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高校扩招

时间:2024-10-21 07:07:52 编辑:阿旭

大学扩招是哪一年?

高校扩招是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帮助学生实现大学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以有效地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高校扩招,这一决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1999年入学的学生,毕业以后国家不包分配工作了,自谋职业,大学把办学当成了产业化了,也是为了给国家多培养人才,学生上学也开始自己缴学杂费,住宿费。也给学生扩大了学习的机会,解决了上大学难的问题,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大学扩招的意义:1999年的大学扩招,堪称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大事,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教育。2006年,全国高考录取比例提升至57%。根据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恢复高考30周年之际,全国计划招生的人数恰是30年前参加高考的人数570万。高考,于不经意间走了一个轮回。1999年6月16日,原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决定1999年中国高等 教育在年初扩招23万人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33.7万人,这样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总人数达到153万。1999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增幅达到42%。同一时期,全国各大新闻媒体上今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大幅增加的通栏标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高校扩招成为1999年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教育政策之一。

大学扩招是从哪年开始的?

大学扩招是1999年。高校扩招,也称为大学扩招或大学生扩招,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即中国大陆)自1999年开始的,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简单来说即是自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生)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扩招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进入2008年后,教育部表示1999年开始的扩招过于急躁并逐渐控制扩招比例,但在2009年环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教育部开始了研究生招生比例的调节。2012年4月,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本科高校过度扩招造成高等教育质量下滑,为提高教学质量,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将成为一项基本制度,不给本科生上课不得聘为教授。持续长达13年的本科扩招要叫停了。2013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46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积极影响如下:1.提高高中升学率,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以前,上大学等于拿到了铁饭碗。大学急剧扩招,升学率持续上升,进入普通高校不是难事。2.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学历,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1600万人,全国普通、成人高等学校本科、高职在校生、研究生从数量上上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3%,经过近几年的扩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初步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3.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当前阶段,人口特别多,教育可以使更多的人呆在学校,减少当前的就业人数,降低就业压力。庞大的群体一旦进入就业队伍,势必对就业造成巨大压力。发展高等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办法,也是按学龄期学生人数比例发展教育的必要措施。4.发展经济,拉动内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低谷,大幅度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借此拉动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经济的增长。扩大和发展了教育产业,使教育成为一门热门投资行业,增加了人们对教育的投资和消费,也增加了教育从业人员,带动了教育相关行业的发展。5.实现教育发展阶段性飞跃。我国大规模扩招,提升教育发展阶段,是使更多的适龄青年享受教育的一个措施。消极影响如下:扩招政策首先导致的问题是教育质量的下滑和基础设施的不足。以北大为例,1999年,扩招导致北大宿舍吃紧,部分学生需要自行解决住宿问题。2002年,北京市教委对50所高校做过一次调查,发现65%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缺乏所以没有能力继续扩招,86%的学校出现了硬件不足和经费短缺的问题。同时,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下滑,以湖南为例,从1998年到2005年,高校在校生数量增加了4.2倍,而教师数量仅仅增加了2.1倍。师资力量严重滞后于学生增长速度,但是如果快速扩大教师队伍又会严重的影响师资水平。从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进入社会的2003年开始,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开始成了全社会关注的话题。由于大学生包分配取消不到10年,扩招后的大学生就进入了就业市场,客观上,扩招政策扭曲了大学毕业生的供求体系,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率和薪水的下降。2009年,中国将有700万大学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除了庞大的就业需求之外,扩招导致的教育质量下滑,专业与课程结构不合理,不适合市场需求也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由于2009年中国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严重就业压力,政府开始将一部分大学生安排在基层工作,此外,还采取扩招研究生的办法解决就业压力,但是由于之前扩招的影响,很多人对此政策并不赞同。就业压力也让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待遇水平一降再降,很多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待遇已经降到了和农民工一样的地步。很多大学迫于就业率低的压力出现了就业率作假的问题。为了解决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很多高校在扩招之后大规模扩建,掀起了高校基建热。结果因为基建规模太大,导致很多学校背上了巨额债务。截止2007年9月,全国高校贷款总额达到2000多亿人民币。为了偿还贷款,一些学校不惜提高学费,降低分数录取。由于债务问题,很多高校的信用评级大幅度下降。

大学扩招的原因是什么?

大学扩招的原因有如下几点:1、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扩招将原本高中毕业就要踏进社会找工作的人收入学校中,使得就业时间推迟了4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2、高校扩招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高校扩招给了一些中等及其以下的人一个进入正规学校学习的机会,进入高等学府不再是少数人的事,绝大多数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有进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契机。不管你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不管贫穷还是富裕,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平等的,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3、高校扩招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扩招满足了人们对教育的渴求,保障了人受教育的权利,符合“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有利于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水平,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有利于实现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扩招也凸显教育资源不足:1、扩招首先导致的问题是教育质量的下滑和基础设施的不足。以北大为例,1999年,扩招导致北大宿舍吃紧,部分学生需要自行解决住宿问题。2002年,北京市教委对50所高校做过一次调查,发现65%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缺乏所以没有能力继续扩招,86%的学校出现了硬件不足和经费短缺的问题。2、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下滑师资力量严重滞后于学生增长速度,但是如果快速扩大教师队伍又会严重的影响师资水平。自扩招以来,全国本科普通高校的生师比(即学生数和专任教师数的比例)已从1998年的11∶1飙升至2001年18.6∶1,而广东省扩招后有的高校生师比甚至达34.8∶1,学生连任课教师都没见过。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大学扩招

大学扩招的利弊

大学扩招的利端:(1)提高高中升学率,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以前,上大学等于拿到了铁饭碗。大学急剧扩招,升学率持续上升,进入普通高校不是难事。(2)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学历,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3)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当前阶段,人口特别多,教育可以使更多的人呆在学校,减少当前的就业人数,降低就业压力。(4)发展经济,拉动内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低谷,大幅度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借此拉动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经济的增长。(5)实现教育发展阶段性飞跃。我国大规模扩招,提升教育发展阶段,是使更多的适龄青年享受教育的一个措施。大学扩招的弊端:(1)扩招政策首先导致的问题是教育质量的下滑和基础设施的不足。(2)同时,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下滑,以湖南为例,从1998年到2005年,高校在校生数量增加了4.2倍,而教师数量仅仅增加了2.1倍。(3)客观上,扩招政策扭曲了大学毕业生的供求体系,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率和薪水的下降。扩展资料:大学扩招的背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积极肯定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规模的国企改制开始推行,经营不善的国企纷纷倒闭。政府开始精简人员,国企改制导致了国企不可能像之前那样大规模接受大学生,于是1996年,国家开始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试点,到1998年大学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当年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是自主择业的。同时,在1992年到1998年,由于国企改制,市场经济改革等原因,国内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人群(国内称之为下岗职工)。其中1997年全国下岗人员为2115万人。经济方面,90年代前期,中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极高,朱_基开始对过热的经济进行降温——也就是著名的软着陆。通过1993年-1996年的软着陆,使通货膨胀率成功的从1994年的24.1%下降到1996年的8.3%,但是同时,经济增速也大大放缓,国内需求疲软。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学扩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