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图书馆1986年建成使用,建筑面积13400平方米,设有7个书库,14个阅览室,1400多个阅览座。截止2006年底,图书馆收藏书刊共计330余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307万册,中、外文期刊9600余种,近23万册。馆藏线装古籍20万册(善本古籍1120种,15688册,宋元版图书2种,明版274种,清朝乾隆以前刻印精良、流传稀少者522种,钞本、稿本169种)。购置电子图书112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135个。图书馆在古籍文献、解放前出版的中、外文书刊、齐鲁文化文献、“四库全书”相关文献及教育、地理等专业的书刊收藏上较为系统,颇具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并引进国内外较大的社科、科技信息数据库,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保障。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993年起采用深圳图书馆“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ntegratedLibraryAutomationSystem,即ILAS5.0),并不断升级版本,现为网络版ILASⅡ。馆内计算机网络健全,设备先进,藏借阅一体,各业务岗位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图书馆以较丰富的馆藏、雄厚的实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优质服务走在山东省高校图书馆的前列。长清湖校区新图书馆2015年开始启用。
山东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山东科技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51年创办的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洪山煤矿工业学校图书组,1953年,洪山煤矿工业学校迁至安徽省淮南市,更名为淮南煤矿学校。1954年正式成立淮南煤矿学校图书馆,设主任负责制。1963年,淮南矿业学院成建制迁往济南并入成立于1956年的山东煤矿学院。1971年,泰安煤矿学校并入山东煤矿学院后更名为山东矿业学院,校部由济南迁至泰安,济南设分院,分别设立图书馆。1999年,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2001年,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山东科技大学办学主体搬迁至青岛校区并与3月16日成立青岛校区图书馆,2007年4月,山东科技大学法人注册地登记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在泰安和济南分别注册了校区。由此形成青岛校区图书馆、泰安校区图书馆、济南校区图书馆三部分组成。
山西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吗
山西大学图书馆不对外开放。山西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02年,始称山西大学堂图书馆,辛亥革命后改称山西大学校图书馆,1931年定现名。山西大学图书馆有纸质文献361.7万册(件),电子图书2535(GB),中外文数据库56个,自建数据库13个,还收藏有一定数量的光盘、缩微资料、视听资料等多种载体文献。山西大学图书馆馆藏线装书1万多种,13万余册,其中不乏孤本与稀见之本。以明清刻本为大宗,其中地方文献和文集尤具特色。扩展资料:馆藏分布一层的功能区有基本书库、特藏部、古籍书库、展览室、研究室、休闲区、存包区、及中心机房。二层的功能区包括社会科学图书阅览区、自然科学图书阅览区、工具书阅览区、外语学习区、检索区、复印区、休闲区、咨询台、流通管理总台及文献资源建设部。三层的功能区包括中文过期期刊阅览区、外文过期期刊阅览区、现期期刊阅览区、现期报纸阅览区、电子阅览区、行政办公区、移动阅读体验区、休闲区、视听室、多媒体室、研究室、陈列室及信息咨询部、系统管理部、外联部。四层的功能区有样本图书阅览区、特藏图书阅览区、休闲区、检索区、培训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大学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的场馆规模
山西省图书馆由文源馆和长风馆组成。文源馆位于解放南路文源巷1号,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中心四层、两翼三层,风格古朴、厚重、典雅,曾被列为全国图书馆建筑典范之一。文源馆包括山西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和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长风馆作为山西省图书馆的主馆区,位于太原市长风商务区“文化岛”,是“十一五”时期全省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设计藏书量700万册,有各类阅览室27个,可容纳3000人同时阅览,还有视听室、报告厅、多功能厅、展厅以及可供读者选择的专题阅览区、数字多媒体体验区、休闲阅读区等,是省城的十大建筑之一,已成为省城的文化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