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军下辖12个主力军,他们到底有多少个官兵?
在南宋初期的历史上,曾经与北方的金国爆发了长期的战争。岳飞的军队是主力。当年,岳家军堪称兵强马壮。岳家军总计下辖12个军,那么,到底拥有多少兵力呢?在南宋时期,金国军队大举南下,当时,岳飞主要负责驻守湖北地区。对于金国和南宋来说,湖北战场对于宋国和金国非常重要,一方战败就会出现直接攻进京都的局面。因此,金国把大部分的兵力布置在河南地区,而岳飞在湖北和金国对峙。当时南宋,总兵力大约有40万人左右。但是这40万军队大部分布防在两淮地区、湖北和川陕地区,岳飞亲自指挥的军队有10万余人。岳飞的部队下设12个军,分别是: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其中也拥有水军。这12个军共有22名统制、5名统领和252名将官分别率领,其中有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各84名。其中背嵬军,是岳飞精锐的部队也是岳家军的灵魂。是岳飞亲自挑选和精心训练的骑兵部队,有很强的战斗力。按照当时的编制,背嵬军拥有8000人,为岳飞亲军,由岳飞之子岳云统领。剩余其他兵马分配于其他各军平均每军8000人。各军经常各自出击。在中国军事历史上,岳飞在战场上从来没有输过,大家都尊称称为“常胜将军”。岳飞在讨伐金国期间,背嵬军立下了很多战功。在郾城战役中,击败了完颜宗弼率领的15000精锐骑兵。同时也在颖昌战役中,击败3万多金国骑兵。在这次战役中,起到了金国很多年不敢举兵南下很大的作用。
岳家军的战斗力
斗力何以如此强大
岳家军的战斗力何以如此强大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支铁血军团,它一改宋军百年积弱之形象,战功赫赫所向无敌,使敌人望而生畏,它首开“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夺”之先河,受到百姓的爱戴,它力保宋氏江山,不落入异族之手,它就是-岳家军。
后世一直有人为岳家军的战斗力何以如此强大而感到惊异,而在下认为有以下几点,这是这几点保证了岳家军有强大的战斗力。
一、 严明的军纪
岳家军军纪之严,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甚至可以说有一些残酷,这也是一些人攻击岳飞为人残暴的一个原因,然而我认为,讨论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离不开他所处的大环境,在当时整个宋朝外有强敌入侵,内有兵匪流寇作乱,朝廷漂洋过海去向不明,整个宋朝像感染了流感一样,对前途感到绝望,百姓民不聊生,岳飞认识到要想保护国家,就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是保障人民生活安定、国家富强的重要保障,要使国强则必须民富,要使百姓生活安定、富裕,就必须依靠强大的军队,而一支脱离百姓、祸害百姓的军队是不会强大的,所以岳飞不得不用铁腕手段来维护军纪。
岳家军军纪之严,不仅体现在爱民上,也同样体现在战场上,岳飞深知严格的训练,是保障战斗胜利的根本,也同样是将士能够在战场上存活的根本,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将士的存活,岳飞必须用严格的军纪保证训练的质量,就连自己的儿子也绝不姑息纵容,所以说严格的军纪是岳家军战斗力之所以强大的制度上的保证。
二、 上下同心,同欲则刚
岳飞用于激励将士士气的方法不是什么高官厚禄、粮田美宅而是培养起将士的一种爱国精神、一种强烈的收复失地、洗雪国耻的愿望,这种精神、这种愿望已经被深深的浸入岳家军的每一位将士的骨髓之中,虽九死而不悔这种精神、这种愿望成了岳家军战斗力之所以强大的精神上的保障。
三、 统帅的人格魅力
岳飞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大成者。当母亲生病时,岳飞衣不解带,日夜守候在母亲病榻旁,是其至孝的一面;当他面对秦秽、赵构等一批无耻之徒掀起的投降的逆流恶浪,为了国家、民族、百姓的尊严,毫不畏惧挺身独斗,是其至忠的一面;抓到敌人的俘虏却将其放归,抓到杀死自己亲弟弟的对手,为了国家、百姓却劝其归降,并任用不疑,是其至仁的一面;为了国家、百姓、民族而怒斥投降派的无耻主张,哪怕以生命为代价也决不妥协,是其至刚的一面;每当作战,都身先士卒、担当旗手,是其至勇的一面;在战争中屡出奇谋,是其智慧的一面,通观中国历史,如此之多的优点集于一身的人,极其罕见。
正是因为有了严明的军纪、上下同心的欲望再加上一位有着崇高人格魅力的统帅,才成就了一支无坚不摧的铁血军团。
岳飞军中的“背嵬军”是什么部队?
