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韩再芬黄梅戏小辞店

时间:2024-08-26 15:28:17 编辑:阿旭

黄梅戏 代表韩再芬 对黄梅戏有了哪些改变

感觉这个提问有一定的深度。
一、首先从韩再芬对黄梅戏外部氛围的影响来分析:
1、 韩再芬作为一名黄梅戏演员,除继承黄梅传统艺术之外,还用自身的名誉度及知名度作为营销资源,为黄梅戏的推广注入一份心力。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成立,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2、 在发展黄梅上,安庆再芬剧院与一团及其他剧团合作,一团等主攻“本土”,二团(即再芬剧院)则努力改革、创新精品,主攻“外围”,使梅香远飘。
3、 再芬剧院成立后,剧院进行了一些内部革新,使原来岌岌可危的二团走出了生存的困境,当然这并非其一人之功,这是剧院全体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作为院长,还是承担了其中许多的改革责任。
4、 韩再芬除继承一些经典的传统黄梅艺术外,在维护黄梅传统艺术方面,剧院又重新收录了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黄梅戏戏目。如送香茶等。
5、 个人黄梅艺术作品影响方面,韩再芬早期的黄梅艺术(包括影视及舞台剧),吸引并影响了广大的黄梅戏迷,包括一大批八零后年轻人,作品如《天仙配》、《郑小娇》、《女附马》等等;近代作品有《美人焦》——此剧目前还处完善中;近代韩再芬个人参与创作的作品有舞台剧《徽州女人》和《公司》。前者深受观众赞誉、获得戏剧最高艺术奖梅花奖及其他诸多奖项。舞台剧《公司》则受争议较多,不过,这些都只是韩再芬改革尝试进程中的一段。没有争议的改革创新是不存在的。

6、 韩再芬除继承传统并参与黄梅的改革创新外,也招揽了一些原本不应是一位院长所承担的责任——为了她所深爱的黄梅。
大的方面有:
在安庆师范大学成立黄梅剧艺术学院,
在安徽大学成立黄梅剧研究中心,
成立安徽韩再芬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
筹资建设黄梅戏艺术中心
小的方面有:成立再芬黄梅青年团,招揽新血,培养新一代黄梅人才等。
其他具体的个人黄梅艺术成就及影响,请参考“韩再芬”百度百科

二、然后就是从韩再芬对黄梅戏本身的改变与影响来分析(转自韩再芬贴吧网友“黄梅魂5235”的一段评论内容):
1、对黄梅戏思想内容的升华:
传统的黄梅戏一直以传奇故事为主要题材,以意淫式的"富小姐爱上穷小子"或"贵公子爱上贫贱女"为主要表现内容,黄梅戏的代表性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便是如此.后来的黄梅戏也新编了一些诸如"风尘女画家""风雨丽人性""知府黄干""徐锡麟""六尺巷"等反映历史上真实人物的题材.不管是传奇还是历史,这类题材以及表现的内容历来是中国戏曲的专长,无可厚非.思想深度上从未真正突破过.韩再芬的,真正将黄梅戏的思想深度升华,不再是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也不是柴米油盐,历史人物.而是借一个无名无姓的女子一生的等待来表现另外一种形式的人文关怀,一个女子,一个群体.她们的命运,她们的归宿... 不仅仅是探讨人性,批判封建伦理,她所蕴含的思想光华百人百异,等待着以你的角度进行解读.
2、对黄梅戏唱腔的改变:
这个估计是个人都能听出后期的韩再芬与其他黄梅戏演员之间的区别.招牌的"韩氏唱腔"已经是一种标志.具体表现为:娇柔,甜美,灵动.充满青春气息!
3、对黄梅戏表现形式的革新:
从古装到现代装,本身就是一个进步,古人的喜怒哀乐和我们基本不沾边.反映当代生活的黄梅戏,在舞台上基本没有.韩再芬的既不歌颂某个人,也不歌颂某个党.这很难得.现代题材的戏曲貌似总要歌颂点啥.它弘扬诚信,它反映的也许就是你我生活工作中都会遇到的问题.这更难得.公司还有一点就是对程式化动作的创造.简单点说,就是摒弃老程式,创造新程式.戏曲传统的程式化动作是有规范的,它不是生活中动作的直接模仿,再者,传统的程式动作在表现现代时题材显得有些掣肘.比如开关门.以当代的动作演当代的事也许是对黄梅戏形式的最大革新.


