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地球什么时候毁灭

时间:2024-11-04 00:24:56 编辑:阿旭

地球还有多久毁灭?

问题一:地球将再过多少年会毁灭 地球的末日在何时 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正以每秒30千米的速度围绕太阳旋转,转一圈的时间是365天,每年行程约10亿千米。太阳带着九大行星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每年行程79亿千米,转一圈大约需要2.5亿年。而银河系又以每秒600千米的速度带着太阳系绕着另一个未知天体的中心旋转。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在走向一个完全陌生的宇宙空间,与浩渺无垠的宇宙相比,人类真是太渺小,太脆弱了。人类随时随地都会遭受灭顶之灾。 自从1994年夏天发生轰动一时的彗星与木星相撞事件以来,地球将会遭受来自太空毁灭性打击的担心与日俱增。在彗木相撞的这五天半的时间里,其撞击过程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几十亿万吨黄色炸药的威力,如果这个彗星撞上地球,其后果真是不可想象的。 很早以前,牛顿就声称地球的末日已经不远了。他在1675年12月写给皇家科学院院长欧登伯格的信中就这样写道:“大自然是一个永恒的循环的创造者,它从固体中生出液体,从易变的东西中生出稳定的东西,又从稳定的东西中生出易变的东西,它从简陋生出精细,又从精细生出简陋。”从哲学的角度说,万物有生就有灭,地球怎么会超出这个基本规律呢? 现在可以肯定,6500万年前的恐龙大灭绝就是一次星体撞击地球导致的。通过这次彗木相撞人们更相信太空中天体相撞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在上个世纪末,国际首次保卫地球专题的讨论会在美国著名的洛伦兹国家实验室举行,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来自世界各国的100多位天文学家、空间科学家、宇航专家、核物理学家、力学专家和地球科学家共同讨论了如何保卫地球的问题。科学家们一致认为,与大地震、大的气象灾害相比,大的碰撞事件发生的概率是相当小的。然而,这些可飞到地球公转轨道附近的近地彗星、小行星有可能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星击之冬”、“星击海啸”以及“通古斯空爆事件”造成的危害远大于其他的自然灾害。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拦截近地卫星、小行星的宇宙飞船方案和用非核爆炸或核爆炸的方法改变近地彗星、小行星运行轨道的设想。 从科学的角度说,小行星有可能与地球相撞,这绝不是杞人忧天之谈。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认为,2.5亿年前曾有一颗直径2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南端,使地壳断裂进而形成今天的大陆,造成地上约95%的动物灭绝。他们提出,恐龙的灭绝是一颗核心直径约10千米的彗星击中地球的结果。“通古斯大爆炸”是一颗直径60米的小行星冲向地球,在离地面8000米高空发生的爆炸所致。十多年前,美国科学家宣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新闻:一颗能产生两万枚100万吨级氢弹爆炸当量的行星差一点与地球相撞,这颗令人后怕的行星被命名为1989FC,它的直径为半英里以上,当时它正以时速46000英里从地球和月亮之间穿过。这一险情正被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天文学家享利霍尔特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天文台观察到。他断言:“这颗以椭圆轨道运行、每年绕太阳一周的行星离地球将会越来越近,总有一天,它将与地球、月亮或火星相撞。” 据说,历史上曾有过一百多起这样的记录: 1937年,一颗比1989FC略大一些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 1968年,一颗叫艾卡罗斯的小行星在距地球400万英里处越过地球。 科学家们估计:直径10米左右的小行星大约每10年降临地球一次;直径100米左右的行星大约5000年降临地球一次;直径800米左右的大约30万年一次;直径5千米以上的1000万~3000万年才发生一次。 前不久,美国业余天文学家麦克豪尔借助一台25厘米口径的反光望远镜,发现了一颗飞向太阳的彗星,它已经分裂成5块。英、美一些天文学家担心,这颗被命名为“麦克豪尔―2号”的彗星在周而复始的运行......>>

