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白色座头鲸

时间:2024-09-23 00:41:48 编辑:阿旭

米伽罗的简介

约20岁的米伽罗是世界上唯一的白色雄性座头鲸。米伽罗(Migaloo)是澳洲土著语“白色”的意思。它在1991年首次在澳大利亚水域被世人发现。直到2009年,米伽罗才再次在澳大利亚海域附近出现,爱护动物的人士终于松一口气,因为米伽罗并没有死在日本捕鲸船的“魔掌”之下。为保护这头珍稀罕见的白色座头鲸,澳洲当局禁令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接近米伽罗,违反法律者,将被处以罚款,大约八万元人民币左右。

米伽罗的出现

2011年10月,一头通体全白的座头鲸在澳大利亚大堡礁附近出现,出生数周,大概有12英尺(约3.65米)长。这种纯白色座头鲸估计在澳大利亚东海岸水域仅有10到15头,出现几率仅为千分之一。目击者韦恩·费文思看见了座头鲸浮出水面的瞬间。“这是一辈子也轮不上的运气。”费文思说,“我们当时正在漂流,突然,我看见一只白色的小鲸鱼出现在海面上。我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2013年9月,摄影师珍妮・迪安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北部的埃蒂海湾拍摄到了一只全身白色的座头鲸。据悉,这只座头鲸可能是米伽罗,它被认为是全世界唯一一只白色座头鲸。米伽罗被认为是为了热带的昆士兰北部温暖海域而从南极迁徙到澳大利亚的东部海岸。 科学家们正试图获取米伽罗和那个“白色小家伙”的DNA样本,以确认它们之间是否有血缘关系。如果证实它们的确是“父子关系”,那这将是极为罕见的自然现象。米伽罗通常会在凯恩斯和道格拉斯港(Port Douglas)之间的环礁湖生活数周。它今年的首次现身是在6月13日上午10点半左右,当时它正和另外6条鲸鱼在新州的亚姆巴(Yamba)附近缓缓向北游动。而就在当天,据称有人在卧龙岗(Wollongong)附近看见另外一条白色鲸鱼,但这一消息尚未证实。白鲸研究中心(The White Whale Research Centre)的水下摄影师瑞维特(Xanthe Rivett)说:“也许今年我们将揭开这对罕见白色座头鲸的神秘面纱。”  米伽罗首次被人发现是在1991年,当时它在凯恩斯附近,据信在3岁至5岁之间。2004年,科学家用它的蜕皮样本测定其是雄性。

座头鲸的资料有哪些

座头鲸是鲸鱼的一种,别称大翅鲸、驼背鲸、巨臂鲸、锯臂鲸等,为须鲸科座头鲸属海洋哺乳动物,以其跃出水面姿势、超长的前翅与复杂的叫声而闻名,栖息于世界各大洋,中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南海,黄海北部较少,台湾南部海区较多,下面就来看一看座头鲸的资料有哪些吧!座头鲸的外型特征座头鲸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鲸类,但也是海洋中当之无愧的庞然大物,体型肥大而臃肿,座头鲸成体平均体长雄性为12.9米,雌性为13.7米,最大记录雌性18米,体重25~30吨,头相对较小,扁而平,吻宽,嘴大,嘴边有20~30个肿瘤状的突起,有趣的是每个突起的上面都长出一根毛,而身体的其他部位却全都没有毛。鲸须短而宽,每侧都在200条以上,背鳍较低,短而小,背部不像其他鲸类那样平直,而是向上弓起,形成一条优美的曲线,故得名“座头鲸”,也叫“弓背鲸”或者“驼背鲸”。座头鲸的摄食习性座头鲸以鳞虾这种体长还不到1厘米的小型甲壳动物为主要食物的,此外还有鳞鱼、毛鳞鱼、玉筋鱼和其他小型鱼类等,嘴张开时其特殊的弹性韧带能够使下腭暂时脱落,形成超过90度的角度,口的横径可达到4.5米,可以一口吞下大量的磷虾或较小的鱼类,但其食道的直径则显得大小,不能吞下较大的食物,这可能就是只能吃小动物的原因之一。越冬期间为了维持身躯所需要的体能,在夏季里便要吃大量的食物,常常可以连续吃上18个小时,由于日照充足,北方冰川地带的海湾里浮游生物大量滋生,养育了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鳞虾,数量巨大,常常数百万只群集在一起,因此为座头鲸提供了极为丰盛的食物来源。


