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德育小故事

时间:2024-10-16 02:42:58 编辑:阿旭

德育小故事集锦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德育小 故事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德育小故事篇一:挫折是条狗
  一直就有一种动物,人们至今都叫它“狗”。有一只狗的名字叫做“挫折”;挫折是一条狼狗,尖利而凶猛。

  古时候,有两个商人,他们多年经商成功,一帆风顺,但都不知道狗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个商人胆子十分小。一天,他在街上看到有人卖“挫折”,就跑去问:“这小东西蛮可爱的,叫什么呀?”卖狗的人说:“它叫‘挫折’,你要吗?”商人迫不及待地回答:“要、要、要!”他付了钱,并要求卖狗的人把“挫折”送到家里去。卖狗的人走了,他上前抚摩挫折,而挫折凶狠地叫了一声:“汪!”吓得他浑身发抖。他以为自己太高,令挫折不满意,便伏下身子爬到挫折面前,刚伸出手要抚摩它,挫折便咬断了他两根手指头,商人跑出房屋,满山坡奔跑,挫折追在后面,商人慌忙中坠落进河沟。挫折还不依不饶地叫了数声,才离开。商人被救上岸时,差点儿断了气。

  另一个商人在路上碰见了挫折,他也不知道它是什么动物。便小心翼翼地上前,想抚摩它那光滑的皮毛,可挫折凶狠地叫了一声:“汪!”还要扑上来撕咬他,勇敢的商人拿起马鞭向它狠狠地抽了两下,它便老实了,从此对商人服服帖帖。

  一天,这两个商人一同去庙里进香拜佛,他们要告辞时,商人问老和尚:“老师傅,拴在树边的那个小动物叫‘挫折’,它到底是什么动物啊?”老和尚笑了笑,说:“人的一生有很多的挫折,其实,挫折是一条狗!你要怕它,它就凶狠;你要不怕它,它就驯服!”
  德育小故事篇二:生命的悲剧
  有一天,我在乡下看到有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拴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我就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它会跑掉的。” 老农呵呵一笑,语气十分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就是这样的。” 我有些迷惑,忍不住又问:“为什么不会呢?这么一个小小的木桩,牛只要稍稍用点力,不就拔出来了吗?” 这时,老农靠近了我,压低声音(好象怕牛听见似的):“小伙子,我告诉你,当这头牛还是小牛的时候,就给拴在这个木桩上了。刚开始,它不是那么老实呆着,有时撒野想从木桩上挣脱,但是,那时它的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见没法子,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也没有心思跟这个木桩斗了。有一次,我拿着草料来喂它,故意把草料放在它脖子伸不到的地方,我想它肯定会挣脱木桩去吃草的。可是,它没有,只是叫了两声,就站在原地呆呆地望着草料了。你说,有意思吗?”我顿悟。原来,约束这头牛的并不是那个小小的木桩,而是它自己用惯性设置的精神枷锁。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人总是一种定势思维去经营自己的人生,结果,怎么也走不出自己为自己设置的牢狱,终生与成功无缘。 想想看,这个世界,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拥有自由?
  德育小故事篇三:老鹰的再生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150天漫长的操练,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出来。它会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得力再过30年的岁月!
  德育小故事篇四:数学王子高斯解难题
  一天, 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数学题。正常情况下,他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他没有在意,埋头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他感到越来越吃力。困难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天亮时,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导师看了他的作业后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牛顿都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猜你喜欢:

