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改错求助
这是一份函件,至少有六处错误,试析如下:1、无标题。根据其内容,可知是商洽函。标题可拟为“关于商请为干部学员朱某某报销学费的函”。2、主送称谓不规范。只写“某某乡人民政府”即可,不须写“某某县”。3、理由第一条不足为信。文中“据我院许多同学反映,他们在入学期间的学费均由原工作单位报销”,这是不足为凭的理由。各单位情况不同,不能也不会照搬他处做法。如没有相关规定,那么要求报销学费就应视作无理要求。此句应删去。4、使用了不恰当的命令式口吻。“迅速”,这个词不恰当。应删去。综合上面两条,正文可拟为“根据成人教育的有关规定,干部学员在学习期间的学费应由其所在工作单位报销。现有贵乡干部朱某某已被我院正式录取并开始了学习生活,请贵乡按相关规定将学员朱某某的学费予以报销。”5、缺少结束语。结尾应加上“妥否,盼复”。6、成文日期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应改为“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日”。公务文书特点我国公文有统一性的特点,它的格式、种类、行文规则、办理等都是全国统一的,一般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的国家规范《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执行,此次修订于2012年7月1日正式生效。1、内容和程序的合法性:公文的具体内容和制定程序必须符合法律和有关规章的规定,否则无效。2、形式和格式上的规范性。3、公文语体的简明性,观点严谨、鲜明,文字朴实、庄重。4、对机关工作的依赖性。机关工作是公文形成的基础,公文是机关工作的专用工具。公文除了文字文书之外,又有了电信文书(电报、电话记录)、声像文书(录音、录像)、图形文书(以图表为主,伴以简要文字说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机关开始运用各种办公自动化工具,而且还利用计算机组成机关管理自动化系统。电子计算机集数据、文字、影像和音讯处理于一身,使办文进入一个快速、准确的崭新阶段,因而公文处理需要更高的技术。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公务文书
公文改错常见错误20种
公文改错常见错误20种如下:1、秘密程度。公文具有公布性、普发性公文,如通知、通报等文种没有秘密程度。2、发文机关标识要与标题中出现的发文机关以及落款中的成文单位保持一致。3、发文字号。要注意机关代字“国发”、年份、序号号的数序不能颠倒。4、年份要括起来,但要用“〔〕”不是“【】”,也不是“()”。5、年份要写四位数,不能“2010”写成“10”。6、序号“1号”不能写成“第1号”,也不能写成“01”号。7、签发人:上行文如“请示”有签发人,下行文如“命令”没有签发人;且有签发人的时候,签发人应与发文字号在一行居于两端。8、标题:标题=发文机关+关于+事由+的+文种。注意“关于”与“的”位置,“关于”不能放在发文机关前面。9、文种。文种与内容中相矛盾,如标题是“××××的通告”,正文中却出现了“特通知如下”的情况,应以正文中的文种为准。10、主送机关的个数问题,上行文只有一个主送机关,下行文一般两个以上主送机关,而一些普法性公文因主送机关太多而予以省略。11、主送机关。在不是联合发文的情况下 ,主送机关不能同时主送党政。12、主送机关两个以上的写法:“各区、县,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属机构,各企事业单位”,注意标点的用法,同类不同项用顿号,不同类不同项用逗号;排列顺序依次是政府、政府部门、直属机构、社会团体。主送机关要顶格写。
公文写作常见格式错误有哪些?
公文写作常见格式错误有哪些? 公文格式错误不但影响着公文的美观和规范,有时还会造成意思曲解。公文写作常见格式错误有哪些? 一、涉密公文不标份号或标注不当 份号是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编号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掌握公文的印制份数以及分发范围、对象,当文件需要收回保管或者销毁的时候,可以对照份号掌握是否有遗漏和丢失,发文机关可以根据份号掌握公文的去向。当前存在问题: 一是涉密公文不标注份号。以前行政机关公文秘密级可以不标,按新国家标准要求都必须标注。为了发放方便,也可对不带密级的公文编制份号。 二是份号标注不正确。新标准要求一般用六位3号阿拉伯数字,编虚位补齐,比如“000369”。但有的机关仍不按规定位数标注。另外,在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过程中,有的机关将涉密文件下发时编号,报备时却不予编号,这也是不符合规定的。 二、发文机关标志使用不当 发文机关标志,是文件首页上红色的制发机关名称,可以说是公文的“脸面”。当前有以下使用错误: 一是发文机关标志大小失当。发文机关标志的字形大小应该恰当美观,不应过大或过小。 二是发文机关标志不正确。正确的有两种: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一种是单独使用发文机关名称。这个名称应该是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当前,有的机关名称全称和简称并用,有的'机关仍使用发文机关名称加文种“(××)”的形式,均不规范。 三是联合行文时格式不当。有的“文件”二字没有“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 三、发文字号标注不规范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当前使用错误的情况主要有三种: 一是符号错用情况突出。年份本应该用六角括号括起,比如,豫办〔2014〕3号,但六角括号经常被错用为“[ ]”。 二是发文机关代字使用混乱。机关代字存在重复现象,如果地名的第一个字相同,其文件代字有可能也相同,比如,河南省新郑市委和武汉市新洲区委都在使用“新发、新办”。有的机关代字过长,甚至用了七八个字;有的代字容易造成误解,比如,“精神办”,等等。 三是发文顺序号编虚位。比如,有的标注为〔2014〕03号。 四、标题拟制和标注太随意 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标题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排列形式错误。标题可以分一行或者多行居中排布,一定要做到语意完整、美观大方,多使用菱形和宝塔形排列。但实际工作中,多行标题仍有排列为方形和沙漏形的情况。 二是乱用标点符号。公文标题中目前仍有使用逗号等的情况,使用书名号也比较随意。 三是不简洁、不完整、不准确。