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浪淘沙全诗
刘禹锡的浪淘沙全诗如下: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其四: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其五: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迹缺配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其七: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其九: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浪淘沙赏析:《浪淘沙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第一首演绎神话传说,第二首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第三首写世事流变之理,第四首写游子情姿指怀,第五首描绘锦江风情,第六首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第七首描绘钱塘江潮,第八首写迁客情怀,第九首再写世事流变之理。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扮兆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刘禹锡《浪淘沙》古诗
《浪淘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浪淘沙》古诗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鉴赏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渲染出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 黄河自古以来以裹挟流沙著称,所以组诗开篇先写黄河,也暗合了这个《浪淘沙》的本意。“九曲黄河万里沙”,一条曲折蜿蜒、流沙莽莽的大河。“九曲黄河”,见于旧典《河图》的记载,说黄河自昆仑山发源,一路东来,“河水九曲,九九千里”。后世的诗人也因此将之作为咏黄河最有名的典故之一,说它“千里一曲”。“万里沙”,古人造字纪数,起于一,极于九,“九”这个数字本来就有究极的意思,至于“万”字,一般我们说山高万仞、流芳万古,那都是有数之不尽、极言其多的含义的。“九曲”“万里”,两个表示极致的数字连用在一起,将黄河裹挟万千泥沙一路东来、源远流长、浊浪滔滔的声势渲染得淋漓尽致。此外,“沙”这个字也能使人联想起黄河所在的北地的茫茫风沙,这一句可以说是非常雄浑的起笔。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投向这条大河的源头——“浪淘风簸自天涯”。“淘”是水流冲刷,淘洗,“簸”是颠动摇荡,两个动词连用,节拍非常紧促,渲染出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天涯”,本是指极遥远的地方,黄河自天涯风浪颠簸而来,也衬托出它曲折东去的艰难。如果说“浪淘风簸”的节奏十分紧凑,“自天涯”就带着几分绵延不绝的悠远了。河水奔腾东去,就被这三个字忽然逆挽一笔,带着读者的视线和心神一并溯流而上,投向天涯,投向遥远的黄河源头——那隐喻昆仑云中,如在天上的地方。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寓情于景,寄托着刘禹锡的抱负和情怀。 紧接着下句“如今直上银河去”,直截了当将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沟通,从而一窥天上之景,前面写九曲黄河,写大浪淘沙之势,奔腾万里而来,那已经是波浪壮阔的`大手笔了,到这里却又忽然回宕一笔,气势不减,但是转折横生,瞬息之间,先前用力渲染的万里征程、风浪颠簸,仿佛都消隐而去,只要乘船逆流而上,到达黄河的源头就可以驶入垂地的银河,直上天际。本来沉凝宏大的气象,因为这么飞扬的一笔,平添了几分飘逸,这才是刘禹锡写黄河的独到之处。 而全诗最后一句,“同到牵牛织女家”的含义,也就一目了然了。有道是,诗为心声,不尽之意在于言外。这首《浪淘沙》也不仅是一幅波浪壮阔的画卷,一次遨游天宇的畅想,更寓情于景,寄托着刘禹锡的抱负和情怀。 鉴赏二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
浪淘沙的古诗
浪淘沙的古诗有:1、浪淘沙·怀旧【南唐·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2、浪淘沙【南唐·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3、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宋·辛弃疾】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4、浪淘沙【宋·陈亮】霞尾卷轻绡,柳外风摇,断虹低系碧山腰,古往今来离别地,烟水迢迢。 归雁下平桥,目断魂销,夕阳无限满江皋,杨柳杏花相对晚,各自无聊。5、浪淘沙【宋·蔡伸】楼下水潺湲,楼外屏山,淡烟笼月晚凉天,曾共玉人携素手,同倚阑干。 云散梦难圆,幽恨绵绵,旧游重到忍重看,负你一生多少泪,月下花前。6、浪淘沙【宋·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浪淘沙》的全部古诗是什么?
《浪淘沙》【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其四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其五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其七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其九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白话释义:其一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其二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其三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其四鹦鹉洲头波浪卷着泥沙,青楼上少妇凝望春光,直到夕阳西下。衔泥的燕子都争着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点也不想家。其五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其六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其七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其八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其九江中流水一刻不停歇地冲刷着沙砾,前面的波浪尚未退去后面的波浪已经生成。使人忽然回忆起昔日漫步潇湘洲头的往事,不禁和着迎神曲调唱了几声。创作背景: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