岳飞军中的“背嵬军”是什么部队宋朝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武力值最低的大一统王朝了,虽然他以武开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但是立国之后唯恐又造成军阀割据的局面,所以重文抑武,削弱武将的地位和实力,把军队交给文官去指挥。这样的政策虽然预防了军队变成军阀,割据一方,但是也有明显的副作用,那就是军队的战斗极其低下,在同时代几乎谁都打不过,谁都能把宋朝按在地上爆锤,所以很多历史爱好者戏称宋朝为“怂宋”。正因为宋朝军队的战斗力普遍低下,所以岳飞的岳家军才在当时显得尤为突出,在与拥有强大战斗力的金军对抗的时候,能够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让当时的国人为之振奋。为什么在宋朝军队普遍不行的情况下,岳飞的军队能够打败强大的金军,不断地取得胜利呢?在我们的历史资料中,并没有详细的描写,我们也不知道岳飞凭借什么样的战术击败了金国强大的骑兵。在著名的郾城大捷中,历史记载中也只有简单的描述,其中记载岳飞用“背嵬军”击败了金兀术的“铁浮图”和“拐子马”,取得了巨大胜利。那么岳飞的“背嵬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他为何能够击败金国的重装骑兵“铁浮图”呢?1.什么是“背嵬军”?背嵬军!这个名字有点诡异,如果只看字面的意思,那么就隐约可以理解为背着什么东西的军队,什么东西呢?当然就是“嵬”了,之所以觉得这个名字诡异,就是因为这个字,一个“山”加上一个“鬼”,有点恐怖和神秘的感觉。其实这个字念“wei",字典的解释是“高大”的意思,那么背嵬军是什么意思呢?是背着高大的东西的军队吗?其实并不是。在宋代的《云麓漫钞》中对“背嵬军”是这样解释的:背嵬一词出自于北方,北方人把大酒瓶称为“峞”,而“峞”与“嵬”同音,久而久之,就成了“背嵬军”了,所以,背嵬军就是指给主帅背着大酒瓶的亲卫军。这个解释是流传最为广泛的,甚至还有出土的大酒缸作为佐证,证明“背嵬军”确实是背着大酒缸的军人,但是稍微仔细想想就知道这个解释是站不住脚的。首先岳飞很少喝酒,即便是他喝酒,能用多少军士给他背酒,再说了,背酒这个“杂活”,怎么会让精锐之士去干?或者说是一群打杂的背酒的士兵,打败了金国的精锐重装骑兵——铁浮图?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中原可不缺酒缸,也不缺酒,更不缺能背着酒缸行军的苦力。所以,“背嵬军”绝不是替主帅背酒的打杂士兵,他们也没有那么强的战斗力,那么“背嵬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词的意思甚至连“背嵬军”中的士兵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因为这是一句“外语”,被音译过来的,所以连《云麓漫钞》中的解释都这么含糊,且“背嵬军”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2.来自于西夏背嵬军并非岳飞的岳家军中所独有,南宋中兴四将中的另外三位,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的军中都有背嵬军,如果再往前追溯的话,会发现这一名词来自于西北党项的西夏。相传“背嵬军”由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首创,背嵬军是指骁勇善战的军士,而“背嵬”一词也是西夏语的音译。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北宋年间,一些西夏“背嵬”投降宋朝,并立有不少功劳。所以南宋人章颖解释说,“’背嵬‘一名始于西蕃”。在西夏语中,“背嵬”一词的意思是夸耀部队的凶狠骁勇,也就是军队中的精锐之师,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特种兵部队。韩世忠和刘光世都是陕西人,又长期与西夏人作战,久而久之,就对这个词很熟悉,就把它借鉴了过来,把自己家的亲卫精兵也叫作“背嵬军”了。不得不说,叫“背嵬军”之后,确实觉得这支部队既神秘又诡异,还挺有战斗力的样子。不过光有个唬人的名字可不行,还要有名有实,岳飞的孙子岳珂是这样解释“背嵬军”的:“背嵬之士,先臣之亲军也!”