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意思和全诗。 满意采纳?
这两句诗出处不同,是集句而成。“青山处处埋忠骨”——根据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记述,毛(老人家)在得知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后,曾在“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而这句“青山处处埋忠骨”,是改自他的《七绝·改诗赠父亲》,这是毛(老人家)1910年赠给父亲的一首七绝,是根据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借自月性和尚用以自勉的一首诗略加修改而成的,原诗是: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也有说这句话改自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近代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出塞》。原诗是: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什么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这句诗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