座头鲸介绍

座头鲸是鲸类中最大者,成体平均体长雄性为12.9米,雌性为13.7米,体重25~35吨。其前缘具不规则的瘤状突如锯齿状,口大,进食时上下颌间特殊韧带结构可使口张开90度的角度。主食小甲壳类和此外还有鳞鱼、毛鳞鱼、玉筋鱼和其他群游性小型鱼类等。常发出类似“唱歌”的繁杂声音,因此受到海洋生物学家、音乐家、摄影师的钟爱。座头鲸是有社会性的一种动物,性情十分温顺可亲,成体之间也常以相互触摸来表达感情,但在与敌害格斗时,则用特长的鳍状肢,或者强有力的尾巴猛击对方,甚至用头部去顶撞,结果常造成皮肉破裂,鲜血直流。外型特征


座头鲸
成体平均体长雄性为12.9米,雌性为13.7米,最大记录雌性18米。体重25~35吨。体肥大,上颁广阔,由呼吸孔至吻端沿中央线,以及上下须两侧有瘤状突起。背鳍较小。位体后身长的2/3处。鳍肢很长,约为体长的1/3,为鲸类中最大者,其前缘具不规则的瘤状突如锯齿状。尾鳍宽大,外缘亦呈不规则钳齿状。脸面褶沟较少,约14~35条,由下颁延伸达脐部。背部黑色,并有黑色斑纹,腹部黑色或出色,体包个体变异较大,鳍肢上方白色部分多于黑色部分,方白色。尾鳍腹面白色,边缘黑色。口大,进食时上下颌间特殊韧带结构可使口张开90度的角度。鲸须每侧有270~400片,须板和须毛皆黑灰色。
呼吸时唤起的雾柱粗矮,高达4~5米。深潜水时露出巨大的尾鳍,常将体躯跃出水面,或侧身竖起一侧鳍肢。每年进行有规律的南北泅游。
编辑本段
生理描述


座头鲸
座头鲸-澳大利亚昆士兰座头鲸可由他们带有明显驼峰的厚实身躯,以及黝黑的上半部而轻易辨认。头部与下颚布满称为节瘤的小瘤,这些小瘤其实是毛囊,也是此物种的特色。尾部尾鳍具有波浪状耸起边缘,于潜水过程中会往上举起。 它们部分栖息于太平洋一带,总数只剩下约4000条,亦有分布于中国黄海、东海、南海。活动时多一双一对活动,有洄游习性,惟游泳速度较慢。主食为小甲壳类和群游性小型鱼类。雌性座头鲸每2年生育一次,孕期约10个月,每次生1胎。座头鲸的寿命可长达40-50年。
这种鲸鱼会发出多种复杂声音,听似“唱歌”,引起动物学家关注。
黑白相间的长尾翅,可达身长三分之一。胸翅具有独特图样,可用以辨识个别鲸鱼,辨别方式与冻土天鹅的鸟喙标记相似。关于座头鲸会演化出鲸科动物比例上最长的胸翅,目前有多种理论。两种最流行的假设为:长翅带来的高度机动性具有可观进化利益,或者,较大的表面积有助于在寒带与温带迁徙时的体温调节。
编辑本段
群体结构

浮潜中的鲸鱼一般的座头鲸群体结构都较为松散,一般都是单独生活,或者几只一起生活的也有。群体生活通常在夏季持续得较久,这是为了方便互相合作觅食。
座头鲸介绍
当雄性的座头鲸寻求配偶时,通常会与其他雄性一起包围着一只雌性,通常这不是合作性质,而是雄性之间的竞争。竞争会持续几小时,慢慢竞逐失败的都会自动游离,剩下者会与雌性交配。
科学家一直认为鲸语在座头鲸间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未能确定。现时大部分仪器都能研究出来,乃进一步发现的关键。
编辑本段
行为习性