岳家军中的“背嵬军”,都是经过军中比武严格挑选的优秀士兵,这些士兵都是百里挑一,战斗力和各项素质都远远高于普通士兵,久经战阵,作战经验丰富,打仗时冲锋陷阵,英勇无敌。在《辞源·背嵬军》中这样记述背嵬军:“每旗头、押队阙(缺),于所籍中又角其勇力出众者为之;将副有阙(缺),则于诸队旗头、押队内取之。”所谓的“背嵬军”,其实就是古代军队中的特种兵,岳家军中的“背嵬军”,其实就是岳家军的精华所在,是精锐中的精锐,如同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A大队。在《云麓漫钞》中记载:“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3.铁浮图有人说“背嵬军”是宋军的精锐骑兵,其实并不是这样,“背嵬军”是指精锐特种兵,并不是指单一兵种,其中有骑兵,也有步兵。在郾城大捷中,岳飞击败金兀术的精锐重装骑兵的就是步兵“背嵬军”,我们说完了“背嵬军”,那么铁浮图又是什么东西呢?岳飞的孙子岳珂在《鄂王行实编年》中,记述了岳飞在郾城大捷中关于铁浮图的场景:“初,兀龙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凡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又号‘铁浮图’,堵墙而进,官军不能当,所至屡胜。”在岳珂的描述中,“铁浮图”和“拐子马”是一种东西,是用绳子把三匹马连在一起冲击的战斗方式。小说中也借鉴了这种描述,认为“铁浮图”或者“拐子马”就是这样的东西。乍一听,三匹马连在一起冲击,觉得很厉害的样子,其实这只是岳珂想象出来的东西,根本就不存在。清代乾隆皇帝在读到这一段时,立即指出了错误,并且亲自批注:“北人使马,惟以控纵便捷为主。若三马联络,马力既有参差,势必此前彼却,而三人相连,或勇怯不齐,勇者且为怯者所累,此理之易明者。”清朝和金国同出自白山黑水间女真族,对有缘亲关系的金国骑兵更加了解,他指出,骑兵作战是以操控便捷和机动性为主,如果用绳子把三匹马连起来,那么三匹马的马力有强有弱,骑马的人有胆怯的有勇敢的,所以不可能步调一致。如果一个人或者一匹马受伤,那么就会牵连另外的两匹马和人,所以所谓的三人用绳索相连,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不合乎情理,都是不懂的人想出来的觉得很“牛逼”,其实很傻的无用之物。其实“铁浮图”指的就是重装骑兵,是人和马都披着重铠甲的骑兵,这种骑兵的铠甲普通的枪、刀、剑根本伤不了,这种骑兵在平原上列队冲击,就如同现代的坦克装甲洪流,那壮观的场面,想想都觉得害怕。不过重装骑兵虽然很牛,但是其实是丧失了机动性的,因为重铠甲都很重,穿戴上以后跑得肯定慢,为了弥补铁浮图机动性差的弱点,一般都是配合“拐子马”一同使用的。那么什么是“拐子马”呢,有人说是用绳子把很多匹战马连在一起的战术,如同前面乾隆讲的那样,既然是弥补铁浮图的缺陷的,怎么可能还把马绑在一起,其实所谓的“拐子马”就是在“铁浮图”左右两翼的骑兵。在平原作战的时候,铁浮图在中间平推,突破对方防线,拐子马从两翼包抄,金军依靠这种战术,在灭辽国、攻宋国的战争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可以说无往而不利,直到遇到了南宋的名将们。4.背嵬军vs铁浮图我们知道了“背嵬军”不是一种军种,而是宋军中的精锐特种兵,那么在宋军缺少骑兵的情况下,是如何打败“铁浮图”和“拐子马”这一成熟的战术组合的呢?我们或许可以从金军征南宋总元帅完颜杲的遗书中找到一些线索:“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畏,今付样造之。”金国大元帅临死前还念念不忘的是南宋的神臂弓和大斧,是南宋军队在和金军屡次作战中找到的铁浮图的弱点,针对性的做出的武器调整。神臂弓相传是西夏人发明的,虽然它名字叫弓,其实是弩。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这样描述神臂弓:“宋代有神臂弓,实巨弩也,立于地而踏其机,可三百步外贯铁甲。亦曰克敌弓。……宋军拒金,多倚此为利器。军法不得遗失一具,或败不能携则宁碎之,防敌得其机轮仿制也。”通过这段描述我们可以知道,神臂弓可以在三百步外贯穿铁甲,如果“铁浮图”是坦克的话,那么“神臂弓”就是穿甲弹。