黄梅戏吧为什么黑韩再芬

被告侵害其名誉权

2003年,画家应天齐向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起诉韩再芬侵害其名誉权。应天齐认为韩再芬代表作《徽州女人》的创意起源于他的“西递村系列版画”,1999年《徽州女人》首演大获成功后,韩再芬也在公开场合肯定了戏画结合的创意,但2002年9月,韩再芬却否认了这一点,并多次在各种媒体和公开场合歪曲事实,已造成诋毁名誉人格、影响个人生活的事实。对此,韩再芬表示应天齐多次写文章炒作,抹杀了主创人员的成绩,所以她才在公开场合纠正“依画作剧”的错误说法。

2004年2月,韩再芬大胆革新推出的黄梅戏现代剧《公司》引发争议,多数业内人士表示了摇头,批评者认为剧中多种艺术形式的借用不伦不类,但本剧的市场运作却取得成功,这引发了对戏曲发展的思考。

2009年3月,韩再芬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不喜欢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不注重思想内涵”。对此,赵本山的经纪人高大宽认为小品就是让大家乐呵一下,人【摘要】
黄梅戏吧为什么黑韩再芬【提问】
被告侵害其名誉权

2003年,画家应天齐向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起诉韩再芬侵害其名誉权。应天齐认为韩再芬代表作《徽州女人》的创意起源于他的“西递村系列版画”,1999年《徽州女人》首演大获成功后,韩再芬也在公开场合肯定了戏画结合的创意,但2002年9月,韩再芬却否认了这一点,并多次在各种媒体和公开场合歪曲事实,已造成诋毁名誉人格、影响个人生活的事实。对此,韩再芬表示应天齐多次写文章炒作,抹杀了主创人员的成绩,所以她才在公开场合纠正“依画作剧”的错误说法。

2004年2月,韩再芬大胆革新推出的黄梅戏现代剧《公司》引发争议,多数业内人士表示了摇头,批评者认为剧中多种艺术形式的借用不伦不类,但本剧的市场运作却取得成功,这引发了对戏曲发展的思考。

2009年3月,韩再芬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不喜欢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不注重思想内涵”。对此,赵本山的经纪人高大宽认为小品就是让大家乐呵一下,人【回答】
可能做的事情引起了大众的不满【回答】


黄梅戏代表演员和流派

黄梅戏比较着名的演员有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黄宗毅,黄梅戏是没有规定流派的划分的,黄梅戏的演员演唱风格大同小异,所以一般是区分不出来流派的。

严凤英的唱腔和表演方面有很多新的创造,对黄梅戏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打猪草》中的陶金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贞、《牛郎织女》中的织女,其表演风格自成一家,世称严派。

王少舫是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0年,才正式改唱黄梅戏,与严凤英合演《天仙配》中《路遇》一折,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宝莲灯》、《白蛇传》、《天仙配》、《女驸马》、《韩宝英》、《无事生非》等。

潘璟琍的演绎十分有地方乡土风味,嗓音十分纯正,音域也比较宽广,代表作有《春香闹学》、《女驸马》。

黄宗毅和孙怀仁与着名艺术家严凤英一道参加了电影《牛郎织女》的拍摄,在数十部戏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还有张云风、黄新德、马兰、陈小芳、张辉、吴琼、杨俊、吴亚玲等很多黄梅戏比较著名的演员。


黄梅戏代表剧目

黄梅戏的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孟丽君》《夫妻观灯》《打猪草》等。1、《天仙配》《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卖身》,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是首部以电影方式出现的黄梅戏,讲述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伉俪,憧憬美好生活,最终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爱情故事。2、《女驸马》黄梅戏代表作《女驸马》是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装戏,说的是湖北襄阳道台之女冯素贞冒死救夫,经历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的故事。3、《孟丽君》孟丽君是清代杭州才女陈端生(1751年—约1796年)长篇弹词《再生缘》笔下的女主人的名字。陈端生的原著《再生缘》是行文潇洒、语言风趣、风采卓绝的一部传奇弹词,也是祖国五千年光辉灿烂文化中的光辉典籍,与古典名著《红楼梦》并称“南缘北梦”,遗憾的却是一部未完之作。4、《夫妻观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正月十五,家住安庆怀宁大桥头镇的王小六夫妻和众邻居上街看花灯,只见人山人海,花灯各异,热闹非凡,在看灯的过程中发生了有趣的小插曲,整个戏欢歌载舞,表现了农民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和生活情趣。5、《打猪草》打猪草安庆黄梅戏的小戏,也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 打猪草说的就是一个农村男孩与一个女孩因打草损坏了农作物产生矛盾,通过对歌化解矛盾的故事。其中的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早已成了流行歌曲。图为严凤英主演的《打猪草》。黄梅戏: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