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三年级数学

时间:2024-10-23 18:46:32 编辑:阿旭

数学三书适合几年级看

数学三书适合六年级看。在刘薰宇先生创作的数学著作中,“数学三书”堪称是经典的数学科普之作,共涵盖了3本经典数学著作,分别是《马先生谈算学》、《数学趣味》和《数学的园地》。“数学三书”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是中小学生们的学习宝典,让学生们获益匪浅,刘薰宇先生把文学和数学相融合,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了有趣的故事,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数学成绩。“数学三书”说理浅明,读起来通俗易懂,帮助学生们深挖学习数学的内在趣味,刘薰宇先生把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枯燥、繁难、令人头痛的数学题材和算法都变成趣味丰富、令人爱读的文字了。数学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教师,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和教案是我们的职责也是对学生们负责哦!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在引导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将例题交给学生去自学,探究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讲述(故事大意)猪八戒在取经的路上,忽然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刚要吃,悟空一个筋斗翻到了他的跟前:八戒,这个西瓜我们分开吃,你吃西瓜的1/2,我吃西瓜的1/2,(师板书:1/2)八戒听了满脸不高兴,这个西瓜是我发现的,我要多吃,我要吃西瓜的1/4(师板书1/4)   师:同学们说,八戒能多吃到西瓜吗?要想知道八戒能不能多吃到西瓜,我们必须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较一下分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互动解疑   1、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质疑: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以下1/2和1/4(指板书)谁大谁小?为了直观地比较出谁大谁小,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的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小结: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份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越少,所以1/2>1/4。   刚才我们知道了把两张相同的正方形的纸分成不同的份数,都取其中1份,这样的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而如果把两张相同正方形的纸都分成相同的几份,取不同的份数,这样的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呢?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算理。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彩色手工纸10盒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1、认识盒装手工纸数目   师:拿一盒手工纸,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多少张?   学生猜后教师打开演示:介绍每沓10张,每盒100张。   1、2、师演示、生口答   (1)1盒里面有()沓手工纸,10沓有()个十张;   (2)2沓纸有()张,有()个十张;   (3)80张纸有()沓;   (4)2盒纸有()张,()个百张;   (5)400张能装()盒,有()个百张。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教学例1   2、1、探索6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1)   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6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学生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一盒手工纸或小棒操作一下,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与同学说一说。   (2)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60张纸就是6沓,先每人分一沓,共分掉3沓,剩下3沓再每人分一沓,刚好分完。这样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   预设2:60张纸就是6沓,6沓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课件演示)   预设3:60里有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板书横式:6÷3=260÷3=20)   预设4:30×2=60或2×30=60可以得出60÷3=20。(想乘法算除法)   预设5:60—20—20—20=0共减3次,所以60÷3=20。   预设6:20+20+20=60所以60÷3=20。   【设计意图】教材在这里的编写意图,是以直观为支撑,形数结合。教师要尽量地多给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内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在自主探索中运用新知转化成旧知即表内除法的思想方法,化难为易,理解算理。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3相同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与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口算除法往往喜欢这样说: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这是一种描述的语音,是一种机械记忆的方法,这样的描述有时容易产生误解。如有学生说出,教师千万不可回避,应耐心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道理: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算法)。其实这种规律的总结是预设3(算理)的翻版。口算教学应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如60÷3表示把60看作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引导学生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转化为表内除法。只有这样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后续学习,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总结出来的方法才能真正地为以后的学习服务。   (4)揭示课题、巩固方法。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60÷3=20(张),它就是口算除法。(板书课题)   抢答题(卡片出示正反两面)   5÷5=4÷29÷38÷4   50÷5=40÷2__________   根据前两组的规律,让学生猜一猜后面每一组算式,口算后说出算理。   同学们真厉害,下面有信心再解决一些问题吗?   600÷3=(课件出示)   2、探索一位数除整百和整千数的商   (1)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汇报后集体订正)   预设1:6盒除以3,每人得2盒,2盒就是200。   预设2:6个百除以3是2个百,就是200。(让多名学生再说一说,如不理解可用教具演示。)   (2)那么6000÷3呢?   【设计意图】在60÷3和600÷3的基础上,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直接类推出口算方法和结果。   