座头鲸
座头鲸是有社会性的一种动物,性情十分温顺可亲,成体之间也常以相互触摸来表达感情,但在与敌害格斗时,则用特长的鳍状肢,或者强有力的尾巴猛击对方,甚至用头部去顶撞,结果常造成皮肉破裂,鲜血直流。它游泳的速度很快,每小时约为8~15公里,在海面缓缓游动时,就像一座冰山一样,身体的大部分沉在水下,有时又象是一个自由飘浮的小岛,人们在海岸上也能看到它露出海面的身体。游泳、嬉水的本领十分高超,有时先在水下快速游上一段路程,然后突然破水而出,缓慢地垂直上升,直到鳍状肢到达水面时,身体便开始向后徐徐地弯曲,好像杂技演员的后滚翻动作。它可以钻入水中快速潜水游动,仅用几秒钟就消失在波浪之下,进入了昏暗的深渊。露出水面呼吸时,从鼻孔里会喷出一股短粗而灼热的一种油和水蒸汽混合的气体,把周围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形成一股蔚为壮观的水柱,同时发出洪亮的类似蒸汽机发出的声音,被称之为“喷潮”或“雾柱”。有时它还兴奋得全身跃出水面,高度可达6米,落水时溅起的水花声在几公里外都能听到,动作从容不迫,优美动人。在它的皮肤上不仅常附着藤壶和茗荷等蔓足类动物,而且携带着许多诸如鲫鱼一类有吸盘的动物,加起来足有半吨重之多,然而这似乎丝毫也不影响它的行动和情绪。
结群不大,多成对活动,性情温顺,同伴间眷恋性很强。每年进行有规律的南北洄游: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饵,冬季到温暖海域繁殖,现下洄游期不进食。游泳速度较慢。主食小甲壳类和此外还有鳞鱼、毛鳞鱼、玉筋鱼和其他群游性小型鱼类等。常发出类似“唱歌”的繁杂声音,为动物学家所关注。座头鲸的配偶为一夫一妻制,雌兽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约为10个月,每胎产1仔。当雌兽带着幼仔时,往往另有1只雄兽紧跟其后,它的任务是对入侵的其他鲸或小船进行拦截,不过要是遇上凶恶而狡猾的虎鲸时,它就无能为力了。像其它哺乳动物一样,雌兽用乳汁喂养幼仔,乳汁由乳头自动挤出,幼仔在水中吸食,幼仔发育很快,每天体重可以增长40-50千克,更令人叹服的是雌兽在哺乳期间为幼仔的成长提供一切营养,而它自己却很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了,直到几个月以后才开始寻找食物。雌兽与幼仔之间也常常是温情脉脉的,幼仔用两鳍触摸着雌兽,有时好像是抓在雌兽的身上。座头鲸的寿命为60-70年。
编辑本段
繁殖饲育


座头鲸
一对座头鲸正在扑食。座头鲸只在夏天捕食,在冬天它们就会依靠体内储存的脂肪过活。 座头鲸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捕猎者,它们的捕食对像包括磷虾,小群鱼,鲱鱼,胡瓜鱼和玉筋鱼。 捕食的方法包括直接攻击或者通过用鳍拍打海水而将猎物击晕。
其中最独特的猎食技巧称为水泡网捕猎法。一群鲸鱼在群鱼的下方围成一个大圈迅速地游动,再利用它们的喷水孔向上喷气形成水泡网从而使群鱼逼得更为密集。这样子它们突然会张大口向上窜,一口就可以吞下数以千计的群鱼。利用这种捕猎法的鲸鱼可达十二条, 而水泡网的直径可长达30米(100英尺)。 这或可被称为最奇特的海洋哺乳类的捕猎法。
通常虎鲸会视幼年座头鲸为猎食对象,但是这种威胁对于成年的座头鲸来说是相当轻微的,顶多是造成表皮上的伤痕。 座头鲸不但有类似特技飞行的跃出水面的动作,它的长而且复杂的叫声也很出名。在它们的低吟的叫声中,振幅与频率重复的模式会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中保持一致。由于座头鲸只在交配季节呼叫,因此人们认为它们的叫声是用来求爱的。另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每条鲸鱼所独有的叫声会在数年的时间中持续进化,甚至过了十多年也不会重复。
编辑本段
进食方法


