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表演评书,求稿子(5分钟以下,单田芳优先)
5分钟以下的评书稿子真的不好找,一般都有20多分钟
我将诸葛亮舌战群儒前半部分贴在下面:
张子布舌战孔明
孔明进入“迎宾馆”。江南这班文人都在自已的座位上坐
好。然后对诸葛亮把手拱拱:“请!请!请!”
诸葛亮一看这种场面他非常敏感。他们叫“请”,请
什么呢?无非先要请坐,方可说话。“客来请坐,客去不
送”,这种话三岁孩童都会说,这个道理目不识丁的人都
懂得,为什么这班江东大夫,这个“坐”字都不肯讲?
只说“请”,不说“坐”,对江东人来说,不无道理。
因为大厅上没有孔明的座位。这么大的一只四面厅,怎么
会没有他的座位?原来,大堂两侧设立“迎宾馆”和官厅,
是因为有些事情在大堂上难以决断,文武立在堂上又想不
出办法,时间长了,都立得精疲力尽。这时可以暂时退堂,
文人退到“迎宾馆”,武将退到官厅坐下来再切磋琢磨。
若事关文人,那末孙权便到“迎宾馆”与大夫们共议;若
事关武将,则孙权到官厅与大将们协商。不论“迎宾馆”,
还是官厅,里面座位人人都有。而今张昭早已打听明白,
诸葛亮一定要坐定之后,他的念头才转得出来,说话才头
头是道,计策满腹。因此,张昭就命手下人把所有空的座
位全部搬走,我们二十几个人,就只摆二十几只位子。包
括刚才诸葛瑾前脚走,后脚就把这只座位搬掉。让你孔明
来,只有立的份。所以不能说“请坐!”倘然一说,孔明
就会说,请到坐,怎么没有座位?那末我们只有把座位让
给他。现在叫声“请”,规定你只有立,只是这“立”字
讲不出口,自已领会罢了。归根到底,这些人(包括孔明
在内)都是才华横溢,聪明绝顶的文人,故而出口吐言都
是斟字酌句,使得舌战更加精妙绝伦。
孔明见四周都没有座位,心里暗暗思忖:这倒是个难
题了。我只要坐定之后,一手撩须,一手摇扇,妙计良谋
徐徐而出,任你千变万化,我总对答如流。现在叫我执扇
立在此间,你们倒都坐着,这成何道理?人无安身之处,
前面的问要对着回答,后面的问又要旋转身体,这样前跑
后跳,岂不要累断筋骨?孔明的双目向“迎宾馆”的上首
里一看,哈哈!不多不少,正好有一只座位。那怎么会一
忽儿没有,一忽儿又有了呢?当然,这不是要有就有的。
厅堂上其他的椅子,张昭都可以搬动的,唯有一张椅子是
孙权的独座,他无论如何不敢搬走。因为孙权也时常要到
“迎宾馆”聚议,即使他不来,也没有人去动它。还有一
层意思是,今天这只座位空着,更使你诸葛亮见了难过,
正象小孩要想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但总是可望而不可及。
你孔明是江夏郡来的宾客,这是江东六郡主人的独座,你
只能看,而没有资格坐。倘然你坐一坐,这不成了喧宾夺
主?
这时候,孔明见到这只座位居高临下,料想定是孙权
之座。但他早已打定主意,只要有空座位,不管是谁的,
我诸葛亮总归要坐。你张昭除非把这只座位都搬走,我孔
明就只有立的了。老实说,你在下面放一只座位,我坐了
也显不出我军师的威风,只与你们这班人平起平坐。现在
坐了这只位子,那叫你们一声“列公”,也不怨枉了你们。
孔明想到这里,缓步向上首这只独座走去。
这些文人见孔明向那个方向走去,都对张昭看看:这
个老面皮果真要去坐了。张昭镇定自若,示意大家不必骚
动,只管放心,诸葛亮到底是有理智的。叫他坐,他也不
敢坐。要是他真的坐上去,我可以说得他立不起来,我就
可以对他说:“孔明先生啊,你是刘备的军师,怎能到江
东来抢占这只独座,而犯上作乱呢?照如此看来,你到底
是个南阳农夫,乡下人,什么都不懂。怎么被你做了刘备
的军师,又怎么能够到我们江东来劝主联刘拒曹?不必多
言,速速回转江夏。”就只要这番说话,他已经哭笑不得,
坐立不安。
这时,孔明走到独座旁边,心里也在思索,倘然就这
样坐下去,大错而特错,小辫子被他们抓住,无容身之地。
侯一升堂,我们一宵商量的东西全部付诸东流。刚才孔明
未来,闲话倒无数,一个个天不怕、地不怕。现在诸葛亮
来了,大家又畏首畏尾,徘徊不前了。
张昭呢,他不慌不忙,正在想着怎样开口。他想,我
