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高晓松怎么了

时间:2024-10-27 23:48:25 编辑:阿旭

为什么都骂高晓松?他的粉丝们,为什么不站出来维护他?

一个人再优秀,如果他伤害了人们的感情,背叛自己的国家,为祸害过我们的侵略者洗白,你还会支持他吗?信口开河在自己非专业领域胡说乱说,虽然言论自由,但有些常识类的东西不能瞎掰吧。我也曾经对他挺佩服的,觉得他什么都懂还很幽默,但后来看了些专些人士点评,发现错误太多。还有一点,就是高晓松总有一点高人一等的感觉,他对中国很多问题也是片面了解,一知半解,并不没有真正深刻认识国家,但是又在国外呆了几年,习惯性用西方那一套来解释中国,用俯视眼光看待老百姓,真把自己当成高知了。国籍问题关于国籍问题,现在也不敢正面回答,这真是一大污点洗不白。不是说他不能入美籍,但是入了美籍就不能享受国民待遇,公众人物在这方面不诚实是一大污点。如果说高晓松有什么问题,可能就是他身份让人不喜欢。一个外国人在电视上夸夸其谈,教育我们怎么怎么,大家无法接受。口无遮言高晓松的美誉并没有维持到永久,这些年高晓松的声誉以一种重力加速度的速度坠地,很快从“文化偶像”变身为“公知洋奴”。即使高晓松还是“偶像”的时候,人们都高晓松也不是没有微词的。如果这些还主要是些“私德”的话,高晓松在《晓说》等栏目中的口无遮言让他饱受非议。引起网友强烈愤慨的是他不遗余力美化美国。说什么“美国从来没有侵略过中国”“美国在抗日战争中对中国的援助超过中国对美国的赔款的几十倍”等等。联想到以前高晓松酒驾被查时拿出的美国绿卡和护照,网友们觉得高晓松只是一个满口仁义道德,打着爱国旗号,实际上只是想在中国赚大钱而已。这种情形下为啥没粉丝顶他只能说喜欢他的人一定有,不喜欢的更多。当讨厌你的群体过于庞大,喜欢你的人发出的声音又有几个人会听?时代变了,不像以前说错了话问题也不大,因为听到的人相对少,听到的也没渠道怼你。现在不一样了,尤其是直播,直播是高度互动的,你要不行,人家立马就给你脸色,当即反驳你。高度密集的网络社会,名人不再好当了,一言一行都会有人记录的,一旦你表里不一是个面具人,对不起,分分钟让你人设崩塌,去啃泥巴。结语我个人认为高晓松的粉丝恐怕还是那些文化知识各方面来说普遍相对比较匮乏,但是在接触到了高晓松这样半吊子的文化科普专家之后,由于个人喜好和性格原因,比较契合高晓松的观点和认识,所以成为了高晓松的粉丝。

高晓松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骂他?

