻找到不同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一路上有欢歌笑语,一路上有悲喜离合,一路上还有人间冷暖。书豪骑在路上,寻找价值,完成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