要末不开口,要开到口,我一句话就要说煞孔明。其实,
你想一句话说煞孔明,这根本不可能。你张昭提出的问题
肯定重要,甚至一鸣惊人。但是,你感到重要的问题,孔
明也早已三番五次地想过了。张昭想了一会,对旁边的顾
雍望望:顾老啊,我先来开个场,腹内有三路说话,也就
象战场的大将打三个回合,探一下对方的虚实。但是,我
这三下也是十分厉害的。要是我这三下能胜,那事情就迎
刃而解了。倘若我败下阵来。请你顾老上来接应,我等二
十几个人轮番与他舌战,战得他口干舌燥,疲于奔命。
顾雍见张昭对他注视,知道张昭就要开口,心里也在
打着主意:你张昭在我们这班文人中,威信最高,才学也
最好。你胜了。我们来个墙倒众人推,有计献计,有谋出
谋,把这孔明说得无面目上大堂;若你张昭输了,那我也
不必献丑了,何必自讨没趣!——舌战还未开始,他已经
想好退路了。
现在张昭立起身来,到孔明面前把手一拱:“在下见
军师。”
孔明听得有人前来照应,意识到舌战开始哉。此人自
称在下,而不通名姓,不知何许样人?不过开口问他,孔
明又不愿意。因此微启眼帘,对来人一看,但见三十左右
年纪,八尺标举,纱帽红袍,一家上大夫打扮。暗暗想道:
能够首当其冲的人,定然来者不善。此人好生面熟。想起
过江时,鲁肃曾介绍过,面貌装束全然相同,必是孙权手
下红人张昭。因此,孔明毫不犹豫直呼其名:“子布先生。”
啊!我与他素不相识,今生今世第一次在此相遇,怎
么我不认识地,他却象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见如故?故
而站在那里呆想。
孔明见他顿住,心里想,你果真是张昭。你是文人之
首,肯定才望兼隆,善于问说。我孔明今日擒贼先擒王,
要设法将你制住,看你们这班文人如何收场!因此摆出一
副不屑一顾的样子。既然你自称在下,我也不同你客气,
只管较量。
“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不知此语果有之
乎?”
一句话,就是一个回合。听说你孔明以前在卧龙岗时,
常把自已与管仲、乐毅相比。我们在江东虽然也有所闻听,
毕竟传自他人之口,恐有讹诈。今日际遇,当面质对,可
有这种说法?此话果然凶险。如果孔明说,确有其事,那
张昭便要说,管仲助齐恒公九合诸侯,乐毅助弱燕伐强齐
七十余城,此二人都有经天纬地之才。你孔明乃村野匹夫,
自诩有管、乐之才,岂非口吐狂言,大言不惭!要是孔明
不承认有此说法,那末就不打自招:见江东文人万分惧怕,
第一个回合就稳操胜券了。总之,说是也不好,说不是也
不行,两面都是死路一条。
孔明听张昭这般动问,感到确是厉害,今日可算遇到
对手了。我出来前也曾在书房之中深思熟虑,多方准备。
不料张昭的问话倒也别出心裁,出人意料,一时却难搪塞。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他
们江东文人才华荟集,文墨超群,纵然我孔明是神仙降临,
也难免有失足之处。不过舌战刚开始难道我招架都不招架,
就默认败北?不行!这不是小事情,这一战输给他们,我
就不能立足江东,只好回转江夏郡。曹操打不败,汉室不
能兴,也既意味着刘备的三分天下付诸东流。
万事开头难。正象上战场一样,倘然对方一上场就用
杀手确实感到很难应付,只得用尽全力,穷于招架。如果
两将只是拼力斗智,一来一往,路数摸熟,就能致敌于死
命。好在今日是文斗,无性命出入,我孔明只管从容对敌,
临阵不乱。孔明想到此间,心情已经镇定下来。我与你们
江东文儒往日无仇,近日无怨,何必定要口角相残呢?无
非都是为了保全疆土,击败曹操。在这点上大家还有共同
语言。不过你们要降,苟全姓名;我要战,助刘备得天下,
同时,也为你家主人孙权不遭到沦亡。降者,人心所背,
少助也;战者,应天顺人,大势所趋也。你张昭一开战,
便锋芒毕露,我也只有针锋相对了。不能与你客气。要客
气只有到了里面见孙权后才能客气了。你以为我孔明只能
回答你一个”有”,或者“否”吗?这真可谓“以小人之
心,度君子之腹”。倘使我真被你料得到的活,也不叫“
卧龙”了,何不称“伏虫”更为确切?因此对张昭翘起了
一个小指头,一阵冷笑:“嘿……此亮生平小可之比也!”