1. 德育名人小故事

2. 德育小故事

3. 儿童德育小故事大全

4. 小学生德育教育小故事

5. 幼儿园德育小故事

6. 一年级德育小故事大全精选


德育小故事3分钟正能量

  导语: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下面是德育小故事3分钟正能量,欢迎阅读。   德育小故事3分钟正能量1、教育的未来   在古希腊时期,有两大著名城邦——雅典和斯巴达。这两大城邦为了自己的强盛,都很重视教育,但他们的教育模式完全不同。   斯巴达是个尚武的国家,以强兵威胁邻邦,扩大势力。为此,他们在国内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雅典则实行独特的民主制,在一种宽裕的气氛中,雅典人简直可以说对教育和学习着了迷,他们抱着完善自身和对未知领域强烈的探讨欲去学习。   两种教育模式带来了两种结果;斯巴达确实战斗力很强,但除了战争史,几乎没有给人类什么文化遗产;而雅典,既强且盛,早就是希腊的经济文化中心,养育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其文化成就的光辉照耀了人类几千年。   德育小故事3分钟正能量2、地震给学生上的一课   1997年1月陕西泾阳发生地震,波及西安。西安某大学四楼两个教室。一位白发老教授感到大楼摇了一下,心一惊:可能是地震!他张口却说 :“请同学们离开教室,到教学楼前的空地集合。”学生似乎明白了什么,鱼贯而出。另一个教室,一位年轻女教师正在讲《人生哲学》。大楼摇了一下,女教师大喊:“地震啦!”率先冲向门口,身后的学生乱着一团。   事后,学校清点人数,只有老教授未下来,正要派人上去找。这时,老教授手里提着一双高跟鞋下来了。老教授班上的学生全部安然无事,女教师的班级三位女生崴了脚,一名女生跑掉了鞋——这里面还不包括女教师的那双高跟鞋。   和平岁月有时也需要有一点小地震。   德育小故事3分钟正能量3、生活态度的变化   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洗染店老板,小女儿嫁给雨伞店老板。老太太天天为女儿忧虑:雨天,担心洗染店的衣服晾不干;晴天,生怕雨伞店的伞卖不出去。后来,有一个聪明人开导她,“老太太好福气啊,雨天,小女儿生意兴隆;晴天,大女儿顾客盈门。您哪一天不快活啊!”天还是老样子,老太太的生活色彩全变了。   德育小故事3分钟正能量4、捐赠不是施舍   菲律宾一位老华侨,在海外跋涉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萌生了济世助人的念头。   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多个学生的名单,他从中选定人选,作为资助的对象。   名单很快到了老人的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许多书,在书上亲笔写上“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落款处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谁也猜不透老人的心思。   终于,年前老人收到了一张贺卡。它很普通,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高兴起来:“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   家人恍然大悟,明白了老人前些日子等待的原因。他寄去的书都是些“试金石”。老人的资助并非简单的施与,只有心存感激之心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德育小故事3分钟正能量5、虚掩着的门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许走进8号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但没有解释原因。   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员工都习惯于服从。   有位年轻人问:“为什么?”总经理严肃回答:“不为什么!”   年轻人在琢磨总经理的话。其他人劝他只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别瞎操心。年轻人偏偏来了好奇心。他轻轻扣门,没有反应。再轻轻一推,虚掩的门开了。不大的房间只摆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纸牌,上面写着 ——把纸牌送给总经理。   年轻人十分困惑的.拿起纸牌给总经理送去。总经理一脸笑意:“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了。”   德育小故事3分钟正能量6、朴树林的生存哲学   琅歧岛上有一种树叫朴树。导游问我们何以朴树历经几百年没有被砍伐?不是人们为了保护环境,也不是神树。原来朴树弯弯曲曲,在弯曲中生长,成不了“材”,所以保护了自己。朴树不是选择了美,而是选择了实用——也选择了生命。   德育小故事3分钟正能量7、这就是生活   在外上学久了,突然觉得生活挺没意思,每天除了上课、吃饭、睡觉,很是无聊。于是终于有一天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失望。母亲很快回了信 :   儿子:   滋附上家中半年大事记:   八月初,你四舅违反计划生育被扣县上,你父亲为此奔波了半月。   十月中,你父亲未评上职称,内心痛苦,还与我大吵一架,并借酒浇愁长达半月。   十一月中,你五堂妹不堪忍受考试压力和教师的歧视跳了楼,幸好只伤了脚,但受了惊吓,虽然细心看护,仍噤若寒蝉,   十二月初,天气骤冷,你祖母和外婆同时染病,输液两周,你父与我轮值,深感体力不支。   十二月底,你姑与姑父执意要离婚,你祖母责之,我等劝之,法院调解,仍不能动其心。   临近年关,你兄弟二人将归,房屋狭小,你父与我正欲巧妙设计,以创最佳格局……   ——此乃生活,非怡人也,惟不容挥霍躲避耳。   爱你的妈妈 字   年 月 日   德育小故事3分钟正能量8、半条毯子   有个男子,结婚后有了个儿子。他很疼爱自己的儿子,开始讨厌起自己的父亲来。他的父亲路已开始走不稳,除了吃饭睡觉,什么也干不了。所以,他想把父亲打发走,便对妻子说:“让老头子到外边去闯世界去吧。”妻子恳求他让老人留下来,他就是不听。妻子只好说:“那就让他带上一条毯子吧!”   他的儿子正在玩,听了他的话,说:“爸爸,你不必给爷爷一条毯子,给半条就行了。剩下的半条,等以后你老了,像爷爷一样去闯世界,也许用得上。”   德育小故事3分钟正能量9、内容至上   1997年春节前夕,一位美籍华人教授回他的老家上海,住在一家五星级大酒店。早晨走进酒店楼下的餐厅用餐,刚坐下,服务员小姐走过来说:“你是住这儿的吗?这里只供本酒店的客人用餐,不对外营业。”这位穿着马虎的教授一口气咽不下来,教训她道:“你们号称上海最高档的国际大酒店,凭你刚才的几句话,连国外二三星级的旅社都不如。人家的服务员即使看我不像是住店的客人,也会客气地问:‘请问您住几号房’,我要是说不出住几号房,拿不出住房卡,他们才会说‘对不起,本餐厅只供住店客人用餐,不对外营业。’哪有像你这样说话的?”   不把服务品质提高上去,再怎么建高楼大厦,也别想挤进国际大都市的行列。   德育小故事3分钟正能量10、嫌贫爱富看世界   有朋友到泰国去旅游,回来后批评说,泰国连份中文报纸也没有,而且飞机上的小姐也不会讲汉语!   听了,我满腹狐疑。凭什么要泰国人应该懂汉语,要有中文报纸呢?我问朋友:“如果你乘坐的是美国的联合航空公司或是日航的飞机,你会觉得服务员应该讲汉语吗?”   曾经有人对我说,中国民众看外面的花花世界,有“嫌贫爱富”这样一个特征:眼往欧美看,往大国看,什么都好;眼往落后的小国看,“天朝大国”的骄傲和自我感觉或许仍然徘徊不去。

