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时间:2024-09-15 10:29:25 编辑:阿旭

论文:如何合理利用抗生素

抗菌兽药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是:(1)有严格的适应证不同的抗菌兽药各有其不同的适应证。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红霉素等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疾病,如猪丹毒、破伤风、炭疽、马腺疫、链球菌性炎症、败血症等有效;氨基糖苷类、酰胺醇类等对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如巴氏杆菌病、肠炎、泌尿道炎症的效果不错;耐酶青霉素对耐青霉素G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败血症为首选药物;庆大霉素、多黏菌素类等对绿脓杆菌引起的创面感染、尿路感染、肺炎、败血症等有效。磺胺类主要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阳性细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等均有较高的抑制作用。(2)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抗菌兽药在使用时,一定要选择好所用的剂量和适宜的疗程。一般开始治疗时可选用较大剂量,使血液药物浓度达到较高程度后,再根据病情酌减剂量。药物的疗程可视疾病类型和患畜病况而定。急性感染的病例其疗程不宜过长,可在感染控制后3日左右停药。对于一些慢性感染的则应适当延长疗程,以巩固疗效。否则盲目加大使用剂量会造成药物和经济上的损失,还可使患畜产生不良反应。若用量不足或疗程过短,则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使细菌产生耐药性。(3)联合应用的抗菌兽药之间可发生协同、累加或颉颃作用联合用药如果选择得好即可获得协同和累加作用,以提高疗效,减少抗菌药物用量、减小毒性反应;如果选择得不好则可能出现颉颃作用。所以,联合应用应选择最佳的药物联合。一般情况下应用两种抗菌兽药联合应用,特殊情况下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药物联合应用。但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可能出现的配伍禁忌:①在输液中,有些药物混合后常出现混浊、变色、沉淀及降低抗菌活性。如青霉素G不宜与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E、两性霉素B、磺胺药钠盐及碳酸氢钠、氨基酸、维生素C、去甲肾上腺素、氯丙嗪等联合静脉注射。②四环素类与多种药物都有配伍禁忌,适宜单独静脉注射给药。不宜与含铁、钙、铝、镁、铋等药物或饲料同服,因可形成不易溶解的复合体而影响吸收;也不宜与碳酸氢钠同服,因后者可使pH升高而降低其溶解度。③两种药物合用时,会引起毒性加剧。如氨基糖苷类与头孢菌素类联合,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庆大霉素与速尿合用,会增强耳毒性等。(4)要有明确的临床指征,避免滥用抗菌兽药根据临床的诊断、患畜的全身状况及感染的轻重选择合适的抗菌兽药,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诊断为病毒病或已被病毒感染者不宜应用。因一般抗菌兽药特别是抗生素都无抗病毒作用。②患畜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应用。因使用后可使病原微生物不易被检出,使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影响正确诊断或延误及时治疗。③尽量避免皮肤、黏膜等局部应用。防止发生过敏反应或引起耐药菌产生。(5)意外情况的处理如发生过敏反应等意外情况,应沉着冷静,选用适合的药物来解救。

怎样合理使用抗生素论文

抗生素是兽医临床上应用最广、效果较好的一类药物,但若乱用、滥用,对生物安全、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在生产中必须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才有可能获得安全、最佳的效果。
(1)选择最敏感药物
应根据分离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最敏感药物用于实际防治,其效果最为理想。如无条件,则应选用作用强、广谱的、毒性低的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
(2)应注意抗生素的联合使用与交替使用
总的讲,联合用药一般可提高疗效、减少毒性作用和延缓细菌产生耐药性。联合用药一般适用于:①病原未明确的严重感染或败血症;②一种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③容易出现耐药性细菌的感染。联合用药还应注意杀菌药物(青霉素类、先锋霉素类、氨基苷类等)或抑菌药物(四环素类、磺胺类等)间的联合,以达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例如青霉素与链霉素、红霉素与氯霉素、磺胺药与三甲氧苄氨嘧啶等联合使用。
(3)应重视肝脏、肾脏功能与抗生素的关系
如当肝功能不良时,不应用经肝脏代谢、灭活的四环素、先锋霉素Ⅰ和氯霉素等药物;当肾功能不良时,使用经肾脏排泄的药物用量要适当减量或延长给药时间,以防止因排泄障碍而引发蓄积性中毒。
(4)及时分析抗生素治疗失败的原因
常见的失败原因大致有:①初步印象诊断与细菌学检查错误;②使用的抗生素选择不当;③使用的药物失效或药量不足、疗程太短或给药方法不当;④药物达不到损害器官组织或者说病害部位;⑤细菌产生耐药性;⑥鸽自身免疫机能低下。


