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拉达级潜艇

时间:2024-09-16 12:07:02 编辑:阿旭

俄罗斯“基洛”级常规潜艇

俄罗斯“基洛”级常规潜艇“基洛”级潜艇(Kilo class sub-marine)是俄罗斯海军的主要常规动力潜艇,以火力强大、噪音小而闻名,有“大洋黑洞”之称,主要用于狙击企图靠近本国领海的敌方舰艇。“基洛”级采用光滑水滴形线型艇体,这在苏/俄常规潜艇中极为少见。该级艇外表短粗,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最佳降噪形态。艇体为双壳体结构,分为6个耐压舱,储备浮力为30%,任何一个舱位破损都能保持不沉性。潜艇外壳嵌满了塑胶消音瓦,以吸收噪音并衰减敌方主动声呐的声波反射。“基洛”级的潜航排水量超过3000吨,在世界各国的常规潜艇中都很罕见,“基洛”级也因此拥有大的武器载量,良好的居住性以及优良的远航能力。“基洛”级的艇艏设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53型鱼雷、SET-53M鱼雷、SAET-60M鱼雷、SET-65鱼雷、71系列线导鱼雷等,改进型和印度出口型还可以通过鱼雷管发射“俱乐部”-S潜射反舰导弹。“基洛”级艇内共配备18枚鱼雷,并有快速装雷系统。6具发射管可在15秒内完成射击,2分钟后再装填完毕,以实施第二轮打击。基本参数舰种:常规潜艇吃水深度:16.6米全长:73.8米全宽:9.9米水上排水量:2350吨潜航排水量:3076吨水上极速:10节潜航极速:20节编制人数:57人潜航深度:300米

俄罗斯“基洛”级常规潜艇有哪些型号

俄罗斯“基洛”级常规潜艇有哪些型号俄罗斯“基洛”级常规潜艇,是一型优秀的柴电常规动力潜艇,由于出色的静音性能,被誉为“大洋黑洞”。该级潜艇不仅装备俄罗斯海军,还出口到中国、伊朗、印度、越南等很多国家。但由于该级潜艇有很多衍生型号,不了解的人非常容易混淆。那么“基洛”级到底有哪些衍生型号呢?877型“基洛”级常规潜艇,是俄海军装备数量多的常规潜艇。该型潜艇现役共计15艘(未包含3艘刚刚退役的“基洛”级),分为5种系列型号。第一种系列为877型“基洛”级“基本型”潜艇,还剩下4艘,它们分别是B-227“维堡”号、B-445“尼古拉丘多特沃列茨圣者”号、B-394“努尔拉特”号和B-808“雅罗斯拉夫尔”号。第二种系列为877LPMB B-800 型“鳇”级常规潜艇。该型潜艇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例如,“鳇”级常规潜艇首次采用了马刀形的螺旋桨,摒弃了传统的6叶螺旋桨。第三种系列为877M型常规潜艇,共计8艘(北约编号:“改进型基洛”级 improved Kilo),它们分别是B-464“乌斯季-勘察加茨科”号、B-459“弗拉基高加索”号、B-471“马格尼托戈尔斯克”号、B-494“乌斯季博利舍列茨克”号、B-177“利佩茨克”号、B-187“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号、B-190“克拉斯诺卡缅斯克”号和B-345“莫戈恰”号。877M型安装了新型螺旋桨,使用MGK-400“卢比孔河M”改进型声呐系统,安装了新型作战情报指挥系统和新型控制系统。第四种系列为877EKM(EKM为俄文缩写词,意为“出口商业改进”)型常规潜艇。该艇主要为利比亚建造。当时,苏联决定保留1艘877EKM型,以用于出口潜艇艇员的训练。该型潜艇技战术性能与877M型基本相同,但是它主要用于热带海域。目前,俄海军编有1艘877EKM型B-806“德米特洛夫”号。第五种系列为877V型,即B-871“阿尔罗萨”号常规潜艇。该型属于877M型,但是用喷水推进系统取代了螺旋桨推进装置,成为“基洛”级中最安静的潜艇。最后,还有一款636.3型“华沙人”级常规潜艇,实际上为877EKM改进出口型,该型潜艇的研制实际上是无奈之举,因为第四代常规潜艇“拉达”级一再拖延,老式“基洛”级也不断老化,俄海军在可能无常规潜艇可用的情况下研制了该型号。“华沙人”级采用了俄罗斯第四代常规潜艇“拉达”级的许多新技术。但是,该型最多称得上是一款“三代半”或“3+”潜艇,还是无法和真正的第四代常规潜艇相媲美。