关于德育的故事有哪些

一、闵损芦衣 周朝时期,孔子门生之中,德行出众。 以孝行著称的闵子骞,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为了更好的照顾闵损,父亲续娶了一位妻子。 后来,继母生了两个孩子, 这年冬天,闵损父亲要外出了。 对闵损说:“有你娘在家照顾你,我也就放心了。 记住,在家要听娘的话。 ”闵损说:“放心吧”。 然后父亲就走了。 父亲外出以后,闵损的生活就在砍柴挑水之间飞快度过。 家里所有的重活,几乎都落在他一个人肩上。 但是闵损对此没有一点怨言。 继母的两个孩子在放风筝,继母对闵损说:“闵损,还不赶紧干活儿!劈完柴禾,再把水缸里的水填满。 ”闵损说:“是的,母亲。 ”这时候,他的两个弟弟在争着吃饭,不让闵损和他们一起围着桌子吃饭。 当闵损看到继母为兄弟夹菜时,不仅想起生母对自己的教诲。 生母教导闵损说:“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到了冬天,后母让他穿着芦花填的“棉衣”,而让两个亲生儿子穿用棉花填做的棉衣。 闵损被冻得直哆嗦。 闵损的父亲看见长子穿着“棉衣”还哆嗦,追问下知道了实情,十分生气,要赶走后妻。 闵损便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求父亲不要这样做。 ”继母得知后,非常受感动,悔改了自己的行为,从此以后对三个儿子一样看待。 二、大禹克俭 上古尧帝的时候,洪水遍地,百姓们不能够安居,尧帝派大禹去治水。 大禹为人聪明机智,和蔼可亲,又意志坚强,非常讲信用。 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结婚才四天。 可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大禹毫不犹豫地告别妻子。 与大臣益、后稷一起启程赴任。 大禹到任后,吸取父亲鲧治水的经验教训,努力实践,终于找到了合理的治水方法。 他认为,父亲用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劈开大山,开挖大河,让洪水顺着河流入大湖和大海,才能根治洪水。 因此,他不辞辛劳,日夜苦干。 不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大禹不避风霜雨雪,总是在奔波劳碌,忙于治水。 他的儿子生下来后,他也没回家去看一眼。 在治水期间,大禹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可是他一次也没有进家里去看一下。 大禹带着人们治水,先从帝都冀州开始,完成了壶口工程。 洪水终于被驯服了,顺着河道流向大湖、大海,艰苦卓绝的治水斗争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大禹治水立大功,舜就把王位禅让给了他。 三、蔡顺拾椹 中华德育故事 孝篇 西汉末年,有个孝子叫蔡顺。 从小就没有了父亲。 他服侍母亲。 非常孝顺。 那时候正逢着王莽的变乱。 那个时候兵荒马乱,年岁饥荒,老百姓没有吃的东西。 蔡顺拿了两个篮子去采桑椹。 他拿着两个篮子是为了把比较熟的桑椹留给母亲吃,比较酸的留给自己吃。 蔡顺就这样去采,不巧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盗贼。 在这千均一发之际,刚好盗贼看到他手上拿着二个篮子,觉得很好奇,就问:“你采桑椹为什么要拿两个篮子?”蔡顺告诉他:“因为我母亲喜欢吃甜,所以甜的留给我母亲吃,酸的留给我自己吃。 ”盗贼听了之后很感动,就送给蔡顺牛、羊各一头,谷米一担,还有一些银两,让他可以回去奉养母亲。 蔡顺不肯接受。 他的至诚孝行感化了赤眉军,赤眉军当下该过,洗清赤眉。 此后为纪念蔡顺的德行,这条河改为“洗眉河。” 四、孝基还财 宋朝时候的张孝基,娶了同里富人家的女儿做妻子。 那个富翁只有一个儿子过迁。 却是品行很不好。 那个富翁就把儿子赶出了家。 富翁死的时候。 把全部份的家中财产都付给了张孝基。 后来富翁的儿子过迁流落了。 做了叫化子,他无数次悔恨,却又无颜回家。 有一回,张孝基遇见了。 就问他:“你能够不能够耕种园地呢”?他回答道:“能够的”。 张孝基就叫他去耕种园地。 见他很勤力的耕作。 张孝基就再问他:“你能够不能够管理库房呢”。 他又回答:“能够的”。 张孝基就叫他管了库房。 以后他越加淳厚谨慎。 很勤俭的可靠了。 张孝基就把他父亲所有的家私,统统还给他了。 