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罗马尼亚电影

时间:2024-10-19 12:39:15 编辑:阿旭

谁能介绍一些越南,朝鲜,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的经典老电影?

  “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说的是朝鲜影片,不管哪一部,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一定是在万恶的旧社会,穷人受尽地主残酷剥削,暗地里抱头痛哭。接着就是解放了,在金日成主席——“慈父般的领袖”的领导下,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一个个开怀大笑。

  “越南电影飞机大炮”,其时我国正在支援越南进行抗美卫国战争,每一部影片总少不了越南大炮在怒吼和美国飞机在轰炸,大地到处是一片火海焦土。

  “阿尔巴尼亚电影没头没脑”,说的是这个国家的电影常常让人看不懂。不知道是因为两国的文化背景、审美情趣以及地理位置不同的缘故,还是官方在审查阿片时删除、剪辑得太厉害,造成上下衔接脱节、前后故事不对,导致观众看起来感觉莫名其妙。

  “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指的是当时所有外国片中,就数罗马尼亚电影在男女关系上最为大胆暴露——充其量也就是敢于让男女主角搂抱在一起。但这在中国当时极端禁欲主义盛行的年代,已经是破天荒,看得人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下面介绍几部代表电影:
  朝鲜 《卖花姑娘》《在灿烂的阳光下》《摘苹果的时候》《鲜花盛开的村庄》《看不见的战线》
  越南 《回故乡之路》《琛姑娘的松林》《阿福》
  阿尔巴尼亚 《贝尼自己走》《宁死不屈》《海岸风雷》《战斗的早晨》
  罗马尼亚 《初春》《多瑙河之波》《斯特凡大公》


罗马尼亚电影有哪些

63届柏林金熊奖影片《婴儿式》
《罗马之战》
《勇敢的米哈伊》上、下集、
《清白的手》
《最后一颗子弹》
《较量+一个警官的控诉+电影传奇》
《不朽的人》
《沸腾的生活》
《复仇》
《神秘的黄玫瑰1、2》、
《汽车行动+橡树+十万火急》
《难忘的夏天》
《爆炸》、《斯特凡大公》、《罪案》、《加州梦》、《摇摆舞》、《4月3周又2天》等


