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今年有什么发射计划吗?
中国航天2020年超40次的“超级2020”宇航发射计划,以及首次火星探测、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3型火箭新型号首飞等重大航天任务。宇航发射任务依然保持高强密度趋势,全年呈现出重大任务重、发射密度高等特点。“重”主要体现为北斗导航、探月三期、高分专项3个国家重大工程将完成收官。上半年,北斗卫星导航工程将发射两颗GEO卫星,完成整个北斗三号系统的组网建设。今年还将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并择机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高”主要体现在发射密度上,202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发射有望突破40次,发射60余个航天器,再创历史新高。此外,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三型新一代运载火箭将在2020年实现首飞,赋予今年航天任务“新”的特点。长征五号B是我国现有低轨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其首飞将开启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任务阶段的序幕;长征七号甲作为我国第一型新一代中型高轨火箭,对高轨卫星发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长征八号首飞将填补我国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的重要空白,成为宇航发射和商业航天市场的主力军。
中国航天2018年发射了哪些?
1、【2月2日】——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2018年2月2日15时5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2、【2月12日】—— 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2018年2月12日13时0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3、【3月17日】—— 陆地勘查卫星四号2018年3月17日15时1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勘查卫星四号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4、【3月30日】—— 第三十、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2018年3月30日01时5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5、【3月31日】—— 高分一号02、03、04卫星2018年3月31日11时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高分一号02、03、04卫星送入预定轨道。6、【4月10日】—— 遥感三十一号01组卫星2018年4月10日12时2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一号01组卫星和微纳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7、【4月26日】—— “珠海一号”02组卫星2018年4月26日12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采用“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将“珠海一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8、【5月4日】—— “亚太6C”通信卫星2018年5月4日00时0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亚太6C”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9、【5月9日】—— 高分五号卫星2018年5月9日02时2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10、【5月21日】—— 嫦娥四号中继星2018年5月21日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
为什么说中国航天开启了“超级2018”?
这接连取得的胜利不仅让中国航天迎来了新年“开门红”,而且也昭示2018属于中国航天的“超级2018”。1.神舟七号发射在即,航天热潮一触即发。中国多位航天经济专家表示,在航天产业每投入1元人民币,即可得到高达8至12倍的带动效益。2.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
为什么说中国航天开启了“超级2018”?
中国内陆三大航天发射中心先后迎来了本年度首个航天发射任务,场航天发射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再加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计划实施的发射任务及几家民营航天公司可能进行的发射活动也表明属于中国航天的“超级2018”已然开启。1月9日、12日、13日,中国内陆三大航天发射中心即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先后迎来了本年度首个航天发射任务,随着长征火箭冲天而起,直上九霄,高景一号03、04星,北斗三号工程第三、四颗组网卫星、陆地勘查卫星三号被准确送入预定轨道,3场航天发射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值得注意的是,上述3场发射活动是在短短5天内进行的,甚至其中两次发射是连续两天进行的。在如此高密度发射考验面前,中国航天交出的完美答卷着实令人赞叹不已。这接连取得的胜利不仅让中国航天迎来了新年“开门红”,而且也昭示2018将是中国航天极不平凡的一年。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此前发布的信息,在新的一年里,该集团计划实施的发射任务将达到创纪录的35次之多。再加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计划实施的发射任务及几家民营航天公司可能进行的发射活动,中国航天发射在新年里将有望超过40次,不仅大大超过自身2016年22次发射的纪录,而且可能雄踞世界航天大国当年度发射次数之首。种种迹象表明,属于中国航天的“超级2018”已然开启。2017年11月21日12时50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吉林一号视频04、05、06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四号任务今年被称作中国航天“超级2018”,不仅在于中国在本年度计划实施的航天发射任务多,更在于任务重大和艰巨。其中,探月工程的关键步骤即实施嫦娥四号任务和继续验证重型火箭长征五号的性能是本年度中国航天发射计划的重点和难点。嫦娥四号卫星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计划中第四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主要任务是继嫦娥三号之后着陆月球表面、继续从更深层次更全面地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实施嫦娥四号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其着陆点选在月球背面。