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必看纪录片排行榜
1,地球 Earth (2007)简介:一部由英国BBC和德国联合制作的关于地球、大自然的纪录片,用了将近3年的时间,通过对地球生命的神秘实录,通过表现大自然美丽景象与野生动物纯粹的生死之搏的真实纪录,再配合柏林爱乐乐团的美妙配乐,将地球的魅力在大银幕上毫无保留的完美呈现出来,旨在呼吁人们保护环境。2,海豚湾 The Cove (2009)简介:理查德•贝瑞(Richard O’Barry)年轻时曾是一名海豚训练师,他所参与拍摄电影《海豚的故事》备受欢迎。但是,一头海豚的死让理查德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从此,他致力于拯救海豚的活动。不顾当地政府和村民百般阻挠,他和他的摄影团队想方设法潜入太地的海豚屠杀场,只为将罪行公之于众,拯救人类可爱的朋友……本片荣获2010年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奖。3,旅行到宇宙边缘 Journey to the Edge of the Universe (2008)简介:这是一部最新、目前为止电视上最好看的宇宙科普纪录片!影片从离我们最近的月球开始,一路引导我们探索太阳系到银河系以至人类所认知的宇宙的“边缘”。细致呈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神奇地貌,奇幻的气象变化,3D制作效果极致真实,带领你逐步走出太阳系,饱览整个宇宙的神奇景象,科幻和天文爱好者绝对不能错过的好片!4,家园 Home (2009)简介:导演扬恩•亚瑟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拍成此片。本片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从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从亚玛逊热带雨林到戈壁沙漠。从美国德萨斯州连绵不断的棉花田到中国上海、深圳的工业城镇。影片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现地球的绝美以及日趋危急的现状。明天并不遥远,但我们该选择怎样的未来?5,迁徙的鸟 Le peuple migrateur (2001)简介:除了简单的说明,整部影片不再有言语。本片的主角是憨态可掬,形态各异的鸟。他们带我们飞过大海,飞过雪原,飞过高山;他们用振动的羽翼向我们诠释飞翔,诠释执着,诠释温情,诠释生命。 6,海洋 Océans (2009)简介:《海洋》耗时五年,耗资5000万欧元,动用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球50个拍摄地,有超过100个物种被拍摄,超过500小时的海底世界及海洋相关素材,是史上投资最大的纪录片。海洋是什么?这部电影告诉你答案。这是一部以环保为主题,令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的生态学纪录片。本片聚焦于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的“蓝色领土”。导演深入探索这个幽深而富饶的神秘世界、完整地呈现海洋的壮美辽阔。真实的动物世界的冒险远比动画片中的故事来的精彩,接下来银幕展开——巨大的水母群、露脊鲸、大白鲨、企鹅等。毫不吝啬在镜头前展示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让人叹为观止。7,就是这样 This Is It (2009)简介:2009年6月25日,这可以说是全球音乐界的巨大损失。迈克尔·杰克逊(迈克尔·杰克逊 Michael Jackson 饰),全球瞩目的流行音乐巨星在这一天就此陨落。原本,计划在2009年夏天举行的名为“This is it”告别演唱会,也无法如期与歌迷们见面。不过,在此之前迈克尔杰克逊为了此次的演唱会,进行了大量的彩排工作,并亲力亲为地为选曲、编排、舞蹈、灯光等多个环节把关。整个过程,都被详实地记录了下来。没有了现场的演唱会,导演肯尼奥特加就利用这些排练片段搭配上天王的传世名曲,为全球的乐迷们在大银幕上呈现出了一场完全不一样的演唱会。这不单单是一部纪录片,这是对这位天皇巨星献上的最后的缅怀……用平凡的片段,展现着巨星真实、超越常人的一面。 8,时间的风景 TimeScapes (2012)影片采用慢镜头与定时拍摄的摄影技术,向我们展示了美国西南部陆地、人文以及野外令人惊叹的瑰丽景色。为拍摄本影片,劳开着他的丰田敞篷小卡车奔走于美国西南部,历时两年。《时间的风景》的拍摄、剪辑和色彩分级均采用4K 分辨率(4096×2304像素),是世界上首部面向公众发售的4K电影。9,微观世界 Microcosmos: Le peuple de l'herbe (1996)简介:高楼大厦见识过了,导演用不凡的拍摄技巧引领我们进入了昆虫的世界。出乎意料,在这里,平时令人“恐怖”的虫子门展现出了另一种不一样的美。当你近距离仔细察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原来毛毛虫的毛原来这么光滑;相互依偎的蜗牛温馨得赚人眼泪;勤奋的屎壳郎每天都在认真对付着他们的粪球;蜘蛛会在水下用一个小气泡作为自己的餐厅;天牛就像公牛一样在互相较劲。每只虫子原来都不曾闲着浪费光阴。微观下的虫子世界,带给观众的除了视觉的震撼,还有自然界无法向人类诉说的道理。10,圆明园 (2006)简介: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圆明园的真实,不仅是重现了圆明园恢弘壮丽的建筑,同时他还向人们讲述圆明园鲜为人知的重要地位及一个帝国,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欢笑和泪水。圆明园不仅有着与故宫同样大小的占地面积,在清政治的鼎盛时期,其地位比故宫更为重要!在长达150年的存园历史中,6位皇帝曾在此梳理朝政,平定天下,安食就寝。皇室不为人知的亲缘相韧,后宫传奇,官宦相挣,同样构筑了圆明园的另一道风景。
中国10部顶级纪录片