座头鲸
座头鲸进食的方法也很奇妙,首先是冲刺式进食法,将下腭张得很大,侧着或仰着身子朝虾群冲过去,然后把嘴闭上,下腭下边的折皱张开,吞进大量的水和虾,最后将水排除出去,把虾吞食;第二种方法叫轰赶式进食法,将尾巴向前弹,把虾赶向张开的大嘴,这种方法也是只有当虾特别密集时才适用;第三种方法是从大约15米深处作螺旋形姿势向上游动,并吐出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泡,使最后吐出的气泡与第一个吐出的气泡同时上升到水面,形成了一种圆柱形或管形的气泡网,像一只巨大的海中蜘蛛编结成的蜘网一样,把猎物紧紧地包围起来,并逼向网的中心,它便在气泡圈内几乎直立地张开大嘴,吞下网内的猎物。这种捕食方法,同捕鱼者用两只渔船拉曳大型渔网,逐渐迫使鱼虾接近水面,然后一网打尽的情景一样。当猎物数量稀少时,座头鲸常常单独或仅有2~3只在一起觅食,而当猎物数量很多时,便形成8只左右的较大群体,有时不同群体之间还会互相争食。因此,食物的多少、分布和种类,也会直接影响座头鲸的数量。
编辑本段
神秘之歌


座头鲸
在鲸类王国中,座头鲸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奇鲸了。它不仅外貌奇异、行踪神秘,而且智力出众、“歌声”悦耳。听觉敏锐,因此受到海洋生物学家、音乐家、摄影师的钟爱。
座头鲸长相奇妙,背部不像一般鲸那样平直,而是向上弓起,故又名“弓背鲸”,或“驼背鲸”;背鳍很短小,胸部鳍状肢窄薄而狭长,呈乌翼状,所以又叫“巨臂鲸”。“大翼鲸”。座头鲸尾叶腹面颜色雪白,鳍状肢特别长,背部黑色,鳍状肢前面腹部具有许多很显眼的纵形肉指,所以,只要座头鲸跃出水面,人们就可以认出来了。
座头鲸有一个很特殊的彼此拍打和跳跃的动作,它们用自己特有的鳍状肢或宽薄的鲸尾叶去拍打同伙,或者互相触体跳跃。对此人们有种种猜测:有的人说是一种发情表现,有的人说那是发怒产生的,还有人说这纯粹是天性爱好。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至今仍是个谜。
座头鲸还是个一流的表演能手。它拿手的几个节目都有激动人心的效果。第一个节目是“高垂直上升”。座头鲸在海面上突然破水而出,高高上升,身体徐徐向后弯曲。好似杂技演员的后滚翻动作,体态优美似舞女:落水时,几千米外部能听到溅水声。第二个节目是“翘尾下潜”,一头十几米长,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仅仅几秒钟功夫,就可迅速潜入水中。潜水时,总是先翘起尾叶,然后头部直入水中,身后带着“一锅旋涡”,以极其优美的姿态消失在大海之中。第三个节目是无与伦比的合唱。座头鲸合唱,大海是欢乐的宫殿大厅,隆隆的巨声复杂多变,包含着“悲叹”、“呻吟”、“颤抖”、“长吼”、“打鼾”等18种不同声音,节奏分明,抑扬顿挫,交替反复,恰似旋律优美的交响乐。1977年春天,美国将座头鲸的歌声同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联合国60个成员国55种不同语言录进同一张唱片里,足见它们的歌声身价之高!
编辑本段
远航冠军

成年座头鲸在中美洲西海岸的哥斯达黎加附近进行交配、分娩、哺乳,之后成年座头鲸穿越赤道返回南极地带,在食物来源丰富的南极地区休养生息。由此,专家确认座头鲸为世界上航行距离最远的哺乳动物个体,从而结束了长久以来生物学界为哪种鲸鱼才是真正航行纪录创造者争论不休的局面
为了下一代的幸福,父母历经千辛万苦的场景常常使人动容。而在生物界,有一种哺乳动物,其交配繁殖与哺育幼崽之地竟然相差8000公里之遥,“世界上一种神奇的庞然大物造就一次不同凡响的奇妙旅行。”远航者正是鲸鱼家族中的“美声演唱家”——座头鲸。
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成年座头鲸在中美洲西海岸的哥斯达黎加附近进行交配、分娩、哺乳,之后成年座头鲸穿越赤道返回南极地带,在食物来源丰富的南极地区休养生息。由此,专家确认座头鲸为世界上航行距离最远的哺乳动物个体,从而结束了长久以来生物学界为哪种鲸鱼才是真正航行纪录创造者争论不休的局面。
编辑本段
语言交流