五、田真叹荆 隋朝时候。 有一家人家姓田的。 他家里同胞弟兄们。 一共有三个。 大的名叫田真。 第二个名叫田庆。 小的名叫田广。 弟兄们三个人。 要想分家了。 家里的钱财产业。 都已经议定平均分派。 但是堂前素来有一棵紫荆花树。 长得来非常的茂盛。 因此议定把这棵紫荆花树。 也匀均分做三份。 那里晓得这棵紫荆树。 还没有等他们来分。 就顷刻枯死了。 大哥田真见了、叹口气说道。 树木呢,原来是同株连根的。 一知道将要分砍了。 所以顷刻憔悴。 照这样看起来。 那么我们的人。 还及不来这株树木呢。 因此悲伤得了不得。 兄弟们仍旧同住不分。 大家更加友爱了。 那棵紫荆树,竟依旧照从前一样的荣茂起来。 兄弟三人惊呆了,神树,真是神树啊!大哥田真双手拥抱着紫荆树,深深为紫荆树这浓厚的生命感应而赞叹;我们兄弟骨肉之间,还有什么理由不团结一心呢?兄弟同心,其力断金啊!田真、田庆、田广烧掉了兄弟分家的契约。 兄弟三人围着花儿馨香、金枝玉叶的紫荆树跳起了吹快的舞蹈。 六、姜肱大被 汉朝时候,有个人叫姜肱,和他的两个弟弟仲海、季江兄弟三人非常友爱和睦。 长大后,虽三人都娶了妻子,但一直抵足同眠惯了,所以虽各自娶了妻,但仍旧不愿分开,便做了一张很大很大的被子,三兄弟仍旧在一起睡。 一次兄弟们同到府城去做事,夜里半路上遇到了强盗,强盗们要杀死姜肱,其他两兄弟便争着替哥哥去死。 强盗们在他们面前都感到了羞愧,便只拿了一些衣物金钱,放了他们。 到了府城,别人看到姜肱他们没有衣服穿,都很奇怪,问是什么缘故。 而姜肱他们都以别的一些话支开了,不愿供出那帮强盗的姓名。 这事不知怎么还是被强盗们听见了,都很感激,同时又有些懊悔。 总之,连强盗的心都开始五味杂陈。 于是他们又偷偷找到了姜肱他们,叩头拜谢,抢走的衣物也统统都还给了他们。 七、彦光移俗 隋朝时期,梁彦光在短短的时间把向州民风刁焊,自私自利,遗弃老人,兄弟反目,朋友不信的风俗治理得人心淳朴,亲亲和睦,尊贤守义,讲忠讲信的和顺景象。 梁彦光教育民众: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不是好书不读,不是好的典籍不看,重要的是以身做责。 他讲解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为人处世只问是否符合道义,不问是否有功名,作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移风移俗。 他对焦通说知错就改,孝行第一。 他告诉人们,人是可以教得好的。 从此,相州地区,因为梁彦光推行的德行教育,百姓接受了感化之后,去除了恶风恶俗,一时社会风气得到了极大改善。 天下呈现出遵贤守义、兄弟和睦、讲忠讲信的和顺景象。 八、朱云折槛 有位小官叫朱云,刚正不阿,敢说敢为,便上书请求朝见。 当着满朝公卿大臣痛陈朝政积弊:“当今朝中许多大臣,对上不能辅佐陛下,对下不能为百姓造福:只知领取国家俸禄,还要欺压百姓。 请陛下赐给我一把尚方宝剑,斩杀一个大奸臣,以警诫其他的官员。 ”成帝问道:“谁是奸臣?”朱云指着“特进”道:“就是安昌侯张禹!”汉成帝大怒道:“你个小小官吏,竟敢在下面诽谤大臣,还到朝堂上辱骂我的老师,罪当处死,不能赦免!” 御史遵旨上前,要捉拿朱云,朱云不肯就范,两手紧紧攀住殿前的栏杆,奋力挣扎,竟把铁栏杆折断了。 朱云大笑呼道:“我有幸能与龙逄、比干为伍,一起去游地府,也心满意足,死而无憾了。 殊不知汉家天下将会怎么样呢?”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挺身而出,在丹墀上叩头谏道:“朱云虽然无礼,但他是直炮筒子,为江山社稷计。 如果他的话讲得对,不能杀他;即使他讲得不对,也应该容纳他,以免阻塞言路。 臣愿以一死担保!”辛庆忌奏罢,竟把头叩出血来,汉成帝被两位诤臣感动了,便赦免了朱云。 事后,宫廷总管带人要来修补被朱云折断的栏杆,汉成帝语重心长地说:“不要换新的了,我要保留这根栏杆的原样,用它来表彰直言敢谏的臣子!” 九、李善乳主 在汉朝,有一位叫李善的人,当过李家的苍头。 他忠实老成,在建武年间,瘟疫横扫淯阳县,李府全家上下不幸都染上了瘟疫。 短短的期间,一家大小都接二连三地过世了,只留下了万贯的家财,和出生不久的婴儿——李续。 李家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刹那间成为了婢女和仆人争夺的对象,利字当头,他们铤而走险,随时都想杀害李家这个唯一的命脉与忠心耿耿的老仆,然后夺取所有的财产。 