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爱沙尼亚

时间:2024-11-05 14:07:52 编辑:阿旭

爱沙尼亚面积和人口

面积4.5万平方公里(与我国普洱市大小相当),行政区划上分为15个县。2021年人口133万(约为我国普洱市人口数量的一半),主体民族爱沙尼亚族占68.8%,俄罗斯族占24.2%,乌克兰族占2.0%。【摘要】
爱沙尼亚面积和人口【提问】
面积4.5万平方公里(与我国普洱市大小相当),行政区划上分为15个县。2021年人口133万(约为我国普洱市人口数量的一半),主体民族爱沙尼亚族占68.8%,俄罗斯族占24.2%,乌克兰族占2.0%。【回答】
截止2022年8月份,爱沙尼亚总人口数为1,328,417人,是波罗的海人口最少的国家,人口增长率为0.07%,人口密度为31人/平方公里,其中67.9%的人为城市人口。【回答】


爱沙尼亚面积和人口是多少?

爱沙尼亚面积45227平方公里,全国总人口1312000人,其中拥有爱沙尼亚籍人口为110万。此次人口普查比2000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减少75816人,下降5.5%。总人口中,男性60万人,占比46.4%,女性69.4万人,占比53.6%。民族构成:爱沙尼亚人占68.7%,俄罗斯人占24.8%,其他民族占4.9%,不明国籍人口占1.5%。爱沙尼亚的基础情况:爱沙尼亚因其境内星罗密布的湖泊,以及广阔无边森林和沼泽,再加上高速发达的经济,让他被称之为“欧洲后花园”、“波罗的海之虎”。爱沙尼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东部地区跟俄罗斯相邻、南边和拉脱维亚接壤,北靠芬兰、西南临近里加湾。

爱沙尼亚是哪个国家的?

爱沙尼亚本身就是一个国家。爱沙尼亚共和国(爱沙尼亚语:Eesti Vabariik,英语:Republic of Estonia),简称爱沙尼亚,与南方的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岸,芬兰湾南岸,西南濒临里加湾,南面和东面分别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国家象征:爱沙尼亚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Estonia,俄语Эстон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简称爱沙尼亚。“爱沙尼亚”在波罗的语中义为”水边居住者“。爱沙尼亚的现代国名(Eesti)来源于古斯堪的纳维亚人,他们称那些住在东斯堪的纳维亚的部族们为esti。在公元98年,塔西佗在他的著作《日耳曼尼亚志》中用了一个稍微不同的词”aestii“来形容爱沙尼亚。爱沙尼亚人自己广泛运用“Eesti”这个国家,该名称不早于19世纪。

爱沙尼亚是哪个国家的?

它本身就是一个国家。爱沙尼亚共和国(爱沙尼亚语:Eesti Vabariik,英语:Republic of Estonia),简称爱沙尼亚,与南方的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岸,芬兰湾南岸,西南濒临里加湾,南面和东面分别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爱沙尼亚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其高速增长的经济,资讯科技发达,而被称作”波罗的海之虎“,世界银行将爱沙尼亚列为高收入国家。爱沙尼亚也是全世界空气质量最优最舒适的国家,首都塔林被誉为“洗肺圣地”。

爱沙尼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国名】 爱沙尼亚共和国(Republic of Estonia)

【 国歌】Mu isamaa, mu ǒnn ja rǒǒm
(我的土地,我的欢愉)

【国名释义】 在波罗的语中意为“水边居住者”

【面积】 4.5277万平方公里

【国 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1∶7。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蓝、黑、白三色。蓝色象征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黑色象征财富,象征国家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白色象征吉祥、自由、光明和纯洁。

【国 徽】盾徽。绘有三头伸出红色舌头、扬起尾巴的蓝色的狮子,还有饰物图案。

【同北京时差】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2小时,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

【人口】 136.1万(2006年底)。其中城市人口占65.5%,农村人口占34.5%。男子平均寿命为64.4岁,女子为76.6岁。主要民族有爱沙尼亚族67.9%、俄罗斯族25.6%、乌克兰族2.1%和白俄罗斯族。

【语言】 爱沙尼亚语为官方语言

【货币】 爱沙尼亚克朗,简称克朗

【宗教】 居民多信奉基督教路德教派宗教 ,东正教和天主教。

【首都】 塔林(Tallinn),始建于1248年丹麦王国统治时期,1991年恢复独立后成为爱沙尼亚共和国首都。塔林市位于爱西北部,濒临波罗的海,历史上曾一度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塔林港是爱最大的港口。气候受海洋影响明显,春季凉爽少雨,夏秋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多雪,年均气温 4.7℃。共分8个区,总面积为158 . 3平方公里。2006年全市人口为39.9万。

【文化古城】塔尔图/Tartu

【名胜】图姆皮亚夸堡

【世界遗产】塔林历史中心(老城)

