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为什么要吃冬至粥
熬/吃冬至粥是朝鲜族冬至节饮食风俗。用大米、红小豆、揉好的糯米丸熬成粥,加盐调味。有驱寒之功效,也用以冬至节待客,是每年冬至比吃的传统佳肴。
由于有“气始于冬至”说法的缘故,冬至时节被称为养生假期。从这天起,人体的生命活动就逐渐减弱,新陈代谢开始变慢,这个时节可以通过找一些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等含有营养素的美食来补充自身能量。粥便是既适合补充能量,又适合养生的佳肴,中医认为,粥能补虚损、健脾胃、补益阴液、最宜养人。所以,吃冬至粥是成为了冬至节的一种饮食风俗。
为什么要“冬至进补”
为什么要在冬至进补?
1、营养易吸收
冬至进补,是我国传统风俗,俗语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夏养三伏,冬补三九。道家十分注重冬至养生,认为冬至阴极一阳生,是养生的大好时节,认为阳气初生时,要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道理在哪里呢?到了十一月,阳气重新生起来。中国人冬至进补,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时消化力特别强,补品吃进去,营养容易吸收。
2、进补不上火
一年之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进补不容易上火,中医理论上有天人相应之说,人应该顺应季节而调整自己的生活。立冬是冬天的起始阶段,冬天是中医认为属于“闭藏”的时节,这个时候中医理论认为人应该多藏一些东西,才能保证第二年有足够的精气来驱动第二年的活动,所以冬季进补是为严冬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