想起多年来,李元夫妇一直都把他当成是李家的一分子,李善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管怎样,也一定要保护小主人的安全。 万般不得已之下,放弃一切家产,才能保护幼小的李续。 于是他偷偷地收拾行李,伺机逃离李家。 他带着熟睡的李续,连夜逃了出去,意志坚强的李善有着男子汉的坚定气魄,他刻苦耐劳,就得以饥一顿饱一顿地活下去。 可是婴儿还那么小、他开始感到无助和忧虑。 李善跪在地上,不断地磕头祈求说:苍天啊!如果没有办法活下去,我怎能对得起主人在天之灵呢?想不到几天之后奇迹出现了,李善的双乳竟然流出了乳汁。 山居的生活,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 当李续还在襁褓的时候,不管大小事情,李善都会在小主人面前,恭敬地向他禀报,因为他把李家唯一的命脉,看作是主人的化身,一样地尊敬他。 所以特别地教导他,希望李续能成为才德兼备的人,将来能重振李家门风。 李续十岁的时候,李善决心为李家恢复家业,于是就来到官府击鼓申冤,县令了解了李善忠义的节操之后,他为李家 *** 了冤情、收回了财产,谋害的佣人都受到了惩治,李善带着小主人回到了故乡。 县令把李善感动天地的事迹呈禀皇上,光武皇帝非常感动,于是就礼请李善来担任太子舍人这个要职,后又升为日南太守。 当李善要就任太守时,在一里之外,他仿佛已经见到了李元的坟墓。 禁不住心中的悲恸哭声哀凄。 十、郭伋亭候 东汉郭伋,是茂陵(今陕西兴丰)人,在并州(今山西省)做刺使,对待百姓们素来广结恩德,言出必行。 有一次,他准备到管辖的西河郡(今山西离石)去巡视,有几百个小孩子,每人骑了一根竹竿做的“马”,在道路上迎着郭伋,欢送他,问他什么日子才能回来,郭伋就计算了一下,把回来的日子告诉了他们。 郭伋巡视得很顺利,比预定告诉小孩们的日子早回来了一天。 郭伋恐怕失了信,就在离城里还有一段距离的野亭里住了一宿,等到了第二天才进城,那些孩子们果然都在路上欢迎郭伋的归来。 郭伋做到了童叟无欺。 十一、赵孝争死 西汉末年,有一对兄弟,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 有一年,天下饥荒,社会就动荡不安了。 有一天,兄弟两个正在家里玩耍的时候,强盗破门而入,在家里乱翻。 因为是灾荒年月,强盗当然是希望能够抢到一点粮食,然而赵家没有一点的油水,没有一点粮食。 兄弟俩一看强盗冲进来了,吓得就直往门外跑,因为弟弟赵礼跑得比较慢,强盗就一把就抓住了赵礼,抓住了以后就想把赵礼吃掉了。 哥哥本来赵孝是先跑出来的,回头一看弟弟没有跟上来,被强盗抓住了。 自己再跑回来,然后就跪在凶恶的强盗面前,于是哀求说:“我弟弟有病,身体瘦弱,身上也没有多少肉,而且他的肉也不好吃,只要你们把他放了,我身体好,我身体胖,你们就吃我吧。 ”这就是哥哥赵孝争着去弟弟去死,当时强盗都愣住了,俩强盗面面相觑,他们哪里见得有争着要被人吃的弟兄阿! 赵礼就在旁边说:“是我先被你们抓住的,我如果被你们吃了,那是我命中注定的,我哥哥已经跑了,他有什么罪过?你们为什么要吃我哥哥!”所以兄弟俩抱成一团痛哭。 强盗很凶悍,但是也被这兄弟俩友爱之情感动了,所以就撇下兄弟俩就跑了,就没有吃这兄弟俩。 这件事情后来被皇帝知道了,就下令褒奖,就将事情昭示天下,这是兄友弟恭的最好的典范了。 十二、曹摅约囚 晋朝时候有个曹摅。 做了临淄地方的县官。 那县的牢狱里。 有许多判了死罪的犯人。 曹摅在年底边。 到牢狱里去巡视。 见着了这一班判死罪的囚犯。 心里很可怜他们。 就说道。 过新年、在人情上是很重要的。 你们难道不想暂时回到家里去吗。 囚犯们都哭着说。 偌若能够暂时回家。 就是死了。 我们也没有什么怨恨了。 曹摅就尽数把他们放了出来。 限了日期。 叫他们回到狱里。 属员们很固定地和他争执。 曹摅说道。 这班人虽然都是小人。 可是用恩义待他们。 不至于负义的。 我就替诸位担当了这个责任好了。 果然到了限定的日期。 一班犯人。 相率到来。 并没有遗失了一个。 十三、刘宠钱清 汉朝时候,刘宠在会稽地方做太守官。 把地方上烦琐苛刻的事,都除去了,把地方上非法的事,都禁止了。 这一郡里地方上的人,大的被他感化了。 等到朝廷里把他调进京城里去的时候,有五六个老年的人,手里拿了一百个大钱去送给他,并且嘴里说道:“自从你到我们这里来做官以后,境里都没有盗贼,。 所以这些狗也夜里不叫了,人民不为官事连累,所以百姓们也不看到县里的差人了,现在你丢了,我们竟要去了,所以我们特地来奉送你”。 刘宠就在他们手里,拣了一个钱买了些馒头喂江中的鱼。 总算受了他们的人情。 到出境的时候,就把这个钱丢在河里,后人因此把这条河叫做钱清。