座头鲸
据生物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座头鲸用以交流的“歌声”中包含有人类语言要素。不过尽管研究者认为鲸在本质上尚未拥有自己的语言,但他们还是发现了座头鲸歌声与人类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
研究小组负责人玲木真田告诉记者,人类和鲸都是用抽象的声音单位进行交流的。 这些声音单位通过不同等级的结构组合在一起。就好像一篇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一个段落是由句子组成的;一个句子是由分句组成的一样,以次类推,它们都位于不同的层面的。
他还补充说:“就座头鲸的歌声而言,一段歌是由一首首歌组成的;一首歌是由旋律组成的;一个旋律是由一个个短语组成的;一个短语则是一个个音符组成的。”将所有这些要素归纳起来看,就会发现座头鲸有某种类似自己语法的东西,这就好象句子中的词汇按语法的排列顺序一样。
玲木和他的同事约翰·布克、彼得·提阿克设计了一个电脑程序,通过该程序将鲸的歌声分成小段并转换成数学模型。而后,通过一种信息理论技术分析每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对其复杂性和结构进行数量化。电脑分析和人工观察都发现鲸的歌不但有层次分别,还能够在每秒内传递大量信息。一般,人类每说出一个词就传达出1比特信息,甚至更多。但鲸是在水中进行交流的,而且通常都是长距离的,由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空气中的四倍,因此水有助于“歌声”的传播。马萨诸塞斯大学研究合作人詹妮弗·米克西斯·欧德斯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利用信息理论对鲸的歌声进行研究的人。她告诉记者:“我非常赞同这一新发现。我目前正在用信息理论对座头鲸的交流进行研究,而且我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她也认为水生动物的歌声和声音不能用现有的语言来分类,她和玲木都承认他们还无法了解鲸歌声的含义,这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玲木说:“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一点东西。(座头鲸)歌手通常都是雄性,而这些歌很可能是求偶的表白。歌的种类则随着求偶季节而不断发展,并且一个族群的所有动物似乎都用的是同一首歌。也就是说座头鲸是在互相学习的。不过关于这一点的细节尚不清楚。而这些歌的意思也不清楚。”
编辑本段
观看要点


观看座头鲸
观看这种座头鲸在其自然栖息地的活动,是冬天或早春逗留在夏威夷的最精彩的活动项目之一。每年的11月中旬到翌年5月中旬,座头鲸离开阿拉斯加海域游到夏威夷州毛伊岛周围比较温暖的水域,进行繁殖、生育、喂奶育崽。成年座头鲸什么也不吃,要回到食物丰富的阿拉斯加沿海海域才进食。座头鲸最喜爱的食物包括一种小鱼,如魳,而这种动物在夏威夷的热带水域中是没有的。所以成年鲸全靠其贮存的脂肪生存。而出生时重量为2000—3000磅的仔鲸,全靠母鲸营养丰富的乳汁喂养。雌鲸在夏威夷过冬,求偶交配,6月份涸游到北方海域,到冬天再返回夏威夷生儿育女。幼鲸通过观察鲸“群”中即家族中的成年鲸,掌握运动技巧,如挥动胸鳍,跃人空中等。幼鲸与母鲸,通常在一头雄鲸的“护卫”下,一前一后地游泳,学习潜水,并间隔一定时间浮上水面呼吸空气,幼鲸将掌握通过头顶上2个相连的鼻孔呼气。成年鲸喷出的气柱高达20英尺。幼座头鲸将发现,用尾鳍击水可能是一种精力旺盛的有趣显示,或是对闯入领地的入侵者的警告,或是一种交流信息的方式。幼鲸跟母鲸学游泳,但经常被成年雄鲸发出的有节奏的音响所打断。许多博物学家认为这种音响是求爱抒情的“情歌”。
观看座头鲸的最佳方式是乘坐小船,最好选择在风平浪静之时。因为可能需要离岸2—20分钟,所以最好服用一些晕海宁片。建议的最佳旅游是带科学望远镜的生态历险。望远镜可从毛伊岛上非盈利性质的太平洋鲸基金会预订。一般可在基金会设在拉海纳和马阿拉埃亚的2个港口边上的信息棚预订当天或第二天的活动。基金会所有票房收入将用于水生研究、教育和保护。观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一观察。环视海面,找一个能发现这种温顺的哺乳动物的地点.好的起步办法是朝远处发现有鲸喷气的地点驶去。另一条线索是追踪鲸的“足迹”——即使在波浪滔滔的海面,座头鲸向下深潜之后,就会在海面上留下一片低平的平滑水圆。第二阶段——等待。等待发现的一个鲸群游近游船,也许会游入游船必须遵守的离鲸100码的法定限制线,这条限制线是为了给鲸留出活动所需的空间。游船、船员和乘客决不可做出任何使鲸大幅度改变其活动样式的行动。如果做了,将被认为是骚扰。最后一个阶段——观看。幸运的观众可以看到好几群这种临危物种的活动。一旦亲眼目睹座头鲸疾游如飞,转身,然后像大剧院芭蕾舞女演员那样优美地飞旋腾空,便会称这种鲸动作优雅绝伦。为了拍摄到最好的照片,太平洋鲸基金会建议使用带80—200毫米可变焦距透镜的35毫米单镜片反射式照相机,胶卷使用ASA感光度在100以上的印制胶片或幻灯片,快门速度控制在1/500秒以上,便可以把鲸的运动“定格”下来。
编辑本段
捕杀情况


