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武将排名(前十)
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黄忠,孙策,夏侯惇,姜维。1、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虎牢关前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吕布先与张飞连斗五十回合,关羽上前两个打一个,又战三十回,吕布居然不败。吕布在兖州一人独战魏国六员最顶级猛将,还能全身而退,可见吕布之厉害。辕门射戟更展现他超一流的箭术。所以,吕布的“三国第一猛将”形象是响当当的。可惜他见利忘义,有勇无谋,被称为“三姓家奴”。2、赵云赵云的战绩不必多言,一身是胆,在三国演义中更是常胜将军的存在。赵云的巅峰之战当属长坂坡,单身独骑冲杀曹操大军,七进七出,斩杀曹魏将领五十余员,杀得曹军闻风丧胆。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一生无败绩,文武双全,三国最完美的武将当之无愧。3、典韦典韦是曹操的贴身保镖,被誉为曹营第一猛将,生平最大的功劳便是濮阳之战击退吕布和宛城救主。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死后很久都没有人敢靠近他的尸体。4、关羽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关羽与敌将交战时前三刀极为凶猛,秒杀很多非一流猛将。死后受民间推崇,被尊称为“关公”或“武圣”。5、马超曹操曾说“马超不减吕布之勇”,马超的战绩是含金量最高的,一人独战曹操数十员大将致使曹阿瞒割须弃袍。尽管曾和张飞许褚战成平手,但都是在逆境中和诸位大将搏斗。曹操曾说:“马超不死,我无葬身之地”。
三国演义中武将排名
1、吕布字奉先,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人,三国第一猛将,最初是丁原义子,因丁原反对董卓,吕布一时杀败董卓,但后来被李肃用赤兔马、方天画戟和财物收买而杀掉丁原投奔董卓,与董卓结为父子,也因此被张飞称为三姓家奴。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时,吕布在虎牢关前大战刘备、关羽、张飞,而后败走,王允用貂蝉先后色诱董卓、吕布,施连环计使得吕布杀掉董卓;而后被李傕郭汜击败退走长安,与陈宫、张邈等趁曹操攻打徐州陶谦时攻占濮阳,被曹操击败后去依附徐州的刘备,又趁刘备与袁术交战时袭取了徐州,最终刘备与曹操联合攻打吕布,吕布遭部下叛变兵败被抓,向刘备求情不成被杀。2、赵云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罕见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汉先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3、关羽高大威猛且武艺不凡,出场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打造兵器后参加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中,而后虽然与刘备东奔西走,颠沛流离,但仍能斩将杀敌,大显神威。在十八镇诸侯讨董卓时,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 备徐州兵败,约三事降汉不降曹,为曹操解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得知刘备下落后,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刘备称王后,关羽官拜五虎上将之首,领兵攻取襄阳,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樊城之战时被毒箭暗算,刮骨疗毒,后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徐晃趁机夺了偃城,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后被杀。4、典韦典韦擅使两枝铁戟,重八十斤。曾经为朋友报仇杀人,提着仇人首级经过闹市,数百人不敢近。因驱猛虎过涧,被奉命寻找人才的夏侯惇认为是奇才,推荐给曹操,由于可单手举起欲坠的旗杆,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后曹操欲为父报仇而进攻徐州,以夏侯惇、于禁、典韦为先锋。曹操与吕布交战时被困于濮阳西寨,典韦以十余枝短戟刺杀敌军,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又挺双铁戟驱赶吕布手下四将。此后曹操中陈宫之计被困于濮阳城中,典韦拼死保护曹操逃出四处起火的濮阳城。后张绣投降曹操不久后由于曹操侵犯其叔母而再度反叛曹操,其部将胡车儿请典韦饮酒,将其灌醉,乘隙偷走其双铁戟。张绣发动叛乱,典韦独身一人于曹操营帐辕门前奋力抵挡敌军,终因寡不敌众,背后中枪,血流满地而死。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而入。5、马超出场时十七岁,在长安连杀之前逐走吕布的董卓部将王方、李蒙。曹操诱杀马腾,马超为报父仇,联合韩遂起兵反曹,在潼关连续击败曹营诸多将领,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渭水射得曹操夺船避箭,让曹操两次差点丧命。而后大战虎痴许褚,被贾诩用离间计击败,败走凉州。不久马超卷土重来,占领冀城,虽然非常勇猛,战场上将杨阜七位兄弟击杀,但仍被夏侯渊、杨阜等人联合击退。投奔汉中张鲁,而后在葭萌关前大战张飞,被劝降归附刘备,随即引兵迫降刘璋,并活跃于汉中之战。蜀汉建立后马超镇守西平关,令伐蜀五路兵的羌兵不战自退,诸葛亮率军平定南方叛乱时,马超代替魏延镇守汉中,在诸葛亮平南回都后病死。
《三国演义》中有多少人物?