德育故事中有什么故事

您可以观看中华德育故事1-10部,有260集,故事内容都是根据真实历史人物改编。 内容感人至深,大人孩子可以一起看。 挺好的! 这是目录: 第一部 1、江革负母 黄香温凊 陆绩怀桔 孝绪得参 2、郑均悟兄 伯鱼十往 许武教弟 敬女代嫁 3、冯谖焚券 李秀忠烈 赵柔一言 魏征妩媚 4、孙晷温恭 尹陈童训 楼护养吕 元振济窆 5、汉宾惠人 査道博施 进之救友 妙聪井负 6、彦谦官贫 李勉葬金 刘宽多恕 弘景异操 7、张李丐养 菊花无怨 吴孙劝夫 第二部 1、郯子鹿乳 考叔舍肉 缇萦上书 孟宗哭竹 2、孔融让梨 王览争鸩 彦霄析箸 邹媖引过 3、滂母无憾 王旦荐贤 冬梅践言 文灿拒间 4、越姬信心 张劭待式 赵抃告天 庭式心许 5、德言对经 李后严明 王珪循礼 朱显焚券 6、魏谭请食 巨伯请代 公义变俗 世恩夜待 7、阎敞还钱 隐之饮泉 罗伦还钏 李纲辞职 第三部 1、鼎臣祝寿1-4集 2、穆姜仁爱1-5集 3、穆姜仁爱6-9集 4、长孙规谏1-4集 5、长孙规谏5-8集 6、留台拾金1-2集 李习求贫1-2集 第四部 1、大舜1-4集 2、大舜5-8集 3、大舜9-12集 4、苏武牧羊1-4集 5、安世不妄1-4集 6、子阿委珠1-4集 第五部 1、《老莱斑衣》 《韩郑鞠叔》 《岳飞报国》 《程妻守鞋》 2、《宋桓罪己》 《平阳义师》 《包拯贡砚》 《勾践尝胆》 3、《泰伯采药》 《邓曼抚民》 《太任斋庄》 《杨震四知》 4、《子仪见酋》 《楚媛不违》 《霸妻清节》 《卢革避试》 5、《朱晖许堪》 《伯禽趋跪》 《潘郭诗诫》 《许阮愧允》 6、《曹彬激诚》 《季札挂剑》 《修母荻训》 《管宁善化》 第六部 1、《仲由负米》 《秀姑友恭》 《樊姬进贤》 《宿瘤采桑》 2、《关公秉烛》 《许衡心主》 《班昭女诫》1-2 3、《曾参养志》 《郑濂碎梨》 《真卿劲节》《朱熹闲居》 4、《木兰从军》1-2 《陈昉百犬》《彭陈辞姻》 5、《李绩焚须》 《吴谢笞贺》 《孔明洁身》《纯仁无愧》 6、《孔子尽礼》1-2 《仲淹义田》1-2义篇 7、《天祥衣带》1-4 第七部 1、《董奉治病》1-4 2、《文本乞恩》1-4 3、《蒋女保弟》1-4 4、《柳卢睦族》1-4 5、《蓝姐捕盗》1-4 6、《子干垦田》1-4 7、《李密陈情》1-4 第八部 1.《文王问安》 《芒孟慈母》 《女婧谏槐》 《义母践诺》 2.《镇周赠帛》 《兰根归美》 《陶妻泣富》 《御妻求去》 3.《兰姐善谏》 《穗女抚弟》 《御己农谏》 《蒙正三对》 4.《缺妻敬馌》 《臧氏义保》 《吴王洁己》 《范乔哭砚》 5.《少娣化嫂》 《发母数子》 《卫姬信行》 《敏元奋剑》 6.《朱寿诉冤》 《孟尝还珠》 《元方举知》 《羊祜推诚》 第九部 1. 《太姒嗣徽》 《统姊助粟》 《仁杰直奏》 《蘧瑗敬上》 2. 《冷叶义方》 《思永拾钏》 《吉翂拒举》 《一儒扃奁》 3. 《妙善保印》 《孟光举桉》 《廉范狱卒》 《邓后克己》 4. 《房崔愧心》 《樊哙鸿门》 《杨刘责子》 《洪蔡安贫》 5. 《刘宠钱清》 《苟刘保城》 《彦光易俗》 《程骧散财》 6. 《施氏奴事》 《郑钱谢姐》 《红玉桴鼓》 《孔奂单船》 第十部 1. 《曹女却赙》 《普明葬兄》 《郭伋亭候》 《敬叔施散》 《破缸救友》 2. 《田真叹荆》 《于义决讼》 《许坦杖虎》 《姜肱大被》 《仁谦斥藏》 3. 《胡宿葬僧》 《孔顗辞米》 《颜回辩志》 1——2 4. 《甄宇瘦羊》 《邦耀却竹》 《丙吉护储》1——2 5. 《高后减政》 《子罕却玉》 《相如称疾》1——2 6. 《甄彬赎苎》 《原宪辞粟》 《元定衾影》 《桑虞愧盗》 《王烈遗布》


