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四平调的来历?
四平调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迄今只60余年的历史,它是由流行于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接壤地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花鼓”发展演变而成的。四平调剧种分布于山东的巨野、成武、金乡、曹县、单县;江苏的沛县、丰县、铜山;安徽的砀山;河南的商丘、范县、长垣及河北南苑、丘县、大名和山陕部分县市等地方。
四平调源于说唱音乐,曲调优美动听,简单易学,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四平调音乐中唱腔音乐是它的主体,以板式变化体为主,以平板为主要曲调,运用戏曲音乐板式派生原则,派生出不同板式。
因它以花鼓为主,吸收评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曲调而形成,有人便称它为"四拼调",后改称"四平调"。也有人认为,是根据其曲调四平八稳、四句一平而得名。
四平调的介绍
四平调起源于安徽省砀山县周寨镇,在“砀山花鼓”的基础上,吸收评剧、京剧、豫剧等的腔调发展而成。为花鼓曲调配乐,以六棱高胡作为领弦乐器,以梆子戏的打击乐器烘托气氛,取花鼓戏唱腔“四平八稳”之意,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贴近百姓生活的地方剧种。由于四平调的演变发展过程脉络清晰,有证有据,被业内专家称之为“中国戏曲发展的缩影”,在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一百多年来,现在,砀山四平调饱含了砀山民间艺人的心血与智慧,为古黄两岸方圆数百公里的人民留下了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地方戏曲。作为一种稀有的地方剧种,目前,四平调流行于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四省接壤地区,因它以花鼓为主,吸收评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曲调而形成,有人也称它为四拼调,后改称四平调。也有人认为,是根据其曲调四平八稳、四句一平而得名。四平调在中国的汉族戏曲艺术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12006年5月20日,四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2014年12月3日,“砀山四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