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渌水带青潮》译文及注释鉴赏
《南乡子·渌水带青潮》 宋代:晏几道 渌水带青潮。水上朱阑小渡桥。桥上女儿双笑靥,妖娆。倚著阑干弄柳条。 月夜落花朝。减字偷声按玉箫。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 《南乡子·渌水带青潮》译文 清澈的春水带着青潮上涨,水上的朱栏连着小渡桥。桥上站立着双靥带笑的美丽少女,好妖娆,倚靠着栏杆抚弄柳条。 月夜直到花朝,少女能够娴熟地按照“减字偷声”的变化吹奏玉箫。柳外的行人回头顾盼,好遥远,仿佛比那天上的银河还要远。 《南乡子·渌水带青潮》注释 渌(lù)水:清澈的水。 青潮:水面呈青绿色,且旺盛饱满,如同涨潮一般。 朱阑:朱红色的栏杆。 双笑靥(yè):此处是说女子笑,脸上出现一对酒窝儿。 妖娆:形容女子美貌而富有风情。 花朝:旧俗以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故称此节为“花朝节”。 减字偷声:指词调的减省节奏和减少歌辞字句,从而衍变新调。 玉箫:箫的美称。 迢迢:遥远。 《南乡子·渌水带青潮》赏析 这首词写人,刻画了一位十分优美传神的少女形象。 上片首二句写景,为人物出场设置环境;一条清撤的小河,带着碧绿的潮水,向远处缓缓地流去;河上架着一座两边围着红色阑干的小小渡桥。朱阑映渌水,碧波泛青潮,景物闲雅优美,色彩艳丽鲜明,短短两句即展现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画面。“桥上女儿双笑着,妖烧。倚着阑干弄柳条。”“柳条”二字语意双关,既指柳条随风飘扬的情景,又指少女美丽迷人的腰肢。接着三句刻画人物。词人不写她的眉,不写她的腰,也没有摹绘形容其发型、妆饰和身材,而是把镜头对准“女儿”面颊上那两个迷人的酒涡。既突出了特征,又省去许多笔墨,跳出了前人描绘女性的窠臼。紧接着用一个两字短句“妖娆”,加以赞叹,说她无比娇美动人,别的都不须细看,只要看一眼她脸上那两个笑容可掬的酒涡就足够了。从句法结构上说,“妖娆”也是贯通下句的。此时此刻那位“女儿”正独自靠着桥上的朱阑,手里摆弄着柔软细嫩的柳条。这是作者摄取的第二个镜头。如果说第一个镜头是静态,那么第二个镜头则是动态了。“女儿”摆弄柳条,不知是探春还是惜别。含而不露,留下联想和思索的`空间。上片五句,分为两层,先拉开幕布,推出景物,然后描绘女主人公的形象,一静一动,层次极为分明。 下片从月夜花朝写起,少女先是摆弄杨柳,此时又在月夜里吹奏起了玉箫。这优美的境界愈发使女子的形象扑朔迷离,让人浮想联翩。“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最后两句,通过“行人”的反应来赞美“桥上女儿”容貌出众、技艺超群。每当人们看到她面颊上那迷人的“双笑靥”,听到她所吹奏的“玉箫”声时,便情不自禁地停步不前,都要留恋地回头瞻望。然而佳人近在咫尺,却亦远在天涯,若想与她相会,只怕比渡过迢迢的银河还要遥远。像谜一样美丽的女孩终究还是一个未解的谜,也许,她是仙子从天而降,在人间作短暂的停留,那纤尘不染,高雅脱俗的绰约风姿,让世人可望而不可及。 这首词意境瑰丽、神奇,形象刻画宛如水中月、镜中花,不需浮辞艳采,却充满了遇物生辉的意境和情趣。 《南乡子·渌水带青潮》创作背景 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词人在某地渡口偶然见到了一位少女,但井没有机会接近她,于是作此词,留作对伊人的写照。 《南乡子·渌水带青潮》作者介绍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南乡子·渌水带青潮原文_翻译及赏析
渌水带青潮。水上朱阑小渡桥。桥上女儿双笑靥,妖娆。倚著阑干弄柳条。月夜落花朝。减字偷声按玉箫。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宋代·晏几道《南乡子·渌水带青潮》 南乡子·渌水带青潮 渌水带青潮。水上朱阑小渡桥。桥上女儿双笑靥,妖娆。倚著阑干弄柳条。 月夜落花朝。减字偷声按玉箫。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 写人 ,女子赞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澈的春水带着青潮上涨,水上的朱栏连着小渡桥。桥上站立著双靥带笑的美丽少女,好妖娆,倚靠著栏杆抚弄柳条。 月夜直到花朝,少女能够娴熟地按照“减字偷声”的变化吹奏玉箫。柳外的行人回头顾盼,好遥远,仿佛比那天上的银河还要远。 赏析 这首词写人,刻画了一位十分优美传神的少女形象。 上片首二句写景,为人物出场设定环境;一条清撤的小河,带着碧绿的潮水,向远处缓缓地流去;河上架著一座两边围着红色阑干的小小渡桥。朱阑映渌水,碧波泛青潮,景物闲雅优美,色彩艳丽鲜明,短短两句即展现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画面。“桥上女儿双笑着,妖烧。倚著阑干弄柳条。”“柳条”二字语意双关,既指柳条随风飘扬的情景,又指少女美丽迷人的腰肢。接着三句刻画人物。词人不写她的眉,不写她的腰,也没有摹绘形容其发型、妆饰和身材,而是把镜头对准“女儿”面颊上那两个迷人的酒涡。既突出了特征,又省去许多笔墨,跳出了前人描绘女性的窠臼。紧接着用一个两字短句“妖娆”,加以赞叹,说她无比娇美动人,别的都不须细看,只要看一眼她脸上那两个笑容可掬的酒涡就足够了。从句法结构上说,“妖娆”也是贯通下句的。此时此刻那位“女儿”正独自靠著桥上的朱阑,手里摆弄著柔软细嫩的柳条。这是作者摄取的第二个镜头。如果说第一个镜头是静态,那么第二个镜头则是动态了。“女儿”摆弄柳条,不知是探春还是惜别。含而不露,留下联想和思索的空间。上片五句,分为两层,先拉开幕布,推出景物,然后描绘女主人公的形象,一静一动,层次极为分明。 下片从月夜花朝写起,少女先是摆弄杨柳,此时又在月夜里吹奏起了玉箫。这优美的境界愈发使女子的形象扑朔迷离,让人浮想联翩。“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最后两句,通过“行人”的反应来赞美“桥上女儿”容貌出众、技艺超群。