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经营要受到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的格局和体制
1.关税:是一国政府对进出该国的产品所征收的税金.
2.反倾销税:是对商品倾销国货物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目的在于保持本国产业和国内市场,抵制 外国进口的各种措施。非关税壁垒名目繁多,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统计,已有850多种。
3. 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国际贸易需要将一国的货币兑换成另一国的货币。由于各国货币价值经常波动,因此汇率就会带来一定的问题。
二.政治—法律环境
国家的政治—法律环境中应考虑的几方面的因素:
1.对外国企业的态度2.政治的稳定性3.政府的官僚制度4.贸易或投资条约和协定
法律环境:指的是与国际化经营有关的法律,如涉及海外子公司设立的公司法、劳工立法、商标法、专利法、所得税法,与竞争有关的法规,与进口有关的法规,投资保护法规等。
此外,还包括国际法律规范形式的国际公约,如《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1892年关于商标国际注册的马德里协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等。
三.经济环境
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1)自给自足的经济(2)原料出口经济(3)产业发展中经济(4)产业经济。
2.国民生产总值总量及其分布
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反映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而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看,更能判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及其前景。
3.国际收支
一方面国际收支影响该国的本位货币的币值,一个国际收支严重逆差的国家往往会贬低本国货币,扩大出口;
另一方面,国际收支影响该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以及对外来资本的态度。一般所在国是欢迎国外直接投资的,这有利于该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收支稳定,但国际收支逆差会影响国际企业的汇出利润与原料进口。
4.集团贸易与区域性经济
四、地理、社会、人文环境
地理环境主要包括:
1. 气候与地形。一个国家的地形与气候条件,不仅影响着产品的生产与适应能力,也关系着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此外,海拔、温度、温差都会给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条件带来影响。
2. 自然资源。资源是跨国经营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自然资源的位置、质量及可供应量影响着投资的规模和技术选择。
社会、人文环境主要包括:
1.人口状况。包括人口总量规模,人口增长趋势,人口密度,以及按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城乡和地理位置划分的人口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此外,还要研究家庭结构。因为家庭结构不同,对商品的需求存地明显差别。
2.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条件、能源供应、通迅设施和商业设施。商业设施包括广告、销售渠道、银行和信贷机构。基础设施越发达,国际企业就越能顺利地在目标国开展投资、生产和销售活动。
3.教育水平。人们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商品的需求、对商品的鉴别接受能力也不同,接受文字宣传能力也有区别。
4.宗教信仰。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文化倾向与戒律,影响着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以及对商品的需求,包括商品的结构、外形、颜色等都有特殊的要求。
此外,社会、人文环境还包括诸如该国的生活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价值观念、审美观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因素
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通常考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哪些?
考虑主要因素:\x0d\x0a1、政治和法律环境;\x0d\x0a2、经济和技术环境;\x0d\x0a3、文化环境;\x0d\x0a4、自然地理环境。\x0d\x0a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从国内经营走向跨国经营,从国内市场进入国外市场,在国外设立多种形式的组织,对国内外的生产要素进行配置,在一个或若干个经济领域进行经营的活动的战略。 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通过系统评价自身资源和经营使命,确定企业战略任务和目标,并根据国际环境变化拟定行动方针,以求在国际环境中长期生存和发展所作的长远的总体的谋划。
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的动因有哪些
1、成本导向型动机:即寻求效率,利用国外廉价的生产要素,降低生产成本。2、市场导向型动机:即寻求市场,主要是规避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以及开辟新的市场。3、资源导向型动机:即寻求资源,寻求国内稀缺的战略性资源以及维护资源来源的稳定性。4、技术与管理导向型动机:即寻求现成资产,是为了获取和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新产品设计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现成资产。拓展资料:扩大出口,开拓海外市场。过去20多年来,开拓国际市场始终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首要动机。近年来,我国企业充分利用各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和加工贸易大发展的有利条件,通过海外投资办厂,带动我们的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改变了我们以往主要依赖产品贸易出口的模式。我国已有不少企业在东欧、东南亚、拉美和非洲设厂生产纺织品和服装。随着对外投资的增加,特别是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建立,每年形成的出口和产能转移规模更大。促进产能转移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近年来,我国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当地需要的成熟技术,转移部分产能,既解决了国外市场的需要,又提升了我国和东道国产业结构,实现双赢。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按照"立足国内,发展海外,实施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目标,积极参与海外石油资源的.开发,初步形成了中东及北非、中亚及俄罗斯、南美三大战略区,这其中我国的技术和设备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加强境外资源能源开发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取得新进展。我已与30多个国家建立资源能源长期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沙特、苏丹、澳大利亚、印.尼等国的大项目和中长期合作取得突破,在西欧、北非、南美、东南亚、中亚-俄罗斯等海外战略区域建立了年产百万吨以上的原油生产基地;铁、铜、铝、铬、锌等矿种均在境外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另外,我企业在境外开展森林资源合作开发、渔业合作也取得较好成效。
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的动因有哪些
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动因:
1、国内市场需求饱和,竞争激烈 源源不断的供给,国内市场需求饱和,利润逐渐下滑,而市场需求的饱和必然引起激烈的竞争,迫使业纷纷扬帆出海,在国外寻找市场,追逐更多的利润。
2、国际市场的吸引力
首先,拥有国际品牌,提升企业形象 当今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商业越来越呈现跨国界的发展趋势,企业也经常用跨国经营来增强企业实力,扩大企业经营区域。而注册成立海外离岸公司是企业走向世界,开展跨国业务,提升企业国际形象的捷径。成立跨国公司和集团公司,不仅可更好地提高形象及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并在某些合同签署时,项目谈判往往需要海外公司的配合及参与,对提高您企业的信誉并顺利到达谈判目的,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其次,国际市场需求更大。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加上农村人口数量大,近年来收入差距较大,消费能力较强的居民数量不大。而国际市场具有更大的消费需求:一是消费群体规模大,二是发达国家国民收入水平高,消费潜力大。
3、政府鼓励和支持企业出口的政策,政府的鼓励和支持政策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巨大推动力。政府主要通过税收政策(如减税、退税)、金融货币政策(如低息贷款、担保贷款等)、出口价格补贴,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等。这些都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4、科技发展为跨国经营提供了物质前提。任何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都离不开交通运输及通讯工具。科技的迅猛发展,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物质基础。
应答时间:2021-02-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