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的历史地位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本书刊行后,促进了本草学的进一步发展,倪朱谟的《本草汇言》、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黄宫绣的《本草求真》等,均是在其学说启示下而著成的本草典籍。达尔文(Chrles Robert Darwin)在其著作中亦多次引用本书的资料,并称之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英国李约瑟( Joseph Needham)称赞李时珍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本书为本草学集大成之作。刊行后,很快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后又先后被译成日、朝、拉丁、英、法、德、俄等文字。扩展资料李时珍(约1518~1593)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世业医,父言闻,有医名。幼习儒,三次应乡试不中。师事顾日岩,读书十年。受家庭熏陶,兼好医书,遂精医药。千里就医于门,立活不取值。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治之即甦。经推荐,赴京师太医院供职一年,或云尝授太医院院判之职。晚年因子建中为官,遂进封文林郎、四川省蓬溪知县。
本草纲目是哪个朝代
《本草纲目》创作于明朝,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著作。李时珍自嘉靖四十四年起,开始搜集各地的药物标本和处方,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最终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的主要内容
全书首列总目、凡例、附图。卷一卷二为序例,主要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等内容。《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
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合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
李时珍的介绍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李时珍曾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李时珍的著作尚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传世;还有《命门考》《濒湖医案》《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天傀论》《白花蛇传》等,皆佚。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是什么?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李时珍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一边行医,一边写书。李时珍知道当归有止血的功效,但他看到的当归都是晒干的,不知道原来的样子。李时珍觉得自己见识太浅,于是就走遍了神州大地。 出门走遍全国,此时的李时珍已经47岁,他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穿山甲有药物的作用,但是穿山甲咋吃蚂蚁的,他只在书上看到,于是他亲自去观察。所以《本草纲目》里,有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等等,不光是一部医书,而是一本百科全书。 65岁《本草纲目》写完了,但却出版不了。第一,到了万历年间,万历皇帝杀了许多儒生,且不允许儒生出书。第二,之后各地又爆发了农民起义,出书的事也就搁浅了。76岁李时珍死了,直到他死后三年,家里人才将《本草纲目》印刷出版。《本草纲目》民间流传,李时珍永垂不朽,对医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时珍的主要成就李时珍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
你知道李时珍为什么要写《本草纲目》吗?
李时珍花了27年,游遍大江南北,终于编成了《本草纲目》一书。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医德高尚的医生,所以他看不惯社会上假药冒充真药的现象。他在他的家乡蕲州、湖广、安徽,江苏、江西等地方外出采访。还去了太和山一些等盛产药材的名山。李时珍从小就接触到了医学,对医学也特别感兴趣,因为他爸就是当地著名的医生。所以他从小耳濡目染。当时其实最初他并没有要编成本草纲目的想法,只是后来发现,社会上许多那些用假药冒充中药的现象,所以他决心要干一番事业,让所有的药铺都有标准的真药。但是他的父亲总是干扰他当医生,他觉得要成才必须要科举,所以李时珍花了很多功夫来读书,但是却没有取得效果,反而还落下了一项病。而正是这场病,他爸才改变了观念,决定让李时珍专心研究医学。而李时珍也没有辜负他爸的心愿,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医生,而且医德非常好,经常救济那些贫困百姓。后来他的医术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朝廷就邀请他来做太医,但是那里的医生大多数都是昏庸无能,李时珍看不惯,当了一年的官就辞职不干了。随后就安心的游历大江南北,编著了《本草纲目》。李时珍知道,行万里路,犹如读万卷书。于是他决心带上弟子,跋山涉水,去一些野外和民间去搜索观察药物标本,并且访问了许多有名的医生。他首先在他的家乡采访,后来他又去了一些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方,还有一些盛产药材的庐山,茅山,牛首山。很多地方都有它的足迹,后来就慢慢的,《本草纲目》一书就形成了。
李时珍的著作是什么?
李时珍的著作是《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全书约有200多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着。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一五九六年,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立即风靡全国,医家视为珍品,争相抢购。不久即流传于全世界。李时珍简介: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他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药圣”。
李时珍的资料 李时珍的著作有那些
1、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2、李时珍的著作尚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传世;还有《命门考》《濒湖医案》《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天傀论》《白花蛇传》等。
达尔文称赞本草纲目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它究竟是什么一本样子的书?
《本草纲目》,中国药学著作,52卷,明朝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
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学集大成者。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
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学著作。作者是明朝的李时珍,撰成于万历六年(1578年),万历二十三年(1596年)在南京正式刊行。全书收载药物1892种,附药图1000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10000 余。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1]
《本草纲目》集中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影响巨大。
《本草纲目》是以宋朝唐慎微的《证类本草》为资料主体增删考订而成的。李时珍用了大约27年的时间才编写完成《本草纲目》,经过了三次改写,于万历六年(1578年)才最终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李时珍参考了800多种书籍,多次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采集样本,耗费了他非常大的心血。
《本草纲目》的书名是在书籍编撰完成后由李时珍定名的。为了《本草纲目》一书的体例,李时珍翻阅了不少书籍,并从《通鉴纲目》中得到启示,决定采用“以纲挈目”的体例来编这部书,并以《本草纲目》这个名称作为自己经历二十七年搜集、整理、编纂的这部书的书名。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药物学家赵学敏撰《本草纲目拾遗》,用意在拾遗补正《本草纲目》,其中新增716种药材,补充161种药物内容,纠举错误34条。
达尔文所说的“古代中国百科全书”指的是什么?
在国外,他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1809~1883)在他研究和创立进化论的过程中,曾经引用过李时珍在生物学方面的成就。如他在《人类的由来》这本著作中曾经引用过一段关于金鱼颜色的形成的材料,指出其颜色是由于人工细心的培养而引起的突然变异,指出这种动物在中国很早就被人们细心地培养着,认为宋代就已开始培养了。这一材料就是从《本草纲目》中引用过来的。达尔文曾经提到他所引用的是“古代中国百科全书”,指的就是《本草纲目》而言。《本草纲目》很早就传到国外,被日本、德国、欧美的学者进行研究、翻译。这样大的部头巨著,其中还有不少中医特殊的名词术语,要译成外文,是有相当大的困难的。至今,《本草纲目》已经被全文或部分译成英文、日文、德文、朝鲜文、拉丁文、法文等等译本。此外,《濒湖脉学》也已经有了德文的译本。李时珍已经成为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与世界科学名人罗蒙诺索夫、达尔文、哥白尼等相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