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哈雷彗星图片

时间:2024-10-03 16:57:09 编辑:阿旭

天文科普:彗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 #能力训练# 导语】彗星大家肯定都有见过,但是很多的人都不知道彗星是如何重新产生的。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天文科普:彗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欢迎阅读!









  【彗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彗星形成的原因

  (1)当气体和伴生的尘埃从彗核上蒸发时所得到的初始动量。

  (2)阳光的辐射压将尘埃推离太阳。

  (3)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离太阳。

  (4)朝向太阳的万有引力吸力。

  这些效应的相互作用使每个彗尾看上去都不一样。当然,物质蒸发到彗发和彗尾中去,消耗了彗核的物质。有时以爆发的方式出现,比拉彗星就是那样;1846年它通过太阳时破裂成两个,1852年那次通过以后就全部消失。









  【彗星的形成机理】

  一,彗星在物质上的过渡性

  太阳熔体产生之后,又扮演了母亲的角色,再爆抛出许多子熔体。彗星是爆抛子熔体过程中的尾端产品,在质量、空间和时间上都达不到自成恒星系的最低标准,从而成为恒星与行星之间的过渡类型。囿于此,除了运转轨道怪异外,也能产生一些燃烧爆炸等类似“正品”恒星的功能,才能形成彗头、彗核、彗晕、彗发等现象。

  若按星球级别计算,彗星应当高于行星半个档次。缘此,彗星是太阳熔体在爆抛行星之前的产物,是太阳系爆抛过程中的最早产物。

  二,彗星在空间上的过渡性

  彗星产生在太阳熔体爆抛子体的过程中,当时的太阳轨道尚未完全固定。当太阳熔体再爆抛出小行星群与大行星后,公转轨道与自转轨道都有明显的变更。而彗星原有的运转轨道则不能被完全“征服”,但是又不能摆脱太阳的牵引力,才形成了最为复杂的空间运转系统。通俗地说,彗星是因为高出半个档次,“放不下臭架子”与行星为伍,就成为太阳系中颇为特殊的“捣乱分子”。

  三,彗星在时间上的过渡性

  彗星诞生的时间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既是太阳熔体爆抛恒星熔体的尾声,又是太阳熔体“清理垃圾”的前奏,是连续性爆抛与间歇性爆抛之间的过渡性产物。通俗言之,彗星是缘于“迟到”而未赶上末班车的“游动性恒星”。因此,彗星和流星的氢氦含量能更高一些,才具有愈转愈小、愈少甚至再无踪影的特性。

  彗星是恒星的废品,行星的另类,在太阳系中,也只是起到点缀作用。据宇宙元的爆抛规律推测,彗星现象应当在低档次恒星系中更为广泛,尤其是在爆抛旋臂的尾端与边缘带中,彗星的比率会显著增高,彗星现象也会更为复杂。

  彗星的基体仍然是玄武岩浆或岩体。当其成为流星陨落时,除放射性元素含量可能较高之外,对人类不会造成重大威胁。彗星应当是愈转愈少的天体。

  三过渡星球的产生,是造就宇宙现象复杂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彗星的结构】

  彗星没有固定的体积,它在远离太阳时,体积很小;接近太阳时,彗发变得越来越大,彗尾变长,体积变得十分巨大。彗尾最长竟可达2亿多千米。彗星的质量非常小,

  彗核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彗发和彗尾的物质极为稀薄,其质量只占总质量的1%~5%,甚至更小。彗星物质主要由水、氨、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组成,而彗核则由凝结成冰的水、二氧化碳(干冰)、氨和尘埃微粒混杂组成,是个“脏雪球”!

  一般彗星是由彗头和彗尾两大部分组成。

  彗头又包括彗核和彗发两部分。后来自1920年探空火箭、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对彗星近距离的探测,又发现有的彗星在彗发的外面被一层由氢原子组成的巨云所包围,人们称为“彗云”或“氢云”。这样我们就可以说彗头实际是由彗核、彗发和彗云组成的。

  彗核是彗星最中心、最本质、最主要的部分。一般认为是固体,由石块、铁、尘埃及氨、甲烷、冰块组成。彗核直径很小,有几公里至十几公里,最小的只有几百米。

  彗发:是彗核周围由气体和尘埃组成星球状的雾状物。半径可达几十万公里,平均密度小于地球大气密度的十亿亿分之一(约1克/立方厘米)。通过光谱和射电观测发现,彗发中气体的主要成份是中性分子和原子,其中有氢、羟基、氧、硫、碳、一氧化碳、氨基、氰、纳等,还发现有比较复杂的氰化氢(HCN)和甲基氰(CH3CN)等化合物。这些气体以平均1—3千米/秒的速度从中心向外流出。