【国家元首】托马斯·亨德里克·伊尔维斯(Toomas Hendrik Ilves)2006年9月23日当选,同年10月9日就职,任期5年。

【重要节日】独立日:2月24日,为纪念1918年2月24日爱脱离沙俄统治而获得独立;恢复独立日:8月20日,为纪念1991年8月20日爱恢复独立;胜利日:6月23日,为纪念1919年爱抗击德国军队获胜。

【政治】自1991年恢复独立以来,爱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2006年,爱国内政局总体稳定。9月23日举行总统大选,伊尔维斯当选。积极参与欧盟事务,重视与美战略合作,对俄关系未有明显改善,在多边和国际场合更为活跃。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92年6月28日通过,7月3日生效,除序言部分外共分15章、168条。宪法确定,爱是独立主权的民主国家,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独立和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剥夺。爱实行三权分立的多党议会民主制。

自然地理
位于波罗的海东海岸,东与俄罗斯接壤,南与拉脱维亚相邻,北邻芬兰湾,与芬兰隔海相望,西南濒里加湾,边界线长1445公里,海岸线长3794公里。属海洋性气候,冬季平均气温-5℃,夏季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500-700毫米。

历史
爱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德国等占领和统治。从1710年开始,爱沙尼亚受沙俄统治长达200多年。1918年2月24日宣布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次日,德军占领塔林。同年11月,苏维埃俄国宣布对爱拥有主权。1920年2月,苏维埃俄国承认爱独立。1939年8月,苏德签订秘密条约,将爱划入苏势力范围。1940年6月,苏联出兵爱,同年7月成立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1991年8月20日,爱脱离苏联,宣布恢复独立。9月17日,联合国宣布接纳爱为成员国。2004年3月29日,爱加入北约,5月1日加入欧盟。

议会
一院制,共101个议席,任期4年。主要职能:通过法律;决定全民公决;选举共和国总统;批准或宣布废除条约;授权总理组成政府;通过并批准国家预算;决定对共和国政府、总理及部长进行不信任投票;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解决宪法所规定的总统、政府、其他国家机关或地方政府职权以外的所有行政问题等。年满21周岁且有选举资格的公民均可竞选议员。本届议会于2007年3月4日议会选举后组成,共有6个政党进入议会,改革党获31席、中间党获29席、祖国联盟-共和国党获19席、社民党获10席、人民联盟获6席、绿党获6席。2007年4月2日,爱议会举行议长例行年度选举,恩娜·爱尔玛(Ene ERGMA,祖国联盟-共和国党)当选议长。


爱沙尼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爱沙尼亚的国家象征
国名
爱沙尼亚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Estonia,俄语Эстон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简称爱沙尼亚。“爱沙尼亚”在波罗的语中义为”水边居住者“。


埃斯托尼亚地形图
爱沙尼亚的现代国名(Eesti)来源于古斯堪的纳维亚人,他们称那些住在东斯堪的纳维亚的部族们为esti。在公元98年,塔西佗在他的著作《日耳曼尼亚志》 中用了一个稍微不同的词”aestii“来形容爱沙尼亚。爱沙尼亚人自己广泛运用“Eesti”这个国家,该名称不早于19世纪。

国旗
爱沙尼亚旗(爱沙尼亚语:Eesti lipp)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1:7。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蓝、黑、白三色。旗的正常大小为105 × 165 厘米。在爱沙尼亚语中,国旗通常叫做“sinimustvalge”(意思为“蓝—黑—白”),是以色条的分布从上往下称呼的。

国徽
爱沙尼亚徽是根据原爱沙尼亚省和首都塔林的徽章制定的,中心图案是金地上的三头蓝色雄狮。这些雄狮可以追溯到13世纪丹麦统治时期。国徽基部是翠绿的北欧橡树枝叶。爱沙尼亚的历史是一部反抗异族征服的可歌可泣的斗争史,爱沙尼亚民族饱经沧桑,始终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习惯。爱沙尼亚徽就是爱沙尼亚历史和文化的鲜明写照。


爱沙尼亚国徽
国歌
《我的土地,我的欢愉》   

歌词大意:万岁卡莱瓦之子,光荣民族,我们祖国如磐石般屹立! 苦难未曾磨灭你的勇气,你冲破了数世纪的束缚。 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每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 在麦田,镰刀收获饱满金穗,在工厂,铁锤铮铮汽笛喧腾。 愿苏维埃的活力永远旺盛,勤劳的园丁把幸福播撒! 在我们联盟的姐妹民族中,爱沙尼亚,你坚定地行进在前! 你高举着列宁的光辉旗帜,勇往直前地走向共产主义。 我们的党会永远伴随你,引领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 成长在她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家园公正和谐又美丽!