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郑愁予

时间:2024-09-24 23:10:05 编辑:阿旭

错误郑愁予原文赏析

  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以一连串具有传统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将豪放旷达的气质和欲语还休的情韵融为一体,营造出和谐、完整的艺术境界。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他的名字来源于辛弃疾著名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当代诗人,他的《错误》、《水手刀》、《残堡》、《小小的岛》、《情妇》、《如雾起时》等诗,不仅令人着迷,而且使人陶醉,被称为“浪子诗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主角是以郑愁予的母亲为原型,该诗源自童年的逃难经历。1948年12月,他来到到江南的一个村落,这里唤起了他有关炮车,有关战马的马蹄声的回忆,他把这些回忆艺术化,写成了《错误》。

郑愁予雨说原文赏析

  导语:《雨说》,本诗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Ⅰ》,作者郑愁予。以下是我带来的雨说原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原文   第一节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二节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第三节   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   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   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   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   第四节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第五节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第六节   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   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我也曾是孩子和你们一样地爱玩   可是,我是幸运的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第七节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八节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第九节   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赏析   《雨说》是一篇雨的絮语,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首先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干旱严冬的景象。 田圃在严寒和干旱中,种子被禁锢; 牧场在严寒和干旱中,枯黄了,牛羊无法放牧; 鱼塘在严寒和干旱中,水越来越浅了,鱼儿已不能自由游动; 小溪在严寒和干旱中,已听不见潺潺的流水声。 四月,按农历算,应是阳春三月了,而冬寒不去,春温不来,不见雨的踪影,真是让人久等了啊!真是“群情尽望春”啊!真是“大旱之望云霓”啊! “久旱逢甘雨”,过去曾被称为人生四大乐事之一。雨,终于来了,是甘霖普降啊!没有电闪雷鸣,亦非风狂雨横,只是如丝的细雨,微雨,脚步轻轻,细语温声,用贯通、弥漫于两间的爱心,湿润着大地,亲吻着、抚慰着每一个孩子,在干渴和寒冷中生活过来的孩子。 雨,是春的`使者,带来春的信息,开启了一个新春的季节。 少不更事的孩子们啊!不要惊诧,更不要害怕。不要撑起雨伞抗拒我,不要关上门窗放下帘子谢绝我,不要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防备我。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让我亲一亲吧,跟我一起去看一看春天的新世界吧。 那是一个新的世界。那是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 田圃还是原来的田圃,但,泥土将润如油膏了,种子会发芽; 牧场还是原来的牧场,但,草儿将复苏了,牛羊又可在这里牧放; 鱼塘还是原来的鱼塘,但,水暖了,水深了,鱼儿自由自在了; 小溪还是原来的小溪,但,重新欢唱了,还有村妇来洗衣裳。 春,是温热,是生命,是希望,是不可遏制的活力,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雨说,他来自遥远的地方。但是他一下子就和孩子们拉近了距离,因为他也曾是一样爱玩的孩子。不过他是幸运的,他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也都应该笑着长大啊!他们应该有笑着长大的权利。 一切都不同了。雨,接引着春天到来了。是可以笑,而且应该笑了,应该勇敢地笑了。是不会吗?是不愿吗?是不敢吗?雨要教你们笑。 你看,杨柳在雨中笑了,笑弯了腰;石狮子在雨中笑了,笑出了眼泪;小燕子也在雨中笑了,笑斜了翅膀。 多好的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啊! 并被掌门人纪弦誉为“青年诗人中出类拔萃的一个。”但即使在他的创作风格转向西方现代诗的诗风时,“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兴》),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仅如此,对诗中的其他事物都作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如“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等等,俯拾皆是。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见我笑斜了翅膀”,令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特别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例如“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等等,有一种动人的、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美。诗人除了成功地运用拟人手法,把“雨”想像成一种善解人意的生命存在,也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例如“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不仅把具体可感的“吃着苹果”时“嘴里的那份甜”,贴切地变为“我祝福的心意”,而且以这样的诗句结尾,暗示了一种诗的祝福的力量。   本诗充满了音乐性.诗中第一至四和第八小节押同一个韵,第五和七小节则换了一个韵脚,而第六小节又换了一个韵.换韵频繁,可见诗人用韵灵活,丝毫不受压韵的束缚,还充分利用韵脚的谐和使文章充满音乐感,更见活泼生动。

郑愁予的生平简介及代表性作品

生平简介: 郑愁予,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亲至台湾。其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著作有《郑愁予诗集》。 郑愁予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曾获青年文艺奖、中山文艺奖、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及国家文艺奖。

代表性作品:《错误》《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


郑愁予的生平简介及代表性作品

生平简介: 郑愁予,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亲至台湾。其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著作有《郑愁予诗集》。 郑愁予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曾获青年文艺奖、中山文艺奖、 *** 新诗推荐奖及国家文艺奖。

代表性作品:《错误》《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