1、《美丽中国》这是一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第一次联合摄制的作品,也是第一部表现中国野生动物园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2、《辉煌中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该片共六集,分别为《圆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3、《超级工程》超级工程是时代的标志性符号。本片展现了五个重大工程项目:《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夏》、《北京地铁网络》、《海上巨型风机》和《超级LNG船》。4、《河西走廊》这是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一部波澜壮阔史诗的纪录片。以编年体史诗的形式,跨越汉、三国、两晋、隋唐、蒙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系统梳理了河西走廊甚至整个中国西部的历史,呈现出其跨越千年的雄壮、辉煌与苍凉。此外《河西走廊》与其他的纪录片不同,它大量采用了情景再现的手法,展现出对应时期代表性的故事,每一集的主线人物和故事都呼之欲出。5、《大明宫》公元896年,大明宫毁于兵火。大明宫既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宫殿群;也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融点和对外传播的动力中心。中国纪录片的著名导演金铁木耗时三年倾力打造电视纪录片《大明宫》,更不惜斥巨资以数码技术还原整座绝世大唐帝国王宫的丰姿和豪情。唐朝的历史从封尘的岁月里一点点的被唤醒,让一千余年前中国历史上最繁华荣光的时期——盛唐,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影像呈现于观众面前。6、《布衣中国》这是一部以中国近代服装为主题的纪录片,这种题材的纪录片很少见,在2014年于CCTV-9(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全片以11个普通人的故事讲述了中国的近代服装演变的历史,更有传统服装制作过程的画面,从中国传统服装的本原和材质出发,在一丝一缕之间发现中国山河春秋的冷暖,一一呈现到观众面前。7、《我从汉朝来》这是一部用全新视角讲述中国故事有情怀的人文纪录片。汉朝人喜欢把他们的故事镌刻在石头上,作为地下墓室内壁的石材,历经劫波,一直留存到今天,就像一部汉代的历史纪录片。全片以汉画像石为主题线索,在中国大地上拍摄了一百多处历史遗迹,以及鲜活的现实情境、人物故事,借助汉文明留下的文化传统与生存智慧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重新理解自己,校正前行的方向。8、《大国重器》本片用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镜头,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9、《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立体化展示我国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貌及经济社会发展,全景式俯瞰一个观众既熟悉又新鲜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10、《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中国各地美食生态。一张张餐桌,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纪录片是哪部?
我印象最深的纪录片是我国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制作出品的大型纪录片《庆祝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真实记录展现了在毛主席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广大 科技 工作者、人民解放军、工人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克服一切意想不到的重重困难制造争气弹的动人场面,令人热血沸腾至今不能忘怀。
印象中最深刻的纪录片是抗美援朝的电影纪录片。中华儿女打败美国野心狼!
印象最深的纪录片就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部。
那时我在一个县城做一个排涝站工程。做工程大家都明白,辛苦自是不必说了,最重要的是项目部的伙食不好,我虽然不在长身体阶段,但三十几岁也就一百二十多斤,油水不足肚子剐,特别容易饿,虽然宿舍里常备有零食,但那些东西总不能当饭吃。特别是上班到临近饭点时,肚子总会咕噜咕噜叫。项目部的伙食实在不敢恭维,青菜没有油,干巴巴的,肉片也是几片瘦肉,没有一点汁,不要说色香味了,看着都没有一点食欲。所以每个星期我都会买一点菜肉回来自己开小灶,实在是太饿了。
有一天下午没什么事,不用上工地,我就在办公室上网,无聊中看到《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那时刚出第一季。看着里面介绍的 美食 ,特别是那句台词:高 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看着里面琳琅满目色香味全的 美食 ,特别是看到腊肉,晶莹透明,一口咬下去,满口生香,说不出的满足。当我忍不住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感觉肚子更加饥饿。那时的自己估计能吃下一整只烧鸭,饿过的人都知道,肚子饿眼睛大,估计大象都想吞下去。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 美食 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 美食 生态。通过中华 美食 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 美食 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但自从第三部播出后,我不禁感叹,质量远远差了许多,完全没有那种意境了,说句不中听的话,好像就是一部广告片,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口铁锅。
后来还看过一部记录片,叫《寻味顺德》,这部纪录片也不错,假如你也是个吃货,可以去看看。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寿司之神》,当初看这个片的原因是因为我是个吃货,我最喜欢吃生鱼片,以为是个普通的 美食 纪录片就看了!
