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黑板报资料和图片宣传标语
预防艾滋病黑板报资料和图片宣传标语
预防艾滋病黑板报资料:预防艾滋病宣传标语
1、防艾麻烦一下子,远离艾滋一辈子。
2、你我共同防艾,造福子孙后代。
3、提高警惕性,增强自觉性,预防艾滋病,遏制艾滋病。
4、有爱更温暖,无“艾”更健康。
5、预防艾滋请带“套”,切断病源真可靠。
6、爱心呵护生命,行动抵御艾滋。
7、艾滋病毒如猛虎,预防警示不马虎。
8、艾滋病毒猛如虎,拒毒拒淫拒嫖赌。
9、关爱生命人人参与,预防艾滋家家受益。
10、离艾滋远一点,离幸福近一点。
11、人人防“艾”,个个健康;时时防“艾”,国泰民安。
12、人人预防,个个健康,家家幸福,户户平安。
13、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远离艾滋病。
14、图一时之欢,毁一世幸福。
15、防艾事关你我他,健康惠顾千万家。
16、珍爱生命始于心,防治艾滋践于行。
17、艾滋病毒再猖狂,人人预防筑铜墙。
18、防治艾滋病,利国又利民。
19、想要“爱”,先防“艾”。
20、艾滋不留情,预防我先行。
21、关爱艾滋病人共建和谐社会。
22、关心艾滋病病人,预防艾滋病,从我做起。
23、、健康牵系你我他,预防艾滋靠大家。
24、全社会都要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病人。
25、预防艾滋病,推广100%的安全套。
26、拒绝毒品,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和性病。
27、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28、外出打工不要晃,妻儿老小放心上。
29、关心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
30、帮助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就是帮助我们自已。
预防艾滋病黑板报内容图片大全
预防艾滋病黑板报内容图片大全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预防艾滋病的黑板报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病因 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 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还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临床表现 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1.一般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淋巴结直径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体重下降在3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 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搐、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黏膜损害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 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济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治疗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载量;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病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恢复或改善免疫功能的治疗及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对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均无须隔离治疗。对无症状HIV感染者,仍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对艾滋病前期或已发展为艾滋病的患者,应根据病情注意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及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2.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关键。随着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预防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2021年艾滋病的宣传主题是什么?
“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为“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英文主题为“End inequalities. End AIDS. End pandemics.”)。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2021年的活动主题为:“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历届主题:2016年:举起手,预防艾滋病(Hands up for HIV prevention)。2017年: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Right to Health)。2018年: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Know your status)。2019年: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Communities make the difference)。2020年: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Global Solidarity,Shared Responsibility)。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世界艾滋病日
2022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
2022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共抗艾滋,共享健康。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主题为“共抗艾滋,共享健康”,强调每个人都要参与进来,携手应对艾滋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倡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为增进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丝带,象征着大众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关心与支持。世界艾滋病日历届主题2000年: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2001年: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2002~2003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2004年:关注妇女,抗击艾滋。2005~2008年:遏制艾滋,履行承诺。2009年:普遍可及和人权。2010年:正视艾滋,重视权益,点亮反歧视之光。2011~2015年: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2016年:举起手,预防艾滋病。2017年: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2018年: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2019年: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2020年: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2021年: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