德育教育小故事

1、一位大学教授带着他的学生来到这里搞调查研究,有一个课题是对该区200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预测。学生们都很认真,不久报告都出来了,结论令人沮丧:200名孩子无一例外地被认定为“一无是处”、“无所作为”、“终生碌碌”等等。40年后,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继任者从档案里发现了这份报告,好奇心驱使他来到当年的黑人贫民窟。他惊奇地发现:当年被调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个已离开故地,无从考查外,其余180个孩子大多数都获得了相当的成就,他们之中不乏银行家、商人、大律师和优秀运动员。采访这些人,他们都说最该感谢的是当年的一位小学教师。继任者找到那位小学教师,她已迟暮晚年,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话任何人都听得懂:“我只是爱这些孩子们。”只有没有爱心的父母和老师,没有改变不了的孩子。2、父亲下班回家很晚了,5岁的儿子在门旁等他。“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爸爸,你1小时赚多少钱?”“我1小时赚20美金。”“爸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非常生气。约1小时后,他平静了下来,开始想自己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于是,父亲走进儿子房间,给了孩子10美金。“爸爸,谢谢你。”小孩欢笑着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些弄皱的钞票,慢慢数着。爸爸问:“为什么你已经有了钱还要?”“因为这之前不够,但现在够了。”孩子回答,“爸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1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时间可以换来金钱,也可以换来家庭的亲情和快乐。给孩子、家庭挤出些时间吧,因为有些东西拿钱买不到,有些东西错过了永远没法弥补。3、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一位犯人和一位成功人士,谈小时候母亲为他们分苹果的事。犯人写道:妈妈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弟弟抢先说想要最大最红的那个。妈妈瞪了他一眼,责备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脸上亲了一下,把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我。通过说谎,我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最终,我进了监狱。成功人士写道:我和弟弟都争着要大的苹果。妈妈说:“我把门前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最大的苹果!”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最大的苹果。我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必须努力争第一。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世界。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可以教孩子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努力的人。4、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儿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请他最后再帮忙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应了,可他的心已经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新房子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老木匠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现在他得住在自己建造的粗制滥造的房子里!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明白:每个人每天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建造房子,不是为了别人。我们认真,未来就享受认真的好处;不认真,未来受苦的也是自己。记住“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把自己当成那个木匠,过好每一天,用好每一天,把整个人生用来建一幢华美的人生“大厦”。5、美国一家普通幼儿园。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开始上课。图书馆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幼稚的声音在厅中回荡。老师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给这个故事配张插图?”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画得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德育小故事