“拉达”级潜艇为何需要千呼万唤才出来?

“拉达”级潜艇为何需要千呼万唤才出来? 首批“拉达”级677型柴电潜艇将于2022年交付海军。“基洛”之后的“大洋黑洞”“拉达”级潜艇是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研制的第一级柴电潜艇,其研制工作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1989年前苏联海军授予红宝石设计局一份合同,委托其负责设计新的第四代常规潜艇,以替换 “基洛”级柴油潜艇。“拉达”级潜艇主要被设计用于替换“基洛”级“拉达”级潜艇排水量约1800吨,水下航速为20节,最大潜水深度为350米,艇员30人。艇体采用单壳体结构设计,由AB-1型钢制成,艇体线型光顺,这样的设计大幅度减少了非水密空间,提高艇内空间和航行静密性。该级艇指挥室围壳上装有水平舵,尾部采用了十字形操纵面,采用单轴驱动7叶大侧斜低噪声螺旋桨,大大改善本艇水动力性能,并大幅降低艇尾部的辐射噪声。另外艇体外表面全覆设有消声瓦,使本艇主要噪声源极大缩减,有效的减弱了敌方主动声呐的目标回声强度。而且“拉达”级柴电潜艇是俄罗斯第一批计划采用“厌氧”发动机的潜艇。因此据俄方表示,“拉达”级总体噪声级比636型即基洛级潜艇改良型降低3倍多,可谓名符其实的安静型常规潜艇。在探测设备上,“拉达”级潜艇安装了“里拉”声呐系统,由艏部共形基阵、舷侧阵、主动/被动独立侦听声呐(中频)、避雷声及尾部拖曳阵列声呐(低频)等构成,探测范围非之前苏联潜艇能够比拟。潜望镜系统为“帕鲁斯98”(Parus-98)型“整合潜望镜复合体”系统,由非穿透式光电潜望镜、雷达、截收等系统构成,相较“基洛”级的各项探测性能有较大提升。“拉达”级继续沿用了和“基洛”级相同的六组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全部位于艇首上半部分,采用自动化鱼雷装填技术,该艇可携带18枚鱼雷或水雷,同时能够兼容“口径”系列潜射反舰/对地巡航导弹和VA-111“暴风雪”超空泡鱼雷(俄罗斯称为“高速水下火箭”最大速度可达300公里/小时)。按照俄方的设想,尽管吨位偏小,“拉达”级潜艇会有多种用途,它们可以对抗敌人的潜艇和水面舰艇,打击沿岸目标,设置雷区,保护海岸不让敌人登陆,运输部队或特种物资。难产的“海军娇子”虽然“拉达”级一度被俄方视为“娇子”,但是由于受到苏联解体的影响导致的技术流失、资金不足等因素影响,“拉达”级项目一开始就被延误困扰着。其首艇“圣彼得堡”号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研制,于2004年下水并应于2006年交付海军,但是北方舰队2010年才接收该潜艇进行试用。即使在交付后,该艇也未能通过验收进入战斗序列,据时任俄罗斯海军司令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透露,“圣彼得堡”号未能达到所报告的技术指标,主要问题集中在电动机功率不达标、声呐性能不达标、战斗管理系统存在缺陷等,直到2014年才具备战斗能力。因此一度有消息传出,俄海军会放弃“拉达”级,而准备重新生产其前身877型或最新改进的636型“基洛”级潜艇来替代。“拉达”级的头两艘量产艇“喀琅施塔得”号和“大卢基”号原计划于2021年交付俄罗斯海军。 但是俄罗斯海军部造船厂总经理亚历山大·布扎科夫表示,由于契约当事人的问题,交付日期被推迟了。布扎科夫强调,“拉达”级柴电潜艇头两艘量产艇没有使用“厌氧”发动机,因为当时俄罗斯尚未将其研制出来。但是接下来建造的“拉达”级柴电潜艇都会安装“厌氧”发动机。军事小词典“拉达”级潜艇:该级潜艇是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研制的第一级柴电潜艇,以替换“基洛”级柴油潜艇,由于采用了多种静音措施,据称总体噪声级将比636型艇降低3倍多。按照俄方的设想,“拉达”级可以对抗敌人的潜艇和水面舰艇,打击沿岸目标,设置雷区,保护海岸不让敌人登陆,运输部队或特种物资。

