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中小学教育网

时间:2024-10-30 09:31:46 编辑:阿旭

中小学免费教育平台有哪些

中小学生免费的教育平台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习强国APP、中小学语文课文示范诵读库、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图公开课等。1、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目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各类资源全部免费使用。有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师实践经验等6个版块,资源数量比原来增加了一倍,为有效服务学生居家学习、服务教师线上教学、服务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提供支持。2、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由中国教育部主办,全国各地优秀教师定期上传教学资料,包括教学课件、课堂实录,习题素材等,让优质资源和应用惠及每个人,推动区域教育资源平台互联互通。3、学习强国APP学习强国APP,资源丰富、内容安全,没有广告弹出,还可以投屏。有课堂同步课,学科精品课,音乐美术课,像少儿编程这些收费网课,在这里都是免费看,还有科学课,围棋课,街舞课、书法课、折纸课等素养课程,简直就是宝藏。4、中小学语文课文示范诵读库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签署开展建设合作的一项公益项目。该音频产品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光盘等形式在中小学电子教室使用,由中央广播电台优秀主持人,对中小学生语文课文进行示范朗读,打造有声语文教材。5、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联合国内多家公共图书馆推出数字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为注册读者提供了涵盖了图书、期刊、报纸、论文、古籍、工具书、音视频、数值事实、征集资源等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源在线服务。为用户免费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阅读体验。6、国图公开课国图公开课是国家图书馆借鉴慕课的大规模、开放、在线理念,以传承和弘扬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依托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海量资源,设立了专题课程和读书推荐等栏目。

现在中小学在线教育哪个平台好?

如果家长有时间,可以陪孩子一起看的,下面这个资源大全,里面收罗了小学阶段各科各阶段的资料,并且实时更新,完全免费。可以一看。《小学各年级语文、数字、英语资源大全》百度网盘免费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pwd=1234 提取码:1234全免费资源,实时更新。建议收藏!内容包括小学各年级语文、数字、英语等主课以及其他课程的各类学习资料、拓展资料和复习资料。可以在线查看,也可以免费下载,请关注。

智慧中小学怎么使用

智慧中小学使用方法如下:一、用户注册为确保数据安全性,用户先注册帐号,选择用户身份(教师、学生或家长)并完善相应信息。未注册帐号,只能浏览部分资源。手机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身份选择学生。二、用户登录登录方式有二种即“手机号+密码”或“手机号+验证码”。登录后,页面包括“消息”、“学习”和“我”3大模块,其中“学习”模块是用户开展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三、主要功能“学习”模块包括“学习广场”和“我的学习”两个频道。其中,“学习广场”频道包括“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6类资源。四、加入学校班级首先选择自己所在学校,点击完成即可注册完成。注册完成后登陆,学生需要加入到自己班级。 为方便后期师生互动交流,用户初次登录后,先完善“消息”和“我”版块,在“消息”模块,您可添加好友、加入班级、创建或加入群组,并进行互动交流。在“我”模块,教师可以关联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组建班级,班级组建成功后自动生成师生群和家校群。五、学生如何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后,学生会在消息里收到提醒,这时学生就可以点击链接,然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六、如何查看教师发布的通知学生登陆自己的“智慧中小学”APP以后,教师发布的通知、打卡内容或者统计、报名、接龙等,学生都会在通知里看到。以上就是智慧中小学的操作方法。

智慧中小学怎么登录

智慧中小学登录步骤如下:工具:手机。1、用户注册。为确保数据安全性,用户先注册帐号,选择用户身份(教师、学生或家长)并完善相应信息。未注册帐号,只能浏览部分资源。2、用户登录。登录方式有二种即“手机号+密码”或“手机号+验证码”。登录后,页面包括“消息”、“学习”和“我”3大模块,其中“学习”模块是用户开展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消息”和“我”模块是建立社交圈,设置和展示个人相关信息,发布通知和互动交流的主阵地。3、为方便后期师生互动交流,用户初次登录后,先完善“消息”和“我”版块,在“消息”模块,您可添加好友、加入班级、创建或加入群组,并进行互动交流。在“我”模块,教师可以关联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组建班级,班级组建成功后自动生成师生群和家校群。智慧中小学主要功能“学习”模块包括“学习广场”和“我的学习”两个频道。其中,“学习广场”频道包括“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6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