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语言文字工作制度

时间:2024-10-05 22:21:18 编辑:阿旭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2011修正)

第一条 为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的管理,促进四川各民族、各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标准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第三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实施办法。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第四条 省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工作的指导、管理、监督和协调。市(州)、县(市、区)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管理、监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工作。第五条 各级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单位应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建立管理工作机制。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由同级财政部门统筹安排。第六条 省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管理全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组织具有普通话水平测试能力的机构进行普通话水平培训和测试并核发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第七条 各级机关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将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纳入目标管理,把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作为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之一,并对公务活动中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制订具体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接待、发表讲话、发布信息等履行公务时应当使用普通话。第八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职员工应当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少数民族学校可以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也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第九条 广播电视播音应当使用普通话;使用方言播音的,应当经省广播电影电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电视和广播可以使用普通话播音,也可以按照规定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播音。第十条 提倡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行业系统对从业人员普通话水平等级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十一条 推行普通话水平等级持证上岗制度。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人员应接受培训和测试。第十二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字。教材用字、教学用字等校园用字应当符合国家颁布的用字规范标准和要求。

  禁止用字不规范的教育教学产品进入教育领域。第十三条 中文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应当使用规范汉字。第十四条 企业名称、商标名称、标签标识、产品介绍等用字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商业牌匾和招牌等需要保留繁体字、异体字的,应当在显著位置配放规范汉字标志牌。第十五条 广告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不得故意使用错别字或者用谐音字修改成语。第十六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在公共设施中不能单独使用,需要使用汉语拼音时,可加注在汉字的下方。第十七条 公文、印章、标牌、合同、公务用名片等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

  少数民族地名和外国地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译写。第十八条 违反本实施办法第九条有关规定的,由广播电影电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

  违反本实施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由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

  违反本实施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有关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第十九条 违反本实施办法其他规定的,由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改正。第二十条 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使用暴力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第一条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国家规定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执行国家颁布的规范和标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为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语言文字工作的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第五条 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出版物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监督。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对广播电视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及广告等用语用字进行管理监督。
  人事、民政、建设、交通等其他行政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本系统、本行业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监督。第六条 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根据需要可以同时使用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或者方言。第七条 教育行政部门把用语用字规范化工作列入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并进行督导评估。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壮汉双语实验学校或者实验班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壮语壮文进行教育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第八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主持、采访应当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第九条 公共服务行业用字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在服务活动中提倡使用普通话。第十条 下列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如下等级标准:
  (一)公务员为三级甲等以上,在乡镇机关工作的公务员可以为三级乙等。
  (二)自治区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为一级甲等;设区的市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为一级乙等以上;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为二级甲等以上。
  (三)影视话剧演员为一级乙等以上。
  (四)教师为二级乙等以上,其中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不得低于二级甲等牷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乡镇、村学校的教师可以为三级甲等以上,其中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不得低于二级乙等。
  (五)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为三级甲等以上,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专业以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不得低于二级乙等。
  (六)公共服务行业的播音员、解说员、导游员、话务员等特定岗位人员为二级乙等以上。
  前款所列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尚未达到前款规定标准的,分别由人事行政部门、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文化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情况进行培训。
  1956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在职公务员和1954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在职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不适用本条第一款第一项和第四项的规定。第十一条 下列人员按照第十条规定的等级标准,持相应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上岗:
  (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
  (二)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
  (三)公共服务行业的播音员、解说员、导游员、话务员等特定岗位人员。第十二条 自治区管理语言文字工作的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对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等级标准的人员核发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第十三条 下列情形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一)公文、公章、证件、公务使用的名片、电子屏幕、名称牌、指示牌、标志牌、标语(牌)、告示等用字;
  (二)以汉语文出版的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用字;
  (三)广告、商标用字;
  (四)非手写的门牌、招牌用字;
  (五)信息处理、信息技术产品用字以及在本自治区注册的网站的网页用字;
  (六)影视屏幕及舞台字幕用字;
  (七)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书用字;
  (八)证书、奖状、奖杯、奖牌、执照、报表、标签、票据、门票用字;
  (九)板报、试卷、教学板书用字;
  (十)使用汉字书写的病历、处方、体检报告用字;
  (十一)各类会议、展览、庆典等活动的用字;
  (十二)应当使用规范汉字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

法律主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条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十八条本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