每当人们看到她面颊上那迷人的“双笑靥”,听到她所吹奏的“玉箫”声时,便情不自禁地停步不前,都要留恋地回头瞻望。然而佳人近在咫尺,却亦远在天涯,若想与她相会,只怕比渡过迢迢的银河还要遥远。像谜一样美丽的女孩终究还是一个未解的谜,也许,她是仙子从天而降,在人间作短暂的停留,那纤尘不染,高雅脱俗的绰约风姿,让世人可望而不可及。 创作背景 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词人在某地渡口偶然见到了一位少女,但井没有机会接近她,于是作此词,留作对伊人的写照。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晏几道 猜您喜欢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唐代·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送浑将军出塞 唐代:高适 展开阅读全文∨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 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 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 送别 ,写人 ,将军爱国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余徐憾矣。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日:“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明代·方孝孺《豫让论》 豫让论 明代: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 展开阅读全文∨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余徐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日:“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古文观止 ,史论写人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宋代·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 生查子·独游西岩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写山 ,明月 ,抒情孤寂
潮的组词有哪些
1、涨潮[zhǎng cháo] 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海洋水面发生涨落现象,水面上升叫涨潮。2、弄潮[nòng cháo] 在潮中戏水父老不知招屈恨,少年争作弄潮游。--苏辙《竞渡》弄潮之乐。3、新潮[xīn cháo] 事物发展的新趋势;新的潮流:文艺~。4、潮流[cháo liú] 海水受潮汐影响所产生的周期性流动。5、浪潮[làng cháo] 汹涌起伏的波涛。6、潮剧[cháo jù] 流行于广东潮州、汕头等地的地方戏曲剧种。在腔调上还保留着唐宋以来的古乐曲和明代弋阳腔的传统。7、小潮[xiǎo cháo] 一个朔望月中涨落幅度最小的潮水。上弦日和下弦日,月亮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最小(是二者引力之差),按理小潮应该出现在这两天,由于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小潮往往延迟两三天出现。8、赤潮[chì cháo] 也叫红潮。指沿海海域浮游生物急剧繁殖,并引起海水变色、变质的现象。多呈红色,有腥臭,能导致鱼、贝等海洋生物死亡。人类生产和生活排入海域的大量污水中,富含氮、磷等元素,是引起赤潮的主要原因。9、寒潮[hán cháo] 也叫寒流。从寒带和高纬度大陆向低纬度地区侵袭的强烈冷空气。所经地区,在短期内气温急剧下降,伴有强风,并常有雨雪。冷锋过后,天气晴朗,风力微弱,常出现冰冻或霜冻。10、红潮[hóng cháo] 害羞时两颊上泛起的红色。11、春潮[chūn cháo] 春天的潮水,多用于比喻:经济建设~涌动。12、回潮[huí cháo] 已经晒干或烤干的东西又变湿:连下几天雨,晒好的粮食又~了。13、防潮[fáng cháo] 防止潮湿:~纸。储存粮食要注意~。14、风潮[fēng cháo] 比喻很多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各种集体行动:闹~。平息~。15、暗潮[àn cháo] 比喻暗中发展,还没有表面化、公开化的矛盾或斗争(多指社会政治方面的)。16、潮解[cháo jiě] 某些晶体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在晶体表面逐渐形成饱和溶液。17、返潮[fǎn cháo] 空气湿度大,地面和衣物等因附着水分而潮湿;因地下水上升,地面和墙根发潮。18、热潮[rè cháo] 指蓬勃发展、热火朝天的形势:掀起植树造林~。
潮的组词
潮的组词如下:亲潮、浪潮、来潮、飓潮、急潮、激潮、还潮、黑潮、防潮、待潮、沓潮、春潮、风潮、工潮、归潮、候潮、海潮、潮波、潮满、射潮、顺潮、送潮、血潮、中潮、通潮、微潮、午潮、汐潮、新潮、潮勇、潮热潮剧、潮红、潮荡、潮润、潮期、潮信、潮脑、潮涌、潮银、潮烟、潮汛、潮解、潮候、潮痕、潮鼓、潮搐、潮男、平潮、怒潮、弄潮、满潮、落潮、热潮、人潮、秋潮、上潮、咸潮、小潮、信潮、退潮、伍潮、望潮、招潮政潮、主潮、鱼潮、心潮、学潮、迎潮、潮汐、潮腻、潮海、潮动、波潮、暗潮、思潮、踏潮、受潮、凌潮、潦潮、泪潮、狂潮、脸潮、酒潮、鲸潮、惊潮、江潮、回潮、高潮、寒潮、红潮、观潮、大潮、低潮、初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