问题二:地球还有多久毁灭? 其实是太阳毁灭 太阳毁灭还有50多亿年 当然地球恐怕熬不了那么久 估计过几亿年或者几百万年差不多地球就会被毁了 ??也有可能更快的毁灭。。。。。

问题三:地球毁灭还有多久,? 赞同楼上,
月球现在就在以每年3.8厘米远离地球,大约应该是在太阳毁灭时月球完全脱离地球,太阳寿命是100亿年,现在还只剩下50亿年左右了。其实时间不是无限的了,而真的是有限的,希望那时候人类科技发达,可以提前离开。不过想找到能生存的星球,不容易
顺便说,月球如果(只是假设)会提前偏离也是蛮糟的,地球会失去平衡,不再保持23.5度的倾斜,而是随意的方向旋转,春夏秋冬会很乱.........结果自行想象

问题四:地球毁灭还有多久 北京时间2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天文学家近日称,太阳将在76亿年后吞噬并气化整个地球,届时可怕的世界末日将会出现。但如果人们能够提前改变地球的运行轨道,那么这场灾难将有可能会得以避免。

问题五:地球毁灭需要多久? 地球毁灭和人类毁灭不一样
可能核战爆发,可能地磁倒转,可能冰河世纪提前来临,可能太阳射线爆发、可能陨石撞地球人类随时可能会毁灭,但是地球不会
几十亿年过去了,它一直在那,不管是不是有人类

问题六:地球什么时候会毁灭,人类什么时候灭绝。。地球还有多久寿命 以科学进化的角度来看,地球还会存在很长时间。当然,地球存在时间并不一定决定人类的存在时间,毕竟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如果太空中没有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情况,或者,地球上没有致命的威胁,人类至少会伴随着地球而一直生存下去。


地球什么时候毁灭?

大约50亿年后,地球应该毁灭于星体碰撞或太阳生命周期的吞噬。那时会伴有爆炸发生,太阳还有约50亿年寿命,外来因素首先是太阳,因为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能够在右地球命运的星球。也就是说,地球上一切能源、动力都来自太阳,太阳一旦有三长两短,势必殃及地球。本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太阳总有一天会燃尽炼绝,由白转橙再变红,最后变成一颗万籁俱寂的黑暗星体,了却其灿烂辉煌的一生。到了本世纪30年代,当物理学家了解到了太阳发光发热的奥秘后,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原来,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它的热核反应,太阳的一生将度过引力收缩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以及致密星阶段。其中主序星阶段是太阳的稳定时期。相关说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5.5亿岁,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5.5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总体上呈蓝色。大气层,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以及少量二氧化碳、氩气等。

地球将在多少年之后毁灭?

时间不能确定,但总有一天会发生。小行星撞击地球并毁灭地球所有生命发生的频率大概是30亿年一次,不过,但凡遭遇一次与毁灭恐龙那次规模相当的小行星撞击事件,人类文明甚至人这一物种都可能被彻底消灭。太阳系内分散着数以亿计残片碎块,小至鹅卵石大小,大至直径上千公里。客观事实是,这些星体隔三差五就会撞击地球,当然,“三”和“五”可能是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亿年。恐龙灭绝的原因据信是大约6500万年前,一个星体坠落在墨西哥海岸,在全球范围引发寒冬;而1908年导致俄罗斯西伯利亚数以百计平方公里森林毁灭的通古斯大爆炸,据信也是一个小星体撞击的结果。100名英国科学家呼吁建立全球预警系统,对正在飞往地球的星体进行研究和预警。科学家推算地球毁灭的灾难:1、疫情基因变异引发全球疫情并威胁全人类,这种可能性是所有威胁中最有可能在短期内发生的情况,因为它最合乎情理。以埃博拉疫情为例,之所以没有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是因为埃博拉病毒的传播能力有限。而一旦这种病毒发生变异,都有可能加速病毒传播。可能性:基因变异存在引发疫情大流行的可能性。如果有人刻意利用,可能性会成倍增加。2、核战争现阶段仍有超过1.5万枚核弹头掌握在大约9个国家手中。从理论上讲,这些核弹头可以把地球上的现有人口毁灭多次。据研究,如果在南亚引爆一枚爆炸力100倍于广岛“小男孩”原子弹的核弹,将使全球气温下降1.2摄氏度并持续10年。可能性:无法预测发生核战争的可能性,但一旦发生,其影响力势必超越战争的范围。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科学家推断地球毁灭各种可能性

