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孙子兵法》14
军争篇:怎样在行军中设计战场
重点解析金句
孙子曰:“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 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 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 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四个层次内容:
第一层,是提出用兵要“以迂为直”,但这件事很难?这是由于行军特点决定的,孙子介绍了行军的特别来强调“以迂为直”的难,但是它又是很重要的用兵之法。
第二层,孙子重点讲了“形名”,就是战争当中军队的指挥系统。
第三层,讲了如何治理现场军队的士气。
第四层,孙子讲了用兵的八条禁忌。
1.行军的原理有两条:
第一,“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全军行进速度必然慢,军队往往无法按时到达战场。第二,“委军而争利则锻重捐”,先锋部队先冲上去和敌人打,粮草、后勤跟不上,最终必定会被打败。
2.用兵要“以迁为直”,通过行军调动敌人,主动选择时间、地点来制造胜机。
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是什么意思
要达到某种目的,最好先使用谋略,其次是通过外交技巧,再次是通过击垮对方的军队,最次才是攻破对方城市。①上兵伐谋:上兵,上乘用兵之法。伐,进攻、攻打。谋,谋略。伐谋,以谋略攻敌赢得胜利。此句意为:用兵的最高境界是用谋略战胜敌人。②其次伐交:交,交合,此处指外交。伐交,即进行外交斗争以争取主动。当时的外交斗争,主要表现为运用外交手段瓦解敌国的联盟,扩大、巩固自己的盟国,孤立敌人,迫使其屈服。③其次伐兵:指动用部分军事力量,在敌方政治、经济重心之外解决敌人,以便把战争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④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项努力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即攻取敌方战略要地乃至全部领土。扩展资料原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译文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所以,上等的用兵之道是凭借谋略取得胜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制造大盾牌和四轮车,准备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码得三个月。堆筑攻城的土山,起码又得三个月。如果将领难以拟制焦躁情绪,命令士兵像蚂蚁一样爬墙攻城,尽管士兵死伤三分之一,而城池却依然没有攻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所以善用兵者,不通过打仗就使敌人屈服,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不需长期作战,一定要用“全胜”的策略争胜于天下,从而既不使国力兵力受挫,又获得了全面胜利的利益。这就是谋攻的方法。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兵伐谋
上兵伐谋,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出处?
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伐:本意是杀伐,征讨。这里可解作“征服”、“取胜”。上兵:用兵的上策。交:结盟,交好。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在战略上挫败敌人,其次是在外交上挫败敌人,再次是用进攻挫败敌人,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在实际运用上,可分为两个范畴、四个层次。“伐谋”和“伐交”属于“不战”思维;“伐兵”和“攻城”属于“慎战”思维。其一,“上兵伐谋”是指依靠谋略运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的综合运作,不待对立双方矛盾激化即先期解决争端。其二,“其次伐交”是指当矛盾已经显现时,动员本国和有关国家的力量,显示决心,造成压倒优势或力量制衡,辅之晓以利害,经过折冲与妥协,达到不诉诸武力而达成战略目的。其三,“其次伐兵”是指动用部分军事力量,在敌方政治、经济重心之外解决敌人,以便把战争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其四,“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项努力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即攻取敌方战略要地乃至全部领土。必须承认,在军事对抗中,完全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局,即使处于优势与主动地位的一方,也是不容易实现的。孙子在这里的意思其实就是说:要以最小的代价去达到战略目的,能不动武就不要动武,能不牺牲就避免牺牲。
上兵伐谋其下攻城,其次什么?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含义: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使用谋略胜敌。其次是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上兵伐谋,拼音shàng bīng fá móu。上兵,即兵之上者,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伐,原意为功劳,这里活用作动词,建功的意思。伐后省略介词,伐谋就是“伐以谋”,谋就是谋略。意即凭谋略建功,指使用策略取胜,不需动用武力。扩展资料:上兵伐谋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其进一步在下文中体现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思想。对后世的战争有很大的影响。伐交,汉语词语,读音是fá jiāo,指破坏敌方与其他方面的联合。出处:《孙子·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汉书·息夫躬传》:“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者也。” 颜师古 注:“知敌有外交连结相援者,则间误之,令其解散也。”伐兵,读音为fá bīng,汉语词语,意思为通过两军对战而取胜。出处:《孙子·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李筌 注:“临敌对陈,兵之下也。” 梅尧臣 注:“以战胜。”参考资料:伐交-百度百科 伐兵-百度百科 上兵伐谋-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