由于月球背面受到遮挡而无法接收到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美国与俄罗斯曾多次试图登陆月球背面均不了了之,这造成了人类到目前为止对月球背面情况知之甚少,这也增加了探测器软着陆的难度。为了实施嫦娥四号任务,中国计划在2018年6月先发射一枚中继卫星,搭建测控通信、数据传输链路,来确保与嫦娥四号通信畅通。根据计划,嫦娥四号将于年底发射,计划在月球背面南极附近的艾特肯盆地软着陆。一旦成功,这将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进行巡视探测活动。中国科学家们可以借此更全面地了解月球环境,并利用月球背面没有地球电磁信号干扰的优势,进行太空观测。“北斗”卫星发射井喷“从中国航天任务实施和规划来看,2018年无疑将是名副其实的“北斗年”。在中国航天2018开年三连射中就包括两颗北斗卫星的发射任务。1月1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和远征一号联袂把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两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2017年11月,北斗三号工程首发双星成功发射入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走向世界,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根据规划,在2018年底前,北斗三号将建成18颗卫星的基本系统,具备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的能力。这就意味着今年全年一共要发射16颗北斗三号卫星,如果继续按照之前我们所熟悉的“一箭双星”的模式,那么全年就要进行8次发射,除了已经进行的一次之外,接下来还要完成7次。北斗卫星发射的井喷之势可谓蔚为壮观。这也构成了中国航天“超级2018”的亮点之一。特色卫星各有神通1月1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迎来了一位特殊客人,他就是正在中国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他亲切看望了中法海洋卫星研制团队代表,并参观了卫星测试组装车间。中法海洋卫星基于中国成熟的CAST2000卫星平台,搭载了法国的波谱仪和中国研制的散射仪,分别用于海浪研究和海洋监测。借助这颗卫星,将有望实现对海洋表面风和浪的大面积、高精度同步观测,进一步提升两国对海上航行安全、海洋资源调查的服务保障能力。该卫星于2009年立项,中法双方超过100位科研人员参与其中,目前,该卫星已进入总装测试阶段,计划于2018年下半年由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我国发射。在2017年1月中旬召开的全国地震局长会议上,一颗名为“张衡一号”的卫星为很多人所知晓和关注,这是中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天基观测平台的首颗星,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它能获取全球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观测数据,对我国及其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弥补地面观测的不足。据科技日报近日报道,“张衡一号”计划于2018年2月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不仅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立体地震观测体系建设,开辟探索地震监测预测新途径,而且还能为航空航天、导航通讯等领域提供空间电磁环境监测服务。在新的一年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即高分专项将获得进一步发展,根据2017年6月举行的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发布的信息,高分专项第六颗卫星即高分六号当时已经进入最后的总装测试阶段,而其计划发射升空时间就安排在2018年。届时,高分六号将会与在轨飞行的高分一号组网运行,提升系统整体效率。长征五号再次出征长征五号是目前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2016年11月,该火箭成功首飞,但是在第二年7月第二次执行发射任务时失利。之后,有关部门取消了原计划于2017年底由长征五号实施的嫦娥五号月面取样返回任务,进行故障全面调查。航天科技集团就长征五号2018年的复出问题作出了回应,表示其将承担东方红五号卫星的发射任务。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陶钢近日表示:“通过这半年对故障的定位、分析,我们已经查明原因,而且采取了有效措施。2018年底,长征五号将迎来新的发射任务。”这是关于长征五号发射的最新消息,再次确认了其将会在2018年复出,并给出了大体时间。可以期待,经历“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洗礼的长征五号能够走出失利阴霾,不仅完成此次交给的任务,而且进一步积累经验,为中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作出贡献,特别在将来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和嫦娥五号月球取样返回任务中。商业航天异军突起2018年,中国商业航天将可能见证一项新的纪录的诞生:发射全国首颗以县域命名的商业遥感卫星。2017年11月,浙江省湖州德清县人民政府、湖州莫干山高新区与长春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对外发布,德清一号卫星计划于2018年1月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升空。德清一号入轨后将与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的吉林一号卫星组网,主要围绕测绘、交通、水利、环保、农业多行业展开卫星遥感应用开发,打造大数据背景下的地理信息应用市场,为德清打造国际一流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地理信息产业高地提供支持。对于中国民营航天来说,2018年将可能成为其迎来里程碑发展的真正元年,而标志性事件就是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智能小型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掌握固体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专注于智能小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旨在为全球商用微小卫星提供高性价比的发射服务。2017年12月22日,该公司研制的X系列火箭发动机成功进行了点火试验,为2018年上半年实施首飞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商业航天在2018年开疆拓土当然离不开航天国家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副院长张镝近日表示,该集团研制的快舟十一号火箭计划于2018年上半年以“一箭六星”的惊艳方式进行首飞,即一次性将伽马射线暴探测微小卫星等6颗卫星送上太空,展现强大的星座快速构建能力,并大幅提升发射效率、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