我把自己同管、乐相比,实在是我一生中最谦虚的比
喻。我的才能,自古以来,还未曾有人可以同日而语。因
此只好屈辱降尊,暂且与管仲、乐毅二人打个比方。不过
并不等于我只能与他们比较,相反,我的才能远远在他们
之上。你问得出人意料,我也回答得出人头地。
张昭无论如何想不到孔明竟会这么目空一切,牛皮吹
得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张昭心里也明自,管、乐二人
远离我们这个朝代。尽管我不相信他的活,可又没有可靠
的依据来证实。他对诸葛亮望了一望,虽然你夸下海口,
自命不凡,但你孔明也没有占着便宜,这仅仅是虚晃一枪
来开个头,好戏还在后面,定叫你吃不了、兜着走。见孔
明面露喜色,接着第二句话儿脱口而出:“啊!先生,你
此言迟了!”
“迟些什么?”我说的话一点都不晚。
“刘皇叔三顾茅庐,见你先生说:‘如鱼得水。’足
下到新野,见皇叔只有弹丸之地,欲席卷荆襄,不料一旦
已归曹操。请问,此乃是何故啊?”
像孔明说管仲、乐毅都不及你,为什么刘表的荆襄九
郡尽被曹操鲸吞,而刘备却无所获益呢?这不正是说明你
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么?大败长坂坡,连自己的安身立命
之处都没有,何以与管、乐相比?张昭这一回合是从第一
个回合中发展而来。
孔明经过第一回合,经摸透了张昭的意图:旨在极力
贬低我,以此来抬高自己。你不要以为自己的才学如何好,
想以种种责难来扳倒我。老实说,我张嘴也不饶人的,现
在给点颜色你看看。他伸出一只左手比试着说道:“亮观
取汉上之地……”汉上之地就是指荆襄,又称荆楚,因为
过去是楚国的地界。意思是,以我诸葛亮看来,要取荆襄
九郡的话。他把左手对着张昭上下翻了两翻:“易如翻掌。”
好比翻这手掌那么容易。
张昭想,诸葛亮花头真多,刚才伸出一个小指头,现
在又拿出一只手,又是大话连篇累牍。这么大的荆襄九郡
即使无人驻守,叫刘备开兵占领,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说
你诸葛亮神通广大,也不可能唾手可得。
孔明见张昭不相信,晓得他又在猜疑。心里想,说大
话只是逢场作戏,只好难得说说,独是鬼话,怎能取信于
人?两次大火,烧去曹兵二十万,恐怕单单吹牛是吹不掉
的吧!你不信,我自然有道理叫你不敢怀疑。便说道:“
老大王刘表三次送荆襄。”
你听听看,是否象翻手一样。刘表生前把我主刘备请
到荆州去,在酒席之上,他几次三番要我主人刘备在老大
王一死之后,接收荆襄九郡;因为他的两个儿子都不及刘
表那么能干,不堪此任。这时,只要我家主人刘备答应一
声“好”,荆襄之地皆是皇叔的属地,无人可以争夺。因
此继续说道:“何奈我主不忍得取同宗之地。可是,刘表
次子刘琮,听信蔡、张谗言,暗自降曹,果然孟德取荆襄
而如此猖狂。今我主在江夏郡。别有良图。”意思是告诉
你:尽管荆襄已归曹操,但我家皇叔亦非庸碌之辈,只管
远走高飞,另辟基业何处成不了天下?虽然现在江夏郡,
但早已有妙见高论.因此而说道:“非等闲可知也!”
我家皇叔的宏图大志,你们这辈寻常之人是不能理解
的,也是你们难以想象的。所以又说道:“燕雀安知鸿鹄
之志哉!”难道说鸿鹄志在千里,你们这些燕雀可知吗?
