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三国刘协

时间:2024-08-24 10:35:56 编辑:阿旭

汉献帝刘协只是曹操手上的傀儡皇帝,难道他从来没想过反抗吗?

汉献帝刘协在曹操手上时想过反抗,不过反抗失败,汉献帝到了曹操手上之后也并不甘心想要夺回权利,可他手中无人可用,没有多少支持他的大臣,也没有支持他的军队,他的反抗很倔强,结果也很残酷,他的两位妃子都被曹操杀死,儿子也被曹操毒死,最终他放弃抵抗不再反抗。汉献帝刘协是被董卓扶持为皇帝的,他从登上皇位那一刻起就是一个傀儡,空有皇帝之名,却没有皇帝之实,后来他就成了各路诸侯手中的吉祥物, 因为他的特殊身份,他被曹操盯上,曹操从洛阳带走了汉献帝,将汉献帝带到了许昌,自此之后汉献帝就落入到了曹操的掌控之中,本身他的手中就没有任何力量,到了许昌之后连获得力量的机会都没有了。汉献帝是在建安元年流落到了曹操手中,之后他并没有放弃,尝试过抵抗,在建安5年的时候,他召集了刘备、董承等人,在衣带上写下诏书,想要以此来号召对汉朝比较忠心的大臣一起反抗曹操,而结果自然是失败的,此事泄露被曹操知道,曹操随后就处死了参与这个事件的大部分成员,只有刘备一人在外逃脱,而董承的女儿董贵妃正怀着身孕也被曹操杀死。在衣带诏的事情之后,还有一位大臣想要帮助汉献帝摆脱这种困境,于是和汉献帝讨论情况,商量对策,随后又被曹操知道,曹操紧接着也处死了这位大臣,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受不了这种事,于是想要联络自己的父亲,一起除掉曹操,这个事情过了好几年,一直没有实施,但是最终还是泄露给了曹操,于是这位皇后也被杀死,而汉献帝和伏皇后所生的两个孩子也被曹操毒死,曹操又让汉献帝封自己的女儿为皇后,这下汉献帝彻底放弃,再也没有了争权夺位的心思。

汉献帝刘协结局是什么?

汉献帝刘协的结局要比大多数帝王都好得多,他是寿终正寝的。汉献帝刘协是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的一生可谓说是非常坎坷的,他在早年的时候受到董太后的抚养,得到了董候的封位,等到中平六年的时候,刘协受到董卓的拥护,坐上了皇位,等到董卓被部将伏杀之后,又被董卓的部下李鹤和郭汜挟持,好在在董承的护送之下,才返回洛阳。迁都许县之后,又受制于曹操的管辖,彻底沦为了傀儡皇帝。汉献帝是寿终正寝汉献帝刘协在沦为傀儡皇帝之后,也曾想过反抗,还策动董承和伏完起事,但最终都没有成功,到建安13年之后,曹操一举夺权,在曹丕等人的助力之下,刘协不得不让位给曹操,自己被迫降封为山阳公,虽然保留了天子的礼仪,再无实权。到青龙二年的时候,时年54岁的刘协寿终正寝,群臣哭之。

三国时期属于后汉吗?

三国时期不属于后汉,同样不属于西汉。
西汉(前202年-9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东汉合称汉朝。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称帝,建国号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雒阳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接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恢复国内生产。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
后汉(947年-950年)一般指五代十国时期刘知远建立的政权。整个后汉政权历时只有两朝共四年,是五代十国中国祚最短的政权。五代中的后汉朝,由沙陀人刘知远建立。史称后汉。定都于汴。其疆域,除秦州(治所在今甘肃省秦安县西北)、凤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凤县东北)、阶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武都县东南)、成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成县)转归后蜀所有外,其余大致与后晋相同。历2帝,共4年。


三国里的昔先帝是谁?

三国里的昔先帝是刘备。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出自两汉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上一篇:金正雅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