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兵变事件的介绍
1964年1月21日,驻在台湾省新竹湖口的“装甲兵副司令”兼第一师长赵志华,在新竹湖口装甲基地,召集“装甲第一师”军官训话,力斥“政府”和军界贪污无能、生活腐化,号召部队跟他一起开到台北去,“清除蒋总裁身边的坏人”。训话完毕后,赵志华询问台下谁敢跟他一起去,无人回答。赵志华掏出手枪,对空连开两枪,再次询问谁敢跟他一起去,但很快就被周围的人一拥而上抓住送进了司令部。得知这个消息,时任“国防部”副部长的蒋经国当即下令进入战备状态,严阵以待。事后,“陆军总司令”刘安祺自请处分;“装甲兵司令”蒋纬国受牵连,被调职,自此以后也未再授以兵权。一般称之为“湖口兵变”。根据当时的“陆军总司令”刘安祺的回忆,湖口事件“既不是兵谏,也不是兵变,是装甲兵副司令一时糊涂而造成的;他对蒋纬国的某项措置不满”。而蒋纬国则认为“赵志华赵副司令是个很内向的人,不过,不论是在战场上或是在平时教育训练各方面他的表现都不错。那次出事情,完全是因为他患了精神分裂症”。但这是国民党迁台以来第一次将领号召哗变的事件,因此被视为谋反案处理。
湖口兵变事件的事件影响
根据当时的“陆军总司令”刘安祺的回忆,湖口事件“既不是兵谏,也不是兵变,是装甲兵副司令一时糊涂而造成的;他对蒋纬国的某项措置不满”。而蒋纬国则认为“赵志华赵副司令是个很内向的人,不过,不论是在战场上或是在平时教育训练各方面他的表现都不错。那次出事情,完全是因为他患了精神分裂症”。但这是国民党迁台以来第一次将领号召哗变的事件,因此被视为谋反案处理。赵志华先被判处死刑,后来又改判无期。在服刑期间,蒋纬国经常去探望他,并帮他照顾家属。由于赵志华是蒋纬国一手提携的将领,虽然此时蒋纬国已经调离装甲兵部队,但是蒋介石依然认为蒋纬国“不识人”,是“不堪造就之才”,让蒋纬国离开部队,从此再也没有带过兵,也再没有得到晋升。他的中将军衔整整挂了15年,直到1975年才晋升为上将。
湖口兵变事件的事件经过
1964年1月21日,驻在台湾省新竹湖口的“装甲兵副司令”兼第一师长赵志华,在新竹湖口装甲基地,召集“装甲第一师”军官训话,力斥“政府”和军界贪污无能、生活腐化,号召部队跟他一起开到台北去,“清除蒋总裁身边的坏人”。训话完毕后,赵志华询问台下谁敢跟他一起去,无人回答。赵志华掏出手枪,对空连开两枪,再次询问谁敢跟他一起去,但很快就被周围的人一拥而上抓住送进了司令部。得知这个消息,时任“国防部”副部长的蒋经国当即下令进入战备状态,严阵以待。事后,“陆军总司令”刘安祺自请处分;“装甲兵司令”蒋纬国受牵连,被调职,自此以后也未再授以兵权。一般称之为“湖口兵变”。
湖口兵变的评价
蒋纬国自此案发生后,中将一直干到1975年8月,即蒋介石去世.四个月后,才得以升到上将。蒋纬国有一次在台湾政治大学东亚所上课,不经意提到“湖口兵变”,他对赵志华策动兵变的评论是:“动机单纯、方法错误。”他并没有深责赵之意,因为赵志华是跟随他多年的人。蒋经国死后,蒋纬国公开宣称:“根本就没有什么湖口兵变”。
湖口兵变的经过
1964年1月21日上午10时左右,装甲兵副司令赵志华少将,在新竹湖口装甲兵基地大集合场,召集装甲主力部队第一师的所有队职干部训话,慷慨激昂地发表了一篇类似“清君侧”的政见演说,要部队往台北市区进发,跟他扫清蒋介石“身边的坏人”,以“保护蒋总统”。 赵志华演说的重点有三:一、国际局势日益对台湾不利,法、日均争着讨好中共,台湾有陷于孤立之可能,“政府”官员没有能力处理外交问题,有的甚至还发表“两个中国”论调,不想“反攻大陆”,如此将把“国家”带入危险境地,必须大力加以整顿。二、若干高级将领缺乏斗志,生活腐化,不关心部队生活,周至柔(当时“总统府”参谋长)家里养的一条狼狗,每月花费比一个连的伙食费还多。三、装甲部队乃“国军”精锐,负有保国卫民之责,“国家”局势既已至此,理应挺身而出,为“国家”、民族之前途而奋斗。 赵志华演说完毕,当场询问部队:“谁敢跟我一起去?”台下无人应答。赵志华随即掏出手枪,先是高高举起,然后放置于演讲台桌上,再询问一次:“谁敢跟我一起去?”这时台下忽然闪出一位政战官,高举右手说:“我跟副司令一起去!”说完即大步走到台上,站在赵志华身边,赵正欲加以赞扬,这位政战人员突然抱住赵志华,高叫:“抓起来!旁边的一些人蜂拥而上,当场制服了他们的副司令长官,把他押进司令部,一场哗变就此结束。台下上千部队,眼睁睁地看到这突然的变故,一时都傻了眼,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一位上校团长,值星官上台宣布:“所有部队立刻带回营区,没有命令,不得外出走动!”从政治角度看,“湖口兵变”实不够称之为“变”,当然更谈不上“政变”,由于是现职高级军官鼓动部队制造事端,它只能称之为一场军事“哗变”,实质上也仅是“哗”而未“变”,事件很快被摆平,主谋者赵志华迅速被缴械,并未酿成更大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