苏联入侵土耳其,伊朗背景

冷战结束之后,随着俄罗斯西向政策的失败与美国的日益骄横,俄罗斯与伊朗之间的共同利益随之突显出来。在美国轻而易举的赢得了阿富汗与伊拉克两场战争之后,俄罗斯与伊朗抵御美国的共同利益更显重要。但简单的回顾下伊俄(包括前苏联时期)的历史与细观两国如今的各自地缘政治环境便能发现伊朗与俄罗斯的深刻矛盾不可能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结束。
伊朗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在十九世纪沙皇俄国时期便已开始。1804俄罗斯的版图已推进至南高加索地区,在拿破仑的鼓动下俄罗斯与当时的波斯爆发了战争。战争直至1813年,波斯在连连失利的情况下与俄国签定《古里斯坦和约》才告于结束。波斯承认俄国对已占土地的主权,其中包括格鲁吉亚、达格斯坦等北部领土。之后的俄罗斯又开始蚕食当时东亚美尼亚,引起波斯的强烈不安,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波斯在1826与俄进行了第二场战争。经过两年的战争再以波斯的失败而告终,波斯被迫与俄罗斯签定《土库曼切条约》被迫割让亚美尼亚等地。
二战时期在纳粹德国进攻苏联之后伊朗的在苏联的地缘战略上的重要性便显现出来。当时苏联在德国的进攻下处境极为困难,急需美英物质的支援。在黑海被当时土耳其政府封锁之后,盟国发现把波斯湾西北端向高加索和黑海连接起来的横贯伊朗的铁路是一条通向苏联输送物质最安全的途径。但当时的伊朗国王更倾向于借助德国的力量打败苏联,从而夺回被沙皇俄国所抢占的高加索地区。而如果当时的伊朗国王一旦投入轴心国的怀抱,那么苏联在的高加索与中亚地区将直接暴露在敌人面前。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当时的英国与苏联政府派兵直接占领伊朗。
二战结束不到一年,苏联便因在伊朗的撤军问题上爆发了苏联与西方国家的直接对抗。冲突期间,苏联先后支持伊朗北部境内的阿塞拜僵和库尔德人从事分裂活动对抗伊朗中央政府,并直接派兵阻挠伊朗政府军队的平叛行动。此次冲突的后果是将伊朗直接推入西方的怀抱。并被视为冷战爆发的起因之一。
苏联与伊朗的关系直至1979年伊朗发生革命之后也未得到改变。当时伊朗的霍梅尼政权提出了“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的口号。将美国称为大撒旦、苏联称之为小撒旦。并在1980年3月发表的新年文告中宣称要与苏联做殊死的斗争。即使在伊朗面对严峻的军事威胁,如美国扬言采取军事行动时,霍梅尼政权也坚决不接受苏联主动提供武器的建议。当年苏联驻墨西哥的代办曾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苏联政府准备帮助伊朗抵抗美国的压力,如果伊朗政府提出要求的话,苏联愿意提供包括军事在内的一切援助。当时的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苏联与伊朗政府正在进行关于军事援助问题的秘密谈判。但霍梅尼政权四天之后迅速发表特别声明,公开拒绝苏联的军事援助,并在声明中指出:“伊朗政府和我决不允许苏联政府或其他国家讲这些毫无根据的侮辱我们的尊严和民族的话。罪犯的美国以及苏联应该知道,我们将全力以付抵抗任何国家的侵略,保卫我们的国家和伟大的伊斯兰直到最后一口气”。苏联在此期间再次玩弄起支持伊朗境内的民族分裂活动的把戏。当时的库尔德武装在与当时伊朗革命卫队的战斗中一度占到上风。苏伊关系直至两伊战争爆发,伊朗面临各种巨大困难的情况下不得不依赖苏联,而苏联也不希望伊朗在顶不住压力的情况再度回到美国的怀抱。双边关系才有改观。
伊俄之间矛盾与冲突横贯了整个冷战时期。显然伊朗与苏联之间矛盾并不能光用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之争来解释。在沙皇时期的俄国便制定五大军事进攻方向。其中的中路南下军事战略便把矛头直指当时伊朗(波斯)、阿富汗与当时的中国与印度西部边陲地区。而且这五大沙皇俄国制定进攻方略被之后的苏联政府所继承。前苏联解体之前伊朗分别与苏联的高加索地区、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地区两端分别接壤,伊朗与苏联在里海地区沿岸是仅有的两个国家。苏联如得伊朗,便可长驱直入南下印度洋、直接威慑波斯湾与中东产油区。相反的如失去伊朗那么意味着苏联的西南软腹地区将暴露在对手的面前。显然伊朗无论与沙皇俄国还是之后的苏联都有着深刻的地缘政治冲突矛盾。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在高加索与中亚地区的版图分裂出了多个国家,俄罗斯与伊朗不在有边境的接壤。再加之后俄罗斯综合国力的急剧衰退,俄罗斯已对伊朗的国家安全形势不再有任何威胁。但这并不代表着伊朗与俄罗斯之间没有现实的地缘政治矛盾冲突。
苏联在高加索地区分裂出来的三个国家,都是原先伊朗(波斯)失去的国土与势力范围。在文化上也有着大量的联系。冷战结束之后,伊朗便开始了在高加索地区的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渗透。在中亚地区伊朗与中亚五国的文化认同度更高。而且中亚五国都是内陆国家,而伊朗的海洋线在地理上正是这五个国家离海洋最接近的地区。在九十年代中期,土库曼斯坦等国希望在中亚经伊朗修条直接通向印度洋的输油管线。只是在迫于美国的强大压力方才作罢。伊朗希望在苏联解体之后的中亚五国与高加索三国扩展自身的影响力。更不愿意看到这些国家重新回到俄罗斯的怀抱使得自己再次面临冷战时期自己所面临的巨大威胁。而俄罗斯却把这些独联体国家视为自己的后院。俄罗斯在文化上更希望在这些独联体地区宣传自身的俄罗斯文化与加强这些国家对俄罗斯的感情与独联体的认同感。在经济上俄罗斯更是希望独揽这些国家对外能源贸易的各种渠道。在军事也不会轻易的撤出俄罗斯在这些国家的驻军。显然俄罗斯与伊朗在这些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利益取向,和巨大的潜在矛盾冲突。只是冷战之后的俄伊之间有着更为重要抵御美国这个对手的共同利益才暂时性的被掩盖。
自从911之后美国接连攻占阿富汗与伊拉克,使的俄伊之间抵御美国的共同利益更为巨大。美国一旦再次武力攻占伊朗,那么俄罗斯在中东、高加索、中亚地区将面临不可估的战略利益损失。而伊朗在伊核问题之后与欧洲关系急剧恶化,中国虽然逐渐强大,但在中东地区却显的鞭长莫及。印度由于近年来与以美国为首西方关系日益密切,伊朗也很难借助印度的力量来对抗西方。俄罗斯成为伊朗在伊核问题上和对抗美国武力威胁的唯一能借助的力量。但站在俄罗斯的角度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在萨达母这个中东强人倒台之后,伊朗一旦摆脱目前的外交困境,并且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核能力的准核国家,那么其周边地区将不再有牵制伊朗的力量。伊朗势必对俄罗斯在中亚与外高索的战略利益形成重大的挑战。
俄罗斯最近在伊朗浓缩铀问题上的立场使伊朗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在伊朗核问题上伊朗显然需要俄罗斯在安理会的作用与借助俄罗斯的力量来对抗西方国家的各种压力。
伊朗如答应了俄罗斯的建议这实质上等于伊朗在伊核问题上所做的所有努力前功尽弃。俄罗斯此招极为狠辣。伊朗如不答应俄罗斯的提议,那势必使得伊朗面临在国际社会上的孤立,并且将遭到西方世界的在各个方面的围堵封锁。即使如此由于伊朗在面对西方的封锁与制裁之后还得承受美国巨大的军事压力,所以在此之后伊朗依然需要借助俄罗斯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国家安全利益。显然俄罗斯是看准了伊朗不会因俄罗斯在伊核问题上的突然转变而彻底改变与俄罗斯的关系。如此一来,伊朗由于要面对西方长时间的封锁制裁与美国的军事威胁将无力在高加索与中亚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渗透。而由于伊朗核技术的发展定引起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戒心,伊朗势必承受美国巨大的军事压力与威胁。这势必牵制美国相当部分的军事力量与外交资源,减轻现在俄罗斯在中亚与高加索地区所面对的美国咄咄逼人的威胁与压力。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俄罗斯与欧洲关系。
而假如伊朗一旦答应俄罗斯的建议将浓缩铀放至俄罗斯镜内进行,那这意味着伊朗将不可能成为真正拥有核能力的国家,而且伊朗核技术的发展必然受俄罗斯的牵制。俄罗斯现在在伊朗核问题上的真实态度是在保住伊朗的基础上使伊朗面临更强大的外部压力并阉割其核技术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