“拉达”级潜艇为何需要千呼万唤才出来?

“拉达”级潜艇为何需要千呼万唤才出来“基洛”之后的“大洋黑洞” “拉达”级潜艇是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研制的第一级柴电潜艇,其研制工作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1989年前苏联海军授予红宝石设计局一份合同,委托其负责设计新的第四代常规潜艇,以替换 “基洛”级柴油潜艇。“拉达”级潜艇排水量约1.8万吨,水下航速为20节,最大潜水深度为350米,艇员30人。艇体采用单壳体结构设计,由AB-1型钢制成,艇体线型光顺,这样的设计大幅度减少了非水密空间,提高艇内空间和航行静密性。该级艇指挥室围壳上装有水平舵,尾部采用了十字形操纵面,采用单轴驱动7叶大侧斜低噪声螺旋桨,大大改善本艇水动力性能,并大幅降低艇尾部的辐射噪声。另外艇体外表面全覆设有消声瓦,使本艇主要噪声源极大缩减,有效的减弱了敌方主动声呐的目标回声强度。而且“拉达”级柴电潜艇是俄罗斯第一批计划采用“厌氧”发动机的潜艇。因此据俄方表示,“拉达”级总体噪声级比636型即基洛级潜艇改良型降低3倍多,可谓名符其实的安静型常规潜艇。在探测设备上,“拉达”级潜艇安装了“里拉”声呐系统,由艏部共形基阵、舷侧阵、主动/被动独立侦听声呐(中频)、避雷声及尾部拖曳阵列声呐(低频)等构成,探测范围非之前苏联潜艇能够比拟。潜望镜系统为“帕鲁斯98”(Parus-98)型“整合潜望镜复合体”系统,由非穿透式光电潜望镜、雷达、截收等系统构成,相较“基洛”级的各项探测性能有较大提升。“拉达”级继续沿用了和“基洛”级相同的六组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全部位于艇首上半部分,采用自动化鱼雷装填技术,该艇可携带18枚鱼雷或水雷,同时能够兼容“口径”系列潜射反舰/对地巡航导弹和VA-111“暴风雪”超空泡鱼雷(俄罗斯称为“高速水下火箭”最大速度可达300公里/小时)。按照俄方的设想,尽管吨位偏小,“拉达”级潜艇会有多种用途,它们可以对抗敌人的潜艇和水面舰艇,打击沿岸目标,设置雷区,保护海岸不让敌人登陆,运输部队或特种物资。难产的“海军娇子” 虽然“拉达”级一度被俄方视为“娇子”,但是由于受到苏联解体的影响导致的技术流失、资金不足等因素影响,“拉达”级项目一开始就被延误困扰着。其首艇“圣彼得堡”号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研制,于2004年下水并应于2006年交付海军,但是北方舰队2010年才接收该潜艇进行试用。即使在交付后,该艇也未能通过验收进入战斗序列,据时任俄罗斯海军司令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透露,“圣彼得堡”号未能达到所报告的技术指标,主要问题集中在电动机功率不达标、声呐性能不达标、战斗管理系统存在缺陷等,直到2014年才具备战斗能力。因此一度有消息传出,俄海军会放弃“拉达”级,而准备重新生产其前身877型或最新改进的636型“基洛”级潜艇来替代。“拉达”级的头两艘量产艇“喀琅施塔得”号和“大卢基”号原计划于2021年交付俄罗斯海军。 但是俄罗斯海军部造船厂总经理亚历山大·布扎科夫表示,由于契约当事人的问题,交付日期被推迟了。布扎科夫强调,“拉达”级柴电潜艇头两艘量产艇没有使用“厌氧”发动机,因为当时俄罗斯尚未将其研制出来。但是接下来建造的“拉达”级柴电潜艇都会安装“厌氧”发动机。

