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周世宗

时间:2024-10-23 07:14:03 编辑:阿旭

五代十国最恶心的皇帝是谁?

刘鋹。【原因】1、挥霍他的宫殿都是以珍珠、玳瑁装饰的,而且还喜欢四处游玩,劳民伤财,而且相当宠爱一名波斯女子,整日的与之淫戏于后宫,叫她“媚猪”,而他自称“萧闲大夫”,醉心于玩乐,根本不理朝政,一概事务都交由宦官和和嫔妃处理。2、只信任宦官,想要当官自己先来一刀在五代的割据政权中,南汉的统治是最腐败黑暗的,一个小朝廷,宦官多不胜数,有的还位至三师三公之列,终究原因是国主刘鋹认为群臣都有家室,会为了顾及子孙不肯尽忠,因此只信任宦官,臣属要想当官或者上进必须自宫才会被重用,有点《葵花宝典》的意味,要想当官,必先自宫,于是小小的南汉朝廷多了很多太监高官。

五代十国最恶心的皇帝是谁?

五代十国最恶心的皇帝是刘鋹。五代十国南汉的亡国之君刘鋹,宫殿都是以珍珠、玳瑁装饰的,而且还喜欢四处游玩,劳民伤财,且相当宠爱一名波斯女子,整日的与之淫戏于后宫,称之为“媚猪”,而自称“萧闲大夫”,醉心于玩乐,根本不理朝政,一概事务都交由宦官和和嫔妃处理。在五代的割据政权中,南汉的统治是最腐败黑暗的,一个小朝廷,宦官多不胜数,有的还位至三师三公之列,刘鋹只信任宦官,臣属要想当官或者上进必须自宫才会被重用。亡后生活:刘鋹投降后,将责任完全推给龚澄枢,宋太祖就将龚澄枢斩首,而赦免刘鋹的罪,并任命其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封恩赦侯。荒淫无度的刘鋹投降后,为宋太祖、宋太宗厚待,也出现不少趣事,与南唐后主李煜的国愁家恨形成强烈对比。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刘鋹去世,享年三十九岁,被赠授太师,追封为南越王。由于刘鋹是南汉最后一位君主,复无谥号、庙号,史家所以习称其为南汉后主。

周世宗柴荣到底要怎么做才能防止赵匡胤篡位?

说到周世宗其实大家都知道的,他这个人表面上看吧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的,其实他做得也挺不错的,但是最后还是被赵匡胤篡位了,那么有的人又说了这是因为周世宗做得不够,那么我们不妨仔细的分析,周世宗柴荣到底要怎么做才能防止赵匡胤篡位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后周被篡位,周世宗柴荣本人要负最大责任!因为他缺乏政治远见,死前人事安排存在重大失误,而且仅仅注意到“人防”、“防人”,没有从“制度”这一根本着手预防。

柴荣选择传位给幼子,他也曾预想过权臣篡位之事,因此临终前做了一系列重大人事安排调整,但这一系列调整相当失败,存在重大失误。

1、先看皇室成员

柴荣家眷后汉时被诛灭殆尽,最年长的儿子柴宗训仅7岁,由符太后照顾(小符后),没有其他年长的皇室成员,小符后又是一介女流,不懂政治军事,也没有野心,柴荣此举相当于把这对孤儿寡母放在一了座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口上。

2、再看执政班子调整

柴荣死前任范质(首相)、王溥(次相)、魏仁浦(末相)为宰相,并让他们“参知枢密院事”,在强化宰相权力,允许他们掌握军国大事决策权的同时,又分散了宰相权力(任命3名宰相),避免军政大权过度集中。这三人都是文官、吏职出身,当然不会篡位,安全得很,但他们没有带兵打仗经验,压不住意外的大场面。

3、再看禁军将帅调整

枪杆子里出政权。五代以来,“得军队者得天下”,决定王朝更迭和皇帝命运的往往是禁军的人心向背,因此柴荣死前对禁军高层进行了重大调整,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罢免张永德,扶正赵匡胤。

后周末年军界存在“一龙二虎”局面,柴荣是“一龙”,张永德和李重进是“二虎”,分别执掌禁军两大主力部队,分任殿前司都点检、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

两人都是郭威和柴荣的亲戚,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柴荣的妹夫,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柴荣的表哥,两人资历、战功、能力都很强,尤其张永德很受信任,堪称柴荣最亲近、最器重的股肱之臣,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了柴荣最不放心的人。

张永德性格宽厚,待人和气,尊重领导,团结同事,乐于助人,长期在军政一线混迹,人脉资源很广,自从显德三年担任殿前都点检以来,始终掌握着这支最精锐、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亲信故旧遍布禁军,如果在柴荣死后有所图谋的话,几乎没人可以控制。