日本捕鲸船
2007年11月18日,日本的一支捕鲸船队起航前往南太平洋捕杀鲸鱼,其中包括濒危物种座头鲸。此举立即引发了环保人士的激烈抗议。他们威胁要将日本渔船猎杀鲸鱼的血腥场面公之于众。
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报道,这支捕鲸船队将从南部港口城市下关出发,前往南太平洋地区,计划捕杀50头座头鲸、935头南极小须鲸以及50头长须鲸。长须鲸也是世界濒危物种之一。这将是日本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科学研究”捕鲸活动。
自1960年代以来,座头鲸一直受到国际公约的保护。但日本说,座头鲸的数量现在已经恢复到了可以重新进行捕杀的水平。日本一直宣称他们的捕鲸行动是出于科学研究的目的。但环保人士对此予以驳斥,指责日本“利用冠冕堂皇的科研理由开展商业捕鲸活动”。 由于环保人士去年开展的一次护鲸活动导致他们的船只和日本捕鲸船相撞,因此,在这次捕鲸船队出发之前,日本官员再次攻击环保人士。
日本捕鲸船队这次计划捕杀50头座头鲸。澳大利亚警告说,这样做“将会损害日本的国际信誉”。与此同时,环保人士说,座头鲸是一种极为敏感的动物,过着密切的群体生活,其中任何一只的死亡都会给鲸群造成伤害。
环保人士说,他们将追踪座头鲸群的活动,设法阻止日本船队的捕杀行动。 由于座头鲸能够发出复杂的声响和进行杂技式的水面跳跃,他们对鲸鱼爱好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编辑本段
分布与现状

大部分栖息于太平洋一带,总数只剩下4000只左右。中国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虽然如此,它也无法平静地生活,除了人类的猎杀外,世界性的观鲸旅游活动也越来越多,形成对座头鲸生活的新的威胁,游客们产生的喧闹声干扰了座头鲸的觅食活动,抛弃的大量塑料食品袋等废物被座头鲸误食后积聚在胃肠里,来自大型船只螺旋浆的拍击声更是使它无法平静下来。而有些捕鲸业发达国家拒绝实行禁止捕鲸法,更加使它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日本政府07年12月21日宣布,日本捕鲸船队将不再于南极洲海域的捕鲸活动中捕杀座头鲸,这是日本四十年来首次放弃捕杀座头鲸,国际社会对此表示谨慎的欢迎。


