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指的是什么东西?
四虎,指清朝的苏廷魁、陈庆镛、朱琦、金应麟。苏廷魁为官耿直,敢言敢为,与陈庆镛、朱琦一同被人们誉为“天下三大耿直御史”,又与金应麟合称为“四虎”。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后,苏廷魁屡次上书朝廷,力主修筑虎门炮台及燕塘墟、大沙河、龟岗等要塞,以防英军扰乱。《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春,苏廷魁托词天象异常,上疏道光皇帝,力陈时弊,力数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的罪责,请立罢黜,并要求皇帝下“罪已诏”,以开直谏之路。道光皇帝览奏,为之动容,嘉其耿直。翌年,因父丧回粤,其间,曾主讲广州越华书院。注意:同治元年,苏廷魁再次受到朝廷起用,出任河南布政使,后擢升东河河道总督,专管防治河南、山东境内的黄河与运河水利。河道总督的职责关系到国家和百姓的安全,明清两代对治理水患投入巨大,因此,这一岗位也成了“肥缺”和腐败的高风险岗位。在贪污成风的情况下,如果有人不肯同流合污,想独善其身,也是难乎其难,弄不好还会反罹其祸。苏廷魁就是一例。苏廷魁任河道总督期间,黄河在河南境内荣泽决堤,他与河南巡抚一起奏请100万两银子堵塞。他亲自督工,“买料俱亲经手”,决口很快合龙,经决算,还剩下工程款30万两。怎么处理?肥缺就在这里,“国家之漏卮,官场之数”,巡抚主张按惯例由二人瓜分,苏廷魁坚决不允,力主“奏缴还部”。巡抚的贪欲没能满足,羞恨交加,便倒打一耙,捏造罪状,上章弹劾苏廷魁。
四虎是什么意思
四虎是指清朝苏廷魁、陈庆镛、朱琦、金应麟,四人皆为言官,敢犯颜直谏,时称四虎。“四虎”的最早出处是:清代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以余所闻,嘉道之间,苏廷魁、陈庆镛、朱琦为谏院三直,又合吾浙金应麟,世称四虎。苏廷魁:广东高要人,字赓堂。道光十五年进士,授编修,迁御史。因灾异上疏数千言,请罢黜枢臣穆彰阿,并下罪己诏,开直谏之路。宣宗嘉其切直。迁给事中。陈庆镛:清福建晋江人,字颂南,又字乾翔。道光十二年进士。官至御史。曾疏论复起琦善等人为刑赏失措,有直声。朱琦:于道光十一年(1831)中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中进士。由编修迁御史。时值鸦片战争之后,有感于国事颓败,屡上疏论天下大事,切直敢言。金应麟:,清钱塘(今杭州)人。道光六年(1826)进士,授刑部主事,先后随同其他大臣赴四川、湖北、山西等地审判案件。后历任员外郎、江西道监察御史、给事中、福建副考官、鸿胪寺卿、直隶按察使、大理寺少卿等职。他在10多年官场生涯中,“遇事敢言,不避权贵”,闻名朝野。在其墓志铭中称赞他面对他人唯唯诺诺时,他始终将铲除奸恶、维护百姓为己任,言简意赅地评价了他鞠躬尽瘁的一生。
四虎的解释
四虎的解释清 苏廷魁 、 陈庆镛 、 朱琦 、 金应麟 为言官,敢犯颜直谏,时称“四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以余所闻, 嘉 道 之间 , 苏廷魁 、 陈庆镛 、 朱琦 为谏院三直,又合吾 浙 金应麟 ,世称四虎。” 词语分解 四的解释 四 ì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 四方 。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 君子 虎的解释 虎 ǔ 哺乳 动物 ,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喻 危险 境地 ;.手上拇指和 食指 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