孔明说罢,便对张昭又是一阵冷笑。
张昭听完这番话,感到孔明确实能说会道,而且义正
词严,不容分辩。两个回合,皆被他很容易地招架而过。
他的才学智谋可见一斑。我准备了三句说话,现在还剩最
后一招,倘然被你战败,我张昭自认非你孔明对手,甘拜
下风。要紧说道:“啊!先生,昭闻徐元直走马举荐。”
孔明想,这倒不错。我与刘备原先并不相识,全靠徐
庶在新野推荐。
“元直在十里长亭言道,先生抬头能识天文,低头便
察地理,平面可知人和,六韬三略、战策兵书,无所不知,
无有不晓。所谓知天文、察地理、辨风云、观气象、知兴
衰之运。腹内藏治乱之计,胸中怀经济之略,天下之才,
胜管、乐,比孙、吴。威震寰宇。”
想徐庶为助刘备,被逼于奸贼,出于无奈,确是在长
亭,把我孔明赞美到如此地步。听他讲下去。
“皇叔闻之,故而冒风雪、踏霜露,三顾先生于草庐
之中。”
刘备听说你孔明有如此之大的才略,不避严寒冲风踏
雪,三请你诸葛亮,心诚志坚,确非容易。
“先生在隆中,抱膝而坐;笑傲风月。足下以兴汉为
上,出山扶助。今既事刘皇叔,理当为黎民兴利除贼。皇
叔自得先主,虽三尺童稚,亦知似猛虎生翼,锦上添花,
朝廷功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先生定能拯万民于
水火之中而重见天日。”
孔明听到这里,愈觉张昭此人不比寻常,确是孙权手
下第一个谋士。说话不露声色,镇定自若。前二回合极力
要贬低我,此番却又一反常态,褒奖不绝,把我孔明出山
的举动说得天花乱坠,好似天上不出,地下不生。不过,
张昭的意图并非在于来承我,也非信服我,而是一种贬低
我的手段。他先把我捧上天,说我本领大得不得了,接下
来再用实例来否定前言,说得大家大失所望,越显得我无
能之极。这叫捧得高,跌得重,这种伎俩乃是文人惯用手
法。虽然厉害,我却早有防备。而且听他的话音,马上就
要转调了。凭你说话凶险,我却胸有成竹,听完了我再驳
你。
“后有曹兵出,……”
果然把立足点转了过去。后来曹操杀出来,天下人都
要看一看我诸葛亮同曹操打得到底如何。
“大失所望,反弃甲抛戈,望风逃遁;弃新野,抛樊
城,败当阳,奔夏口;上不能保刘表之基业,下反夺孤儿
的疆土。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如此呀!昭试言之,望
不见怪!”说罢,张昭撩须斜目,对孔明一声大笑,“嘿
嘿……”笑得头颈象钢丝绕成的直晃,真是少条尾巴甩甩。
这番说话,你再能答辩,我张昭对你孔明佩服得五体投地。
众文人听得此番妙论,暗暗称绝:此说真是入木三分!
再对孔明看看,你说自己如何如何好,无与伦比。那管仲、
乐毅可有象你败得不可收拾吗?你没有本领去收复老大王
刘表的荆襄九郡,反而吃了败仗去欺侮刘表的儿子刘琦,
霸占他的江夏郡。本来,朝堂上的功臣,山林里的隐士都
为汉室被奸雄曹操篡逆而悲泣,见你孔明有此鸿鹄大志,
拭目以待,指望你为民除害,芟除大难。现在看来,你孔
明也只是平平,我们都看错了人。请你快离开江东吧,免
得被人奚落,败坏自己的名声。
孔明听张昭此番说话,可算条理清楚,句句是真,名
副其实。而且他还十分客气,说了这样厉害的话,还打招
呼是戏言,寻寻开心而已。可见他是何等的刁猾。照此说
法,我孔明助刘,非但无尺寸之功,反而将刘备的基业全
部败光,倾家荡产,无可奈何缩到了江夏。不过,世上的
事情照道理的往往极少,光看表面现象是不够的,你有你
的理,我有我的道。我不作声,他们以为我理屈词穷服输
了。又见众文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面露喜色,沾沾自
喜,一片罗唣之声。孔明要想说话,又恐声音小,大家听
不见。怎么办?孔明想,打仗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
机应变,舌战也要见机行事,翻云覆雨。你张昭自以为得
计,稳操胜券,我定要叫你来一个反胜为败。他想到这里,
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双手执扇捧腹连连冷笑,笑得自己蹲
下了身子,差些站不住。好象是,你张昭是江东群儒之冠,
竟说出这等活来,真要笑死我诸葛亮。这样一来,大家肯
定要呆一呆,那我便可用话儿来驳倒张昭。因此诸葛亮做
功十足,冷不防笑了出来;‘嘿……!哈……”
张昭本来在笑,突然见孔明笑得这副模样,他倒不笑
了,难道我此番话被他看出了大漏洞,不堪一击吗?还是