《三国演义》一共描写了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族后裔、后、妃、宦官等128人,其他67人,宦官和三教九流、各色人物109人。
《三国演义》30个主要人物名:刘备、甘夫人、糜夫人、孙夫人、刘谌、崔夫人、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均、庞统、法正、关羽、曹操、孙权、周公瑾、张飞、赵云、吕布、鲁子敬、马超、黄忠、郭嘉、阚泽、荀文若、貂蝉、大乔、小乔、甄妃、蔡文姬、伏后。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三国演义有哪些人物
三国演义的人物有:1、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从小聪明机警,有侠气。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197年—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孙刘联军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2、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公元220年—226年在位。曹操的第二个儿子。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太子。曹操死后继任为魏王,不久便废了汉献帝刘协,自己做了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爱好文学,为当时文坛领袖,现存有流传的诗歌四十多首,后人编辑出版有《魏文帝集》。3、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4、荀彧(字文若),颍川大家,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5、郭嘉(字奉孝),是曹操初期的第一谋士,谋略高超(也可能是曹操为招贤而借奉孝之名流布的谣言所成其名),可惜英年早逝,让曹操大为叹息。6、贾诩(字文和),早年跟随张绣,后来成为曹操最信赖的谋士。7、荀攸(字公达),荀彧之侄,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8、程昱(字仲德),本名程立,因梦中于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最早跟随曹操谋士之一,为曹操所倚重。9、徐庶(字元直),荆州俊杰,谋略不下荀彧,曾投刘表,后投刘备任军师,帮助刘备接连打败了曹操。后曹操的另一谋士程昱用计骗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骗自杀,而痛恨曹操,终生没有为曹操设一条计策。10、许攸(字子远),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因言语张狂被曹操大将许褚所杀。11、刘晔(字子扬),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他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刘晔历仕数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12、夏侯惇(字元让),攻吕布时却被流矢射伤左目,被人称为“盲夏侯”,深受曹操信任,无人能及。13、典韦(无字),曹操帐下的第一猛将,人称“古之恶来”。14、许褚(字仲康),功劳最大,裸衣斗马超是其亮点,被称为“虎痴”。15、张辽(字文远),五子良将之一,早期跟随吕布,后转投曹操,是三国时期少有的文武俱佳的武将,被称为曹五子良将之首。16、徐晃(字公明),五子良将之一,樊城之战中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17、张郃(字儁乂jùn yì),五子良将之一,早年跟随袁绍,是后期曹操帐中不可多得的人才。18、夏侯渊(字妙才),曹氏家族的猛将,是曹操帐下主力军,武艺及带兵打仗出类拔萃。19、曹仁(字子孝),曹氏家族的第一猛将。20、曹洪(字子廉),曹氏家族,最早跟随曹操将领之一,忠心耿耿,曾孤身舍命救曹操。21、乐进(字文谦),五子良将之一,斩杀淳于琼。屯兵襄阳,击退关羽、苏飞等人。22、李典(字曼成),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有长者之风。23、于禁(字文则),五子良将之一,后被关羽水淹三军,投降关羽,魏国早期重要将领。24、孙坚(155年—192年,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与朱隽一起剿灭黄巾军。官职为别部司马、议郎、长沙太守等,并参加过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战。公元一九二年袁术派他前去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25、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孙坚的长子,孙权的哥哥。小时候与周瑜关系友好。孙坚死后依附袁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打仗,孙策想秘密出兵袭击许都,尚未出兵,反被吴郡太守许贡手下的门人刺伤而死。26、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三国时吴国建立者,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东汉末年,继承哥哥孙策的事业,在张昭、周瑜、鲁肃等人的协助下,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后又联合曹操攻击蜀国,杀刘备大将关羽,夺取荆州,并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公元229年在湖北武昌(今湖北省鄂州)称帝,国号吴。后迁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死后追封为吴大帝。27、张昭(字子布),三国时期的治世之才,善丹青,被孙策、孙权倚重。28、鲁肃(字子敬),汉族,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代表作:《榻上策》。29、诸葛谨(字子瑜),孔明的兄长,《世说新语》称其“吴得一虎”。30、步骘(字子山),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及将领,官至吴国丞相,被封临湘侯,有二子步协、步阐。31、贺邵(字兴伯),吴国后期的一名能正直进言的大才。32、顾雍(字元叹),三国孙吴丞相、政治家,是为吴国伯乐也,为孙权推荐很多大才。33、周瑜(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建安十五年病逝,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34、陆逊(字伯言),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章武二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35、太史慈(字子义),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于赤壁之战前病逝,死时才四十一岁。36、吕蒙(字子明),将关羽干掉的东吴名将,陈寿评论“有国士之量”。37、甘宁(字兴霸),三国时期吴国大将。他为人暴躁记仇,少有气力,好游侠,为人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直前。曾被孙权称为: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矣。