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候风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时间:2024-08-28 05:59:02 编辑:阿旭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的杰作,当时地震比较频繁,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叫候风地动仪。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便会落入蟾蜍口中,由此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由于历史久远,张衡地动仪已经失传,只留下一百多字的文字记载。结构关于地动仪的结构,流行的有两个版本:王振铎模型,即“都柱”是一个类似倒置酒瓶状的圆柱体,控制龙口的机关在“都柱”周围。这一种模型已被基本否定。 另一种模型由地震局冯锐提出,即“都柱”是悬垂摆(见袁宏《后汉纪》),摆下方有一个小球,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汇处(即《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说的“关”),地震时,“都柱”拨动小球,小球击发控制龙口的机关,使龙口张开。另外,冯锐模型还把蟾蜍由面向樽体改为背向樽体并充当仪器的脚。该模型经模拟测试,结果与历史记载吻合。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张衡

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地动仪是中国汉朝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汉顺帝阳嘉元年太史令张衡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测验地震的仪器。又称侯风地动仪。地动仪用精铜铸造,形状像一个大酒樽。樽顶上有凸起的盖子可打开。樽外部装饰有篆文和山龟鸟兽的花纹,周围有按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排列的八个龙头,龙嘴各含一颗铜球,对着龙嘴有相应的八个昂头张口的铜蛤蟆。原理探究王振铎根据前人的猜测,讨论了地动仪内部可能有的各种结构,最后推断都柱的工作原理与近代地震仪中倒立式震摆相仿。张衡在当时已经利用了力学上的惯性原理,“都柱”实际上起到的正是惯性摆的作用。具体说来,都柱就是倒立于仪体中央的一根铜柱,八道围绕都柱架设。都柱竖直站立,重心高,一有地动,就失去平衡,倒入八道中的一道。八道中装有杠杆,叫做牙机。杠杆穿过仪体,连接龙头上颌。都柱倾入道中以后,推动杠杆,使龙头上颌抬起,将铜丸吐出,起到报警作用。

候风地动仪发明者是谁?

候风地动仪发明者是张衡。候风地动仪的发明者东汉大科学家张衡。早在公元132年,中国就发明了地球的探测器——地动仪。它是中国古代科文并茂的巨星——张衡创制发明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台会测报地震方向的科学仪器,它首开人类科学测报地震的先河。在此之后的1000多年,欧洲人才发明了类似的地震仪。科学发明它比欧洲出现地震仪的时间要早一千五百年左右。但由于实物的失传以及原始文献记载的简略,使得今人对其内部结构有不同的理解,这是正常的。但无论如何,张衡的地动仪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这是大家一致的意见。在此基础上,通过精心的分析考证、广泛的学术讨论以及合理的模拟实验,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据记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候风地动仪的是谁

据史书记载,发明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候风地动仪的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发明家——张衡。
张衡是东汉末年的一位科学家,他通过研究天文和地理知识,得出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学说。其中,他最著名的发明便是地动仪和候风地动仪。
地动仪是一种能够测量地震方向的仪器,它由一个直径约5尺(约1.5米)的铜球构成,上面有8条龙形的仪器。当地震发生时,铜球便会受到地震波的影响而发生晃动,而龙形仪器则能够指示出地震发生的方向和来源。
而候风地动仪则是一种能够测量风向、温度和湿度的仪器。它由一个方形的漏斗、一个水银温度计和一些风向测量器组成。当风吹过漏斗时,它便会影响水银温度计的读数,而风向测量器则能够指示出风的来源和方向。
张衡的地动仪和候风地动仪在古代科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中国民间灾害预防提供了帮助,也对世界地震和气象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至今,张衡的这两种仪器还在一些博物馆和科技馆中展出,成为古代科学技术的珍贵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