他自己觉得濒临绝境,无可挽回而付之一笑呢?这班文人
刚才见张昭笑,他们也亦步亦趋跟着胡闹,现在见孔明大
笑不止,面面相觑,感到莫名其妙,也不知孔明笑些什么,
大概我们和调和出了纰漏。厅堂之内,除诸葛亮的笑声外,
寂静无声,个个瞪着双眼盯着孔明。
诸葛亮想,好!这个办法确有效验,一笑便静,一静
我就可以大刀阔斧,杀得他一败涂地。从弯腰到坐定,诸
葛亮已经思虑成熟。难道有这么快吗?当然罗,到底是诸
葛亮学识渊博,功底深厚,对付江东一雅儒,还是绰绰有
余。但先生也明白,我要取胜他,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制
服他的。必须先用激烈的辞句压一压,使他们不便插嘴打
搅,然后我再一句一句地驳得他体无完肤。便说道:“鹏
程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
文人们都在想,到底孔明久隐山林,出口不离其宗,
起先说“凤凰一到,鸦雀无声”,后来说“燕雀安知鸿鹄
之志哉!”现在又说大鹏展翅,对珍禽飞鸟十分熟悉,处
处用来喻人。我们也知道,大鹏一展翅,就要飞一万里,
小鸟当然想象不出它的速度有多快,它的力量有多大。
孔明的意思是说,你们江东人,正如小鸟一样,只知
道择木而栖,衔草筑巢,靠着孙家祖孙三代打下的天下,
一天到晚地飞,飞了这许多年,还是六郡八十一州。我家
主人刘备,虽然目前还穷,可是是一只正待展翅的大鹏,
还没有开始飞。要是一飞就是一万里,前程无量,你家吴
侯哪里能理解我家主人的意愿?
“譬如人染沉疴,……”
要驳倒张昭,直接说,还不如举一小例,旁敲侧击来
得适宜。打个比方:一个人在生命垂危之时,做医生的应
该怎样将其救活,这里大有学问。
“当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
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
人得余生。若不待其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
保,诚为难矣。”
我家主人刘备的处境,在家身染重病之人,遍求良方,
难以治愈。恰巧遇上我这神医,经这么一段时间的疗养,
病情日见痊可。如果一上来就用猛药厚味,不是治病,而
是催命。非要让他五脏六腑操动,血脉和顺,然后再下补
药、猛药,使之健壮,此谓欲速则不达。让你们听听,我
是怎样将刘备的大病治愈的——
“刘皇权兵败汝南,寄迹刘表,暂以容身于新野。夫
城郭不固……”
新野县城小人稀,墙坍壁倒。
“兵甲不完……”
将士身上的盔甲都不齐整,缺衣少帽子。
“粮不继日,军不经练……”
吃了早顿还不知晚餐在什么地方,吃穿都成问题,哪
能再想到去操练兵士。
“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而已:此正如病入膏肓,
难以救药。”
堂堂大汉皇叔,被人逼到如此地步,可想而知。这种
趋势,刘备还有多长久?你张昭见人挑担不吃力,反而笑
我无能。老实说,刘备的病除我诸葛亮能使他彻底根除外,
任何人只好望洋兴叹。
“亮出山以来,火烧博望坡、新野……”
我一上任便是两把大火,象两帖热药,使外面寒流不
敢侵入。
“白河用水……”
一帖冷药。前后三味药,已使刘备的病体痊愈,胆壮
气粗,见了曹操百万大军也敢正视它了。
“二十万曹兵全军覆没;张辽、许褚、夏侯敦三将望
风而逃。夺人耳目,惊人魂魄。管仲、乐毅之用兵来必如
此也!”
两把火,一河水,杀光二十万曹兵,就象消灭了刘备
身上的二十万只病菌。这是和药,方保皇叔病情不致恶化。
曹操手下最好的三员大将,听到我诸葛亮的名字,自顾逃
命,只恨爷娘少生两条腿。我诸葛亮的用兵,不要说让你
看见,就是听了也叫人双腿发抖,心撕胆裂——我看管仲、
乐毅的用兵,未必及得上我吧!
孔明与张昭两人好比在拗手劲,一个向那边,一个又
向这边,各不相让;你张昭说我孔明不及管、乐,我偏要
说得胜过他们。
“道及兵败当阳,因我主只有几千仁义之师,岂能敌
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
少不胜多,寡不敌众,这是兵家常事,天下人都懂的
常理,又何足为奇!
“尤其我主不忍抛撒四十万子民,扶老携幼,同甘共
苦,日行不满十里,为此被曹所败。当阳之败,乃我主之
仁义所致;胜败一时之风云,仁义千古之美名。赵云一夜
冲营,伤曹将五十四员,亦可谓败中取胜矣!”