中国自己造的潜艇好吗,为什么还要买俄罗斯的

  国产常规潜艇:
  明级:为中国自行研制第一代常规动力鱼雷攻击潜艇。该艇第一次采用了尖尾线型,合理布置了上层建筑的管路和阀件,缩小了甲板的空间,改进了流水孔,设计了高效率螺旋桨等。采用了航向自动操舵仪和深度自动操舵仪,在所有航速范围内潜艇保证有正常的操纵性。第一代常规潜艇(035)的总体综合作战性能并不高,但对中国自行研制潜艇是一个重要的开端。
  宋级:宋级潜艇是中国海军装备的最新一代国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代号039型,西方称为宋级潜艇。宋级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宋级潜艇的一大特点,是大力采取降噪措施,使噪音大幅降低,在中国海军国产现役潜艇中噪音最低。宋级(039型)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常规潜艇,第一艘为320号,于1994年5月在武汉青山船厂下水,第二年5月交付海军使用,1998至1999年完成了发射潜舰导弹C801的试验,成为中国第一个能在水下通过发射远距离的反舰导弹攻击敌舰的常规潜艇。
  元级:元级潜艇是中国自研的第三代潜艇,在控制噪音还是武器装备,或者是自动化程度,都比宋级高出很多,在国际常规潜艇中属于比较先进的潜艇。一派观点认为,“元”级应该是俄罗斯“基洛级”的弟弟,从基洛级演化而来,也有一派观点认为,元级潜艇应该属于俄罗斯“阿穆尔”级的改进型。
  还有买潜艇问题:买个俄罗斯的潜艇,艇上所有的技术中国都可以山寨(中国山寨的技术你懂得),以中国人的智慧绝大部分都可以破解并且仿制的,现在中国那些先进潜艇上不少技术和设计都是仿俄罗斯的。这样大大缩短了技术的研究周期,迅速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还有,当年买基洛级的时候,中国急需一种先进的潜艇来保卫沿海,而中国当时没有能力制造这么先进的潜艇,所以呢就只好买现成的救急。