有的标题过长,出现了四五行;有的转发时文种重复,出现一连串“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有的多处重复一个地名和出现多个文件名,比如,××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办法》《××省××办法》《××省××办法》的通知。另外,标题中的发文机关名称一般使用全称,三个以上时使用规范化简称为宜。 四是文种使用错误。有的没有使用法定文种,比如,计划、讲话等不搭载通知直接行文;有的生造文种,比如,不用批复用批示;有的错用混用文种,比如,关于××的请示报告、关于××的报告的函。 五、附件附注使用出现错误 有些同志不太注重这两个格式要素,认为不影响大局,使用起来要求也不严格。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附件说明和附件不相符。由于审核不细致,出现附件说明和附件的标题不完全一致,或者附件数量前后不一的情况。 二是附件说明标注不当。有的附件顺序号使用汉字,汉字后面的标点用顿号,这是错误的,正确的是使用阿拉伯数字和圆点。有的正文中已经写明报送、批转、转发,却仍然使用附件,比如,××办公室转发××局关于××的意见的通知,还标注附件“××局关于××的意见”。 三是附注使用不规范。公文如果有附注,应居左空两个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目前仍有不用圆括号,或者位置错标的情况。 ;
公文处理中容易忽略的格式问题
公文是传达政令的重要工具,是实施决策和指导工作的重要载体。公文写作是最体现机关水平的工作之一。文稿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机关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说,公文质量一定意义上就代表了所在机关的形象。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从他写的公文就可看出其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水平、文字功底、思维能力、工作作风,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也可以这样讲,公文写作能力是机关干部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必须具备的核心业务能力。
在多年的工作中发现,部分小伙伴对公文格式还有很多不懂、不注意的地方,甚至完全没有概念,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学习平时容易出错的格式问题。
一、页边距问题
很多小伙伴对页边距完全没有概念,打开文档干就是了。其实,在《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有规定:A4型纸幅面尺寸为210 mm×297 mm,公文用纸上边为37 mm±1 mm,左边为28mm±1mm,版心尺寸为156 mm×225 mm。那么,公文的下边与右边则需要根据上边和左边的实际尺寸进行调整。
例如,我们这里实际操作是 上39mm,下33mm,左右各27mm 。
二、版记问题
版记也是很多小伙伴疏忽的地方,比如分割线用下划线代替、字体大小用错、左右没有空一字等等问题。
(一)版记中的分隔线。版记中的分隔线与版心等宽,首条分隔线和末条分隔线用粗线(推荐高度为0. 35 mm),中间的分隔线用细线(推荐高度为0. 25 mm)。首条分隔线位于版记中第一个要素之上,末条分隔线与公文最后一面的版心下边缘重合。
(二) 抄送机关。如有抄送机关, 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上一行、左右各空一字编排。 “抄送”二字后加全角冒号和抄送机关名称,回行时与冒号后的首字对齐,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名称后标句号。
如需把主送机关移至版记,除将“抄送”二字改为“主送”外,编排方法同抄送机关。既有主送机关又有抄送机关时,应当将主送机关置于抄送机关之上一行,之间不加分隔线。
(三)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编排在末条分隔线之上,印发机关 左空一字 ,印发日期 右空一字 ,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后加“印发”二字。
版记中如有其他要素,应当将其与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用一条细分隔线隔开。
三、页码
现实中,很多小伙伴对页码不以为然,要么直接添加页码,不管页码是否规范,要么直接页码的位置直接空着。
插入页码的正确方式: 页码一般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 编排在公文版心下边缘之下,数字左右各放一条一字线;一字线上距版心下边缘7 mm。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
此外,公文的版记页前有空白页的,空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公文的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时,页码应当连续编排。
四、附件
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 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实际写作过程中, 最常出现的是错误写法是附件后加标点符号。
例子:
附件:1.关于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的问题
2.关于XXXXXXXXXXXXXXXXX
五、其他容易忽视的问题
(一)密级公文未标注公文份号,有的虽有标注,但用3位阿拉伯数字标注,且标注位置随意。
(二)公文标题三成分不全,不少机关、单位认为发文机关标志中已有行文机关名称,为避免累赘,公文标题中省略发文机关名称;把文种作为公文标题的现象也相当普遍;公文标题的字体字号使用不规范;公文标题排列呈长方形或沙漏形等。
(三)上报的公文标识签发人姓名,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后标全角冒号, 冒号后用 3号楷体字 标识签发人姓名 。
(四)随意增加公文格式要素,当公文生效标志页无正文时,在该页的第一行标注“(此页无正文)”。正确操作应该是: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 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 ,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