曹操舍命追赶,虽算取胜,我军虽败,但赵云枪挑五
十四将,功罪相抵,我军胜曹操要多得很。胜败是相对的,
主要看利弊多少,想必这种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的。
“韩信……”
孔明此时已觉胜利在即,应当以攻为守,首先难倒你
张昭。说到韩信,此人用兵不可说不好。但我要问你一问,
韩信用兵这么好,是不是一开始相助汉高祖就定天下?还
是自始至终不打一次败仗?
“韩信相助汉高祖未尝屡胜,直至九里山一战而定乾
坤,此非韩信之良谋乎?”
其实,韩信助高祖,也同我诸葛亮一样。开头经常要
败的。不过这种败是有计划的败:怎样败,败到如何程度,
我做主帅的心里有数。只等机会一到。一仗便定万里江山,
这种用兵是高明的。我诸葛亮数败于曹操,也都是等候良
机。到时你们这班文人定然大吃一惊。
“能人使国家安危,自有把握。非比这班……”
自古以来的大人物,将国家兴衰、安危掌握在手。国
家遭难,危险得如何地步,何日可以太平,心里都有底的。
孔明说到“非比这班”,对张昭看看:对不起,我孔明也
要无理,与你不客气了。张昭心里明白,孔明要骂人了,
不知他骂人的本领如何?能把我骂得怎样?
“非比这班夸辩之徒。”这班专说大话的人。
“坐谈立议,无人可及。”
说到吃饱了饭不做事,搬弄口舌,这班人可谓冠绝一
时,无人可以比较。
“仗势欺人,无人所比。”
我诸葛亮一个客人到此“迎宾馆”,就蜂拥而上,以
势压人,这种本领无人可比。
“逢到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则目瞪口呆。”
万一敌兵开到城池外,敌将杀到战壕边,正当用人商
议大事之际,却一个个呆若木鸡,百无一能。
“真是金弓玉箭,要被天下人所笑耶!”
既象蜡黄一张金弓,精雕细琢,价值连城,可是不能
用;雪白的一支玉箭,缕花镶月,稀世珍宝,却不能用来
射人。你们这些人都是纱帽红袍,身价不小。可是在关键
时刻,一点都派不着用场,岂不要被天下人讥笑?
孔明想,这一篇言语,足够你张昭受用的了,总算也
出了一口气。故而撩须执扇看着张昭。
此时的张昭已觉全盘皆输。好不容易构思出这番话来,
竟被他如风卷残云,穷追猛打,反被他骂了一顿。顿时象
丧家之犬败下阵来,“啊涕——”垂头丧气跌坐下去。
谁有特别感人的小说或者电影,,看了会哭的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一些好看经典的温馨感人电影~
另附本人看片感想以供参考。
保证你眼泪哗哗哗啊~~~
希望你喜欢~!
人工智能--------------说的是儿子对妈妈的爱,这部电影是我的最爱,看了无数遍,百看不厌
天作之盒--------------这部电影是根据当年的非典香港医护人员的真实故事改编..我哭的那个惨啊
阿甘正传--------------看的我一会笑一会哭~~
萤火虫之墓------------宫崎骏最感人的动画电影说的是兄妹的感情~一定要看漫画版的
这个杀手不太冷--------最后一刻,我震惊了,泪瞬间留下....
勇敢的心--------------尤其是电影最后那一句:“为了自由”.
美丽人生--------------这个已经不用说了~~太经典了~
暖春------------------这个是大陆电影的经典啊~~
阿郎的故事------------很老的香港电影...记得小时候和姐姐一起看..看到最后两人抱头痛苦... 推荐
我左眼遇到鬼----------这部也是香港电影。。刚看的时候以为又是一部烂片..后来发现...啊啊啊啊..哭~~~
人狗奇缘--------------再者推荐你一部韩国电影我哭得要死要活的...
导盲犬小Q-------------我是拿着毛巾看完整部电影的..
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受不了啊~都是狗狗的~~~
玛丽和我--------------哭的很惨很惨,幸好结局是好的。
忠犬八公的故事--------又是和狗狗有关的...只要和动物有关...我就会哭的很惨...
小鞋子----------------说得是一份令人感动的坚持..
黑暗中的舞者----------很感人很黑暗很无奈,看完好多年了一想就郁闷。
暹罗之恋--------------绝对的虐心经典之作啊~~~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是前面是虐~~!!!到最后很感动~!!
婚纱------------------虽然剧情依然是换了绝症的主人公...但是催泪功力还是那么强~!!!!