中国造船业够好,为什么会购买俄罗斯潜艇

要买的是俄罗斯的拉达级

实际上主要是看中了毛子的单壳体制造工艺
潜艇的外壳可分为单壳体和双壳体两大类,前者技术要求高,加工难度大,但单壳体潜艇无效排水量少,水下反应灵活

后者正好相反,中国目前的潜艇都是双壳体的
这次也就是希望通过合作拉达级,引进单壳体潜艇制造技术和工艺,提升潜艇制造水准

另一方面,中国海军的常规潜艇现在吨位普遍在2000吨以上,属于远洋型潜艇
拉达级在1200-1500吨之间,属于近海潜艇,引进正好弥补空白,形成互补

综上所述,中国提出和毛子合作,毛子的壳体+中国的电子设备


世界上最先进的常规潜艇介绍。

德国U31\U32潜艇 2003年4月7日,德国基尔港升起了一颗世界级的明星。它是一艘奇特的潜艇,名字叫 U31。国际主要媒体都往它这儿聚焦,庆贺世界第一艘燃料电池潜艇下水及首次试航。研制燃料电池潜艇的还有美国、俄罗斯、法国、瑞典等国,但让德国捷足先登了。全德国的人都为 U31自豪,因为它闯开了常规潜艇的一条发展新路,成为世界潜艇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到2004年春服役后,它就是“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 U31是怎么夺得世界第一的?它的先进究竟在什么地方? 来自意大利的建议 德国霍瓦兹船厂是造名牌潜艇的专业户,所造206级、209级潜艇受到多国欢迎。1990年,该厂又在209级1200型潜艇的基础上研制212级潜艇。那是世界上第一型装备燃料电池的潜艇。此间,意大利海军郑重提出建议,要求对212级潜艇的设计进行改进,增大潜深,采用新的外部通信系统和更好的逃生设备。德方采纳了这一建议,便产生了212 A型潜艇。德海军订购了4艘212 A型潜艇,首艇就是 U31号。意大利正在以许可证方式建造两艘212 A型潜艇。第一艘“萨尔瓦托雷· 托达罗”号将在2005年服役。 走近 U31,它的模样特别。艇型是长宽比最佳的水滴形流线型。艏部略向下沉。这是为给被动声呐基阵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艉部呈尖锥形。艇体舯部偏前部位有一小型指挥台围壳。围壳具有良好的流线形,其上装有水平舵。艉操纵面为 X型。艇内有4个舱室。它还一反常规,突破单壳体传统结构型式,采用了局部双壳体结构。耐压壳体用高强度低磁不锈钢制造,结构之间焊接工艺高超。由于结构布局合理,材料性能先进,所以它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 U31艇长55.9米,宽7米,吃水6米;水上排水量1450吨,水下排水量1830吨;水面航速为12节,水下航速20节;以8节速度航行,水面续航力8000海里,水下续航力420海里;最大下潜深度200米,自持力49天;艇员编制27人(其中8名军官)。 无处不现的隐形效果 U31潜艇在降低目标特征、降低本艇噪声方面的设计艺术令人叫绝,隐形效果无处不现。 它的艇体外形平滑光顺,流体性能极佳,不仅阻力小、机动性好,而且湿表面积小,可减少被主动声呐探测时的反射面积,从而增加了潜艇的隐形性。那最佳流线型艇体流体噪声极小。对于指挥台围壳大切口、升降装置开口、主压载水舱进排水口、鱼雷发射管出口等较大的开孔,该艇都装设了活动盖板。这些盖板能自动启闭,并采取无缝连接,从而使开孔处的涡流噪声降低。艉部装有性能先进的大侧斜低噪声7叶螺旋桨,使螺旋桨噪声大幅度下降。 艇上的机械设备都经过严格的降噪设计。为了减少振动机械和结构向艇外传递振动能量,所有的设备均安装在高效能的弹性减振基座上。 动力系统是主要噪声源, U31就重点解决。它将主辅机集中布置在密封的动力室内,采用整体“浮筏”技术进行专门减振降噪。此招使结构噪声降低了40分贝,大大地增加了潜艇的安静性。 它多方减小本艇的反射强度。外表面涂敷了新型的吸收声波和雷达波等特种涂料,阻碍敌方声呐与雷达的探测;除了外壳体采用低磁钢材料外,艇上还安装了高性能消磁系统,能随时监测本艇的磁场强度,发现磁异常现象可及时进行消磁。 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相对向海水辐射的热能很少,因此其红外特征很小;基本不向艇外排放废物,尾流特征也很小;它能超安静运行,其声信号特征比柴-电推进装置的低。