抗生素使用原则

1 不擅自用药 抗生素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能擅自决定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种类、剂量和疗程不能一定标准。不当使用会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2 针对性用药 抗生素只对细菌引起的感染有效,而其他原因引起的炎症都是无效的。此外不同抗生素针对不同细菌有抑制效果,因此选择抗生素时一定要明确是哪一类细菌引起的,才能选择对抗这种细菌的抗生素,这样才安全有效。 3 避免联合用药 很多人为了确保治疗病症,选择好几种抗生素一起使用。因为每种抗生素抑制的细菌可能不一样,若没有选对针对抗生素,其他再多抗生素都无济于事,这些抗生素使用后还可能造成细菌耐药性。 4 没病不能吃抗生素 抗生素对治疗细菌感染疾病效果好,有的家长在孩子健康的时候服用抗生素希望能预防相关病症。抗生素对病毒性炎症是没有效果的,即使吃了也不能预防病毒性感染等,反而会影响孩子体内的微生态,造成细菌耐药性。加强孩子身体锻炼和健康饮食才是预防疾病的正确方式。

抗生素使用原则

5 用药足量 很多人担心过量抗生素的副作用,觉得抗生素使用越少越好。其实不然,抗生素直接作用细菌,抗生素剂量不够就不能立马杀死细菌,残存的一些细菌的耐药性相对较强,没有彻底杀死这些细菌,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等下次用药时还可能产生耐药性。因此,使用抗生素一定要足量足时,按疗程科学用药。 6 儿童慎重用药 儿童身体发育不健全,更要安全用药。四环素可能导致儿童牙齿黑黄,链霉素、庆大霉素可能导致儿童耳聋或者增加儿童关节炎发病风险。抗生素使用前必须经过医生诊断确定的确有需要才能按要求使用,家长不能私自购买抗生素给儿童服用。 7 孕妇科学用药 孕妇是特殊人群,对抗生素的使用也必须很谨慎。有的抗生素可能致胎畸形、影响胎儿肝肾脏发育或软骨发育等。孕妇出现细菌感染疾病后需要咨询医生,综合身体状况科学使用药物,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什么?

为达到最佳疗效,不良反应最小,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应遵循以下原则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1)严格掌握适应证。
(2)掌握药物动力学特征,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3)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4)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
(5)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①必须明确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目的联合用药的目的主要在于扩大抗菌谱、增强疗效、减少用量、降低或避免毒副作用、减少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②联合用药必须有明确的指征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因未明而又严重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先进行联合用药,待确诊后,再调整用药;单一或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感染;药物不易渗入的部位感染;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可考虑联合用药。


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考虑哪几方面的相互作用关系

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考虑哪几方面的相互作用关系(ABCDE)。A.机体与病原体B.机体与药物C.病原体与药物D.药物与药物E.病原体与病原体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agents)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抗菌药主要分为八大类,其中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的发明和应用是20世纪医药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人类应用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有效地治愈了各类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卓有成效地降低了各种严重细菌感染性传染病的死亡率,进而掀起了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广泛应用的高潮。20世纪中叶,已上市的的抗生素原料药已达500余种,其在临床常用品种亦高达数百余种。人类在抗菌药物开发应用所获巨大成就面前,开始藐视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对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应用也变得为所欲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个超级大国的医学总署曾声称对“传染病的研究总算告一段落。最重要的事就是研究癌症和心血管病”。但这种自信很快就被严酷的事实所打碎,人们发现一些原本容易治疗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有了新的变化,原本有效的抗生素或合成抗菌药物已经不再能有效控制感染了。致病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事实,很快就被证实,而且一些致病菌耐药性发生和传播的势头令人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