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话中,上古时期发生过哪些大劫难?
世界的起源,人类的诞生总是会被各种猜测,人们疑惑一个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关于世界的毁灭与重建,是人类永远在探索的问题,正因为大家的疑惑,才有了各个国家对于人类起源的探究,乃至于神话故事也对不同的人群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一、东西方对灭世洪水的记载:《圣经》里有这样一段记载:由于人类的贪婪、杀戮导致上帝发怒,他要毁灭这群贪婪的人类,于是在上帝要动手毁灭人类时,他发现了一个善良的人类,那就是诺亚,上帝决定留下这个唯一的好人,于是就悄悄告诉他,可以造一艘船,带上一件自然界的物品躲在方舟之中,果然在洪水过后,留下了诺亚方舟。而在中国古代书籍《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书里记载的就是女娲补天治水的故事,天地变色,洪水滔天,鸟兽人类,苍生万物正经历这一场空前的劫难。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女娲出现了,她用五色石头炼就补天材料,折断巨鳌的脚,立在天地四周,支撑快要倒下的天幕,然后她杀掉作恶多端的黑龙,从而止住了肆虐的洪水。女娲补天从这两段记载管中窥豹,人类都曾经被一次特大洪水给毁灭,所不同的是,《圣经》里是因为人类的邪恶,让上帝发怒了;女娲补天是因为天地发生错乱,“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传说的结局都是一场柳暗花明,诺亚方舟载得了人类的希望,女娲补天治水,还原了天地。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在神话中的表现也自有不同,东方的农耕民族更重视于天神救民于水火,而西方神话的上帝就是催毁人类的主宰。人类在还没有了解自然之前,对于自然的敬畏多半来自它的神秘性,在莫测的自然面前,初始的人类对“神”充满了崇敬,所以东西方的创世神话中,都有关于“神”创造世界的传说,而且洪水神话,贯穿于东西方神话的始终。来自四大古文明之一的美索不达米亚,这个神秘古国的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里记载了一段关于水神伊亚要用洪水毁灭人类的故事,被后人称作诺亚方舟的美索不达米亚版本。水神伊亚,又称原恩,是两河流域中的水神,也是智慧与法术之神,更是人类和文化的创造者。当然关于大洪水记载的故事,不仅仅这几个,可以说很多国家,不同人种的神话故事里,都不约而同的出现了洪水滔天,毁灭人类的传说。大约1580年在基多记录的南美洲文本,洪水毁灭人类后只有一对兄弟幸存;中美洲惠乔尔人,也流传过一段洪水灭世的神话;加拿大印第安人,由于人口众多,不同部落的人为争夺狩猎地盘争吵不休。一些先知梦到洪水将淹灭世界,他们商量将独木舟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木排。洪水来后,不相信梦的人被淹死,先知和他们的家人在木排上幸存。水退后,他们只得重建家园;太平洋西北岸印第安人传说,神不满人类不断算计,于是不断下雨,洪水上涨一直淹到塔克荷马山最高的雪线,所有坏人和坏动物都被淹死。洪水造成的灾难从各个国家关于大洪水灭世的神话传说来看,英雄主义也好,神学主义也罢,在世界的毁灭之后都有一场重建,西方神话中的家园重建,都是在神的授意下,留下活着的人类,履行了神的旨意,继续生活。而东方的神在拯救了人类之后,教给他们生存的技能,人类开始自给自足的生产繁衍。不管结果怎样,那一场大洪水到底有没有发生过,令后世猜测不已。二、关于东西方大洪水的科学解读先民时代,人类对于大自然没有深刻的认识,认为一切都来自一种不可琢磨的力量,那就是万能的“神”,他能主宰人的生死,也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掌控人类,也掌控世界。神能在人类犯错之时,给予人类最严厉的惩罚,也能在人类需要帮助时,化慈悲为神力,使人们度过难关。那么大洪水的灭世神话又反映了怎样的事实呢?不可否认,神话是人类赋予灾难的解释,那么科学能不能解释神话呢?首先,先民不约而同的记载这样一场大洪水,肯定不是一场巧合,但是到底是不是来自同一场洪水不得而知,大洪水爆发被后世认定了五种说法:北纬地质变化、潮汐锁定作用、外来行星撞击、地球火山爆发、地球轴线异动。不管怎么猜测,人类发生过一场洪灾,始终萦绕在各个创世神话之中。传说中的诺亚方舟根据现代考古表明,在公元前2200年(距今4200年),正好是大禹治水之时,并在之后建立夏朝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似乎发生了全球性的大灾难,造成全球范围内的上古文明的终结。北半球发生了一次气温的巨变,也有学者表明是九星地心会聚,导致了一次大洪水爆发。而这段时间,正是人类文明经历一次大变革的时期,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本来是一个高度文明的文化,可是却神秘的消失,再也找不到痕迹了,关于良渚文化的消失,说法莫衷一是,有人说是王朝腐败内部崩塌,有人说是迁居北方,还有人说,它毁灭于一次大洪灾,如果是洪灾,那么极有可能在这段时间,全球发生的这次自然灾害,毁灭的不仅仅是东方大地,还有西方世界。公元前2000年至1900年左右的时间里,也正是西方文明,苏美尔文化与巴比伦文化相交替的时期,这段时间也正是《吉尔伽美什》成文之时,自然的解读必然不会发生错误,在人类的远古时期确实发生过一场大洪水,而且是全球范围内的洪灾。当然也有质疑的声音,有学者认为,全球性的大洪水纯粹是子虚乌有,发生在苏美尔文化中的大洪水故事,不过是一场局部震荡而已,并不能形成世界范围内的灾难,而且神话故事都是主观想象,不足为信。大洪灾又由于时间上的记载,有远有近,也不能说这场洪水是集中发生的,或者是一天就发生了这么大的灾难,这种灾难是日积月累出来的契机。不管是现代科技发达的今天,还是古代劳动力低下的时代,人类和大自然比起来,都是渺小如蝼蚁。 火灾、泥石流、洪灾、地震等等自然灾害,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类,要时时刻刻敬畏自然。各国的神话传说里,人类都是渺小的存在,最后救人于水火的,永远都是万能的“神”,但是“神”并不存在,到最后能解救自己的还是人类自身,人类在自然面前,并没有任何优越感,经历过漫长岁月的认识与融合,人类才渐渐了解了一些自然规律,当然也付出了
