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限制不了宣传高考状元?
高考试卷批阅期间,国家教育部又下了个命令,各个地方都不允许宣传高考状元、宣传清北率、一本率等等学校高考成绩。
结果是这两天高考成绩一出来,各种规避的花招就层出不穷。某个地方很谦虚地贴出一张大红告示,告诉大家伙,俺这儿有两个成绩比较好的,都在700分上下吧。那边把校长亲自给学生查分的视频上传,在兴奋之余,不小心泄露了学生700+的不错成绩。还有人把清华招生老师“求才若渴”,主动和学生家长攀同学,也要把学生抢到清华的情形发布网络。如此等等,你不得不赞叹,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还真是遇山过山,遇水过水。虽然谁都不说“状元”那俩字,但谁都能意会言传。在这个问题上,教育部的权威再次破功。
教育部限制宣传高考状元当然有自己的理由。因为对于国家来说,教育的目标可不是几个高考状元或者几个衡中的清北率,而是各个层次的合格的劳动者,国家的建设者。
但是,国家的教育目标和地方政府、学校、学生和家长的目标并不一致,更准确说,相距甚远。
地方政府更想宣传自己在教育事业上的政绩;学校更想宣扬自己的教学或管理水平,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好学生(做题家?),对于私立学校而言,这还意味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利润的丰厚;学生的想法更加复杂,可能是为了兴趣,也可能是要为自己赢得一个出身,也或者是去拱城市里的白菜;家长则希望孩子以后能比自己过得更好,所以这几天有个视频在传,孩子不好好学习,孩子的爸爸他去体验搬砖,不曾想孩子喜欢上了搬砖。。。。。。,另外一个爸爸让孩子体验当厨师,颠大勺,还比较成功。还有一位母亲让孩子体验垃圾桶里捡废品。
虽然,人没有贵贱,但工作有好坏,岗位有高低,收入有差距。搬砖的父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继续搬砖,捡垃圾的妈妈更想着孩子能过一种干净轻快的生活。
“高考状元”则是实现这些目标、满足这些期待和实现这些希望的刚需。
所以,靠行政命令一定限制不了对“高考状元”的宣传和崇拜。
为什么不让宣传高考状元
大张旗鼓地片面炒作宣传高考状元,对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对考生也带来无穷的心理压力和各方面负面影响。对“高考状元”的追捧,会让师资、优生源、经费等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占有优势的学校、地方和机构盲目集中,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对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教育领域的社会公平都十分不利。对“高考状元”的集中宣传,也会促成普遍性的“状元攀比”,从而让更多的学校、地方、教育机构陷入到“掐尖”的焦虑之中。这种焦虑造成的结果,自然会扭曲教育工作育德育人的的本质,强化“唯分数论”。
国家为什么严禁宣传高考状元
宣传高考状元有很多负面影响。在中国封建社会,“状元”就是科举考试名列第一者,“状元”意味着可以做官,取得荣华富贵,可以光宗耀祖。今天当上“高考状元”,就能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高考”已成为家长、老师、学校、地区之间相互攀比的砝码,哪里出个“状元”,那里的家长、老师、校长和教育部门的行政官员,可以风光多年。许多企业为了扩大影响,或给“高考状元”发巨奖,或赠送礼品,更有甚者,请“高考状元”做广告,给相关商品贴金增值。宣传“高考状元”,就是宣传分数第一,宣传分数价值高于人生价值,宣传分数决定一切。分数分数,无德而尊,无势而热。分数分数,失之者贫,得之者昌。一考定终身,分数定志愿;一分之差,低处不胜寒;一分之差,良师也束手;高分者处前,低分者落后;居前者趾高气扬,落后者黯然神伤;高分者宠信有加,低分者恶语相向。宣传“高考状元”,是落后教育观念的体现,是陈腐的人才观的再生。
国家为什么严禁宣传高考状元?
因为要引导社会正确认识高考。要宣传引导要再强化,传播“正能量”。要加强正面宣传教育,进一步优化考试服务,坚持正确育人导向,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严禁宣传“高考状元”,就是在给高考后各种火爆的“状元”宣传警醒,敲警钟。希望各方面能够拿出具体措施切实落实,也希望社会、家长、考生本人能够正确看待高考成绩。考生各异,成绩不同,一切都很正常,每个考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发展途径。结合本身的特点,做好选择,做好规划,多多考虑长远发展与成长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