其实不是有人带节奏,而是现在大家有见识了,看出了高晓松的本质。他喜欢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很抱歉,他眼中的那个美好社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地狱,他根本没有古代儒士关心百姓的胸怀,也没有现代左派为民谋利的勇气,他其实和印度的婆罗门没有什么区别。完全辜负了两千年来佛祖释迦牟尼关于众生平等和近一百年以来共产主义关于人人平等对我国人民的谆谆教诲,辜负了他从小在佛光和红旗下所受的平等教育。作为一个现代人,他竟然鼓吹两千多年前就被释迦牟尼批判反对的婆罗门教并洗白种姓制度。
其实严格来说,高晓松不算很嚣张的公知。他言语中没有冒犯党。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他往日的言语中看出他的思想。
一 鼓吹北洋政府,“民主”“文明”。尊重知识分子。
二 抹黑明朝,说明朝无名君无名士无名将
三 鼓吹印度,说印度人温和,平和。印度教有教化人心的作用。丝毫不提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对人的摧残。甚至试图把它合理化,说美国也是一个肤色与种族的社会(然而美国至少没有认为人和人不平等是天然合理的宗教)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高晓松喜欢什么样的社会?其实就是上层利益得到充分保障,没有人均贫富打土豪的社会。而底层人民的死活他毫不关心,他不是不知道北洋时代底层人民的惨状,但是与他何干?北洋政府因为实力孱弱,自袁世凯以后一直没有强有力的领导人,因此一直纵容上层势力。产生了一点纸醉金迷的繁华,这在他眼中竟然成为了一个盛世。他就真的不知道印度教也就是婆罗门教鼓吹种姓制度,摧残人性。反而只夸耀它教化人心的作用?我不相信他不知道这个中学生都知道的常识。而是他喜欢这种宗教,这种宗教磨去了他讨厌的人民追求幸福的反骨。他的节目没有一期是讲底层人民的生活,即使这个节目做了七年,有充足的时间。在他口中,永远只有文人的风花雪月,苍生的喜乐悲欢是不存在的。
他为什么反明朝?他引用毛主席的词证明明朝无名君。为什么不引用毛主席称颂明太祖军事能力(自古用兵无出李世民者,其次朱元璋耳)政治能力(明朝两个不识字的皇帝(洪武永乐)搞得好)的话证明明朝有名君?除了做节目要说两句惊人之语玩流量,就是明朝让他讨厌,尤其是明太祖让他讨厌。明朝有鱼鳞图册,限制文人地主霸占百姓田产,即使后来这个政策没有执行到位,但明朝直至万历都还在坚持。如果他不幸生在洪武朝,很有可能就是被迁到凤阳开荒的恶霸地主,被老百姓扭送到朝廷,剥皮实草的贪官。这要他怎么高兴的起来?
其实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是人,谁是鬼,谁是魔,一眼都分得清。他走到这一步怪不得别人。如果你们不信,你们可以看看高晓松的晓说,他讲了这么多,天南地北。一直讲了七年,甚至日本美国一个话题反反复复,就是没有一期讲底层人民,讲官逼民反,乞丐与流民。讲限制权贵谋利的王安石变法,甚至关心人民的知识分子,比如鲁迅,托尔斯泰。他也几乎没有提及。似乎这些就不存在了。他可以把一个节目讲大半天普希金老婆那点破事,就是不愿意谈到普希金认为知识分子要同时向人民和西方学习的伟大思想(上尉的女儿里面男主向法国人学了法语,向马车夫学了俄语和俄国文化)。他是个什么人,不用我说,大家自然就明白了。
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两个对高晓松的推论。两个总有其中有一个是对的。
一 这个人是个小资文青,没有济世救人的胸怀。也脱离人民群众。就喜欢文人的一点风花雪月。
二这个人有心魔,他最喜欢阶层固化,人民麻木不反抗的社会。要是谁唤醒人民,不是被他黑,就是被他刻意淡化。
不管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他都不配以一个大师的身份在《人民日报》上教化人民。因为他心中根本就没有人民。他在优酷上继续做节目吹牛逼,我不反对。我也认为他讲的外国生活很生动形象。但高晓松你不是鲁迅,不是托尔斯泰。希望等你心怀人民,再去《人民日报》。要不然你还是会被喷。


曾经的火遍全国的高晓松,为什么变成了如今人人喊打的洋垃圾?

曾经火遍全国的高晓松,人们提起他总是会想到才子这两个字,可是这几年高晓松的口碑却直线下滑。在他所发表的言论当中,充满着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自视甚高,言谈当中充满了崇洋媚外的感觉。在国家发展越来越好的当下,高晓松自然会成为崇洋媚外的洋垃圾。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高晓松以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出现。他在各大访谈节目当中,对各类时事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一头飘逸的长发,犀利的言论,妙语连珠的形象,让很多人都觉得高晓松有一个有趣的灵魂。然而言多必失,高晓松在各种时事类问题当中,针对社会热点侃侃而谈。但是他曾经发表的很多言论都不为人们所认同,在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价值观的时候,会觉得高晓松说的很多话都有道理。但是在我们逐渐成熟了之后,再看高晓松。就会觉得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不过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他喜欢在人前显摆自己的家庭背景,喜欢显露自己的才华,可是对公众缺乏相应的共情心和悲悯心。甚至他身为一名中国人,却总是在鼓吹外国的环境有多好。在国民的认知不断增强的时候,高晓松还在坚持以往的看法,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高晓松看到很多问题的观点,充满了自己的主观臆断,甚至很多时候他的想法特别偏激。各种各样翻车的言论,导致高晓松的口碑直线下滑。尤其是高晓松那副高高在上的模样,仿佛众人皆醉他独醒,举世皆浊他独清。他喜欢在生活当中做一个反对者,仿佛这样就能够标榜自己遗世独立,与众不同这种。这副嘴脸,让人一看就想踩上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