38、周泰(字幼平),孙策平定江东时即成为东吴的将领,曾经多次保护孙权免受敌军的攻击。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39、凌统(字公绩),凌操之子,原来与甘宁有杀父之仇,后与甘宁成为东吴的顶梁之柱。40、徐盛(字文向),相貌英俊,江南极少数文武全才之一。41、丁奉(字承渊),孙权所看重的青年将领之一,位至大司马。42、黄盖(字公覆),早期跟随孙坚老将,赤壁一战中火烧连环船的重要人物。43、朱然(字义封),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原姓施,朱治的养子。猇亭之战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之后朱然提出应该收兵防备魏国,魏国果然趁机攻吴。曹真、夏侯尚、张郃等魏将围攻江陵六月之久,最终在朱然死守之下退军,朱然从此名震敌国。44、朱治(字君理),吴国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为东吴武将朱然之嗣父。45、程普(字德谋),东汉末年东吴的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46、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韩当因为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黄武六年(227年)卒。47、刘备(公元166年—223年,字玄德),蜀汉昭烈皇帝,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221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世人也称他刘先主。48、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战略家。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更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诸葛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制作孔明灯。其不幸在七星续命时被打断,命陨五丈原。有《将苑》(又名《心书》)《便宜十六策》《兵要》《心战》《兵法二十四篇》兵法流传,并有诸葛武侯文集(诸葛亮关于治军、用后、阵法的言论)流传,后人将之集成诸葛亮兵法。有《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诫外甥书》散文流传。49、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政治稍逊孔明,谋略不下孔明,断案如神,献计连环,指掌西蜀。建安十九年(公元二214年)与刘备进取川中时,在卉县(今四川省广汉北)落凤坡被刘璋手下名将张任用伏兵乱箭射死,死后追爵为关内侯。50、蒋琬(字公琰),蜀汉后方负责治理政事的实际最高负责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少时与表弟刘敏并称于世,诸葛亮北伐负责后方粮草,筹措能力不下西汉萧何。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有《蒋恭侯集》《丧服要记》各一卷。51、费祎(字文伟),巴蜀俊杰,治政能力高超。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蜀汉四相。后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52、董允(字休昭),巴蜀名士,治政能力不下费祎。53、法正(字孝直),刘备最言听计从的人,关、张死后,若法正活着,则刘备不会吃陆逊的亏。54、马良(字季常),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蜀国名士,刘备的谋士。在刘备东征讨伐东吴时,随军参谋,刘备兵败,他也遇害。55、孙乾(字公祐),刘备早期谋士之一,口才是刘备手下中最好的。56、糜竺(字子仲),蜀汉官吏,与孙乾、简雍同为蜀汉最高待遇的老臣子。57、简雍(字宪和),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刘备帐下谋士。他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跟随刘备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58、关羽(字云长),出身低微,因杀人逃跑而偶然结交刘备张飞。智勇双全,万军之中斩袁绍大将颜良、文丑,果断出击曹仁,屯河聚水破襄阳,威震中华,吓得曹操有迁都之议。重情义,千里走单骑,但是性情高傲。“刮骨疗毒”,后人称之称之“武圣”。59、张飞(字翼德),出身地方豪强,按照血缘来看应是一名帅哥,雄壮威武,颇有胆识,被称为“万人敌”。60、赵云(字子龙),身长八尺,姿颜雄伟。长坂之战中一人斩杀曹兵1000余人,其中名将斩杀50余人,独战张颌、徐晃,杀得二人心惊胆战落荒而走,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治军严谨,未曾败仗,常胜将军。61、马超(字孟起),东汉末年群雄之一,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起初在其父马腾帐下为将,先后参与破苏氏坞、与韩遂相攻击、破郭援等战役。曹操曾惧言:“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有诗评价:“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怆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62、黄忠(字汉升),有“百步穿杨”之弓法,能开二石之弓,箭术三国独一无二。黄忠与严颜、廖化共称为蜀汉三老将,智勇双全,常常独当一面,与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齐名。老当益壮,定军山一役斩夏侯渊。性情孤傲、重情。63、魏延(字文长),镇守汉中稳定中期蜀汉形势。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诸葛亮死后,与长史杨仪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64、陈到(字叔至),被雪藏的猛将,率700白耳兵力敌朱恒、朱然近万吴兵,勇猛不下赵云。后受为永安都督,警备孙吴。65、马岱(字伯瞻),为诸葛亮器重,曾受命斩杀猛将魏延。66、关兴(字安国),蜀龙骧将军。关羽次子,少有英名,屡立战功,因病早逝。67、姜维(字伯约),号幼麒,天水冀(今甘肃甘谷县六峰乡)人,蜀汉大将军,第四代执政大臣。诸葛亮北伐事业的继承者。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蜀灭后,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68、马谡(公元190—228年,字幼常),襄樊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他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导致街亭失守,后被诸葛亮斩首。69、严颜,初为刘璋部下,担任巴郡太守。建安十九年,刘备进攻江州,严颜战败被俘。后随刘备攻打汉中,屡立战功。70、刘封,刘备义子。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迫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又遭部下叛变,败归成都。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刘封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