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天炉熔炼原理
冲天炉熔炼是铸铁熔炼的主要设备和形式,不乏理论描述。对于一般灰铁、可锻铸铁和球铁铸铁材质的铸件,冷风冲天炉熔炼足够了,要求高一些的可以使用热风冲天炉,再不然有条件时使用冲天炉-电炉双联熔炼,看工厂条件和财力状况以及产品的市场性质而定
积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冲天炉熔炼讲究三个“三七”之说,希望与业界同仁交流和商榷。
第一:三分炉型、七分操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至八十年代末,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铸造从业者在炉型选择上作了许多文章,如三排大风眼、多排小风眼、倒置大排距、中央送风、卡腰炉、搀炉(撅尾巴炉)等,讨论其各项指标如何如何,浪费了许多的精力。实际上炉型的熔炼效果各有千秋,在焦炭质量好(主要的是固定碳高)时,什么炉型都能达到较高的温度和冶金指标。同等焦炭条件下,冲天炉工艺管理和控制其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础管理工作做好了、工艺规程执行好了、监测和运作记录做好了,一般有些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或熟练而负责的冲天炉现场操作和管理人员,都能把冲天炉的熔炼搞的很顺,铁水温度和质量搞得很好,没什么神秘的。
第二:三分前炉、七分后炉。
铸造企业一般情况下都把冲天炉的操作高手放在炉前,总认为高手或老师傅能够在炉前画龙点睛,把炉子看好,实现稳定的高温高质铁水。实际上真正的功夫是在后炉实现的。按规定的配方混制好修炉材料而不要图省事懒汉和稀泥,修炉前认真清理炉壁挂渣,保证按规定的尺寸修炉,点炉时认真添加底焦、正常熔炼时按照规定的比例、块度和时间逐批添加焦炭、溶剂、回炉料、原生铁,经常检查风眼状况、炉渣状况,及时判断炉况并调整好风量和底焦高度,就能实现较好的熔炼效果,没什么深奥的。
第三:三分炉料、七分管理。
燃料(焦炭)、炉料(原生铁、回炉铁、溶剂、废钢、球化剂、孕育剂等)是影响铁水质量的诸多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在企业采购和炉料的组织当中就已经形成结论了,别承望购置便宜而不能保证基本质量指标的材料还想作出高质量的铸件。许多企业采购人员并非专业人员,不是以符合工艺要求和质量指标来购料的,这里边的情况比较复杂,是个普遍的问题,个中猫腻大家心照不宣。问题是其后果要由铸造生产的过程和现场来消化,难为铸造从业者了。虽然如此,除了强化采购进货期间的管理以外(不便讨论),铸造现场也能有所作为,比如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金属料和合金的表面锈蚀和杂质处理、组织挑选合适的块度和形状、焦炭均匀其块度避免大小搀和、球化剂和孕育剂该焙烧或烘烤得就按要求进行,真正做到精料、净料、细料,从料的管理上下好功夫,保证铁水的质量和温度,没什么难办的。
细节决定成败,冲天炉只要按照规定的工艺要求去做了,就能够少出问题或不出问题。
冲天炉的工作过程
冲天炉的工作过程:先将一定量的煤炭装入炉内作为底焦,它的高度一般在一米以上。点火后,将底焦加至规定高度,从风口至底焦的顶面为底焦高度。然后按炉子的熔化率将配好的石灰石、金属炉料和层焦按次序分批地从加料口加入。在整个开炉过程中保持炉料顶面在加料口下沿。经风口鼓入炉内的空气同底焦发生燃烧反应,生成的高温炉气向上流动,对炉料加热,并使底焦顶面上的第一批金属炉料熔化。熔化后的铁滴在下落到炉缸的过程中,被高温炉气和炽热的焦炭进一步加热,这一过程称为过热。随着底焦的烧失和金属炉料的熔化,料层逐渐下降。每批炉料熔化后,燃料由外加的层焦补充,使底焦高度基本上保持不变,整个熔化过程连续进行。应用领域:冲天炉主要应用于钢铁、冶金、矿山等行业。炉料中的石灰石在高温炉气的作用下分解成石灰和二氧化碳。石灰是碱性氧化物,它能和焦炭中的灰分和炉料中的杂质、金属氧化物等酸性物质结合成熔点较低的炉渣。熔化的炉渣也下落到炉缸,并浮在铁水上。在冲天炉内,同时进行着底焦的燃烧、热量的传递和冶金反应 3个重要过程。根据物理、化学反应的不同,冲天炉以燃烧区为核心,自上而下分为:预热带、熔化带、还原带、氧化带和炉缸等 5个区域。由于炉气、焦炭和炉渣的作用,熔化后的金属成分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在铸铁的5大元素中,碳和硫一般会增加,硅和锰一般会烧损,磷则变化不大。铁水的最终化学成分,就是金属炉料的原始成分和熔炼过程中成分变化的综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