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早梅 齐己

时间:2024-09-14 02:03:17 编辑:阿旭

《早梅》(齐己)全诗翻译赏析

早梅 齐己 系列:关于描写花的古诗词 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凝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意。「冻欲折」说法略带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此联像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此联对仗精致工稳。「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由虚而实。第一联虚拟,第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写来很有层次。    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然而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辞意充满著自信。    这首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秾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著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很有特色。


齐己《早梅》原文及翻译赏析

早梅原文: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早梅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 注释 1孤根:单独的根,指梅树之根。孤:突出其独特个性。2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3递:传递。幽香:幽细的香气。窥:偷看。4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5应律:古代律制分十二律,有「六律」、「六吕」,即黄钟、大吕之类。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6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早梅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冻欲折」说法虽然略带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此联像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此联对仗精致工稳。「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由虚而实。第一联虚拟,第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写来很有层次。   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然而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辞意充满著自信。「先发望春台」实际是诗人渴望到京城施展才华、独占鳌头、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自信宣言。   全诗咏物写景,语言清丽传神,为读者描摹出一幅风韵十足的「寒雪早梅图」,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之神;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借物喻己,含蕴深藉,诗人怀才不遇、清高孤傲、坚贞不屈、执著自信的节操情怀蕴含景中,又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妙 。神妙毕备,意蕴隽永,堪称诗林「咏物台」上的一枝独秀! 早梅创作背景   齐己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己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诗词作品: 早梅 诗词作者:【 唐代 】 齐己 诗词归类: 【咏物】、【梅花】、【言志】


早梅古诗解释

早梅张谓 〔唐代〕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译文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古诗早梅全诗句

古诗早梅全诗句如下:原文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译文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道寒梅靠近溪水而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过冬天而尚未消融的白雪。全诗通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 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早梅》赏析这首诗立意咏赞早梅的高洁,但作者并没有发一句议论和赞语,却将早梅的高洁品格和诗人的赞美之情清晰地刻划出来。一首绝句,仅二十八个字,就能将梅花写得如此之美,除立意新颖之外,还在于诗人从现实生活的观察中,能捕捉住早梅的颜色(洁白)、地点(偏僻)、季节(早春)、气质(耐寒)、姿态(俏丽)等特征,加以艺术的提炼和概括。并借助像“白玉条”“冬雪压枝”等生动、形象的比喻,鲜明、传神地塑造出早梅的品貌和气质,使人生发出美不胜叹的感觉。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这首诗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这首《早梅》意境可谓异曲同工。

“早梅”齐己写的,什么意思?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郑谷住在袁州,齐己于是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他。诗作中有一首《早梅诗》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装,举手加额长跪而拜。从此,文人间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 郑谷:唐朝诗人。2、齐己:唐朝和尚,善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象独凝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意。“冻欲折”说法略带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此联对仗精致工稳。“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由虚而实。第一联虚拟,第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写来很有层次。
  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然而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辞意充满着自信。
  这首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秾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很有特色。


齐己《早梅》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作品原文   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⑴暖独回⑵。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⑶出,禽窥素艳⑷来。   明年如应律⑸,先发望春台⑹。    词句注释   ⑴孤根:单独的根,指梅树之根。孤:突出其独特个性。   ⑵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   ⑶递:传递。幽香:幽细的香气。窥:偷看。   ⑷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⑸应律:古代律制分十二律,有“六律”、“六吕”,即黄钟、大吕之类。   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   ⑹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白话译文 :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    创作背景 :齐己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己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原文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冻欲折”说法虽然略带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此联对仗精致工稳。“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   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由虚而实。第一联虚拟,第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写来很有层次。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然而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辞意充满着自信。“先发望春台”实际是诗人渴望到京城施展才华、独占鳌头、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自信宣言。全诗咏物写景,语言清丽传神,为读者描摹出一幅风韵十足的“寒雪早梅图”,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之神;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借物喻己,含蕴深藉,诗人怀才不遇、清高孤傲、坚贞不屈、执着自信的节操情怀蕴含景中,又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妙。神妙毕备,意蕴隽永,堪称诗林“咏物台”上的一枝独秀!    名家辑评: 《瀛奎律髓》:寻常只将前四句作绝读。其实二十字绝妙,五六亦幽致。   《唐诗笺注》:气格矫健,绝不似僧家寒俭光景。宜其为少陵所赏识也。

  • 上一篇:吕布传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