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基础》每日一练-202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2-2)
多选题 1.下列人员中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的有( )。 A.因出具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被追究刑事责任 B.因作假账被追究刑事责任 C.因贪污、挪用公款被追究刑事责任 D.因打架斗殴被追究刑事责任 2.下列有关办理会计移交手续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 B.移交人员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C.会计人员调动工作、离职或者因病暂时不能工作,应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D.接管人员应另立账簿,以便和原会计人员划清责任 3.下列各项中,属于代理记账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义务的有( )。 A.应当配备专人负责日常货币收支和保管 B.对在执行业务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 C.接受委托人示意其作出不当的会计处理 D.对委托人提出的有关会计处理原则问题应当予以解释 4.下列各项中,属于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的工作有( )。 A.稽核 B.会计档案保管 C.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 D.登记收入总账 5.2020年8月,公司负责存货明细账登记的会计张某因公外派,财务经理指定由出纳兼任张某的工作,并办理了交接手续,关于这一做法是否符合规定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不符合规定,设置会计工作岗位的基本原则是一人一岗 B.不符合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账目登记工作 C.符合规定,设置会计工作岗位在符合内部牵制制度下可以一人多岗 D.符合规定,出纳人员可以负责存货明细账的登记工作 【参考答案及解析 】 1.【答案】ABC。 答案解析:打架斗殴不属于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 思路点拨:会计职务的违反行为。 考察点:第二章 会计法律制度 2.【答案】ABC。 答案解析:(1)选项A:①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②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时,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2)选项B:移交人员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3)选项D:接管人员应继续使用移交的会计账簿,不得擅自另立账簿。 思路点拨:会计移交手续的内容。 考察点:第二章 会计法律制度 3.【答案】BD。 答案解析:(1)选项A:属于委托人应当履行的义务;(2)选项BCD:代理记账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义务包括:①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照委托合同办理代理记账业务;②对在执行业务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选项B);③对委托人示意其作出不当的会计处理,提供不实的会计资料,以及其他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应当拒绝(选项C);④对委托人提出的有关会计处理原则问题应当予以解释(选项D)。 思路点拨:代理记账机构的权利与义务。 考察点:第二章 会计法律制度 4.【答案】ABD。 答案解析:出纳人员可以兼任银行日记账的登记。 思路点拨:区分出纳人员的工作与限制。 考察点:第二章 会计法律制度 5.【答案】CD。 答案解析: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思路点拨:会计工作的移交。 考察点:第二章 会计法律制度
《经济法基础》每日一练-202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1-12)
《经济法基础》每日一练-202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 1.(单选题)某单位从超市购买一批食品,作为福利发放给单位员工,要求超市开具了办公用品发票,该发票属于( )。 A.不合法的原始凭证 B.不真实的原始凭证 C.不合法的记账凭证 D.不真实的记账凭证 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违反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的是( )。 A.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行为 B.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行为 C.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损毁、灭失的行为 D.将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由按年末余额一定比例计提改为依账龄分析计提 3.(多选题)某公司由于经营不善,亏损已成定局。为了实现公司提出的当年实现利润100万元的目标,公司负责人钟某指使财务部会计人员余某在会计账簿上做一些“技术处理”,余某请示财务经理张某后遵照办理。该公司行为尚未构成犯罪,请问该公司及相关人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 )。 A.通报 B.责令限期改正 C.对财务部经理处以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D.对该公司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4.(多选题)“坚持准则”的基本要求包括( )。 A.熟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B.始终坚持按相关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C.在发生道德冲突时,应坚持准则,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正常的经济秩序 D.运用准则 5.(判断题)公示催告的期间,国内票据自公告发布之日起30日,涉外票据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90日。( ) 【 参考答案及解析 】 1.【答案】B。解析:本题发生的经济业务是购买食品,而非购买办公用品。 思路点拨:凭证的合法性。 2.【答案】D。解析:选项D只要按照规定进行更改,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思路点拨: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 3.【答案】ACD。解析: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1)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2)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3)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4)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5)其中的会计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思路点拨:会计制度规定行为的内容。 4.【答案】ABC。解析:坚持准则的基本要求包括:会计人员要熟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相关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在实际工作中,以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发生道德冲突时,应坚持准则,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正常的经济秩序。 思路点拨:“坚持准则”的基本要求的内容。 5.【答案】×。解析:公示催告的期间,国内票据自公告发布之日起“60日”,涉外票据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90日。故本题表述错误。 思路点拨:掌握票据的概念、特征、权利与责任的相关内容。
《会计基础》考试中常见简答题汇总
1、《会计法》对账本位币是如何规定的?
答:《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计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2、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区别由哪些?
答:⑴两者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
⑵两者作用范围不同
⑶表现方式不同
⑷两者的评价标准不同
4、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织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政责任由哪些?
答: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包括通报、罚款、行政处分、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5、会计人员应当遵守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有:
答:⑴爱岗敬业。其基本要求是:正确认识会计职业,树立职业荣誉;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安心工作,任劳任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⑵诚实守信。其基本要求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
⑶廉洁自律。其基本要求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⑷客观公正。其基本要求是: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独立性。
⑸坚持准则。其基本要求是:熟悉准则;遵循准则;坚持准则。
⑹提高技能。其基本要求是: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技能的意识和愿望;具有勤学苦练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⑺参与管理。其基本要求是:努力钻研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为参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熟悉服务对象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是管理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⑻强化服务。其基本要求是: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6、《会计法》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做出了哪些规定?
答:⑴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和对象: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
⑵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权:①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按照职权予以纠正;②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务、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照国家统一的开机制度的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做出处理;③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单位内部的会计资料和财产物资有权实施监督。
7、简述票据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答:⑴票据权利:是指票据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付款请求权是指持票人向汇票的承兑人、本票的出票人、支票的付款人出示票据要求付款的权利。行使付款请求权的得持票人可以是票载收款人或最后的被背书人。票据追索权是指票据当事人行使付款请求权遭到拒绝或其他法定原因存在时,向其前手请求偿还票据金额及其他法定费用的权利。行使追索权的当事人除票载收款人和最后被背书人外,还可能是代为清偿票据债务的保证人、背书人。
⑵票据义务:是指票据债务人向持票人支付票据金额的责任。它是基于债务人特定的票据行为(除票、背书、承兑等)而应承担的义务,主要包括付款义务和偿还义务。
8、我国会计法对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是如何规定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出去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
9、简述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行为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答:⑴责令限期改正。是指要求违法行为人在一定期限内停止违法行为并将其违法行为恢复到合法状态。
⑵罚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根据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性质、情节及危害程度,分别对单位、或主管责任人处以罚款。
⑶给予行政处分。对以上违法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国家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有其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或者行政监察部门给与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等行政处分。
⑷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工作人员由上述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⑸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