白鲸的生活习惯和样子

1、白鲸的样子:白鲸的身体中央横断面大致呈圆型,往两端逐渐变细,当它们在觅食时,其躯干尤其显得肥胖圆润。嘴短而宽,不像许多海豚一般有突出的吻突,嘴部可产生皱折。腹部与侧面凹凸不平,内部充满脂肪。不具背鳍,但在背鳍的位置有狭窄的背部隆起。胸鳍宽阔,大型雄鲸的胸鳍尖端上翘。尾鳍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得华美,成年雄鲸在后缘有明显如凸面镜般的凸起。2、白鲸的生活习惯:白鲸具高度群居性,会形成个体间联系极为紧密的群体,通常由同一性别与年龄层的白鲸所组成,另外也有规模较小的母子对白鲸族群。没有猎人或天敌威胁时,在河口三角洲水域白鲸可聚集达数千头以上。对野生白鲸而言,最大的天敌是虎鲸与北极熊,也包括人类。北极熊会快速地跑到白鲸受困于冰层的地区,以其强力的前掌给予重击后再把它们拖到冰上食用。扩展资料现存共有40种鲸鱼种类。主要分为须鲸、齿鲸。1、须鲸:须鲸口中没有牙齿,只有须。体积庞大,体长至少6米。须鲸有两个鼻孔,换气时可以喷出两股水柱。主要以磷虾等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须鲸种类少,有露脊鲸科、灰鲸科和须鲸科三个科,共6属11种。其中蓝鲸体积庞大;露脊鲸行动缓慢、头大体胖;座头鲸体短臂长,常在近岸活动;小须鲸体小吻尖。2、齿鲸:齿鲸口中无须,但有牙齿,呈圆锥状。齿鲸的鼻孔只有一个。除抹香鲸外,体积都较小,最小只有1米左右,最大也在20多米。主要以乌贼、鱼类为食。齿鲸种类较多,有8个科,大约34属、72种。如虎鲸和海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鲸

白鲸的生活习惯。

白鲸是地道的夏季旅行家,每年7月,成千上万只白鲸从北极地区出发,开始它们的夏季旅行。它们少则几只,多则几万只,浩洁荡荡地游向度假地。一路上它们一边悠闲地游玩.一边不停地表演,平时冷清的海湾、河口、三角洲顿时热闹异常。白鲸是鲸类王国中最优秀的“口技”专家,它们能发出几百种声音,而且发出的声音变化多端,叫人惊叹不已。能够亲临聆听白鲸的歌喉,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为了了解白鲸的声音,科学家在河口三角洲白鲸度假地进行了现场水下录音,结果大大出乎人的想像。他们竟然听到了猛兽的吼声、牛的哞哞声、猪的呼噜声、马嘶声、鸟儿的吱吱声、女人的尖叫声,病人的呻吟声、婴孩哭泣声……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白鲸还可以发出铰链声、铃声、汽船声等。白鲸不停地“歌唱”,实际上是在自娱自乐,同时也是同伴之间的一种交流,这是它们夏季度假的一个重要内容。白鲸群进入河口时显得十分兴奋,虽然已经进行了长距离旅行,但它们似乎一点儿都不觉得累。除了用不同的歌喉不停地“交流”之外,还用自己宽大的尾叶突戏水,将身体半露出水面,姿态十分美丽,游人们争先恐后地抢拍这个珍贵的镜头。白鲸还可以借助各种“玩具”嬉耍游玩。一根木头、一片海草、一块石头都可以成为它们的游戏对象。它们可以顶着一条长长的海藻,一会儿潜泳,一会儿浮升,嘴里不停地发出欢快的声音。有时它们迷上了一块盆子大小的石头,先是用嘴拱翻石头玩,接着把石头衔在嘴里跃出水面,更绝的是它们会把石头顶在头上像杂技演员那样在水面上表演。 白鲸不仅体态优雅,也极爱干净。许多白鲸刚游到河口三角州时,全身附着许多寄生虫,外表和体色显得十分肮脏,他们自己也好像极不舒服。这时它们纷纷潜入水底,在河底下打滚,不停地翻身。还有一些白鲸则在三角洲和浅水滩的砂砾或砾石上擦身。他们天天这样不停地翻身,一天长达几个小时。几天以后,白鲸身上的老皮肤全部蜕掉,换上了那白色的整洁漂亮的新皮肤,体色焕然一新,美丽极了。白鲸是群居动物,他们的度假地大都集中在纬度靠北的地方。不过有些调皮的白鲸似乎有离群独立漫游的癖好。有时一只白鲸独自南下,潇潇洒洒地游上几百千米,在黑龙江口或者苏格兰福斯河口露出尊容,带给人们意外的惊喜。有时一条白鲸顺莱茵阿—路游荡,参观科隆,再访波恩,足足留连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