德育小故事 德育小故事1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手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之歌。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它呢?”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而地狱的人就是因为大家不团结,所以才望“汤”兴叹。”   故事并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义。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同幸福还是选择独霸利益。   成功并没有那么难   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生命的启迪   一个人,他有四个儿子。   他希望他的儿子能够学会不要太快对事情下结论。   所以,他依次给四个孩子一个问题,要他们分别去远方看一棵梨树。大儿子在冬天前往,二儿子在春天,三儿子在夏天,小儿子则在秋天前往。   当他们都回家之后,他把他们一起叫到跟前,让他们形容自己所看到的情景。   大儿子说,那棵树很丑,枯槁、扭曲。   二儿子说,不是这样子,这棵树被青青的嫩芽所覆盖,充满了希望。三儿子不同意,他说树上花朵绽、充满香气,看起来十分美丽,这美景是他从来不曾见到过的。   小儿子不同意他们三人的说法。他说树上结满了果子,累累下垂,充满了生气与满足。   这个人就对他四个儿子说:你们都是正确的,因为每个人都只是看到这棵树的一个季节的风景。   他告诉儿子们不可用一个季节的风景来评判一棵树或是一个人,关于一个人的内在实质是怎样的,还有一个人生命的欢愉、喜乐、爱,只有在经历过所有季节之后,才能衡量。   如果你在冬天的时候就放弃,你就会错过你生命中春天的盼望、夏天的美丽、秋天的收成。   不要让一个季节的痛苦毁掉其他季节的喜乐。   不要因为一个痛苦的季节就对人生下结论,坚守忍耐渡过这段艰难,美好的日子将在不久之后来到。   勇于冒险   有一天,龙虾与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见龙虾正把自己的硬壳脱掉,露出娇嫩的身躯。寄居蟹非常紧张地说:“龙虾,你怎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也放弃呢?难道你不怕有大鱼一口把你吃掉吗?以你现在的情况来看,连急流也会把你冲到岩石去,到时你不死才怪呢?”龙虾气定神闲地回答:“谢谢你的好心,可是你不了解,我们龙虾每次成长,都必须先脱掉旧壳,才能生长出更坚固的外壳,现在面对的危险,只是为了将来发展得更好而作出准备。”寄居蟹细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从来没有想过如何令自己成长得更强壮,整天只活在别人的护荫之下,难怪永远都限制自己的发展。   再试一次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温馨提示: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再试一次,你就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德育小故事2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手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之歌。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它呢?”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而地狱的人就是因为大家不团结,所以才望“汤”兴叹。”   故事并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义。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同幸福还是选择独霸利益。   成功并没有那么难   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德育小故事3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手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之歌。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它呢?”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而地狱的人就是因为大家不团结,所以才望“汤”兴叹。”故事并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义。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同幸福还是选择独霸利益。   德育小故事   有一次,我发现学生甲喜欢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我就很严厉地批评了她,可是过几天又发现她这样做了,我想我前几天刚刚批评她,怎么又这样了?我打电话询问了她的家长,她的家长反映,在家里她也是这样的,写字桌上第一天刚擦干净,第二天又被她画满了,她家长一直提醒她,可她还是改不了。还有就是个人卫生很差。我想,这是她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帮助她改掉。不要小看这只是行为习惯不好,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习惯。因为我发现过几次,上课的时候她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低下头去在桌上画画。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她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她,我想通过学生影响和我的帮助,一定能把她的习惯培养好。我把习惯好的女孩子安排和她同座位,告诉她,这个同学很爱干净,学习成绩也很优秀,要她向她学习。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子,经过我和她谈心之后,她就觉得自己应该把别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尽量让自己和别人做的一样好。在一段时间之后,她有了很多的进步,她非常开心。她在一点点地进步,我和同学们都看到了她的进步。   这个孩子的事例,让我再一次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   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大多数习惯是行为达到自动化后才出现了。在行为向自动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和按要求行为是必要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细节着手。   最后的习题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了世界,最后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他的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旷野中,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除掉杂草,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   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草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发现他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故事感悟:记住哲学家的话吧: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德育小故事4   有一次,我发现学生甲喜欢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我就很严厉地批评了她,可是过几天又发现她这样做了,我想我前几天刚刚批评她,怎么又这样了?我打电话询问了她的家长,她的家长反映,在家里她也是这样的,写字桌上第一天刚擦干净,第二天又被她画满了,她家长一直提醒她,可她还是改不了。还有就是个人卫生很差。我想,这是她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帮助她改掉。不要小看这只是行为习惯不好,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习惯。因为我发现过几次,上课的时候她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低下头去在桌上画画。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她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她,我想通过学生影响和我的帮助,一定能把她的习惯培养好。我把习惯好的女孩子安排和她同座位,告诉她,这个同学很爱干净,学习成绩也很优秀,要她向她学习。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子,经过我和她谈心之后,她就觉得自己应该把别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尽量让自己和别人做的一样好。在一段时间之后,她有了很多的进步,她非常开心。她在一点点地进步,我和同学们都看到了她的进步。   这个孩子的事例,让我再一次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   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大多数习惯是行为达到自动化后才出现了。在行为向自动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和按要求行为是必要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细节着手。   最后的习题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了世界,最后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他的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旷野中,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除掉杂草,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   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草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发现他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故事感悟:记住哲学家的话吧: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德育小故事5   我曾听说过这小故事样一个故事: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手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之歌。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它呢?”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而地狱的人就是因为大家不团结,所以才望“汤”兴叹。”故事并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义。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同幸福还是选择独霸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