面对像墙一样冲击过来的黑压压的“铁浮图”,在远处就能用神臂弓一一洞穿,难怪纪晓岚说,宋军据金,多一仗神臂弓这个“利器”。“神臂弓”对于宋朝来讲,算是军事机密了,当时的军法规定,“神臂弓”不得遗失,即便是不能携带,也要把它毁掉,以免落入敌人手中,可见宋军对“神臂弓”的重视。在远处可以依靠神臂弓,那么如果铁浮图冲到面前来的时候,近战应该如何打呢?用什么兵器对付重装铠甲呢?答案是大斧。对付重装甲,普通的利器根本不行,需要有重量且又锋利的兵器,大斧就是不二的选择。在经典战役郾城大捷中,岳飞是这样描述:“七月初八日,探得有番贼酋首四太子、龙虎、盖天大王、韩将军亲领马军一万五千馀骑,例各鲜明衣甲,取径路,离郾城县北二十馀里。寻遣发背嵬、游奕马军,自申时后,与贼战斗。将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贼手拽厮劈。鏖战数十合,杀死贼兵满野,不计其数。“在这次战斗中,岳飞派出岳云带领背嵬军步兵,手持马扎刀和大斧,用马扎刀砍骑兵的马腿,再用大斧砍敌人的盔甲进行破甲。不过背嵬军是步兵,面对冲击中的重装骑兵铁浮图,这种打法几乎是“一换一”的打法,想想就能感受到战场的惨烈,不过也正是这种“自我牺牲”式的打法,击败了金军的不可一世的铁浮图,让金兀术仰天感叹:“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需要指出的是,击败金军铁浮图的,并非只有岳飞一人,在《宋史》中记载,韩世忠的背嵬军破金军铁浮图的纪录,也是用大斧:“世忠传小麾鸣鼓。背嵬军各持长斧,上揕人胸,下斩马足。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遂擒挞孛也等二百余人。”还有在顺昌大战中,宋军主帅刘锜也用大斧破金军铁浮图:“方大战时,兀术被白袍,乘甲马,以牙兵三千督战,兵皆重铠甲,号铁浮图',戴铁兜牟,周匝缀长檐.…官军以枪标去其兜牟,大斧断其臂碎其首。”有矛必有盾,万事万物相生相克,铁浮图随着宋军找到致胜的武器,加上不断的损失,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以至于岳飞的孙子岳珂都不知道“铁浮图”和“拐子马”究竟是何物。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火器出现后,更容易洞穿铠甲,重装铠甲退出了历史舞台,而“神臂弓”也在不久后失传。至于宋代精锐“背嵬军”,也慢慢融入到了普通军队当中,退出了历史舞台,只留下了一个神秘且诡异的字号。
岳家军下辖12个主力军队,一个背嵬军究竟有多少官兵?
一首“满江红”诗词,大家就会想起是精忠报国岳飞和岳家军,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一生曾率领岳家军与金国军队进行上百次战役,战功卓著。岳飞军部下辖十二支主力部队,其中最有典型的是背嵬军。南宋时,岳家军是抗击金军的主力军,最多的时候有十万人,可分为: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背嵬军十二个军种。各个军种有不同的作用。十二支部队中最典型便是他的亲军“背嵬军”,这支部队是岳飞亲自挑选,亲自训练出来的。以岳飞长子岳云为首的精锐骑兵部队,有非凡的战斗力,主要先使用弩从远处形成箭雨,近距离使用大刀,可以说,背嵬军就是岳家军的灵魂。在抗击金兵的初期,岳飞组建军队,苦不堪言,南方不产战马,因此无法组建骑兵部队。岳飞并没有在困难的条件下放弃建立骑兵的信心,他为自己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牛皋和杨再兴两次打败了刘豫伪齐军,成功地缴获了一万五千多匹战马,并以这些缴获的战马为依托,组成了一个“背嵬军”,成为岳家军的骑兵先锋部队。按编组,“背嵬军”号称8000人,其实只有5600人。郾城一战,岳飞战略是首先用背嵬军步兵破金军精锐"拐子马",再用精锐骑兵冲破敌阵,大胜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和十万步兵。朱仙镇大战以500背嵬军精兵大破金军十余万,以少胜多,功不可没。在中国古代五大兵种中,背嵬军因其卓越的战功而名列前茅。金国有人这样的感言:撼山易,撼岳家难。岳飞被免职后,背嵬军被调往京都附近,脱离了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