所以 U31潜航不易被发现。“不依赖空气”的惊人突破 传统的柴-电动力潜艇在水下潜航2~3天,就会耗尽电池能量,必须浮上水面给蓄电池充电。显然,这增加了潜艇暴露的危险性。而 U31就没有这种烦恼,因为它在水下就能自行充电,取得了“不依赖空气”的技术突破。 突破出在动力舱。它采用性能优越的混合动力系统,即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和柴-电动力系统混合使用。但奇迹主要出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这个系统由9组聚四氟乙烯燃料电池、14吨液氧贮存柜和1.7吨气态氢贮存柜等3部分组成。它的燃料电池尺寸小,无腐蚀,功率密度大,使用寿命长。热交换器、排出泵、冷却水泵、催化剂罐、燃料电池电子设备、斩波器和逆变器等是燃料电池的主要部分。它不用空气,而是将氢燃料和氧化物放到特殊燃烧室内进行电化学反应,直接转换成电能,输出的直流电直接驱动电动机,电动机带动桨轴,推进潜艇航行。每组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为34千瓦,9组总功率306千瓦。用燃料电池提供的动力驱动, U31可在水下连续潜行3周。这是了不起的创新成就啊! 它的柴-电动力系统中有 M T U公司的一台16 V396型废气增压高速柴油机,功率3.12兆瓦。系统中的蓄电池组能满足潜艇高低速航行及全艇电网供电要求。推进电机配备有性能良好的无型调速装置,可任意调节该艇的航速。只使用柴-电动力系统的蓄电池组供电时,其水下最大航速达21节,续航力提高8%。 它安装有新型的计算机集中操纵控制系统,将艇、机、舵的操纵控制综合为一体,由一人在中央控制台操纵,可控制潜艇的深度、航向、航速等参数与状态,操纵控制过程完全自动化。 U31的两种动力系统既可单独使用,又可联合使用,相互补充。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用于水下长时间巡航。柴-电动力系统用于潜艇作战时高速航行。单靠燃料电池航行时,其航速可达8节;当以4.5节航速潜航时,该电池还可提供11千瓦的生活用电,同时续航力可达1250海里,潜航时间达278小时。两种动力系统同时工作时,潜艇的水下持续航行时间能超过364小时,续航力达到1638海里,这比209型潜艇的水下续航力提高了4.4倍,从而大大提高了 U31艇的生存力与战斗力。 威力强大的侦测、作战系统 U31潜艇装有功能齐全、高效的电子设备,有先进的 D B Q S-40、 M O A30 70等声呐系统和噪声监控装置。被动探测声呐是一部全方位的中频声呐,可同时跟踪4批目标。拖曳线列阵声呐是一部低频和超低频的被动探测声呐,阵长40多米,主要用于远距离目标的探测,探测距离可超过100公里。 艇上的 F L1800 U型电子对抗仪、1007型导航雷达和导航、通信系统等电子设备技术先进。它的攻击潜望镜是209型潜艇潜望镜的改进型。它在搜索潜望镜上加装红外探测和微光夜视装置,提高了潜望镜的观测精度和夜间观测能力。 U31潜艇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用水压式发射装置发射,发射深度达2 00米,发射方式有液压式和自航式两种。它配备12枚 D M2 A4重型鱼雷,备有自动化鱼雷快速装填装置。这种鱼雷因装有大功率电动力推进系统、新研制的智能化电子系统、改进的声学系统与引信系统,所以航速快、射程远,还具有自动导向处理能力。必要时该艇能携载24枚水雷。布雷是通过水雷投掷器进行的,由艇内操纵,可在浅海区有效地执行布雷使命。 艇上装有极其先进的指挥和武器控制系统( C W C S)。 M S l-90 U型火控系统可实现对多批目标运动要素解算和两批目标的攻击,并具有模拟训练功能。它还能对武器系统实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D M2 A4鱼雷既能攻击水面目标,又能攻击水下潜艇。这样, U31潜艇就成为一艘既能反潜、又能反舰、还能布雷的最现代化的常规潜艇。