退一步讲,就算张永德自己没有谋反之心,也难保他的属下贪图富贵,欲立拥戴之功,而柴荣在北伐撤军途中,曾发现一块刻有“点检做天子”的木头,更加深了他的怀疑,最终在死前作出决定,罢免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之职,改由赵匡胤担任。这是一个让柴荣追悔莫及的决定。

4、柴荣的决定打破了禁军高层的平衡

柴荣是一个精于算计的人,他以赵匡胤取代张永德,是以小概率事件取代大概率事件,因为赵匡胤家世背景普通,资历和势力都比不过张永德,搞抢班夺权的可能性小得多,但这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做法却违反了一贯分权制衡的原则。

柴荣提拔赵匡胤很大程度是为了牵制李重进、张永德的势力。李重进和张永德素来不和,和赵匡胤也没什么交情;张永德虽和赵匡胤关系比较密切,还是赵匡胤的顶头上司,但赵匡胤是柴荣嫡系,资质才干不在张永德之下,绝不会轻易受其拉拢。

这样一来,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格局,三人分掌中央禁军,谁都没有绝对的控制权,若不是其中两人联合,很难打破制衡,这是最稳固、最安全的,但柴荣的决定打破了这个平衡,让各方面都远胜李重进的赵匡胤顺利上位。

赵匡胤不显山不露水,但他早已在禁军广植亲信,整个禁军80%以上的中高级将领已被赵匡胤直接或间接控制,为他成功实施兵变奠定了基础,也为和平夺权提供了可能。

5、柴荣的重大失误缺乏政治远见

柴荣的错误不在于他“识人不准,所任非人”,找了个隐藏的“野心家”赵匡胤统帅禁军殿前司,而在于他只注意到了要防止那些有实力、有威胁的禁军统帅篡位,罢免他们的军职,却没有搞好顶层设计,从制度上做好预防。

那块刻有“点检做天子”的木牌,实际上只说了“殿前都点检”这个职务,并没有说是具体哪个人要做天子,而“殿前都点检”之所以能“做天子”,是因为他统帅着禁军全部精锐,掌握兵权,最有实力篡权,但你罢免一个都点检,又配上一个都点检,权力一点也没小,新上任的能力比前任还要强,又怎么能起到预防作用呢?还不如直接撤了这个官职。

6、赵匡胤即位后的做法值得借鉴

作为过来人,赵匡胤深知殿前都点检位高权重,是兵变造反的最佳岗位,且成功概率较大,他夺权成功后,干脆撤去这一职务,连副都点检都不设;侍卫亲军司方面,最高长官正、副都指挥使4个职务也都彻底撤除,今后永不授人,从而使得原来的殿前司、侍卫亲军司“两司”逐渐演变成为殿前司、侍卫马军、侍卫步军的“三衙”,统兵权得以分散。

从此以后,无论是谁干禁军统帅,权位都不如以往高了,风险也得到降低,即便你有谋逆造反之心,由于缺乏对禁军的有力掌控,也无力改换江山,这便是赵匡胤建宋后禁军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兵变,导致改朝换代的秘诀所在。

综上所述,由于殿前司都点检这个位高权重的职务存在,无论是谁在这个位置,都很难抵挡“孤儿寡母、主少国疑”情形下的至高诱惑,张永德、李重进、赵匡胤都是如此。只要这个职务依旧存在,就难以保证他们的忠诚和皇位的安全,黄袍加身是意料中事。


周世宗柴荣的能力比赵匡胤如何?

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后周的第二任皇帝,享年三十九岁,被称为当时的“一代英主”。

周世宗在位期间很短,只有六年。但柴荣刚即位,就力排众议,亲率大军在高平将北汉军击溃,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接着周世宗精简军队,对后蜀和南唐发动进攻,收复十八州,紧接着北伐辽国,连下三州,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不幸的是,在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去世,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

仅过了半年时间,由他提拔起来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就阴谋发动“陈桥兵变”,逼迫柴宗训禅让皇位,改国号为“宋”。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宋朝时代。

有人说,赵匡胤是躺在周世宗的功劳簿上,才能有所作为?

事情真的是这样么?

周世宗开疆扩土 ,平定天下,确实为宋朝打下了大块的版图。但生平最关键的高平之战,是赵匡胤不顾生死,率部下冲锋陷阵,才扭转了战局。

之后对后蜀和南唐的战役,也离不开赵匡胤的身影。尤其是在征伐南唐时,赵匡胤身先士卒,连下泗州、楚州,南唐被迫割地求和。

赵匡胤即位之后,李重进、李筠造反,赵匡胤亲率大军,几天功夫就消灭叛军,稳定住了政权。

用了三年时间将南方的割据政权全部消灭,完成了华夏地区的统一。

之后,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藩镇的兵权,消除了藩镇的危险,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军制。

可见赵匡胤不仅有军事才略,更有政治才能,同时兼具仁德。

不仅善待功臣,更下令不得擅杀谏官,对柴家后人也一直庇护。这份仁心气度,在帝王中也属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