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意思是: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出处】先秦《诗经·蒹葭》【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注释】1.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2.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3.为:凝结成4.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5.伊人:那个人。6.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7.溯洄(sù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8.阻:险阻,难走。9.溯游:顺流而涉。游,通“流”,指直流。10.宛:仿佛。11.萋萋:茂盛的样子,文中指芦苇长的茂盛。人教版为“萋萋”,苏教版为“凄凄”。12.晞(xī):晒干。13.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14.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15.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16.采采:茂盛的样子。17.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18.涘(sì):水边。19.右:迂回曲折。20.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赏析】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之;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为物,瞬息消亡。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故曰“未晞”,“未已”。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之所系者,所谓伊人。然在水一方,终不知其所在。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夫悦之必求之,故虽不知其所踪,亦涉水而从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险阻弯曲,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追逐者,不过幻影云雾,水月镜花,终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触之,却遥不可及。“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每读到此,不由喜之、叹之、怨之、哭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全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出自《诗经·国风·秦风》,是一首描写对意中人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的诗。赏析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出自哪里?此诗具体描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出自诗经,在诗经中,其中有一篇不足100字的蒹葭,他描绘了这首诗,其中有一句就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诗总体上描写了思念或者想念一个人而所表达的情感。我们知道诗经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而这首是出自于诗经的秦风,秦风他主要是以描写爱情的诗篇为主的,所以说表白的感情都是很直白的,而这首蒹葭确实有一种含蓄婉转的感情在里,说他描写的是爱情,似乎有一种不可得的感觉,或者说描写的是求贤的感觉,也是有一定的可能的。蒹葭这首诗一直是非常优美的笔下的文字都无法传达他的美感,蒹葭主要是描绘的是芦苇荡的那一种,白茫茫的一片早上,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已经可以看到地上的霜。蒹葭当中非常有一定的意境美这个节气的水表可以说是万目标里芦苇泛泛悠悠的很美,但是也有一种孤独的感觉,守着一方水土等待的一个人。在这当中说到了一个节气就是白鹭,白鹭是一年当中,秋天的11节,天气也正在凉爽跃然的气温不断的进行下降,所以在早晨的时候会有露水,凝结成白色的霜在阳光的照耀下,你看起来非常的漂亮并且洁白无瑕。而且蒹葭当中,候鸟也往南进行,迁徙白幕的这个时节,拥有着浓浓的氛围,会有一种荒凉的感觉。在这个时节当中,如果等待着一个人会有一种孤独的感觉,守候一个人也会有一种孤独的感觉,或许有些人读这首诗的时候,正好感觉到一种浓浓的乡愁或者是孤独和脆弱。当然如果把这首诗想象成爱情,诗的话也是非常的美好的,总有思念的感觉在里面,虽然当中塑造了一种清凉孤独的意境,但是一想到魂牵梦绕的思念的姑娘,仿佛就在对岸那么也会有一种渴望而可不可得痛苦的思念,看不见却找寻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