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好的海事大学排名
中国最好的海事大学排名如下:1,上海海事大学 2,大连海事大学 3,武汉理工大学 4,集美大学 5,山东交通大学 6,广州航海大学 7,烟台大学 8,大连海洋学院 9,重庆交通大学 10,宁波大学广州航海大学介绍:广州航海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华南地区独立建制的海事本科院校。学校始于1964年创办的广州海运学校;1981年,广州水运工业学校并入广州海运学校;1992年,广州海运学校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广州航海分部合并组建为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广州航务工程学校并入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广州航海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介绍:上海海事大学学科建设:截止至2018年1月,学校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1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0个工程硕士点,47个本科专业。拥有11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上海市高峰学科,2个上海市高原学科,9个部市级重点学科,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
中国有几个海事大学
中国大陆现有的海事大学有两个: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其他本科海事院校有集美大学;招生海事相关专业的非海事院校有武汉理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海运学院、宁波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等;此外还有众多的海事、航运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学校是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有“航海家的摇篮”之称,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是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成员。2、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学科,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共建高校,首批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证书与挪威船级社颁发的ISO9001质量保证书的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扩展资料国际知名海事大学:1、韩国海事海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交通运输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国立大学。坐落于韩国第一大港釜山市影岛,是韩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航海院校,为韩国培养了大量的高级航海人才。2020年QS亚洲大学排名榜中位列韩国大学第49位,亚洲401-450位。2、波兰格丁尼亚海事大学成立于1920年,是波兰最大的海事院校,设有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船舶电气工程学院和航运管理学院4个学院,在校生8000余名。3、格丁尼亚海事大学波兰最大的海事大学,于1920年在Tczew镇成立,原名为“国立海事学校”,1968年,波兰国立海事学校和波兰国立水产学校合并,成立了格丁尼亚海运学院(Gdynia Maritime Academy),并由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升格为高等学府,2001年5月,格丁尼亚海运学院更名为格丁尼亚海事大学。4、敖德萨国立海事大学位于乌克兰南部城市,重要工业、交通、文化教育和旅游中心,敖德萨州首府敖德萨市。敖德萨国立海事大学始创于1930年,在前苏联时期,为“黑海舰队”输送了大量的海军人才。拥有水力工程系,轮机系,造船系,港口运输管理,港口经济,港口机械等,各专业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有着辉煌的历史。5、世界海事大学由国际海事组织(IMO)于1983年建立的一所旨为各国海事当局,航运公司及港航企业,航海院校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大学,学校现址瑞典马尔默市,该大学在瑞典享有联合国机构的地位、特权和免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事大学
全国前十名海事大学
1、上海海事大学2022年在全国本科院校排名第200位,本省大学排名第14位。2、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3、200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订协议,共建上海海事大学。4、学校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2个本科专业。5、师资队伍:学校有专任教师1200人,外聘教师27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177人(占比13.82%),具有副高职称353人(占比27.56%),具有中级职称722人(占比56.36%),具有初级职称29人(占比2.26%)。6、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816人(占比63.7%);具有硕士学位390人(占比30.45%);具有学士学位及其他75人(占比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