俄罗斯最先进的潜艇是什么啊?

是北风之神:“尤里·多尔戈鲁基”号


路透社报道说,“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已被运往靠近北极的俄小镇北德文斯克一处秘密潜艇基地。俄第一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当天出席了启动仪式。

“17年来,我们首次开展这种潜艇的试水任务,这是俄罗斯新一代潜艇中的第一艘,”伊万诺夫说,“我们已经取得很大成果,证明我们的潜艇制造力量正在发展中,我们有能力制造出这样独特的武器。”

“尤里·多尔戈鲁基”号核潜艇由俄北方机械制造厂建造,建设合同总金额为230亿卢布(1美元约合25.7卢布),其中140亿卢布用于潜艇建设,90亿卢布用于项目设计。

俄海军总司令马索林表示,“尤里·多尔戈鲁基”号核潜艇预计将于明年移交俄海军使用。

路透社说,俄罗斯如今拥有世界上第二大核潜艇力量,仅次于美国。

“北风之神”

核潜艇中的奔驰车

1996年10月16日,时任俄罗斯海军司令的格罗莫夫将军宣布,俄罗斯正式开建新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新核艇的战力是当今世界上其他核潜艇的“两三倍”!

“尤里·多尔戈鲁基”号核潜艇长170米,宽13.5米,可容纳107人,排水量17000吨,是仅次于世界最大的“台风”级核潜艇的庞然大物。虽说排水量不及“台风”级,可战斗力却远在“台风”级核潜艇之上:潜航状态下时速为25节(时速45公里),用俄海军将领的话来说,“北风之神”级是世界核潜艇中的“奔驰”车。

“北风之神”级核潜艇能够下潜至450米深的水域,与美国现任的主力潜艇——“洛杉矶”级核攻击潜艇持平,但其灵活性却比“洛杉矶”强。而且“北风之神”级表面敷设了150毫米厚的消声瓦,在静音和隐形方面远远优于性能最优秀的美国战略核潜艇。

“北风之神”

可同时攻击百个目标

最突显“北风之神”级战力的是它的武器装备。

“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将装备最新研制的“布拉瓦”分导式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导弹射程达8000公里。每枚“布拉瓦”洲际导弹可携带10枚核弹头,每个弹头可以独立瞄准目标,并且既能在水面发射,也能潜射。 这也就是说,一艘在世界任何角落游弋的潜艇,可同时向全球上百个目标发起攻击。

军事专家认为,启动新一代核潜艇是俄罗斯升级海上核威慑力量的一部分。由于上世纪90年代出现资金短缺,俄罗斯潜艇研发曾陷入停滞。总统普京上台以来,俄罗斯开始加大对潜艇开发的资金支持力度。

新闻内幕

普京:卖了克里姆林 也要造新潜艇

“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的下水,让尝遍它诞生过程中酸甜苦辣的俄海军官兵感慨万千:它没有中途夭折,得益于总统普京的坚定决心。俄罗斯媒体11日首度披露了“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建造的内幕。

莫斯科“领养”新潜艇

1996年11月2日,北德文斯克的北方造船厂,举行了俄罗斯第四代核潜艇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的龙骨安放仪式。

俄罗斯新一代核潜艇的命运似乎注定不平坦:因为天气恶劣,龙骨安放仪式的实际时间比原来选定的“黄道吉日”晚了整整一周,原计划出席仪式的要员——俄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安德烈·科科金、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总统办公室主任丘拜斯,均未出席这一仪式。不过,丘拜斯发电称赞说,新一代核潜艇将“极大提高俄罗斯海军的战斗力,重现俄罗斯和前苏联海军的辉煌”;科科金将军则夸新一代核潜艇是“新世纪独一无二的海上利器”。

对于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来说,第四代核潜艇开工建造有着特殊意义,因为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的名字源于莫斯科城市之父——多尔戈鲁基王子,而且莫斯科市承诺,一旦俄罗斯联邦政府的拨款无法及时到位,那么莫斯科市政府将担起造船厂工人和未来新潜艇官兵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