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是什么东西科学解释?
舍利子是人体骨骼在火化时骨质重结晶的产物。舍利子是人死后被火化产生的色彩斑斓的晶体,这些晶体中黑色的是头发舍利,白色的是骨骼舍利,红色的是肌肉舍利,琥珀色的是大脑舍利。舍利子的组成除了磷酸盐、硅酸盐和碳酸钙以外,还有许多氧化物。舍利子的概念详介舍利子为个人修行成就之结晶,原来舍利子称为舍利,后来才称为舍利子。原是印度语译为设立罗等各种不一之名称,其意义为遗留物或灵骨舍利子不完全经由火化而得。舍利子印度话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舍利的种类,一般分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全身舍利是不需经过火葬,而全身不会腐烂,这种就叫做全身舍利,也叫肉身菩萨。碎身舍利,则是火葬后的遗骨。
舍利子是什么东西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舍利子不是佛主赐给人类的礼物,而是一种科学现象形成的晶体,这种晶体利用元素分析仪就可以知道元素组成,并没有神秘的地方。舍利子的组成除了磷酸盐、硅酸盐和碳酸钙以外,还有许多氧化物,例如Al2O3、Fe2O3、TiO2、SO2、P2O5等。舍利子形成的说法中,部分人认为是体内结石形成的,这种解释存在一定漏洞。因为舍利子都是色彩斑斓的,而结石大多数是黄色的。舍利子的形成原理:舍利子的形成原理并不复杂,科学家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了1岁到97岁死亡人体的骨骼,并抽取样本进行热诱导。上图中A是骨龄较小的骨骼样本,B是骨龄较大的骨骼样本,分别在200摄氏度到1200摄氏度环境中加热一定时间。200摄氏度时骨骼出现了碎裂变形和收缩,逐渐升温燃烧到400摄氏度时,骨骼中的有机成分开始重新结合,升温到600摄氏度时,骨质又重新结合成晶体,这些晶体的形态多种多样,三角形、圆形、多边形和其它不规则形状。从600到1200摄氏度之间,这种重结晶现象变得愈加清晰明显,并且晶体开始生长变大,当温度升到1600摄氏度时,许多晶体开始融化变成球形,超微结构上的改变使骨骼中的碳酸钙和盐类结合形成不同颜色的晶体,也就是所谓的舍利子。
舍利子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舍利”是梵语,译为灵骨,源自梵文Sarira,又译实利、设利罗、室利罗等。意译体、身、身骨、遗骨。相传释迦牟尼佛涅盘后,经火化出现了许多坚硬如石的物质,佛教徒称其为舍利。舍利是一种结晶体,坚固如钢,金光闪闪,形态各异,色彩缤纷。舍利的形态有珠形、花形、块形、牙齿形等,颜色有黑、白、红、银、蓝等,故称为“五色舍利”。据说,白色的是骨舍利,黑色的是发舍利,红色的是血肉舍利。
舍利子是高僧们体内的结石所形成,可是结石的化学成分是钙质或金属盐沉积,易碎,这些物质在高温下都会变成粉末状的的氧化物。可见“舍利”不是简单的碳酸钙。舍利子是一种人体身上的矿物质所形成的坚硬物质,或者称其为鳌合物。在经过大火烧烤之后,残留下来的东西。
舍利子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舍利子的科学成分:台湾“中科院”的化学研究所,对此做了一项不对外公布的研究,取出了少量的某位高僧留下的舍利子,并对其进行了一番仔细研究,希望通过其化学元素,用科学的方法来解读佛家的信仰问题。经过仔细研究之后发现,舍利子内含有大量的钙盐成分。也就是说,舍利子跟人的骨骼成分基本一致,只不过密度要更高一些,究其原因的话,应该是火化时骨骼的重结晶所导致的。扩展资料:舍利子形状千变万化,有圆的、椭圆的、有成莲花形的,甚至有成佛或者菩萨形状的。颜色有白的、黑的、绿的、红的,还有的舍利像珍珠、像玛瑙、像水晶,还有透明的,有的甚至是钻石一般。用科学来多舍利子进行解读的话其实它是由大量的钙盐成分组成的,也就是说舍利子其实和人的骨骼密度是比较一致的,不过其中的密度会相对高一点,但这和僧人是否肌体异化并无关系,是由于火化时候骨骼发生了再次结晶的情况导致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