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海虫

时间:2024-09-20 13:27:31 编辑:阿旭

这种海边虫子的学名是什么

看形态像岩虫属(Marphysa)的一种,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多毛纲(Polychaeta),矶沙蚕科(Eunicidae)岩虫属(Marphysa)。本来只要根据产地就可以对应找到相关文献来确定其种名,但现在已有研究发现岩虫因为人为活动扩散至其他地方的例子,所以如果想知道准确的物种名,需要做形态和分子两方面的分析。下面是目前我国沿海记录的岩虫属的所有8个种的种名,可以把这些种名输入WoRMS(网页链接)网站来查询原始文献,都有相关形态或分子的描述。建议你可以把这些样品送到附近的海洋研究机构或大学,请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来给出答案。M. digitibranchia Hoagland, 1920,M. orientalis Treadwell, 1936,M. victori Lavesque, Daffe, Bonifácio & Hutchings, 2017,M. multipectinata Liu, Hutchings & Sun, 2017,M. tribranchiata Liu, Hutchings & Sun, 2017,M. tripectinata Liu, Hutchings & Sun, 2017,M. maxidenticulata Liu, Hutchings & Kupriyanova, 2018,M. hongkongensa Wang, Zhang & Qiu, 2018.另,所谓红虫,估计是因为其位于两侧疣足上的红色鳃丝,可参考下图:

海里长的甲虫叫什么名字

鲎。鲎的长相既像虾又像蟹,人称之为“马蹄蟹”。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扩展资料:鲎肉质鲜嫩,有如蟹肉。鲎的卵黄,更是营养丰富,是我国东南沿海人民喜食的菜肴。早年间,在产卵季节,聚集在沙滩上,数量众多,当地渔民常将其捕捉磨碎当作肥料,也有人取其壳做瓢,在台湾金门甚至在壳上画上虎脸,用以避邪。鲎作为一味中药,被认为具有多种疗效,鲎肉主治痔疮,卵可以治青光眼,壳烧成灰可以治咳嗽、退高烧等。鲎的血液为蓝色(含铜离子),其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内毒素检测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脑膜炎、百日咳等疾病。同时,该试剂还被广泛应用于药品检测、食品工业、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蹄蟹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图:马蹄蟹:海洋中的“鸳鸯”爱情专一

有很多脚像蜈蚣的那个虫是什么虫?

叫蚰蜒。蚰蜒俗称“钱串子”,“千足虫”,有的地方称“香油虫”,古时称“草鞋虫”。现今的蚰蜒节肢动物门多足纲唇足亚纲蚰蜒目蚰蜒科。蚰蜒呈黄灰色,最明显的特征是有15对步足,通常栖息于人类的房屋或潮湿的枯木附近,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中国国内常见的为花蚰蜒,大蚰蜓和黑斑蚰蜒。区别蜈蚣1、蚰蜒:外形结构特点:呈灰白色,虫体呈节状,约10~15 节,每节有细长足1对,最后一对较长,背部从头至尾有1条线状黑斑,腹部灰白色,头尾各1对触须,两侧有1对黑色眼点,毒颚较大,末端有毒爪,与体内的毒腺相通。 2、蜈蚣:外形结构特点:头部有鞭状长触角,口腔由一对大颚和两对小颚构成,一对聚眼。身体长而扁,头部金黄色,背部暗绿色,腹部黄褐色。躯干部分21节,每节有一对足, 第一对足成钩状,有毒腺,蜇人。最后一对向后延伸成尾状。

多脚虫像蜈蚣的叫什么?

多脚虫像蜈蚣的叫做蚰蜒。蚰蜒通俗被叫做百足虫,属于陆生节肢动物,外表看起来像蜈蚣一样有很多脚,但体型略小于蜈蚣。一般蚰蜒的脚有十五对,而蜈蚣大多为22对足。生活习性蚰蜒行动迅速,气管集中,几千个单眼聚集在一起构成伪复眼,甚至在庭院和住室中也往往出现。唇足类中的蜈蚣只有4对单眼,虽然视力很差,但行动却很迅速,不论爬行、捕食或是寻找栖息的处所,主要依靠1对触角。体形细小的地蜈蚣有时能侵入人体而出现假寄生的现象。例如厚股蜈蚣能侵入小儿的生殖道内,从而引起剧烈的疼痛。蚰蜒白天在腐叶、朽木中体休息到了晚上才出来觅食,行动迅速,以昆虫及蜘蛛为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