  彗云:在彗发外由氢原子组成的云,人们又称为氢云。直径可达100万—1000万公里,但是有的彗星就没有彗云。

  根据彗头的形状和组成特点,可分为“无发彗头”、球茎形彗头、锚状彗头等等。

  彗尾是在彗星接近太阳大约3亿公里(2个天文单位)开始出现,逐渐由小变大变长。当彗星过近日点(即彗星走到距太阳最近的一点)后远离太阳时,彗尾又逐渐变小,直至没有。彗尾的方向一般总是背着太阳延伸的,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尾是拖在后边,当彗星离开太阳远走时,彗尾又成为前导。彗尾的体积很大,但物质却很稀薄。彗尾的长度、宽度也有很大差别,一般彗尾长在1000万至1.5亿千米之间,有的长得让人吃惊,可以横过半个天空,如1842Ⅰ彗星的彗尾长达3.2亿千米,可以从太阳伸到火星轨道。一般彗尾宽在6000至8000千米之间,最宽达2400万千米,最窄只有2000千米。

  根据彗尾的形状和受太阳斥力的大小,彗尾分为二大类。一类为“离子彗尾”由离子气体组成,如一氧化碳、氢、二氧化碳、碳、氢基和其他电离的分子。这类彗尾比较直,细而长,因此又称为“气体彗尾”或Ⅰ型彗尾。另一类为“尘埃彗尾”,是由微尘组成,呈黄色,是在太阳光子的辐射压力下推斥微尘而形成。彗尾是弯曲的,弯曲较大,较宽的又称为Ⅱ型彗尾;弯曲程序,又短又宽的又称为Ⅲ型彗尾。此外还有一种叫“反常彗尾”,彗尾是朝向太阳系方向延伸的扇状或长钉状。一般一颗彗有两条以上的不同类型彗尾。


彗星属于什么天体

彗星属于太阳系中小天体一类,它的外表非常奇特,看起来就像云雾一样。星的表面由冰块、干冰、尘埃、氨气、岩石等物质构成,体积并没有固定的大小,而因为彗星在接近恒星时会产生扫帚一样的彗尾,也被叫做扫帚星。

彗星属于小天体类

彗星属于太阳系中小天体一类,它主要由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构成。这种天体的亮度和形状会在进入太阳系后会随着日距变化而变化,外形非常奇特,外表看起来就像云雾一样。

彗星的表面由冰块、干冰、尘埃、氨气、岩石等物质构成,有的彗星直径只有几百米大小,有的彗星直径能达到十几公里,体积并没有固定的大小。但是距离太阳越近的彗星,体积会越小。

彗星在接近太阳或其它恒星时,会因为压力的影响产生一条很长的彗尾,彗尾的长度一般都在几千万千米左右,最长时能达到几亿千米,形状看起来就像扫帚一样,所以也被叫做扫帚星。


现在(8.5号)晚上还能看到彗星吗?

2020肉眼可观测彗星
彗星飞过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彗尾。这是因为这些彗星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性物质,当它们靠近太阳时,这些物质会因为受热而挥发到太空中,最后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彗尾。离太阳越近,挥发效果越明显,看到的彗星也会越大。相信大家还记得第二个已知的星际访客“鲍里索夫”彗星,它的彗尾长度甚至达到16万公里,大约相当于我们地球直径的13倍。可想而知,彗尾是非常庞大的。
  著名的哈雷彗星,每隔76.1年环绕太阳飞行一周,所以大约每隔76年,我们才能看到这个哈雷彗星。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彗星飞过时,人们都可以看到它,不过,科学报告指出,2020年即将迎来首颗造访天际的彗星,肉眼或可以看到。
  即将到来的这颗彗星被命名为“C/2019 Y4 ATLAS”彗星,顾名思义,这是在2019年才被我们发现的,这也说明,在宇宙中,其实存在众多像彗星这样的小天体,只是我们能否发现而已。科学报告指出,在2019年12月28日,天文学家发现了这一颗彗星,当时这颗彗星被发现时它的亮度星等是+19.6级,不过,到了2020年1月,这颗彗星越来越亮了,亮度提升了100倍。仅仅一个月时间,这颗彗星的亮度大幅度提升,这也说明,它离太阳越来越近了。
  根据科学家的观测结果,这颗彗星目前正在飞向近日点,预计在2020年5月下旬达到近日点,与太阳的最近距离大约为0.262个天文单位(3920万公里)。这个距离,确实是离太阳很近了,相比之下,我们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大约为1个天文单位(即大约为1.5亿公里),离太阳最近的水星,与太阳的距离大约为0.387个天文单位(即大约为5790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