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狗儿

时间:2024-10-27 09:16:54 编辑:阿旭

为什么、古代的人把自己的儿子、叫做犬子?

在古代"犬子"本是司马相如小名,随着司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断为人所知。古代的人们便争相效仿,谦称自家儿郎,用上了"犬子"一词。“犬子”一词出自:《史记》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扩展资料“犬子”由来的实例解释:1、《三国演义》第二八回:“郭常夫妇出拜于堂前,谢曰:“犬子冒渎虎威,深感将军恩恕”。2、张孝祥《鹧鸪天·为老母寿》词:“同犬子,祝龟龄,天教二老鬓长青。”3、《五行志中》:“既而地自坼,见有二犬子,取而养之,皆死。”

古代为什么称儿子叫犬子

“犬子”这个词,最早出自于《史记》,这个词其实是司马相如的小名。司马相如从小就是“神童”,看书一目十行,弹琴也是一下子就学会了,父亲一看此子异于常人,既高兴又有些担忧,怕他命不长,所谓“贱名好养“,司马相如的爸爸就给他起了小名“犬子”。司马相如成年之后,觉得“犬子”这个名字太不雅了,加上自已本身又非常仰慕战国时期的名相蔺相如,所以改名为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后来成了汉赋大家,千古流名, "犬子”这一称谓也一直流传了下来。后世之人为了表示自谦,也都纷纷仿效司马相如的父母,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谦称自己的儿子又称“小犬”、“豚犬”。[宋]张孝祥《鹧鸪天·为老母寿》词:“同犬子,祝龟龄,天教二老鬓长青。”《三国演义》第二八回:“郭常夫妇出拜于堂前,谢曰:‘犬子冒渎虎威,深感将军恩恕。’”[清]李渔《蜃中楼·婚诺》:“只得一个犬子,如今十六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