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指数函数定义域

时间:2024-10-22 22:41:36 编辑:阿旭

指数函数定义域

指数函数定义域是R。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且不等于1。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连续,因此我们不予考虑,同时a等于0函数无意义一般也不考虑。指数函数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一般地,y=a函数(a为常数且以a>0,a≠1)叫做指数函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在指数函数的定义表达式中,在a前的系数必须是数1,自变量x必须在指数的位置上,且不能是x的其他表达式,否则,就不是指数函数。指数函数有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不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当指数为负数时,一般先倒底,即先将底数变为倒数并将指数超威其相反数。

指数函数定义域是什么?

y=ax函数(a为常数且以a>0,a≠1)叫做指数函数,函数的定义域是 R 。在指数函数的定义表达式中,在ax前的系数必须是数1,自变量x必须在指数的位置上,且不能是x的其他表达式,否则,就不是指数函数。指数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函数,应用到值e上的这个函数写为exp(x)。还可以等价的写为ex,这里的e是数学常数,就是自然对数的底数,近似等于 2.718281828,还称为欧拉数。基本性质: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R,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且不等于1。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连续,因此我们不予考虑,同时a等于0函数无意义一般也不考虑。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0, +∞)。3、函数图形都是上凹的。

高中数学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

  高中数学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是怎样的,同学们有去认真了解过吗,没有的话,快来我这里瞧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数学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    定义域   (高中函数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属于集合A.其中,x叫作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   名称定义   函数中,应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值域,在数学中是函数在定义域中应变量所有值的集合   常用的求值域的方法   (1)化归法;(2)图象法(数形结合),   (3)函数单调性法,   (4)配方法,(5)换元法,(6)反函数法(逆求法),(7)判别式法,(8)复合函数法,(9)三角代换法,(10)基本不等式法等    关于函数值域误区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是函数构造的三个基本“元件”。平时数学中,实行“定义域优先”的原则,无可置疑。然而事物均具有二重性,在强化定义域问题的同时,往往就削弱或谈化了,对值域问题的探究,造成了一手“硬”一手“软”,使学生对函数的掌握时好时坏,事实上,定义域与值域二者的'位置是相当的,绝不能厚此薄皮,何况它们二者随时处于互相转化之中(典型的例子是互为反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的相互转化)。如果函数的值域是无限集的话,那么求函数值域不总是容易的,反靠不等式的运算性质有时并不能奏效,还必须联系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有界性、周期性来考虑函数的取值情况。才能获得正确答案,从这个角度来讲,求值域的问题有时比求定义域问题难,实践证明,如果加强了对值域求法的研究和讨论,有利于对定义域内函的理解,从而深化对函数本质的认识。    “范围”与“值域”相同吗?   “范围”与“值域”是我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两个概念,许多同学常常将它们混为一谈,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值域”是所有函数值的集合(即集合中每一个元素都是这个函数的取值),而“范围”则只是满足某个条件的一些值所在的集合(即集合中的元素不一定都满足这个条件)。也就是说:“值域”是一个“范围”,而“范围”却不一定是“值域”。   拓展阅读: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算法初步   算法的概念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   程序框图   (一)程序构图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图形、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   (1)、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2)、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循环结   注意:1循环结构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需要条件结构来判断。因此,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但不允许“死循环”。2在循环结构中都有一个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计数变量用于记录循环次数,累加变量用于输出结果。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一般是同步执行的,累加一次,计数一次。 1.2.1   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3、赋值语句   (1)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   (2)赋值语句的作用是将   表达式所代表的值赋给   变量;(3)赋值语句中的“=”称作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的意义是不同的。赋值号的.左右两边不能对换,它将赋值号右边的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4)赋值语句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是表达式,右边表达式可以   是一个数据、常量或算式;(5)对于一个变量可以多次赋值。 注意:①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能是表达式。如:2=X是错误的。②赋值号左右不能对换。如“A=B”“B=A”的含义运行结果是不同的。③不能利用赋值语句进行代数式的演算。(如化简、因式分解、解方程等)④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   分析:在IF—THEN—ELSE语句中,“条件”表示判断的条件,“语句1”表示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语句2”表示不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END IF表示条件语句的结束。计算机在执行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则执行THEN后面的语句1;若条件不符合,则执行ELSE后面的语句2 1.3.1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1、辗转相除法。也叫欧几里德算法,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 (1):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一个商≠0,则用除数n除以余数则用除数   RRS0和一个余数R0;   (2):若0=0,则n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0   R0得到一个商S1和一个余数R1;RRR(3):若1=0,则1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1≠0,   R0除以余数R1得到一个商S2和一个余数R2;?? 依次计算直至Rn=0,此时所得到的Rn?1即为所   求的最大公约数。 2、更相减损术   我国早期也有求最大公约数问题的算法,就是更相减损术。在《九章算术》中有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翻译为:(1):任意给出两个正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2):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例2 用更相减损术求98与63的最大公约数. 分析:(略)   3、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区别:   (1)都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计算上辗转相除法以除法为主,更相减损术以减法为主,计算次数上辗转相除法计算次数相对较少,特别当两个数字大小区别较大时计算次数的区别较明显。   (2)从结果体现形式来看,辗转相除法体现结果是以相除余数为0则得到,而更相减损术则以减数与差相等而得到   1.3.2秦九韶算法与排序 1、秦九韶算法概念:   f(x)=anxn+an-1xn-1+….+a1x+a0求值问题   f(x)=anxn+an-1xn-1+….+a1x+a0=( anxn-1+an-1xn-2+….+a1)x+a0 =(( anxn-2+an-1xn-3+….+a2)x+a1)x+a0   =......=(...( anx+an-1)x+an-2)x+...+a1)x+a0   求多项式的值时,首先计算最内层括号内依次多项式的值,即v1=anx+an-1   然后由内向外逐层计算一次多项式的值,即 v2=v1x+an-2 v3=v2x+an-3......vn=vn-1x+a0   这样,把n次多项式的求值问题转化成求n个一次多项式的值的问题。    第二章 统计   2.1.1简单随机抽样   1.总体和样本   在统计学中 , 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   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1)抽签法;⑵随机数表法;⑶计算机模拟法;⑷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   (1)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2)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3)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例:请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5.随机数表法: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2.1.2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   2.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可供使用,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使用系统抽样可以大大提高估计精度。 2.1.3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分层标准:   (1)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分层的比例问题:   (1)按比例分层抽样:根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非常少,此时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如果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高中对数函数求定义域和值域

解:1)由条件可得5-x/5+x>0解得-5<x<5故定义域为(-5,5);y=lg-1+10/5+x易知函数为减函数值域为R
2)因为f(-x)=-f(x)=lg5-x/5+x 故函数为奇函数
3)由1)易知函数为单调减函数(根据复合函数单调性,设g(x)=5-x/5+x=-1+10/5+x易知函数g(x)为减函数,y=lgx为增函数,故f(x)=lgg(x)为减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