2、3、引导小结:口算整十数、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时,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把整千数看成几个千,转化成表内除法再进行口算较为简便。   1、探索12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2)   3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12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   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12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先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可利用盒中的手工纸或小棒边操作边说。   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可以把120张看成12沓,12沓除以3是4沓,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120÷3=40(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预设2:可以把120看成12个十,12个十除以3是4个十,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120÷3=40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两种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2相同的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再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4)1200÷3呢?(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第一节课口算除法的基础,通过复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一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学生会很自然地迁移类推出一位数出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配上直观操作演示,更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交流和复述中培养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时,可以将几百几十看作几个十的数除以一位数,把它转化为表内除法。   1、探索66÷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3)   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摆出准备好的66张纸或小棒,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2)多名学生说后,教师课件演示,并填空。   先分(),每份分得()沓,再分(),把单张的分成了()份,每份分得()张,分完后每份共有()张。   (3)说明计算方法:66张手工纸有6沓(每沓十张)和6张,也就是66可以分成6个十和6个。先分整沓的,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再分单张的,就是把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沓和单张合起来20+2=22,就是所求的结果。   分步算式:60÷3=206÷3=220+2=22(板书)   (4)引导小结   都是“先分后合”把几十几分成两部分: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除以几再相加。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设计意图】这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除尽的例题。学生通过边分手工纸或小棒操作,边说出口算步骤,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它采用的是“先分后合——化难为易”,将新问题分两部分转化成表内除法来解决问题。为了降低难度,教师以板书分步算式来解释口算方法,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笔算除法打下基础。   3、课堂练习   3、1、算一算,说一说。   8÷4=()15÷5=()   80÷4=()150÷5=()   800÷4=()1500÷5=()   9÷3=()24÷6=()   90÷3=()240÷6=()   900÷3=()2400÷6=()   你是怎么算的?对比这两组题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附答案:   8÷4=(2)15÷5=(3)   80÷4=(20)150÷5=(30)   800÷4=(200)1500÷5=(300)   9÷3=(3)24÷6=(4)   90÷3=(30)240÷6=(40)   900÷3=(300)2400÷6=(400)   左边这组题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右边这组题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3、2、解决问题。   一共90人,先排成人数相同的9列,再围成人数相同的3个圆圈。   (1)每列多少人?(2)每个圆圈多少人?   附答案:   (1)90÷9=10(人)答:每列10人。   (2)90÷3=30(人)答:第个圆圈30人   又出示了一组“智慧岛”习题。   附答案:   20元=200角200÷5=40(枝)答:可以买40枝铅笔。   20÷2=10(本)答:可以买10本。   4、巩固提升   4、1、填一填。   2、填出里()的数。   3、解决问题。   一只东北虎的体重是一只鸵鸟的4倍,是一只企鹅的9倍。   请你自己算一算企鹅和鸵鸟的体重。   附答案:   360÷9=40(千克)答:企鹅的体重是40千克。   360÷4=90(千克)答:企鹅的体重是90千克。   【设计意图】练习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探索规律,发现简便的口算方法,正确口算出结果,注重培养学生养成验算和反思的习惯。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回忆学习了哪些方向。   (2)连一连,找出相对的方向。   前 左 下 东 南   北 西 上 右 后   (3)提问:谁能说出我们校园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2、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北京市所处的位置,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校园示意图。   (1)描述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把教室内的黑板看作地图,指出北在什么位置。   (3)提问:现在我们确定了方向北,你能不能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请同学到前面黑板上贴出相应的位置。   (4)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具体方位。   (5)提问:如果我们把上方规定为其他方向行不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尝试着做一做,并说出其他三个方向。   (6)小组交流。   (7)集体反馈。比较各种方式,说一说,怎样画最清楚。   2、小结。   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先看清所给方向,然后根据所给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尝试操作:   (1) 绘制出自己房间的平面示意图。   (2) 确定图上的方向。   (3) 和同伴交流。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三年级数学阅读书籍推荐

三年级的小孩子,如果想阅读与数学相关的一些书籍,可以参考以下几本书:1.李毓佩数学故事系列(三至四年级)李毓佩2.马小跳玩数学(三至四年级)杨红缨 吉林美术出版社3.好玩的数学(趣味数学专辑)谈祥柏4.最有趣的50个数学故事 乔治•G•斯皮罗、郭婷玮5.数学真美妙(三至四年级)刘勇6.我超喜欢的趣味数学书(三年级)邢书田、马慧7.我超喜欢的趣味数学书(三至四年级)邢书田、马慧这几本课外书,不仅有充满趣味的故事、游戏,还从中讲解了一些数学知识,三年级的小朋友一定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