但是结果我被片中主角的精神彻底打动了
下面是片中的一些经典台词,还是挺治愈的
极简的纯粹
只要够认真,手艺便会熟练;但若想成名立万,便需要天赋,剩下就看你有多努力
伟大的厨师有以下五种特征:首先,他们对工作很认真,维持最高水平的表现;其次,他们一心提升自己的技术;第三是爱干净,餐厅如果感觉不干净,事物就不会好吃;第四种特质是求好心切,他们是领导者,而非合作者,他们固执,坚持自己的方式;最后一项,伟大的厨师必定怀抱热情
我不会说他古怪,他只是每天努力不懈的工作,这就是职人的本色,职人之道就是每天重复同一件事,他们只想工作,并非想标新立异
我九岁时就有人告诉我,你已经无家可回了,所以你必须努力工作,我就知道一切得靠自己了,而我不想成为流落街头的游民,为了生存,我不得不工作,这一点我从未忘记过,就算老板拳打脚踢,我还是工作,我算不上称职的父亲,我们父亲总是律己甚严,我们也以同样标准要求自己,人年轻时会比较拼,人需要竞争才会进步
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我总是比以往有进步,我会继续向上,努力达到巅峰,但没有人知道巅峰在哪里
我来分享下给我极大震撼的纪录片:《含泪活着》《最后的棒棒军》
《含泪活着》是张丽玲执导的纪录电影,于2006年在日本上映 。
该片记录了在日中国人丁尚彪及其家人十年的心路历程 。强烈推荐大家观看。
(2018年何苦执导纪录片)
《最后的棒棒》是由何苦自编自导的纪录片,于2018年8月17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通过老黄、老甘等几位“棒棒军”的人生故事,讲述了重庆“棒棒军”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时代大潮中的命运转折 。
经曾有个博主解说过这不小成本纪录片,其中一句让我记忆至今: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用尽了全身力气。
12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歌颂了邓小平伟大的一生,我看了好几遍。
《宇宙有道理》,星系诞生到延续生存直至最后毁灭,遵循着生存法则:破坏了任何链接都将遭受毁灭性的灾难!
比较深刻的有“动物世界”、“航拍中国”、“舌尖上的中国”,还有BBC拍摄的一些片子。
(话说长江)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彩…
《圆明园》,《故宫》,《大国崛起》,《超级工程》,《玄奘之路》,《大明宫》,《就是这样》,《啊,设计!》
关于人物纪录片的拍摄
要想拍好人物纪录片,首先要对拍摄对象进行认真的研究。 可以给自己提出几个问题,然后试着给出答案,如果这些答案有亮点,你才可以进行下一步创作。 比如,你要拍摄的人物有个性吗?这些个性与我们这个时代有什么关系?你要反映的这个人物个性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思考和启迪?也就是说,一定首先要明确人物纪录片的拍摄目的,它不是能拍到什么算什么,更不是什么人方便就拍什么人。 老师可能是你熟悉的,拍摄方便,但拍摄这个老师的目的呢?他可能很勤奋,也很平易近人,对学生有爱心,但这些是老师这个职业的共性,而拍摄共性则不是人物纪录片的本质属性。 这也就是说,你拍摄的人物如果没有个性,将是一文不值。 再比如,你可能对农民工的艰苦生活及其超强的忍耐有感触,对他们在城市生活的边缘状态有同情,但这些也是共性,人所共知,拍出来不能给人新的思考和启迪。 相反,如果你拍的老师或农民工在他们各自职业身份的共性之外,还有一些特别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又与我们所处的当下社会环境有某种必然联系,那就不一样了。 如果你抓住了这种个性,把它放大出来,就能给人以思考。 对人物个性的挖掘,实际要求作者对我们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有某种深刻独到的认知和理解。 观察我们所处时代的历史方位,有很多视角,比如,社会学家所说的断裂与失衡。 随着社会会转型程度的加深,中国社会的阶层逐渐固化,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变得缓慢,需要的成本越来越高,所以会有某种程度的断裂。 而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也使得失衡现象愈发凸显。 以这样的视角,观察你身边的人物,如果恰好这个人物的某些个性与中国社会现阶段的问题之间存在象征性的联系,那么,这一定是值得好把握的选题。 如果不是,则需要你另外选择了。 拍摄人物记录片,还要对人物纪录片的美学追求有相当的了解,需要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相当熟悉。 也就是说,要了解人物纪录片的各种风格样式,然后确定你自己的艺术表现特点。 这要观摩大量的经典纪录片,并要学会赏析,写出评论。 没有好的艺术表现特点,就没有好的艺术感染力。 张艺谋电影的成功,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在艺术表现上比前人往前走了一步,用画面和色彩讲故事,用镜头语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对于刚入门的学生来说,恐怕还要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认真观摩,认真思考。 通过实践,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是一种有效办法。 没有一帆风顺的成功,只有反反复复跌跌撞撞的前行;或者说,成功是回过头来观察自己歪歪扭扭的脚印时,一种顿悟与满足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