《天下大劫》txt全集下载
天下大劫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南元城上空多数时候灰蒙蒙一片,空气质量前所未有的差劲,远处的紫金山也只露出朦胧的影迹。零点看书一丝儿风也没有,这样夏天的午后实在是太闷热了。刘子路的心情亦如天气一样阴霾,因为高考失手了。令人怀念的高中时代结束了,预想中的大学时代失踪了,前路变得渺茫,没有确定的生活轨迹令刘子路的心中空落落的。面对着电脑屏幕上的魔兽世界的界面,小刘的心情复杂难明,说不清楚是爱还是恨。虽然父母亲一再强调电脑游戏的危害,但他们并没有严格禁止,还是自己的自控能力太差了啊!在失落、消沉的心情之下,左思右想,渐渐头脑昏沉的时候,客厅里有了响动。如今小刘最不想见到的就是父母,恨其不争的怒火小刘不想面对,可是偏偏自己的房门被推开了。“儿子,干什么呢?”身后响起了老爸的声音:“又再玩呢?”小刘没有吱声,小刘觉得自己没啥好说的。“别这么没精打采的,该想想今后了。”看到小刘颓废的样子,刘三山也有些心痛。老爸在身边的床……
古代神话中的一"劫"是多少年?
劫,是一个时间单位。一劫到底有多长的时间呢?劫有大劫、中劫和小劫。佛教所说的小劫,是怎样计算的呢?是根据人的寿命来计算的。佛教经典里说,人的寿命从80000岁开始,然后每100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的寿命10岁为止,然后再从人的寿命10岁开始,每过100年增加一岁,一直增加到80000岁,这样一增一减就叫一小劫,一小劫以现在的年数来计算,是(80,00010)×100×2=15,998,000年。那么,一小劫就是15,998,000年。佛教所说的中劫,就是20个小劫。那么它的公式就是15,998,000×20=319,960,000,可见一中劫的时间就是319,960,000年。佛教所说的大劫,就是80个小劫,可见一大劫的时间就是319,960,000×80=1,279,840,000年。
佛教所说的芥子劫,时间就更长,长得难以计算,佛教只用比喻来说明,就是在一座方圆40里的城市里,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全部堆放的都是芥子,天上的人每过三年下来一次,从这里拿走一粒芥子,一直到拿完这座城里的所有芥子为止。从拿走第一粒芥子,到拿走最后一粒芥子,这么长的时间,就是一个劫,这叫芥子劫。现在说的是极微尘数劫,不是一个劫,那就可想而知了,这个极微尘数劫的数目实在太大了,这种时间实在太长,太长了。
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有一位比丘来拜见佛陀¨¨¨他顶礼佛陀之后,坐在一旁,请问佛陀说:“世尊,一劫的时间有多长?”“比丘,一劫的时间很长,不是借着说几年、几百年、几十万年就能够衡量的。”“世尊,是否能以譬喻来说明一劫的长度?”佛陀说:“可以的,比丘,譬如有一座岩石高山,长一由旬、宽一由旬、高一由旬(一由旬相当于十一公里左右),这座岩石山非常坚实,没有丝毫裂缝或空隙,有一个人每隔一百年就用一块丝绸做成的布在这座岩石山上轻轻擦拭一下。如此,历经极端漫长的时间,一直到这座岩石山被擦拭成平地,一劫的时间还没有过完。比丘,这就是一劫的时间漫长的情况。如此漫长的劫已经过去了不止一劫、不止一百劫、一千劫、十万劫。你认为如何?比丘,如此久远生死轮回的起点是不可得知的;众生被无明所蒙蔽、被贪爱所束缚的起点是无法得知的。因此,比丘,你已经受够了生死之苦,现在是你应当厌离世间众苦,舍弃一切贪爱,寻求解脱的时候了。”
天下劫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天下劫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天下劫作者:如泪如歌澜看看这个对看文有点帮助更新时间2009-2-14 17:15:28 字数:17229 一、太极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以后这一概念影响了儒学、道教等中华文化流派。其中南宋理学代表朱熹曾与心学开山陆九渊就世界本原是否为太极发生争论,此前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开篇就说:“无极而太极。”周敦颐把《老子》中提到的无极一词注入了理学含义。这就把无极的概念与太极联系在一起。而后的《太极先天图》的《解说》,谈到太易、太始、太初、太素、太极宇宙五阶段说法,是把《易纬乾凿度》和《列子》相关概念引入太极图解说。而清代乾隆年间太医院汇编的《医宗金鉴》则采用了五阶段说法(聂文涛谈《周易》):“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宇宙气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太极的概念影响逐步涉及到了中国人生活的各层面,包括著名的太极拳。 可见,太极逐步被理解成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需要别的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