我的机器人女友--------小出惠介笑起来小狗一般的干净纯洁,天地崩塌的那一刹那,女机器人自断腰肢救下小出时,最后的微笑……还有,绫濑遥在里面好漂亮啊~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韩国电影干嘛老这么虐啊~!!!!
悲伤电影--------------听名字就很悲伤...
情书------------------是很久前看的了,感觉很复杂,没有哭,但是一晚没睡。
妈妈再爱我一次--------当时基本从中间哭到尾的...
玛丽和马克思----------我最近看的最有意义的动画片了~~感触颇深啊~
肥猫流浪记------------杯具啊~这个小时候看的,还拍了好多部~每一部都看的哭到抽~
爱,回家--------------其实亲情片比爱情片更容易让人哭..去看看这部吧,哭到不行..
情不自禁--------------剪辑啊编剧啊都很强悍,最后我看的哭的不行也感动的不行...
恋恋笔记本------------这个绝对的经典之作啊...无法自拔
海上钢琴师------------默默的听着他的钢琴曲,默默的流泪..
可可西里--------------学校活动的时候,租场地看的,看完全城无声,都成泪人了...
霸王别姬--------------这部经典之作
外婆的家--------------真的超感人的,看时哭的快虚脱了都
美丽心灵--------------说得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看到最后你真的会被感动
天国森林--------------日本经典唯美爱情电影,好温馨啊,感人的结局。
紫日------------------为你讲述一个二战中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
血钻------------------莱昂纳多经典电影,揭发人性
太阳泪----------------布鲁斯威利斯经典战争电影,感人啊!
----望采纳,谢谢!
----上述资料由本人(绝地武士Henry)原创,本人不反对他人复制,但望其标明出处,尊重版权,谢谢!
求一段10分钟左右的单口相声或是评书之类的曲艺表演文字稿
这段节目又叫《咸丰立后》,就是咸丰皇上立皇后——结婚,娶媳妇。在封建时代,皇上究竟娶多少媳妇呢?都说“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究竟是不是这个数字呢?我给您一个准确的答复——没准儿!
怎么没准儿呢?那年月,皇上一到十六岁就该结婚啦。皇上结婚不叫结婚,叫“立后大典”。立一位皇后。这皇后就一位,皇后以下可就多了。一等的叫贵妃,二等的叫妃,三等的叫嫔,四等的叫贵人,分多少等儿。皇后是一个,其余的贵妃、妃、嫔、贵人,加起来一共有多少呢?只要皇上不死,三年娶一拨儿,所以我告诉您,没准儿!
就拿清朝来说吧,每三年,都要从满、蒙官员家里头选一批十四岁到二十岁的“秀女”,往宫里送。有才貌出众的,碰巧让皇上看中啦,就能当贵人,也许能选上嫔、妃、贵妃,甚至当上皇后。有这事儿吗?有哇。像慈德太后年轻的时候就是这么入宫选上的。
咸丰二年,皇宫里头要选一拨儿秀女。应选的一共有六十人,经过初选,留下了二十八个,从这二十八个当中挑来挑去,最后就剩俩啦。一个是后来的东太后,慈安,钮祜录氏;一个是后来的西太后,慈禧,叶赫那拉氏。
应选那天,她俩来到“寿康宫”,往地下一跪,上边儿坐着皇太后和咸丰。
慈安长得是端庄淑雅,雍容华贵;慈禧呢?长得是容颜娇秀,媚态横生。全够漂亮的。太后一瞧,打心眼儿里喜欢慈安。咸丰呢?看上慈禧啦!按理说,皇上喜欢谁,谁就能当上皇后啦。可慈禧倒霉就倒在她那一口牙上啦。牙怎么啦?没毛病,又白又齐,特别好看。就因为牙长得好看,她说话老想找露牙的字眼儿,结果:皇后没当上!慈安呢,长了一嘴里出外进的黄板牙。别看她牙有毛病,可挺有心眼儿,说话想法儿不张嘴,让人看不出来。哎,她倒当上皇后啦。
皇太后就问慈安了:
“你姓什么呀?”
由这儿起,您注意听,慈安全使小口型的字儿来回答。
“姓钮祜录。”
钮祜录!不用张嘴吧?黄板牙看不出来。
咸丰问慈禧:
“你姓什么呀?”
慈禧一琢磨:论模样儿我们俩不相上下,我这口牙比她强。嗯,我呀,回话的时候,得想办法把这口白牙露出来,她是这么回奏的:
“姓那拉氏。”
说“氏’字儿故意拉点儿长音儿,“氏——”,嘴唇往上下一分,把牙龇出来啦。
‘那拉氏——’(学状)
咸丰一看:嗬!这口牙好似排玉一样,美!
