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王维
1、少年行四首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2、白话译文
【其一】
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其二】
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鏖战渔阳。
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其三】
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敌酋无法逃生。
【其四】
朝廷君臣庆功大宴方告终,高高坐在云台上谈论战功。
天子亲临殿栏赐予列侯印,将军佩着印绶走出明光宫。
3、《少年行四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一群急人之难、豪侠任气的少年英雄,对游侠意气进行了热烈的礼赞,表现出盛唐社会游侠少年踔厉风发的精神面貌、生活道路和成长过程。组诗每一首都各自独立,各尽其妙,又可以合而观之,构成一组结构完整而严密的诗章。这组诗歌表现了王维早年诗歌创作的雄浑劲健的风格和浪漫气息,同时从中也可以看出年轻时王维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显示出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
读王维《少年行》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是王维的七绝组诗,共四首,分咏长安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情,报国从军的壮怀,勇猛杀敌的气概和功成无赏的遭遇。
第一首写少年游侠的日常生活。“新丰美酒”与“咸阳游侠”用对举方式来写,给人少年游侠堪称人中之杰,新丰美酒堪称酒中之冠。这二者,像快马须健儿,健儿须快马那样存在密不可分,相得益彰的关系。新丰美酒,似乎天生就为少年游侠增色而设,少年游侠,没有新丰美酒也显不出他们的豪纵风流。第一句把酒写得很足,第二句写游侠,只须从容承接,轻轻一点,少年们豪纵不羁之气,挥金如土之概都可想见。同时,这一张一弛的节奏语调,还构成了一种特有的轻爽流利的风调,吟诵之余,少年游侠顾盼自如,风流自赏的神情也宛然在目了。
第三句“相逢意气为君饮”把酒与少年连结在一起。“意气”包含内容丰富,轻身报国的壮烈情怀,重义疏财的侠义性格,豪纵不羁的气质等。“为君饮”三字宛然侠少声口。无须长期交往,只要相逢片刻,攀谈数语,就可以彼此倾心,一见如故,这就是所谓“相逢意气”。
“系马高楼垂柳边”这是生动精彩的一笔。本来要借饮酒写少年游侠,上句又点明“为君饮”,箭在弦上,落句似必写宴饮场面,然而作者只写到酒楼前就戛然而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侠客行》等情景统统留到幕后。侧面虚写要比正面写实含蕴丰富,诗意盎然。
虚处传神,末句所用正是这种艺术手法。这一句由马,高楼,垂柳组成的一幅画面。马是侠客不可分的伴侣,写马,衬托侠少的英武豪迈。高楼则正是繁华街市上那所备有新丰美酒的华美酒楼了。高楼旁的垂柳,则与之相映成趣,它点缀了酒楼风光,使之在华美热闹中显出雅致,飘逸,不流于市井的鄙俗。而这又都是为创造一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生活情调,为突出侠少的精神风貌服务。
王维笔下的少年游侠,具有相当浓厚的浪漫气息和理想化色彩,但并不给人虚假之感,关键在于诗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人对这种生活的诗意感受。
少年行其二王维古诗
《少年行》其二的原文:出身仕汉羽林狼,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译文:刚参军时就在汉家禁营中当羽林郎,一开始就随骠骑将军战渔阳。谁不知道去守卫边关的艰苦,纵然死在那里还留下侠骨芬芳。
《少年行》其一: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其三: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少年行》其四: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王维的《少年行》,从不同的侧面对游侠意气进行了热烈的礼赞,表现出盛唐时代特有的踔厉风发的精神面貌,表现当时社会游侠少年的精神面貌、生活道路和成长过程,表现了王维早年诗歌创作的雄浑劲健的风格和浪漫气息还有他的政治抱负和理想。
王维《少年行》古诗词赏析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赏析: 那新丰的美酒喝一斗就值十千钱,咸阳的五陵的游侠少年已是多少年了?快快来喝一杯酒,与君相逢,我们意气投合,痛痛快快喝个一醉方休。我们的骏马就拴在酒楼下的柳树边,放心吧,明天我们一起走啊! 这首诗写出了游侠少年的欢聚痛饮。以美酒开头,用酒作为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们的率真坦荡的人生态度。少年的奔放不羁的性格神采。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 赏析: 我少年委身事君,入仕之初便担任羽林郎的职务。曾多次统率大军反击匈奴侵扰,战功赫赫。少年报效国家心切,一心想要效功当世,一旦国家有事,便毫不犹豫地随军出征。边关是遥远荒寒的地方,沙场的搏击更是出生入死的战场。纵然死了,我的骨头仍是充满侠肝义胆,正义凛然的。 这首诗写出了游侠出征边塞的场景。用三人称的视觉描述,语气强烈,传达了少年从容毅然的神情和义无返顾的决心。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 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 纷纷射杀五单于。 赏析: 我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大的弓箭,纵使有千万重敌军,我全然不放在眼里,我从容地坐在马鞍上调好弓箭。不停地往敌军射去,让他们无路可逃啊! 这首诗写出了少年的勇武杀敌的气概。表现出主人公的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 《其四》 朝廷君臣庆功大宴方告终, 高高坐在云台上谈论战功。 天子亲临殿栏赐予列侯印, 将军佩着印绶走出明光宫。 赏析: 战争结束,在朝廷上君臣们纷纷庆祝大宴会来告终,他们都坐在高高的云台上谈论战功赫赫。天子们亲临殿堂赐予列侯们奖赏,将军们纷纷佩戴印绶走出明光宫。 这首诗写出了游侠的功成无赏。寓意着皇帝宠信的权贵坐享其成而那些血战沙场的将士们反遭冷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