地球还有多少年毁灭

科学家一直在说,终有一天地球会毁灭,行将消亡的太阳将像气球一样瀑炸,全球都将处于极度的高温之中,但是现在离地球焚毁至少还有70亿年,而且,首先它会变得非常非常寒冷。

如果你们认为这是遥遥无期的事情,根本不值得担心,那么你们就应该知道,至少有两位科学家已经断言地球已在走下坡路,它在生物学上的全盛时期几百万年前就已结束。华盛顿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唐·布朗利和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在其刚发表的新著《地球的生存与灭亡》中,根据最近的科学知识提出了一种故意刺激人的悲观设想。他们断言,不会有单一的“地球的末日”,它会表现为一系列不可逆转的灭亡:最后一头大象、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朵花、最后一个海洋和最后一条生命。

总之,他们说,我们生活在这个湿润的绿洲是这个星球激烈多变的生命中的一段难得而珍贵的平静时期——在它从炽热的高温中轰轰烈烈地诞生到它向烧成灰烬并在太空消散的漫长衰变过程中一眨眼的功夫。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事情吗?布朗利说,“如果让人们认识到生活在空间与时间中是多么可贵……因而尽可能地保护他们的环境,其实是一件好事情。”

科学家们说,当今时代,恐怖袭击时有发生,战争迫在眉睫,穷人忍饥挨饿,还有突发性的悲剧以及其他令人担忧的紧追问题,必须(现在)就研究遥远的未来,以了解和确定我们自身在这一宏伟规划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像所有关于世界末日的看法与预言一样,这一预言也离不开猜测。有一些科学家对布朗利和沃德的结论持有异议。

西南研究所的戴维·格林斯普因说,他们对自己预测未来的能力“有些过于自信”。格林斯普因专门研究像地球这样的星球的气候模型。

他说:“这些模型存在巨大的未知数。”布朗利和沃德的设想“只是未来的几种可能性之一”。

这种学术争论(如果你愿意,也可称作末日之争)反映了一门叫作天体生物学学科的兴起,它所研究的是宇宙的生命。其内容包括星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演变。

只是到最近,科学家们才开始探索决定地球如何运转的极其复杂的体系,以及无数相关的可变因素。例如,布朗利、沃德和格林斯普因便是融汇了地质学、海洋学、生物学、大气科学 、天文学和其他学科的最新的证据。他们还参考了从金星和火星等邻近星球收集的材料,以及许多像太阳这样的许多星球的生命周期。

布朗利和沃德说,有两个最重要的变数主宰着地球和生命形态。其一是温室效应中的二氧化碳,它能影响全球气温。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

他们在书中写道:“如果地球环境最终滑向亿万年前的简单的生态,历史将开始向后倒退。从生物学角度说,地球早已是日过正午——也许早在3亿年前就开始衰变。

还有一个变数是人的干预。格林斯普因和同事对这一因素的重视超过沃德和布朗利。

格林斯普因在其即将出版的新著《孤独的星球:外星生命的自然哲学》中指出,如果人类能够逃过下一个冰河期的劫难,在遥远未来的一种文明将可能通过利用(比如说)绕轨道运转的太阳镜来延缓最终的升温。另一位科学家甚至设想发明一种技术,来“激活”像太阳一样的星球,并延长其生命。还有一些人则在考虑逃避劫难的办法,如重新设计外层空间的星球或小行星,造成可居住的安全岛,或是逃住另一个星系。

但是沃德和布朗利提醒说,容易或保险的出路是没有的。他们写道,我们最好还是充分享受这个“美丽、多姿而富饶的灿烂夏天”。


  • 上一篇:driftaway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