太后又问慈安:
“你多大啦?”
“十五。”
“十五”,不用张嘴。
咸丰又问慈禧:
“你多大啦?”
慈禧刚想说,十六。一琢磨,不行,十六露不出牙来呀。灵机一动:
“明年十七——”
哎,这不是废话吗?后年还十八哪!
太后又问慈安啦:
“你家住哪儿啊?”
“乃兹府。”
咸丰问慈禧:
“你家住哪儿啊?”
慈禧住李广桥哇,李广桥,“桥”字儿露不出牙来呀。对,这么说:
“家住鼓楼西——”
嘿,变着法儿龇牙!
太后问慈安:
“你叫什么呀?”
“玉珠。”
赶寸啦,到慈安这儿全不用张嘴。
咸丰又问慈禧:
“你叫什么呀?”
本来她叫“兰儿”,“兰儿”不行啊。
“我叫兰芝——”
哎,连名儿都改啦!“兰芝——”
太后问慈安:
“你家还有什么人哪?”
“父母。”
咸丰问慈禧:
“你家有什么人哪?”
慈禧一想:我爸爸死了,光剩下妈啦,可这怎么说呀。
“妈——”,“母——”,全露不出牙来呀?哎,有了:
“妈和姨——”
哎,连亲戚全饶上啦!
皇太后一看问得差不多啦,决定吧。按规矩,皇上把一个碧玉如意赐给谁,谁就是皇后。咸丰为难了,自己喜欢慈禧,太后喜欢慈安,到底给谁呢?他拿着如意直犹豫,嘴里叨念:
“谁当皇后?谁当贵妃?”
慈禧正那儿琢磨着龇牙的字儿哪,一听赶紧搭碴儿:“我当贵妃——”
得,皇后归慈安啦!
这场是单口相声。相声分很多种形式,一个人说的叫单口相声。大家经常见是俩人说的,那叫对口相声。三、五个人的叫群口相声,十几个人的,化妆相声。二、三十人的,那大概叫相声剧,四、五百人的,那是……听相声!也没有四、五百人一块儿说相声的,那成相声大合唱啦!
相声艺术表演上必须精练。可话又说回来了,其他的艺术也得精练,您看,说书、唱戏,要是不精练,书也甭说了,戏也甭演了。有这么句话嘛,叫“说书的嘴,唱戏的腿”,怎么讲呢?就是说:评书演员嘴快,戏曲演员腿快。说书的一说,甭管这件事情多长时间,他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算行了。一拍醒木,“秋去东来”,这四个字儿半年过去了,说书的嘴快。唱戏的呢?腿就得快。您看京戏,甭管这地方离这儿几千里几万里,几个人在台上一绕弯儿,就算到了。
京戏里有一出戏叫《反云南》,一员大将带着四个打旗儿的,这员大将一传令:
“众将宫,兵发云南去者!”
唢呐一吹,这个曲牌叫“三枪”,仓才仓,各龙冬仓,各龙冬依冬乙冬仓令才,仓各来才依各台——仓!四个打旗儿的围着这台绕了一个弯儿,又回到原来站的那地方,四个人不动了。这员大将装模做样的还问哪:
“我军为何不行?”
哎,这不是废话吗?再行掉台下去啦!
这儿一回禀:“兵至云南!”
哎,这就到啦!您瞧快不快?可也别说,也就得这么快。不这么快,这戏就没法唱了。你说我们这演员演戏演得真实,你再演得真实,也分演到什么地方,演到这个地方,没法真实。这员大将一传令:
“众将官,兵发云南去者!”
打旗儿的一举旗儿,“嚄——”,跟台上的大将一块儿唏哩呼噜都进后台啦,把后台把行头一脱,行李卷儿一打,奔火车站买票,上云南啦!这么演倒是真实啦,可听戏的受得了吗?坐了半天,不见人出来,这位问那位:
“哎,老王,这戏还演不演了?”
“不知道哇。”
正纳着闷儿呢,剧场服务员过来了。二位一想:问问他吧:
“同志,这戏散了吗?”
“没散。”
“没散,怎么半天不见人儿啊?”
这服务员还给解释哪:
“啊,您没听明白吗?兵发云南去者——他们都上云南了!”
“啊?真去啦?”
“您不知道,我们这儿演员演戏演得真实。”
“他真实了,我们怎么办呢?”
“那看你们几位想听不想听了,要是不想听,就回家睡觉去;要是想听呢?也好办,跟他们一块儿上车站买票,也上云南吧!”
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